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工匠精神的心得體會範文

學問君 人氣:1.61W

重拾工匠精神,對教師教育的啓示有四。

學習工匠精神的心得體會範文

一是尊重教育經驗。

教育經驗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起來的,對每個教師而言都帶着自己的生命溫度,而且不少經驗還是以教師或學生的某種犧牲爲代價的,因而彌足珍貴。優秀的教育經驗是教育領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將其全都視爲低級、片面、膚淺的,認爲他們需要被理論知識覆蓋和替換。

尊重教育經驗,首先要培育教育經驗。教師要堅守育人爲本的職業精神,各項工作都應該以育人爲目標。尊重教育經驗,還要延長教育實習時間。教育實習的定位主要不是基於技術理性的將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不是杜威所言的“理論教學的工具”,而是透過實踐形成教育經驗。教育經驗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教育實習時間要延長,讓準教師逐步從邊緣到中心,從依賴到獨立,從而在上崗前積累其獨當一面的經驗。

二是推行師徒制。

教育經驗彌足珍貴,但作爲個人經驗,它卻依賴教師的肉體,會隨着某個教師的離職或離世而消失,“人亡藝絕。”因此,教師教育必須重視教育經驗傳承。教育經驗內含緘默知識,其傳承要靠“傳、幫、帶”,要落實到師徒制。

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經驗傳承是否有價值?回答這個問題,關鍵看我們堅持何種改革觀。如若我們認爲改革是“大破大立”,甚至“全破全立”,那麼經驗傳承當然是改革阻力。可是,教育改革其實是漸進和連續的,從一定意義而言,是不斷地“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改革中,教育傳統、教育現實與理想的教育之間雖有差異,也有共性。因此,即使是在改革,哪怕是轉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們都不能忽視和輕視教育經驗傳承。

積極倡導共享的氛圍,努力構建共贏的機制,師徒制才能發揮最大價值。現實中確實有部分教師對公開教育經驗有顧慮,害怕“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不願跟同行分享“乾貨”。有位教師曾跟筆者說,她找到了一個教化學某個知識點的方法,透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很快理解,而且在考試過程中也極少遇到問題。可是,她不會將其用於公開課,也不會告訴其他同行。可見,師徒制價值的發揮,在於共享的氛圍和共贏的機制。

 三是彰顯能力本位。

教師教育要重視(準)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要建構“能力本位”的課程觀和評價觀。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是教師的核心技藝。其要義,簡言之,就是會教且教會。可是,當前教師教育課程與評價偏離了教師核心技藝。

這種偏離在職前教育階段的表現是,教育理論課程重過實踐課程,導致準教師只是爲考而學而不是爲教而學;在職後教育階段的表現是,“研究”重過“教學”,導致教師只是爲發表而研究而不是爲教學而研究。

建構能力本位的教師教育課程觀和評價觀,就是教師教育的.課程和評價都以核心技藝爲中心。這意味着,教師教育課程不僅要強化實踐課程,而且理論課程也要緊緊圍繞實踐展開,指向教師的核心技藝。教師教育評價應該以教師核心技藝爲基準,重點考查其“應會”,而不是“應知”。

 四是強調“技進乎道”。

我國職前教師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先理念,後技藝,試圖讓準教師在還沒有足夠的教育教學經驗的情況下掌握科學概念,樹立先進理念。這個思路,只能讓準教師形成了“關於教育的觀念”而非“教育的觀念”。因爲,正如杜威所言,“思想、觀念不可能以觀念的形式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當一個人把觀念告訴別人時,對聽到的人來說,不再是觀念,而是另一個已知的事實。”

其實,正確的思路是先技藝,後理念,“技進乎道”。技藝固然包含緘默知識,但也有可明言的規則,即技法。技藝學習要從技法開始。教師教育中的技法,如操作程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是教師教育的起點,是教師教育理念生成和創新的基礎。所謂教學有法,指教學是有特定方法的,教師必須熟練掌握這些方法。

當然,教學有法無定法。所謂無定法,基於維特根斯坦的視角,即對規則的使用本身無法還原爲規則。換言之,教學本身雖有各種原則和方法,但是這些原則與方法在特定情景的具體運用,卻無法還原爲一定的原則與方法,必須藉助教師的判斷力。

教師熟練掌握各種具體方法後,纔能有更多時間與精力提升關注層次,這時就要推動他們從對技法的關注提升到對藝術的關注,達到“技進乎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