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彈力的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57W

彈力是一種很常見的力,日常生活中應用彈力的地方很多。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彈力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初中彈力的教學反思

彈力的教學反思篇【一】

《彈力》是力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整個高中物理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以後正確進行受力分析的基礎。其重點是彈力產生的原因及彈力的方向,難點是常見的彈力方向的確定。教材從物體的明顯形變引入,繼而透過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變”的過程中,用實例引出了形變、彈性形變和彈力的概念。並透過研究形變來探究彈力產生的原因、彈力的方向和作用點,探究支援力、壓力和繩子的拉力這幾種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方向。對於胡克定律的教學,要先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然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索彈力的大小與形變量大小之間的關係”,這種先從感性認識出發,上升到理性認識,再透過實驗檢驗並進行具體運用的研究辦法十分重要。

上完這一節課,回顧一下,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1 .加強和改進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前上彈力時,我用彈簧和橡皮泥在課堂上演示,然後得出彈性形變和範性形變,雖然也感覺學生理解了,可就是覺的課堂缺少了活躍,缺少了學生的參與,顯得教學是單向的。

這一次上課,我先演示,再準備了彈簧,導線,橡皮筋,橡皮泥,紙片,讓學生動手實驗,學生的積極性一下調動起來了,忙的熱火朝天,在親自體驗中發現了各種物體的受力時和撤掉力後的變化情況,對於自己的>收穫也很樂意表達出來。尤其是增加了一個男同學和女同學比賽的環節,一個個踊躍舉手,大膽發言,將彈性形變和範性形變聯繫上了生活。在使用拉力器研究彈力的大小和方向時,學生們熱情高漲,在這樣的學習情景下,知識的獲取效率是最高的。透過一些小實驗,課堂氛圍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開闊了,主動性變高了,學習物理的興趣也自然調動起來了。

但在顯示物體微小形變時,只使用了讓學生站在桌面上,桌面發生彈性形變,沒有使用將微小的形變放大處理,使學生沒有學到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後有待改進。

實驗過程是學生積極觀察、思考和探索的過程。透過實驗,模擬物理知識發現的過程,讓學生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透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髮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索的慾望。本課中設計了多個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和自主探究實驗,將原本較爲抽象、枯燥的思維活動轉化爲生動活潑、興趣昂然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以小課題研究爲載體的研究性活動中,獲得了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提升和發展。

2 .巧妙設定問題,將課堂引向深入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將知識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從引入新課到課後小結,盡力設計適當的問題。創造物理情境,進行有意識的引導,點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本課的教學中,有幾個關鍵性的設問對課堂內容的展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彈簧和橡皮泥的形變有什麼不同之處:堅硬的物體會發生形變嗎?如何觀察桌子的微小形變?彈簧的勁度係數與哪些因素有關等。

3 .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本教學設計充分注重對生活的挖掘,積極貫徹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也充分地注意從學生身邊或社會實踐活動中選取典型的素材,緊密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成生動形象的認知對象,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較難駕馭。因此,這節課的授課中在時間的調控上顯得尤爲重要,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彈力的教學反思篇【二】

我總體感覺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基本落實到位,學生參與較積極,教學互動較好,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課堂上,我注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以學生爲主體,儘可能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與老師互動,用課件顯示微小形變實驗,讓同學們感受形變無處不在,然後提問光點位置發生變化說明什麼?還播放了弓箭、蹦牀、撐杆跳等視頻,力圖從生活實踐引入,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效果,果然,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而且視頻非常精彩,使得學生注意力迅速轉到課堂上來,於是我從這一實際提問,學生們非常積極、踊躍,齊聲回答問題。這樣,我花很少時間就引入了課題。

在課堂教學中,我更多采取逐步提問法,並注意與學生的交流思想,如在顯示微小形變的實驗中,我設計的問題是:1、你們看到了什麼現象?2、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

本節課的重點是彈力的方向,在講述彈力的方向時,我先讓學生做幾道關於彈力方向的練習題,然後,讓幾個學生到講臺上解題,這樣,我能很好地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況做出正確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然後針對學生各方面的看法,進行評講,使學生的印象變得非常深刻,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如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可以先演示再讓學生去實驗,而不是提示他們,儘量再講得少一點,把課堂留給學生,真正做到放手讓學生大膽的嘗試!

還有感到時間的短缺,所以這節課上感到有點緊。一是趕時間,怕來不及,二是公開課上的少,心情也緊張,就沒有平時上課得放得開。以至上完課後自己也感到有一種像上課用的彈簧一樣鬆勁的感覺。

再有課前想多設計一些幻燈片,放置一些有趣的圖片、現象,最後反而有種被牽絆的感覺,一是老師控制的局面多了反而讓學生缺少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二是使自己被困在電腦的鼠標前,走不近學生。

總結完這一堂課,我深深地感到新課改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老師的教學方式,老師的角色已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要讓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科學方法,不僅要注重科學知識的學習,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科學的精神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創新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