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地理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的總體構思

學問君 人氣:1.5W
畢業論文


初中地理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的總體構思

 

 

學校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作爲中學階段1門基礎課程的地理學科,它以地理科學知識爲基礎,結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於1體,對於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其優勢地位是別的學科不可代替的。

爲使初中地理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中,體現在教師和學生身上,筆者在對初中地理素質教育課堂教學進行總體構思的同時,也對其教學常規進行了初步探討,旨在努力推進地理教學及其改革的健康發展。

1、內容構成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地理素質的提高。地理素質教育由3部分構成,即地理知識素質、地理能力素質和地理品德素質。

1.地理知識素質教育:是指透過地理教學,讓學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學知識體系中處在基礎地位的知識,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實、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等。

2.地理能力素質教育:是指透過地理教學,掌握地理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等,能運用地理知識去處理和解決所遇到的地理問題,如小到看地圖、辨方向,大到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工業佈局等。

3.地理品德素質教育:是指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爲準則,並用於規範其行爲的教育。

以上3個層次地理素質教育的構成是相互聯繫、相互統1的。成功的地理素質教育必然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身心、知識、能力、品德等爲目的,從內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2、教學原則

地理課堂教學要很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觀性、啓發性、理論聯繫實際、精講巧練、可接受性、鞏固性等教學的1般原則以外,還要注意體現:

1.整體性原則:使知識、能力、品德教育1體化,克服只抓知識教育而忽視能力培養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則: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創造教育、愉快教育、和諧教育等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教學模式或教學整體改革經驗的運用吸收。

3.多向性原則:要有效地堅持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

4.發展性原則:教師要透過各種地圖、直觀教具、電教媒體的合理運用和組織各種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力,增強心理素質,努力培養、強化學習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調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持續性。

5.全面性原則:教學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注意轉化學習困難生,使每1位學生的地理素質都得到應有的提高。

6.民主性原則:教師和學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師生關係,形成民主、和諧的氛圍。

7.自主性原則:透過地理教學,使學生逐步具備和不斷強化獨立學習的能力。

8.實踐性原則:地理是1門綜合性、實用性較強的學科。教學時要結合課外活動的開展,注意加強教學的實踐性環節,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鍛鍊,學用結合能力得到培養。

3、備課要求

備課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和保證。必須認真、紮實地備課和編寫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編寫應做到以下幾點:

1.深鑽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近幾年來,初中使用的9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學新大綱和新教材,從教育的指導思想、教育功能、體系結構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綱、新教材的特點:1是教學目的更加清晰明確,條理分明;2是教學內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心智特徵;3是教學的內容和要求更加具體、明確、清晰,便於師生遵循;4是突出了人口、資源、環境的教育和國情教育;5是技能訓練、能力培養更加切實,對教學、評價、考覈等問題提出了較合理、明確的建議;6是簡化和降低了1些要求,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有利於素質教育的落實。

教師教學時,進1步選擇組織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採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安排好教學的全過程。

1 23下1頁

2.掌握教材層次,編好教學提綱

教學提綱是課堂教學活動具體安排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寫教學提綱時,要掌握教材結構,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內在聯繫,使之合乎地理學科的邏輯順序和地理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3.區別教材主次,突出教學重點

透過鑽研,教師要從教材內容中找出其主體部分和核心部分,作爲教學的重點。還應分析找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這“3點”的關係。要善於突出重點、排解難點、抓住關鍵,帶動1般,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4.把握教學的結構,構思承轉和小結

教師要依據課堂的各個環節及其順序和時間分配,考慮如何引入新課、各個教學環節的承轉、各部分的小結和全課的總結。

5.設計教學方法,準備直觀教具

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備課時教師要估計到上課時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發揮好教師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使教學活而不亂、有聲有色、緊張有序地進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還必須考慮直觀教具的選用和設計、製作。教具何時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數。

總之,地理備課是1項經常、艱鉅的工作。這就需要教師認真、細緻、周密地考慮各種教育因素,不斷地學習、探索,付出辛勤的勞動,克服困難,做到備知識、備能力、備素質的教學步步到位,達到備課的更高要求,以保證上課的最佳效果。

4、抓好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

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多是圍繞“組織教學--複習提問--講授新課--總結鞏固--佈置作業”的模式。9年義務教育大綱教材的變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當然也給非升學考試科目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適應教育、教學形勢的變化和新大綱教材的變革精神,重新構建課堂結構。

建立新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1是要考慮如何把教材中的課文、圖像、訓練3部分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適時、適當地加以處理;2是研究如何恰當地安排和實施“立綱、活讀、勤動、精講、巧練、細評”幾個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其中的“立綱、精講、細評”以教師的教爲主,“活讀、勤動、巧練”以學生的學爲主。

立綱:是指教師在備課時根據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內容,精心設計建立教學提綱、教學綱目,它包括板書提綱,指導學生讀書的提綱等,並做到簡潔明瞭,線索清晰,綱舉目張。

活讀:是指在教師的策劃下,讓學生有目的、靈活地讀書、讀圖,較準確地勾畫、標註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和圖像中的重要界線、範圍及註記等。

勤動: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的動腦、動口、動手的各種活動,它包括上述讀書、讀圖,勾書、勾圖,教材中的“想1想”、“讀1讀”、“做1做”,課堂上的問答、討論、填圖、作業訓練等。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恰當安排,將活動內容有機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45分鐘之內,使學生積極、充實、愉快、有興趣。
精講:是指教師對重點難點、易混易錯知識的講解,對地理規律性的概括總結,對學習方法的.指導等。教師講的着力點應在於“畫龍點睛”,在於釋疑解惑,在於精講講活,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不感興趣、不歡迎,教學效果也不好。

巧練:是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啓發訓練思維、形成各種能力的訓練包括答問、填圖、讀圖、“做1做”、完成作業等口頭的和書面的練習。教師應精心設計、巧妙安排“練”的材料、“練”的時間,把“練”貫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講、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細評:是指學生或教師對學生口答、筆答、訓練、操作等練習答案和結果所作的認真、仔細地評析、評價、評講。教師應抓住1切學生練習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評講或由教師對學生所答進行評析,以便及時彌補知識缺陷,順利達到學習目標。

課堂上的“讀、動、練、評”等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是隨意的、自發的和盲目的。無準備、不安排課堂學生活動不行,自流放任讓其活動也不行。9年義務教育地理新教材的重要特點之1,就是本身就有不少學生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如“想1想”、“讀1讀”、讀圖、選作複習題等,教師1方面應當充分加以利用,同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及時安排其他形式的學習活動。如果在每節地理課中,學生學習活動時間1般平均能達到1/3以上,那麼,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思想就將得以體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智能的培養將會落到實處。

關於在課堂進行地理品德教育的問題,教師首先應分清哪些是屬於顯性的教育內容,哪些屬於隱性的教育內容。顯性的品德教育,1般可隨着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完成而完成,如國情教育、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等1些思想、觀念等的教學。對於隱性的品德教育,如愛國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等政治教育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要善於分析、抽象、挖掘、發現和強化教材中的相關因素,並且使教學活動能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將其充分生動、靈活巧妙地具體滲透、融合到知識和能力的教學中,即“寓德育於智育之中”。總之,實施地理品德教育是1項經常性的、細緻而又富有藝術性的教育職能,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注意3點:1是要有很強的品德教育的教育觀念和意識,將這1教育落實於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2是教育方式上,應循序漸進、運用自如、潛移默化,以使學生樂於接受、心服口服;3是不要搞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和形式主義,以避免教而無效或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上1頁12 3下1頁

  

上1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