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8篇)

學問君 人氣:1.38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8篇)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1

重拾工匠精神,對教師教育的啓示有四。

一是尊重教育經驗。

教育經驗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起來的,對每個教師而言都帶着自己的生命溫度,而且不少經驗還是以教師或學生的某種犧牲爲代價的,因而彌足珍貴。優秀的教育經驗是教育領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將其全都視爲低級、片面、膚淺的,認爲他們需要被理論知識覆蓋和替換。

尊重教育經驗,首先要培育教育經驗。教師要堅守育人爲本的職業精神,各項工作都應該以育人爲目標。尊重教育經驗,還要延長教育實習時間。教育實習的定位主要不是基於技術理性的將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不是杜威所言的“理論教學的工具”,而是透過實踐形成教育經驗。教育經驗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教育實習時間要延長,讓準教師逐步從邊緣到中心,從依賴到獨立,從而在上崗前積累其獨當一面的經驗。

二是推行師徒制。

教育經驗彌足珍貴,但作爲個人經驗,它卻依賴教師的肉體,會隨着某個教師的離職或離世而消失,“人亡藝絕。”因此,教師教育必須重視教育經驗傳承。教育經驗內含緘默知識,其傳承要靠“傳、幫、帶”,要落實到師徒制。

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經驗傳承是否有價值?回答這個問題,關鍵看我們堅持何種改革觀。如若我們認爲改革是“大破大立”,甚至“全破全立”,那麼經驗傳承當然是改革阻力。可是,教育改革其實是漸進和連續的,從一定意義而言,是不斷地“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改革中,教育傳統、教育現實與理想的教育之間雖有差異,也有共性。因此,即使是在改革,哪怕是轉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們都不能忽視和輕視教育經驗傳承。

積極倡導共享的氛圍,努力構建共贏的機制,師徒制才能發揮最大價值。現實中確實有部分教師對公開教育經驗有顧慮,害怕“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不願跟同行分享“乾貨”。有位教師曾跟筆者說,她找到了一個教化學某個知識點的方法,透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很快理解,而且在考試過程中也極少遇到問題。可是,她不會將其用於公開課,也不會告訴其他同行。可見,師徒制價值的發揮,在於共享的氛圍和共贏的機制。

 三是彰顯能力本位。

教師教育要重視(準)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要建構“能力本位”的課程觀和評價觀。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是教師的核心技藝。其要義,簡言之,就是會教且教會。可是,當前教師教育課程與評價偏離了教師核心技藝。

這種偏離在職前教育階段的表現是,教育理論課程重過實踐課程,導致準教師只是爲考而學而不是爲教而學;在職後教育階段的表現是,“研究”重過“教學”,導致教師只是爲發表而研究而不是爲教學而研究。

建構能力本位的教師教育課程觀和評價觀,就是教師教育的課程和評價都以核心技藝爲中心。這意味着,教師教育課程不僅要強化實踐課程,而且理論課程也要緊緊圍繞實踐展開,指向教師的核心技藝。教師教育評價應該以教師核心技藝爲基準,重點考查其“應會”,而不是“應知”。

 四是強調“技進乎道”。

我國職前教師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先理念,後技藝,試圖讓準教師在還沒有足夠的教育教學經驗的情況下掌握科學概念,樹立先進理念。這個思路,只能讓準教師形成了“關於教育的觀念”而非“教育的觀念”。因爲,正如杜威所言,“思想、觀念不可能以觀念的形式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當一個人把觀念告訴別人時,對聽到的人來說,不再是觀念,而是另一個已知的事實。”

其實,正確的思路是先技藝,後理念,“技進乎道”。技藝固然包含緘默知識,但也有可明言的規則,即技法。技藝學習要從技法開始。教師教育中的技法,如操作程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是教師教育的起點,是教師教育理念生成和創新的基礎。所謂教學有法,指教學是有特定方法的,教師必須熟練掌握這些方法。

當然,教學有法無定法。所謂無定法,基於維特根斯坦的視角,即對規則的使用本身無法還原爲規則。換言之,教學本身雖有各種原則和方法,但是這些原則與方法在特定情景的具體運用,卻無法還原爲一定的原則與方法,必須藉助教師的判斷力。

教師熟練掌握各種具體方法後,纔能有更多時間與精力提升關注層次,這時就要推動他們從對技法的關注提升到對藝術的關注,達到“技進乎道”的境界。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2

看過《工匠精神》這本書以後感觸很深,會讓我有時候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爲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纔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於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爲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結果。老師講的挖坑和種樹的例子非常好,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我們受了情緒的影響,也許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麼樣的結果,只管我在做這份工作,我做了這份工作,至於工作的結果和質量跟我沒什麼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

遇到問題時,永遠不給領導提問答題,而只給出附帶多種備選方案的選擇題,作爲員工必須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務,是爲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而一個最可怕的下屬就是總以爲比老闆聰明;其實,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都不會懂得這個道理,他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是老闆付酬的,偷一點懶,就佔一點便宜,其實,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積極主動,凡事團隊第一,凡事高標準嚴要求。每天問自己,今天我哪裏做得很好,今天我哪裏可以做得更好。

作爲一個在胖東來工作四年的我,首先我在胖東來學會了做人,做一個善良坦誠的人。透過這本書己受益匪淺,理解了許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結果做好了,纔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書中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體會,關於書中的安排,表達,聲音,詞語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慢慢總結。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3

上下五千年,中國曾引領着一個時代的製造行業發展,精密探測的地震儀,深埋千年依舊鋒利的古劍,無不彰顯着當時頂尖的工業技術。然而反觀現代,沿海城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代加工廠比比皆是,均是以增加熟練度或擴充人力來提高產能,卻無絲毫創新之法。中國工業已然被稱爲“世界加工廠”,長此以往,中國工業將無以爲繼。

近日,德國政府提出的工業4.0理念風暴席捲全球,以智能製造爲主導的工業發展戰略讓國人悚然驚醒。德國製造業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德國在已有頂尖工業水平上的持續創新力以及德國人專注嚴謹的工作態度。工作熟練無失誤,僅以爲“工”,而未成“匠”;由表及裏,精益求精乃爲“工匠”。

中聯重科作爲全球工程機械先驅企業,不斷有新型產品的技術參數突破世界紀錄,每年的專利發明質量和數量也都遠遠走在其他企業前面,創新研發力度不可謂不強。但作爲基層員工,如何在管理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工匠價值”,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必須思考的問題。

先成爲一個優秀傑出的“工”。每個崗位所在都是公司整體執行中重要的一環,要保證自己在崗位上的工作無差錯無拖延,需要耐心、細心和決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多堅持,多努力,對待工作和同事不驕不躁,始終如一;細心瞭解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多發問,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決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多取經,多探索,勇敢嘗試,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後成爲一個自我昇華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條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職工作完成後額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細節使工作流程更順利?如何才能針對自身崗位的優劣現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只有深層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讓個人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並與工作相輔相成,真正實現從“工”到“匠”的價值昇華。

企業作爲員工發展共同體的同時,也是員工價值體現的重要載體,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長久以來,日本老字號企業的前瞻性令世界感到不可思議,他們怎麼能從一瓶小小的醬油,看到一個巨大生態鏈的延展?因爲背後的素直之心,對自己事業的執着精誠之心,對自己職業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純潔無暇,不受名利侵染。工作已經不再是賴以爲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根本意義和最高追求,這,纔是工匠精神的人格基石和靈魂所在。

拓展閱讀:工匠精神——讓工作成爲一種修行

截止20xx年,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爲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爲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我們研究了他們都在傳承着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認爲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着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着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爲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製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製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製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裏,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着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爲經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專利,日本式管理有一個絕招: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其實就是“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着、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衆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裏。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透過他出神入化的化妝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最優秀的工匠、瑞士的頂級名錶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並且專業、專注。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個人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比如一些以山寨產品爲主的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環境變的惡劣,企業很容易馬上倒閉。

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脫離了這種困境的途徑是培養企業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裏昇華的過程。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出新品—圈錢”。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卻在從另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爲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說,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說: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峯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錶,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頂級品質造就了頂級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爲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4

無論達官顯貴,還是一介布衣;無論企業高管,還是普通職員,相信讀完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均會有所得,有所感悟。

工匠精神是一個人的積極的意識形態的總結。它既是一種平凡的體現,亦是一種偉大的昇華。其平凡,在於無論何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心所想,工匠精神便可始;其偉大,在於,它源自人的真善美,源自人的真性情,它不是教條式的灌輸,而是真誠的心的交流,它不是路人皆知的道理的堆砌,而是充滿佛性、修身養性的禪宗智慧。

工匠精神讓人懂得:一切煩惱皆源於心。俗語有: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由於人心的偏移,煩惱之人失去了那份對工作的敬畏心、榮耀心與喜悅心,失去了那份對工作最本真、最初衷、最原始的熱情與熱愛,以一顆功利心、浮躁心、投機心追求一種簡單、粗糙、膚淺的滿足,追求一時的浮華,視工作爲獲得金錢、名聲、權利的工具,殊不知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追求。如斯追求,帶來的滿足,必然只是曇花一現,何來長久?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打工的心態。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生命價值的體現。這裏談的不是工作的高低貴賤,而是對待工作的態度心性。如果說“我是誰”、“我應該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是始於生命意識的覺醒,是重新認知生命存在的價值,那麼在面對工作之前,請先自問“我爲什麼要工作”、“工作的價值到底在哪裏”。

工匠精神讓人領悟: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入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夢想是行動的開始,動力的源泉。空有夢想,永遠是空中樓閣,人生有夢,重在執行。工作,即是實現夢想的開始。工作不僅僅是一種換取物質利益的行爲,更是一種生命態度和價值的呈現過程。如何由一個打工者,變身爲工匠,那就用“心安、心慈、心正、心明、心定、心誠、心寬、心謙”的正道去面對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用“先做人,後做事;先專注,後專業;先增值,後回報;先沉澱,後成才;先有爲,後有位”的正念重思成敗,引領生命新航道。

工匠精神讓人知覺:擁有知識,不等於擁有常識。人的一生在不斷追求着知識,卻漠視了常識。常識需要人的善心、用心、細心、給予心、責任心。工作中,我們強調着顧客滿意、符合標準、零缺陷,卻又不斷出現着客戶投訴、不達標準、產品返工甚至廢棄的現象。人們犯錯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不犯錯的能力,而是沒有絕不犯錯的心態。很多人忙着的不是創造新價值,而是製造新問題。工匠精神就是一種精益求精、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科學態度。它不僅培養髮現問題的意識,確定和定義問題的能力,更培養解決問題並執行的能力。資訊技術的革命,科技的高速發展,讓現代人適應了快節奏的旋律,忘卻了慢的味道,就像孩童都想拼命奔跑起來,卻不願意好好學習走路。因爲快,錯失風景;因爲快,疲於糾錯;因爲快,難堪重負。要懂得慢,能慢才比較快,慢纔是快的真諦。學會慢,才能懂得欣賞;學會慢,才能避免錯誤;學會慢,才能增強韌性。如果我們走得太快,停一下,讓靈魂跟上來。

工匠精神傳遞着:大愛無我,終成大我;利他之心,終成大器!擁有工匠精神,你將擁有外修內省的心態!我將熱愛我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給我帶來的錢。我在工作中要精益求精,品質至上。我視崗位如生命……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5

一看到這本書,就立馬喜歡上了它。說 不清,道不明,就是喜歡它,它讓我有一種 非得一口氣讀完的衝動!事實上,我真的這 樣做了。 掩卷反思,心潮澎湃,仔細思索着付守 永先生的話,他就像一個導師在諄諄教誨着 我!讓人從心底裏佩服!所思所想,見諸於 筆端,聊以自勉!希望自己以後能夠樹立正 確的工作觀,真正成長爲一名“工匠”。

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金錢至上論甚 囂塵上!在我們的社會裏講利益的.人越來越 多,講責任的人越來越少;講權利的人越來 越多,講成長的人越來越少;講關係的人越 來越多,講原則的人越來越少!當人們去尋 找一份工作時,考慮更多的是這份工作能帶 給我多少薪水,能帶給我多少物質報酬!而 不是我能從這份工作中學到什麼?我能得 到什麼樣的成長經驗?我能學會什麼樣的 做人道理?我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 我對這份工作足夠上心嗎?我把我的感情 投入到工作中了嗎?每一個工作細節我是不是都認真去做了?面對每一個顧客我是 不是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和友好的態度? 我是不是還有一些地方有待改進?我怎麼 做才能提高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我 是不是很受顧客歡迎?我是一個稱職的員 工嗎?我是一個價值型員工嗎?我在公司 是無可取代還是無足輕重?我是不是應當 轉換一下心態?我是不是太急躁了、太急功 近利了? 在現實社會中,更多的是聽到員工的抱 怨!日復一日的抱怨只會打消工作的積極 性,只能使你處於焦躁、憂鬱、惶恐之中, 永遠爲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強悍,內心 空虛!殊不知“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 放眼量” ! 說實話,初入職場,我也有抱怨,有迷 茫!看不清未來在何處!找工作也是看工資 高低,而不顧其他!實在是慚愧!但讀罷此 書,令人豁然開朗!問題的關鍵就是心態的 問題!我還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工作觀、金 錢觀。

以前我一直認爲工作就是賺錢的工 具!錢多了,自然就幸福了!可是當我讀罷此書,我知道我錯了! 從今往後,我要改正錯誤!我不敢奢望 要成爲像稻盛和夫、喬布斯那樣的一代巨 匠,但求能成爲一個普通的,在自己崗位上 勤勞、 敬業、 投入和全身心奉獻的普通工匠! 這也是付先生寫此書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作爲一個銷售員,首先我應該對自己所 賣的東西有一個透徹的瞭解!如果自己都不 知道自己賣的什麼東西,何談銷售?其次, 我要讓自己慢慢愛上這份工作。正如付先生 所說,把工作當成一種修行!我更喜歡把工 作比喻成你的戀人,每天的工作就像是跟自 己的戀人談戀愛一般讓人心動!讓人傾心! 面對每一個顧客我要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 和正確友好的態度,不能說看見一個有錢的 就非常熱心,看見個沒錢的就愛理不理!如 果這樣做會傷害到顧客的自尊心!再次,我 要了解顧客的需要,無論是物質需要還是精 神需要,顧客的顏色、品牌偏好,他需要什 麼型號的物品,比如鞋碼大小、喜歡什麼顏 色、哪個牌子、顧客的擔憂和顧慮是什麼、 如何解除顧客的顧慮。精神需要方面,我要

給予顧客足夠的尊重與諒解,不能傷害顧客 的自尊心,不能說些帶有諷刺、嘲笑意味的 言辭,不能做帶有鄙視意味的動作!總之, 我要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充滿了對顧客的尊 敬!我想這正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 以上即是我的一點感想。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6

很久以來就對《工匠精神》這本著作有所耳聞,最近,公司開展了學習工匠精神的活動,有幸從辦公室借來一本拜讀。拿到手第一印象認爲這是一本雞湯,仔細讀來,並非如此,裏面的一些觀念和人物事例很是接地氣,讓人感觸頗多。

所謂的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一種對夢想的追求,一種擔當奉獻精神及一份默默無聞的堅守。

學習了《工匠精神》,結合自己的工作現狀,尤其是在目前環境保護的高壓形態下,工作上不能出一點差錯,必須要時刻以工匠精神鞭撻着自己,改掉以往大老粗的行爲作風,各項工作力爭精益求精,不允許有交差思維、差不多思維及走捷徑思維,要對公司及自己負責,在自己的一片領域上敢於堅守擔當,把工作漂漂亮亮的完成作爲自己的追求。 注重工作中各種人際關係的處理和維護。減少自己偏見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強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

此外,我們還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先增值,後回報;先沉澱,後成才;先有爲,後有位。從容自信,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7

這次關於《工匠精神》的培訓讓我感覺收穫很大,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事在這次培訓後豁然開朗。甘總從世界格局說到我們自身的修養與以後的發展,讓我明白了工匠精神的現代闡釋,工匠精神不僅僅是一種信仰,更是需要我們一生追求的東西,下面來談談我對這次培訓的感想。

先說說工業4.0,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旨在利用物聯資訊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資訊,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定製化的產品供應。美國的互聯網工業則是旨在工業領域實現數據流、硬件、軟件的智能交互,實現系統、設施和資產運營的優化。而中國製造20xx的目標爲,將資訊技術一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製造作爲今後發展的主線,以未來十年爲發展週期,目標是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型。在我看來,三者僅是側重點有所不同,最終的目標如出一轍。三者最終都是將物聯網、互聯網和大數據結合起來,使得製造系統更加智能化、數據化,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我認爲,要實現下一代的工業製造大致分爲三個步驟。第一步爲實現物聯網工業,這一步目前已經有企業已經實現,比如甘總在培訓中提到的SEW賽威傳動,那裏的AGV作爲可四處行走的工作臺,上有待裝配產品,到相應工位相應員工裝上相應配件,相應工位有各種產品的各種物料,掃碼後就可調出相應物料,這樣可以實現多種產品的小批量生產。第二步,傳統產業的互聯網+改造,這一步大多數企業正在實現,比如,透過互聯網,“成品”可以直接通知物流公司來收貨,透過互聯網,我們可以查詢到哪些工廠的機器富餘,我們就可以直接在那個機器上下訂單,從而使得整個社會的資源得到整合,效率極大的提高。第三步,大數據指導生產,甚至大數據指導創新。透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如何提升生產效率,如何改善生產,甚至建工廠前可以分析工廠建在哪個位置更好,當然還有更多的數據可以挖掘。我們看到,物聯網是一個工廠內部效率的提高,互聯網是整個產業鏈的整合,而大數據則是整個社會資源的整合。

以上是我對未來工業技術方面的理解,在未來的智能工業中,個人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現代的工匠精神是我們所必須的。工匠精神原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着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現在的工匠精神有如下八點,熱愛:不慕虛榮幹一行就愛一行;專注:專心致志一生只做一件事;踏實:寓巧於拙用“笨功夫”練“真本事”;勤奮:刻苦努力用汗水澆築工匠的豐碑;嚴謹:一絲不苟用細節成就偉大;堅持:執着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精進:精益求精追求無限的極致和完美;進取:永不止步鑄就個人品牌譜寫人生華章。

目前,我作爲助理工程師,我的目標爲軟件工程師,首先要熟練掌握各種語言,爲以後的進階打下基礎;編寫的軟件模組化,移植性強,註釋清楚明白;熟練使用各種開發工具;喜歡鑽研算法;同時更要有工匠所擁有的品質,有感恩之心,非常感謝領導支援我鑽研那麼久,有基本的個人素養。

正如甘總在培訓中所講,在當今社會,只有把工匠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才能擁有競爭的優勢,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永遠在複雜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作爲職場人,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不僅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宿命所歸。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8

“製造精神”“工匠精神”這些鮮活的字眼,頻繁出現在我們的報紙和微信上。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種精神又有何種強大的力量?帶着這一串串的疑問我如飢似渴的翻開了《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一書。

作者付守永先生所闡述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把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本書從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術等方面,告訴我們“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着、對所做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告訴我們“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讀到這,我陷入了一陣沉思。

臘月28,回到老家,路過大伯堂屋前,我熱情的喊着大伯,走進他的屋子,大伯在做木凳子,我不懈的說“大伯,您直接去市場上買幾個塑料的小凳子,不就得了,幹嘛還費這事,都過年了”。他笑了笑“孩子,我幹了半輩子的木匠了,家裏的桌椅板凳都是自己做的,都用半輩子了,多耐用,多結實”說完只見他拿着魯班刨一遍又一遍刨着初成型的板凳面,凳腳;拿着剛尺和碳筆在凳面上比劃着凳腳的開眼位置。

“孩子,就說這魯班刨,左右用力要均勻,速度要快,還要一推到頭,否則刨出來的面就不平。”在我看來,真的沒有必要費這麼大工夫去做幾個凳子。而對於做了半輩子木匠的伯伯來說,從他臉上流露出來的是他對手裏木工活的熱愛,還有對自己產品質量的胸有成竹的滿足。他笑起來眼角隆起的皺紋告訴我,他內心是踏實的,是執着的,他是在用心打造手中的工藝品—“木凳”。

這一情景就像一束陽光,它照進了我的內心。記得,13年3——4月在底盤廠工作時,面臨着人員的大量變動,複雜的底盤和輕卡的混線生產,導致我班組裏的骨幹們連續近1個月加班至11點過後。那時感覺,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那段時間每天回家都是筋疲力盡,但是思想上一直很執着的相信:明天會更好,明天要好好幹。 14年3月,我應聘進入了營銷公司,剛開始不適應這種寬鬆和自主,感覺再也沒領導爲了拉動生產節拍而逼你開線催你生產,雖時常加班再也不用熬到晚上11點了… …這一切,就像來到了天堂。

慢慢的,被關在內心深處的的魔鬼“另一個自己”出現了。在空閒的時候我會去想“自己的工資和職位也沒什麼大展進,年復一年的這樣幹着,究竟爲什麼啊?同學介紹的某某公司那崗位,月薪多吸引人?”在工作中,會去想“怎樣選擇捷徑去更快的成長啊?怎樣做事會又快又省,儘快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啊?這事做了,領導會滿意嗎?”整個人總是無意中想到了九霄雲外,又無意中被現實拉回了生活。前段時間部長讓我給總經理送個報告,我送完迅速回來答覆部長“領匯出差了,報告放他祕書那。”真想欣喜自己辦事真利索,可隨後部長又問“你問過領導什麼時候回來啊?報告大概什麼時候簽好?你打算什麼時候取?”就是送檔案這麼一件小事,都有許多值得關注的細節,我不禁臉紅的發燙。

這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我相信有那麼多年輕人在的路上有過和我一樣的幻想和惆悵。因爲我們內心是功利的,是浮躁的,我們喜歡去做一些投入一點就能立刻看到回報的事情。或者領着公司一年發的數萬元薪水不愁吃不愁穿的混着,對照書中描述的打工心態,這種心態太可怕了。

都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在閱讀完本書後,我對書中提及到的“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這一觀念如飲醍醐。所以,我呼籲:

1、年輕的小夥伴們,請戒除內心的功利心,浮躁心,腳踏實地的去做一件事;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成長捷徑了,立足崗位,把自己當下的做好了捷徑可能就來了;

2、請那些像我這樣在混日子或打算混日子的小夥伴們,趕快清醒過來。

不要覺得自己在給別人打工,如果你混十年就算公司損失百萬,那這點錢對公司來說又算什麼呢?而這十年對我們來說,那就是生命!

年輕的朋友,我們對美好前景要敢大膽的去憧憬,我們也要按捺住內心的焦躁、憂鬱、惶恐;我們要用一種執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工作,將工作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相信工作、生活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充實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