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範文彙編7篇

學問君 人氣:1.78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範文彙編7篇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1

隨着孩子的成長,忽然發現我與孩子的關係逐漸疏遠,我對孩子犯的錯誤變得脾氣暴躁,假期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後如何來改變我學生之間的關係,於是我到處找資料和書籍,希望能找到一些好的方法,我閱讀了很多網絡上的文章,在王芳老師所借的《班主任最關鍵的管理細節》一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需換位思考。

師生關係是校園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只有和諧的師生關係,才能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可是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常常會遇到教師因學生犯錯誤而大動肝火,學生因不理解教師而出言不遜,導致師生關係“硝煙瀰漫”的現象發生。那麼,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我想,不妨從學着換位思考開始。

一、設身處地去管理

設身處地去管理是一種換位思考,也是一種以人爲本的教育方式。教師把自己當作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身處地管理和教育學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如果能保持一顆未泯的童心,既能讓課堂時時如沐春風,又能讓教育處處潤物無聲。從這個角度去觀照,教師應積極做好這種角色的轉換,摒棄一些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在管理和溝通上講究藝術,不以管代教, 以堵代疏,以勢壓人,讓學生儘量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感受到教師的那份關愛與呵護。

二、把學生當作朋友

把學生當成朋友去相處是熱愛、尊重學生的體現。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走進學生心靈,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愛戴,就必須注意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及時把握學生在學習、生活、身心等方面的變化和真實情況,能夠以平等的朋友身份給學生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閱歷和恰當的言語,與學生建立有效的交往和互動,除了經常使用的談心方式外, 還可以利用便條、書信、電話、短信或網絡等方式與學生進行及時溝通,努力成爲學生的知心朋友。

三、像對自己孩子一樣去愛

推己及彼,教師要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學生,要把真愛灑向每個學生心田。教師要用一顆寬容慈愛的心,對待學生的錯誤或缺點,不放大,不遷移。同時,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強化,讓閃光點不斷閃現,最終成爲一種習慣和品質。愛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讓他們感覺到師生關係的平等,感受到自尊的存在,這樣的師生關係纔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否則,不恰當的愛也會成爲一種傷害。

四、想想自己的過去往事

教師的許多麻煩都源於成人的“以己度人”,忘了學生畢竟是學生。只有經常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用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學生的心感受世界,才能真正地理解他們,纔能有成效地進行教育教學。

如何處理師生關係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的對象是處於不斷髮展變化過程中的未成年人,教師只有懷着一顆博大的愛心,學會換位思考,平等地與教育對象對話,去尋找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構建一種和諧溫馨的師生關係。我想,學校管理者應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應當在學校工作中多一些這方面的倡導和作爲。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2

近期研讀了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頗深,從心裏到精神上真正體會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是以“一切爲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爲核心的一種教育模式。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這樣的情景: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如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麼詳細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笨得要命”,這就是傳統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裏,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情景: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激烈討論,小組之間激烈爭論,整個課堂生機勃勃。現在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

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爲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開展教學活動!郭思樂教授提出了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由教師提供一個最根本的,最簡單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成果),班級交流學習(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熟悉學習(鞏固學習內容)四步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引領着學生,既能讓學生夠得着,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教師的設計要把握知識的要點,又要把握整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激勵者。郭教授指出,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才能走出師本,走向生本。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先學要注意:低入(簡單、根本、開放),多做,深思,高出。就語文教學來說,方向是閱讀,整體感知,然後品讀,並在課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在作文教學中,開始是自由作文,先寫後評,先評後改,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興趣。

粗淺的學習讓我認識到教學最大的資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爲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說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闡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爲具體化。

郭思樂教授認爲:生本教育提出對課堂進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爲兒童自己的課堂。具體說來,教師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積極地旁觀;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教師的角色時而是活動的促進者、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得體的協調者、資源的開發者、得法的組織者,時而又是“顧問”與“同伴”,“顧問”角色其行爲特徵是“指點”;“同伴”角色,旨在參與合作,教師以同伴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3

有一種教育叫愛,有一種教化叫愛,世界上有一種大愛可以是陌生人。——銘文

回顧每一個瞬間,回憶每一個細節,用愛傾注到一本書裏。在整本書中,阿米庫斯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了世間的大愛。

有一種教育叫愛。在學校,一直有人默默的關心我們。他在教室裏穿梭,在講臺上徘徊,呆在門外。那雙滾燙的眼睛落在我們身上,眼裏帶着關切,語氣裏帶着溫柔,臉上帶着燦爛的笑容。他們工作了多少個夜晚;在多次斥責後,他們保持清醒。他們爲我們付出了一切,老師——!被作者的情話澆灌後,我懂得感恩。耶!“他們是億萬兒童美好心靈的精神之父。”他們爲我們做的,和他們父母爲我們做的,不相上下。老師和我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在我們還沒有認識到的時候,我們的心和老師的心已經緊緊的綁在了一起。老師爲我們的快樂而快樂,我們爲老師的悲傷而悲傷。“我們應該用發自內心的尊敬來稱呼‘老師’這個詞”,因爲他們給了我們最寶貴的愛的教育。

有一種啓蒙叫做情感。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從我們咿呀學語的第二天起,我們最親的父母從未離開過我們。他們的一些粗糙的手輕輕地觸摸着我們柔軟的面板,快樂地顫抖着。對於我們來說,父母努力工作,努力嘔吐,叫我們寫字,教我們一句一句的讀。對我們來說,父母的黑髮夾雜着白髮,臉上的皺紋越來越明顯。他們的啓蒙爲我們的生活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也許,現在我們還會面對父母的嘮叨和抱怨,但是如果有一天失去了他們,我們會爲之前的那些嚴肅的話感到深深的遺憾。珍惜一切,因爲我們彼此相愛,因爲失去之後,纔會知道以前應該珍惜。

世界上有一種愛是偉大的,可以是陌生人。《萬里尋母記》年,13歲的男孩馬可踏上了尋找母親的漫長旅程。一個13歲的男孩,在異國他鄉,屢次踏入鬼門關,卻一次次被一個素未謀面的好心人解救。他們彼此並不瞭解,卻願意伸出雙手,把這個同胞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他們是上帝派來幫助每個需要幫助的孩子的天使。用鮮花鼓勵,用微風祝福。“老人不是一個人親親戚,不是隻有一個兒子。”我想,在這樣一個和諧美好的地方,“它叫大同”!

在地球上,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地方,“愛”是如此的細膩和難以捉摸。它能影響一切,給罪人新的生命,讓浪子回頭。世界上有很多種愛情,她是最偉大的。繼承愛情是每個人的責任。願世界充滿愛。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4

不得不承認時間過得真的很快,一轉眼教育實習已經接近尾聲了,回過頭來仔細想想實習的這段時間,收穫頗豐。

作爲一名免費師範生,三年來持之不斷地學習學科教育知識和一般性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除了瞭解教育是什麼、學生怎麼學習這些根本問題外,還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力提高自身的師範技能。然而,這些來自文字閱讀、個人思辨和微格培訓的教育信條、意識取向和行爲習慣,在面對真實的教學場景中能夠適用嗎?我們難道真的明白什麼是教育嗎?以往或許只是憑藉對教育的一時熱情而努力拼搏,然而在這個特別的時期,我們開始真正的爲自己日後的教育事業路途做好籌謀,我們開始上路了…

首先要談的是實習學校,對於孝高的理解僅限於同學之間的口頭傳述,當我踏入這所學校的時候,我的直覺告訴我,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我愛這裏。孝高名副其實,是一所綜合實力很強的學校,校園文化氛圍很濃。正式實習是在我來孝高的第二天,一大早,我見到了我的指導老師——張克修老師。張老師是一位非常和藹、親切的老師,是高一年級5班的班主任,同時也是一名特級教師,這讓我感到十分的幸運,正因此,我一直在同學面前稱自己爲實習幸運兒。

在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活裏,我一直以教師身份嚴格要求自己,處處注意言行和儀表,熱心愛護實習學校和班級學生,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盡力做好實習工作;同時,作爲實習生中的一員,一直緊記實習守則,遵守實習學校的規章制度,尊重學校領導和老師,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學習他們的經驗,主動完成實習學校佈置的任務。在這短暫的實習期間,我主要進行了教學工作實習和班主任工作實習。

教學工作方面

1、聽課

如何轉換角色,從一名聽課的學生轉換成爲一名聽課的老師是每一位實習生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如何聽好一節課,從這節課中我們要學到什麼、思考什麼、總結什麼。、如果是我來上這堂課,我該如何講。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前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若是習題課,則應提前做完題目並思考如何講。聽課時,認真做好筆記是關鍵,同時注意老師的上課方式,包括提問方式、板書方式、語速、各板塊內容之間的銜接方式等,上課思路與自己的構思不同的部分要特別標註,同時注意學生的反應,吸收老師的精華。聽課期間若有任何疑惑,一定要記下來並想老師爲什麼這樣講。聽不同老師的課也是很有必要的,學習不同老師的教學方式,找到屬於並且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2、備課與上課

講課是實習生的實習任務之一,同時也是每一位實習生最主要的學習內容。如何上好一節課是我們實習的主要目的。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認真備課。所謂的備課,不僅僅是簡單地看教材,而是認真懂得梳理教材的內容,並用自己的語言精確的表述出來。單是這個重新複述的過程就已經很考驗我們的能力。要用嚴謹但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描述枯燥的數學知識,頗讓我覺得頭痛,但同時也讓我更有動力去挑戰這項看起來不那麼容易完成的事情。於是我在備課的時候,爭取把所要講解的內容背熟,預設好每一版塊內容,包括板書、所要說的每一句話等,所以我在備課的時候爭取把每一個細節都寫在備課本上,一遍遍的溫習教案。在整理好教案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徵求指導老師的意見,在獲得了老師的意見之後,改善並背熟教案。在備課期間小組成員之間我們也互相探討,徵求彼此之間的意見。由於缺乏經驗,在學校的時候也缺乏必要的訓練,我們對教材的處理、對教授內容的把握做得並不到位。對於指導老師的提示,我像是如獲至寶,儘量根據張老師的安排備課。於此同時,我也經常與其他幾位實習老師相互提問,大家都期待真正上課那一刻的到來。

帶給我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講臺下坐着的不再是與我們一起在微格教室訓練的同學,而是真正的學生。他們不會像自己的同學那樣隨意附和、很快的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們的解答。他們臉上的表情告訴我,他們是否能夠明白相應版塊的內容。

最讓我感動的是,每次課堂上我提問,學生都很積極,也很配合。這讓我信心倍增。同時也告訴我必須要注意學生的反應。我認爲,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原因,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並確立教學內容。

經過幾次的實戰的磨鍊,現在我已經基本能夠駕馭課堂,完成了學生與教師的角色轉換。雖然我還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但此次實習真的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教師工作的辛苦,也深刻理解了教學相長的內涵,使我的教學理論變爲教學實踐,使虛擬教學變成真正的面對面教學。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學士淵博,其他各方面如語言、表達方式、心裏狀態以及動作神態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線,要想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我將更加努力去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感謝孝感高中爲我提供了一個成長自我的平臺,更感謝張老師對我的悉心教導,爲我前進的道路點亮明燈。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5

從上小學起,我對教師特別崇拜,教師在我心目中最美,於是憧憬自己成爲一名教師。自從成爲教師的那一刻起,我夢想讓我的每一個學生成人,信心百倍地爲我的教育夢而努力。

在多年教育教學經歷中,我有成功,也有失敗,其中有很多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天早晨,我站在講臺上,爲上課做着準備,學生都爲上一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梳理背誦,看到學生都很聽話,我正暗自得意時,忽然發現後面的王帥(化名)低着頭往嘴裏塞着什麼。我當時很生氣,一面用板擦敲着講桌,一邊大聲說:"王帥,上課鈴都響完了,你還吃!"王帥站起來,臉通紅,說:"老師,我……""上課了,還吃東西!"我打斷了他的話。心想:"班主任的課還這樣,其他老師的課還不知道怎麼幹呢?"非常嚴厲地說:"好了,下了課來辦公室!"下了課我才知道,原來他感冒了,忘了吃藥,上課前想起來了,把藥放到嘴裏,沒有水吃不下去,怕同學看到他的窘狀,()半彎着腰,低着頭使勁往下嚥。年輕氣盛的我也沒有向他道歉,只說以後注意點。過了兩天,不經意間發現,講桌上有了一個非常臃腫的黑板擦——一個加了一塊木板用鐵絲捆綁的板擦,學生告訴我是王帥自己悄悄拿回家,利用星期天的時間想辦法弄好的……我不停地反思自己:作爲教師,面對學生的問題,處理時措辭要謹慎,不要傷了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從心底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理解。

同時,我課上注重觀察學生,課下喜歡和學生交流。

我所教學生中,李曉明(化名)是新生中最普通的一個。上課認真,但從不舉手表現自己。教師只要提問,他的眼神就立刻躲開教師的目光。課下見了我,總是羞澀地看着我欲言又止。印象的改變緣於一堂課,那節課我想找一個學生站起來讀一下朱自清的《春》,當我掃視着全班學生時突然發現,從來不舉手的李曉明,竟然舉起了手,雖然舉得不高,但使我感到非常驚訝。於是我脫口而出:"李曉明,你讀一下。"他紅着臉站了起來,開始朗讀,讀完以後,我和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鼓掌。我微笑着,沒有像往常一樣說"請坐",而是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說:"真棒!讀得太好了!"

從那以後,我發現李曉明的目光多了幾分自信,少了幾分膽怯,課下和教師相遇也不再躲閃,上課舉手的次數增多了。我知道,小小的成功會給他更多的自信,只要李曉明舉手,我儘可能把展示的機會讓給他,讓他有機會發揮特長,體驗小小的成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心中還燃着這把教育的火,我的生命就永遠沒有夜晚;只要我的明天還有一輪太陽從東方升起,我的心就爲這夢中的教育事業而熊熊燃燒。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6

《愛的教育》,我一口氣讀完了。雖然我沒有流淚,但我的內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心革面的書。吸引我的似乎不是它的文學價值有多高,而是父母和孩子近乎完美的愛,老師和學生的愛,朋友的友誼,家鄉和國家的愛.這部處處充滿愛的小說,蘊含着那種深刻而豐富的情感力量,真的很棒。《愛的教育》告訴我們,對人性的崇高純潔的愛是最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一樣,但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相似的感受,但我們的態度和行爲可能是不同的,這觸動了我,引發了一些關於愛情的思考。

首先,《愛的教育》這個標題讓我想到,在這個多元的世界裏,愛是什麼?帶着這樣的想法,我和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徒步尋找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學生在一個學年的十個月裏寫下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老師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讓人讀了,尤其是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就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卻常常被我們忽略,因爲它看不見,看不見。然而,我們離不開它。事實上,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就像父母的愛一樣,安利有一本日記可以和父母一起讀寫,但現在很多同學的日記裏還是有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最容易被忽略,就像這份大愛中的深厚的親子之愛,很多人感受不到。愛情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是爲了個人,也是爲了整個民族的尊嚴和情感。《愛的教育》描述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進步,陽光般閃耀的年輕人。他們有的家境貧寒,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的沐浴在幸福之中。他們的出身和性格大相徑庭,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對祖國意大利的熱愛和對親朋好友的真誠愛。這裏不可忽視的是老師每個月給那些少年唸的“精神演講”。這些短篇小說不僅陶冶了書中的人物,還以其中所反映的強烈情感震撼了我這個外國讀者。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情是一段無盡的旅程。一路上步行和觀看都很容易。每天都會透過感受和學習新的東西來充實。所以,我只想走下去,甚至全身心的投入熱情,不在乎能堅持多久。那時候這種感覺已經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走進恩里科的生活,見證了他們是如何學習、生活、戀愛的。感動了,發現愛情裏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在《愛的教育》裏,愛被比作很多東西,這是真的,不僅僅是這些東西。“愛是什麼”我想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止境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家長對孩子百般呵護,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的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愛像空氣一樣有時會被污染和稀釋。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7

上一個星期,參加了星光幼兒園的戶外公開觀摩課。該園的以舊創新,舊法新玩的活動讓人眼前一亮,教師們紛紛點贊,結合此景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體會。

有的老師說自己在設計戶外活動的時候也曾經考慮過一些傳統舊遊戲,但僅僅停留在 考慮階段未曾實施,主要是擔心孩子們玩那些遊戲有些落伍;還有的教師說起自己的教育心得體會時是這樣的:“自己也組織孩子們玩了,但是孩子們似乎對那些老舊的遊戲並不感興趣,所以自己以後也沒有將此類的傳統遊戲繼續下去,現在透過觀摩課來看,不是孩子不感 興趣,而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太正確,民間傳統舊遊戲沒有被深度的挖掘,所以纔會出現孩子不喜歡的效果。如果自己設計的遊戲課程如同今天所觀看的公開觀摩課一樣以舊創新,相信教育效果也會不錯!

教師們能從眼前觀摩課的場景想到自己的曾經的教育心得體會,並且能夠 相比較的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今後的教育思路,這一點就說明了這節公開課帶來的促進意義

其實不止是戶外活動,其它的教學活動或者是區域活動,都可以採用這種公開的觀摩方式,讓大家能夠彼此結合自家的教育心得體會,從中獲益很多。教師獲得教學方面的收益,使自身的教學技能提高,那麼孩子就會玩的更開心,學的更好!以舊創新,舊法新玩的活動開展的越多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