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國古典舞三種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

學問君 人氣:2.83W

在中國古典舞作品中,優美文雅的雅女形象一直是編導們鍾愛的刻畫對象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基本類別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中國古典舞三種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

中國古典舞蘊藏着巨大的美學魅力和文化價值,其中的女性形象以其柔美的肢體動作、溫婉的身韻氣質吸引了廣大觀衆的目光,深受人們的喜愛.本文就從中國古典舞作品的女性形象的分類談起,以文雅之女、悲情之女、忠烈之女等三種最具代表性女性形象,詳細闡述中國古典舞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

一、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的基本類別

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衆多,但總的來講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具象型女性形象,這類女性形象是指處於特定環境中的特定人物形象,其形象本身往往帶有一定的敘事功能,舞蹈表現大多以動作刻畫和性格刻畫爲主.如《庭院深深》中的少婦、《木蘭歸》中的花木蘭等都是中國古典舞中的具象型女性形象.另一類是抽象型女性形象,這類女性形象並非處於具體的情景中,因而在表現時更加註重情緒的抒發或精神的塑造,如《扇舞丹青》《愛蓮說》《春江花月夜》等作品中的獨舞或領舞角色都屬於這一類.

二、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的塑造

(一)文雅之女

文即文采,雅即典雅."文雅"一詞用於女性身上,很自然地令人聯想到有文采、有內涵的清秀才女、淑女等女性形象.在中國古典舞作品中,優美文雅的雅女形象一直是編導們鍾愛的刻畫對象之一,這類形象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外化,具有超然灑脫的美感.下面筆者就以雅女形象塑造最爲典型的作品《扇舞丹青》爲例,從三個方面對這一形象的塑造做詳細闡述:一是體態的塑造.在表現文雅之女時,舞者的體態往往以"弧圓"爲主.具體來講,這種"弧圓"的體態可分爲兩種:一種是強調身體向上的動勢的上弧線體態,它使肢體從拋物線低點出發,完成一個半圓後慢落迴歸,着重表現了女性的靜雅;另一種是強調身形穩健的下弧線體態,它需要舞者通關膝蓋擠壓和下肢控制完成,重點突出女性的淡然、穩重.在《扇舞丹青》中,上述兩種體態均有表現--舞蹈演員以腰胯部爲軸,上肢和下肢分別以弧形畫圓,整個過程中演員身形挺拔、剛勁柔韌,一靜一動中充滿了端莊、文雅之美.二是眼神的塑造.眼神是塑造舞蹈人物形象的關鍵元素,在對古典舞文雅之女的氣質進行表現時,舞蹈演員的眼神更是必不可少.一般來說,舞蹈演員掃眼時要以慢速橫掃或跟隨道具,以一種美好、祥和、淡然而又充滿自信和幸福感的眼神來傳達雅女角色的內心情感.在王亞彬版的《扇舞丹青》中,演員的掃眼速度大概爲中速四拍,轉眼時也基本保持慢速,表演過程中,演員很好地做到了"手之所至,眼隨之;感情所至,神隨之;心之所至,情隨之".三是道具的輔助.道具能夠輔助舞蹈形象的塑造,是表現人物性格、氣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塑造文雅之女的形象時,編導往往安排團扇、筆墨、琴瑟等頗具文藝氣息的道具來襯托人物的文人氣質和高尚情操.在《扇舞丹青》中,扇子是表現女性文雅的關鍵點--演員伴隨着《高山流水》的配樂翩躚起舞--她手持扇子,身體以"圓"爲律動,不斷做出類似於揮筆畫丹青的動作.舞蹈表演過程中,演員完成了一連串跟隨音樂快慢而變化的扇花技術,身體也彷彿入水的墨滴一般恣意、飄灑,給觀衆一種文雅而又率性的視覺感受.

(二)悲情之女

悲情之女是中國古典舞中非常常見的形象之一,她們往往同歷史故事或是民間傳說有關,屬於典型的具象女性形象,如《庭院深深》中幽怨的少婦、《竇娥冤》中悲憤的竇娥、《長恨歌》中悲情的楊玉環等,她們的身上潛藏着傳統觀念和社會壓力下女性的無奈和吶喊,因而其形象更具舞臺張力.下面筆者就古典舞作品《庭院深深》中悲情之女的形象塑造方式進行探討.一是體態對形象的塑造.在表現悲情之女時,舞蹈演員通常會擠壓身體形態,使之彎曲呈"S"或倒"L"型,以此表現極度悲痛對身體的影響.與此同時,演員還會做出抖肩、抖手等抽搐動作來表現內心的壓抑、惆悵、憤懣等情感.如《庭院深深》中,少婦弓背呈"S"型,背對觀衆而坐,頭側向扭轉,同時肩膀不斷重複"裹""含""合"的律動.這一連串的體態動作將沉鬱、幽怨的悲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具有極強的舞臺感染力.二是步伐對形象的塑造.在表現悲情之女時,步伐的運動方式和運動軌跡對人物內心情感的表現起着關鍵作用.一般來說,舞蹈演員在表現這類人物的步伐時需要將重心下移,產生一種悲痛到無法趨步的感受,或是移步時做出失重、傾倒等重心不穩的動作,以此來表達悲痛情緒的精神狀態.在步伐軌跡上,演員通常需要按照半重疊、半交錯的路線反覆趨回行走,以此來突出人物內心悲苦無助之感.如《庭院深深》中少婦起立沿庭院行走至臥房一段,演員就多次使用了倒步、回抽等動作,形象地表現了人物踉踉蹌蹌、悲痛無望的內心情感.三是眼神對形象的塑造.一般來講,在表現悲情之女時,舞蹈演員的眼神可根據角色的具體身份和經歷進行細緻刻畫,既可以表達爲悲苦、哀怨、彷徨無依的眼神,又可表達爲憤怒、壓抑、幾欲爆發的`眼神.如《庭院深深》這部舞蹈作品中,演員需要體會到封建禮教壓迫下婦女的抑鬱、幽怨的心緒,以一種黯淡無光、失落絕望的眼神來表現主人公的悲苦形象.

(三)貞烈之女

中國古典舞作品中的忠烈之女以瀟灑的人生態度和執着的生命體驗詮釋了中國女性堅韌、細膩的內在精神,極具個性與魅力.如《花木蘭》中的主人公花木蘭、《楊家將》中的主人公穆桂英等都是忠烈之女的典型代表.下面筆者就以古典舞獨舞《花木蘭》爲例,從三方面詳細說明這一古典舞形象的塑造.一是體態對形象的塑造.在表現貞烈之女時,舞蹈演員需要肌肉緊繃、挺腰拔背,將這類形象豪邁、大氣的英雄氣概和勇敢無懼的凜然氣場表現出來,尤其是亮相前的蓄勢體態更要藉助腰部和背部的勁力完成.例如,舞蹈《花木蘭》中,演員步入舞臺後的亮相姿勢就是在上下肢肌肉的勁力配合下完成的,演員先下肢立定緊繃,而後腰部發力扭轉上身由側位到正位,最後單臂擡起做出有力的空中懸停,整套動作英氣勃勃,突出表現了人物的健美和剛強.

二是動作對形象的塑造.在中國古典舞中,演員通常需要完成橫擰、跨步、大跳、後繃擡腿等一系列幅度大、力度大的動作來突出貞烈之女的瀟灑氣概.如《花木蘭》中爲了表現木蘭英勇、果敢的橫擰動作就需要演員將下肢依身體反向固定,而後上身在保持肌肉繃緊的狀態下水平旋擰,同時在擰的過程中加入傾、仰、俯等身形變化,這一系列動作線條挺拔而富有力度,突出了木蘭的颯爽和剛強.三是眼神對形象的塑造.舞蹈演員在表現忠烈之女時需要根據對角色的深刻理解去詮釋其個性和內心細節,總體上仍要以堅定、執着、炯炯有神的目光爲主.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對中國古典舞中最常出現的三種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我們也要認識到,舞蹈作爲一門開放的藝術,其表現方式不是絕對的,每一位編導和舞者都可以在實踐中探索到各類角色的最佳表現方式,我們應該以現有研究成果爲借鑑,不斷探索塑造古典舞形象的新途徑,將這一民族藝術傳承和發揚下去.

參考文獻:

[1]王宏建.《藝術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2]呂藝生.《舞論》.北京:青年文藝出版社,2001.

[3]賈作光.《舞蹈藝術文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