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網絡經濟下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

學問君 人氣:6.79K

資訊網絡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爲世界各國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那麼,在網絡經濟下,經濟和虛擬經濟要如何發展呢?

網絡經濟下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

一、資訊網絡經濟、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

目前,由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各國的影響仍然存在。同時,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已越來越離不開資訊網絡技術的支撐,資訊網絡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人們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研究很多。概念的清楚界定是理論分析和政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礎。在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的梳理和研究後,提出資訊網絡經濟、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概念如下:1.資訊網絡經濟。資訊網絡經濟是以資訊技術爲手段,基於資訊網絡尤其是互聯網所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分爲兩個部分:一是支撐資訊網絡經濟的基礎設施(資訊技術產業);二是資訊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和改造所產生的互聯網上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包括電子商務、網絡金融、商品製造的資訊化、各種生活性服務活動以及生產性服務活動的資訊化。資訊網絡經濟以資訊爲基礎,以互聯網爲依託,以資訊技爲支撐。資訊網絡經濟是一種新經濟形態。2.虛擬經濟。目前主要有兩個英文詞在我國被譯爲“虛擬經濟”,但其含義完全不同。一是Fictitiouseconomy,指股票、債券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二是Virtualeconomy,特指以資訊網絡技術爲支撐所進行的經濟活動,是資訊網絡經濟中內容的一個部分。Virtual是指計算機模擬仿真的虛擬,在國際上有網絡虛擬世界(VirtualWorld)和網絡虛擬人生(VirtualLife或SecondLife)的提法。此後文中所討論的虛擬經濟均指Fictitiouseconomy所對應的虛擬經濟概念。馬克思《資本論》英文字中有虛擬資本(FictitiousCapital)的提法。成思危認爲,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以金融平臺爲依託所進行的各項活動,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從學術上說,是用所有權證去交易的活動。我們將虛擬經濟定義爲不僅包括以金融平臺爲依託的交易活動,如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也包括在非金融平臺上進行交易的,以價值增值爲目的的虛擬資本交換活動,如投機性房產等。虛擬經濟的內涵決定了其主要特徵有高風險性、不穩定性、高投機性和高流動性。

對虛擬經濟的理解有三個關鍵點:

一是虛擬經濟交易的載體是虛擬資本,虛擬資本的顯着特點是以資本化定價爲基礎,心理預期決定虛擬資本的價格水平。這個特徵使其明顯區別於以成本和技術爲定價基礎的實物資本。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可以認爲虛擬資本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不僅包括股票、債券和衍生品,而且還包括用於投機的房地產、古董、大豆等。實際研究中,由於統計困難,僅以股票、債券和衍生品爲代表進行實證分析。

二是虛擬經濟的價值增值過程僅僅透過交換環節實現,它僅是一種交換活動,與實際生產過程相脫離,而實體經濟必須經過生產環節去實現價值增值。

三是虛擬經濟指的是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而非某一具體行業。以金融業爲例,金融業本身既不能說它是虛擬經濟,也不能說它是實體經濟,而要看它所從事經濟活動的性質。3.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概念較爲統一:不僅包括物質生產和服務,如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等;還包括精神生產和服務的經濟活動,如教育、文化、知識、資訊、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在對三者概念界定後,可以發現三者之間是有明確的區別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聯繫。資訊網絡經濟是相對於傳統農業、工業經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是實體經濟,但也透過股份化和上市等行爲,進入到虛擬經濟領域,還包括了計算機網絡虛擬技術所支撐的Virtualeconomy的部分。而虛擬經濟是相對於實體經濟而言的,它既可以存在於傳統經濟中,又可以存在於資訊網絡經濟中。資訊網絡經濟是在傳統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資訊網絡技術既可以服務實體經濟,也可以服務虛擬經濟。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隨着發展階段的不同,資訊網絡技術對它們的作用也有不同。現有一些觀點將資訊網絡經濟等同於虛擬經濟,是完全錯誤的。

這種誤解的產生,有語言翻譯問題而導致的概念混淆,也還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從資訊網絡經濟的物理形態和交易空間來看,它是在網絡上的,是在計算機模擬的虛擬空間的;

二是資訊網絡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以網絡公司爲代表的股票指數暴漲、暴跌等經濟現象。資訊網絡技術在虛擬經濟中的應用產生了新的虛擬經濟,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產生了新的實體經濟,它們共同構成了資訊網絡經濟。在資訊網絡經濟的大環境下,研究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十分重要。.

二、現狀分析和作用機理

(一)現狀分析

1.我國資訊網絡經濟發展現狀資訊網絡經濟在我國發展十分迅速。截止2013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5.8%,雖然同北美地區78.3%、歐洲地區58.3%

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發展勢頭十分強勁;電子商務持續快速發展,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2萬億,同比增長29.9%,增速約爲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4倍;電子商務刺激消費的作用明顯,截止到2013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達到2.42億人,網絡購物使用率達到42.9%;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較2012年的13,25億的同比增長42.8%,網絡零售總額佔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比重達到8.4%;網絡金融發展迅猛,2013年已監測到的中國電子商務投融資事件共有165起,其中風險投資152起,總額逾26.3億美元、2.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發展現狀在資訊網絡環境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虛擬經濟,發展異常迅猛。近二十年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不協調發展趨勢日益明顯,這點可從虛擬經濟規模和實體經濟規模的比例變動關係中看出。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分析:全球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規模從199年的1.42倍增加到了27年的14.6倍,之後有所回落,到2011年爲12.2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不均衡態勢十分明顯(主要是場外金融衍生品的迅速發展)。我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規模在2年時爲.9倍,26年之前發展相當緩慢,28年達到了3.5倍,近幾年虛擬經濟快速增長,2011年達到了8.4倍。我國虛擬經濟內部發展不平衡,債券和場外金融衍生品發展規模較小,而商品期貨、股票市場發展速度相對較快。透過對我國1994-2011年虛擬經濟增長率和實體經濟增長率的比較發現,我國虛擬經濟的波動要遠遠大於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呈明顯背離(見圖3)。透過對我國國家經濟實力與政策保障、資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等經濟指標的分析,發現:我國資訊網絡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資訊網絡化綜合指數從21年的1.45上升到了2011年的24.12,增長了17倍。其中: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從21年的.96到2011年的31.6,虛擬經濟網絡化程度相比更高,從21年的2.9到2011年的47.62。

(二)作用機理

資訊網絡環境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執行效率大大提高,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新古典經濟學認爲:分工水平取決於分工交易所帶來的好處和由於分工而產生的交易成本之間的均衡。分工出現之後,專業化水平提高,加速了經驗的積累和技能改進,使生產率進一步增加。但分工深化會增加交易成本,如果生產力的進步和財富的積累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費用,那麼,分工水平會進一步增加,而交易技術、交易方式和制度安排是影響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資訊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社會分工加速,同時還降低r資訊成本(包括時空成本和由於減少交易雙方之間資訊不對稱所帶來的資訊搜尋成本),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資訊網絡環境下的經濟增長呈現出一種交易成本不斷下降、分工不斷深化的發展態勢。

TAGS:虛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