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範文8篇

學問君 人氣:2.79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範文8篇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1

首先,我要談談國家在一開始開展此工程的緣由或者說想達到的目標:爲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不對提高黨在高校學生中的影響力及凝聚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爲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打下良好的基礎,20xx年起,廣西高校工委在自治區直屬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中啓動了“大學生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工程”。

其次,我要談談自此工程開展的必要性:1.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是國家強盛的需要。《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全國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在大學生中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有利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爲他們在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奮鬥中提供強大的動力。

2. 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是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需要。作爲科學信仰的共產主義,理論確證是第一位的,如果沒有科學理論的支撐,就不可能有堅定的信仰。近年來大學生中要求入黨的人越來越多這是

一個十分可喜的現象,但是部分大學生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對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最終目的,以及當今中國社會爲什麼要堅持黨的領導,共產黨員應該如何發揮先進性作用等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不是十分到位;部分大學生不清楚黨的歷史,對黨在各個歷史關頭髮揮的重要作用,對黨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根本任務認識不深。在這種情況下,對大學生加強黨的基本知識教育,透過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透過瞭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領導中國人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鬥歷程,堅定大學生對黨的信任、對社會主義的信心、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是大學生黨員永葆政治本色的需要。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有助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的生活作風,保持廉潔自律的形象和艱苦奮鬥的精神,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性主義的侵蝕,拒腐防變,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4.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引導大學生理解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歷史和現狀以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引導大學生學習黨關於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執政黨建設規律的理論,是大學生在時代變遷中識時務,明大體,成爲時代的俊傑,這既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最後,我要談談在我對我校關於針對此項工程所開展的各項活動的認識:首先針對學校實施的針對新生入黨啓發教育情況—在對新生實施入黨啓發教育上,我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鄧小平理論何“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爲理論,把入黨啓發教育確定爲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的重點是提高學生對黨的認識,引導學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我們新生入學後不久就認真組織了入黨啓發教育和培養髮展工作。透過領導授課、觀看紅色影片等形式對全院所有新生進行了入黨啓發教育,實現了大學新生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普及率100%的目標,另外在“入黨申請書的撰寫方法、黨的基本理論知識內容:入黨條件、入黨程序、如何以實際行動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及我院黨組織的機構設定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輔導。另外我院在積極分子評選等工作上也是進行嚴格把關,切實確保有思想、有動力、有集體精神、有愛國主義精神、在各個方面可以起到帶頭作用的學生被吸收爲入黨積極分子,爲發展黨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爲了加強學生對黨的認識學院還組織了黨的基本知識新生搶答賽,透過此次活動加強了學生對黨的基本知識的學習,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入黨積極性。在黨的生日來臨之際我院還進行了優秀黨員頒獎活動,在慶祝黨的生日的同時加強了各個黨員及積極分子主動做事的積極性。總而言之,我們的主題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得到的廣大人民羣衆的一致好評。學生黨員在活動中鍛鍊了能力,同時在實踐中加深了對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和黨的根本宗旨的理解,增強了作爲一名黨員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了才幹,提高了能力。

好了,羅裏吧嗦說了一大堆,總之一句話:大學生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工程就是好!綜合各方面情況它都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希望此項工程能一直開展下去,並且越辦越好!從而切實促進黨的又快又好發展。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2

卡爾·威特剛下生的時候,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明顯先天不足。

嬰兒時期的卡爾反應相當遲鈍,顯得極爲癡呆。老威特無法掩飾作爲父親的悲傷,曾經哀嘆:“這是遭的什麼樣的罪孽呀!上帝怎麼給了我這樣一個傻孩子呢?”鄰居們是一些善良的人們,可是在心底裏的確認爲卡爾是個白癡,而且還在背地裏爲孩子的未來和威特一家的處境犯愁,當時就連卡爾的母親也不贊成再去花功夫培養兒子了,她絕望地說:“這樣的傻孩子教育他也不會有什麼出息,只是白費力氣罷了。”

但是老威特說:“我52歲纔得到一個兒子,怎麼會不愛他呢?我要用我以爲正確的方法去愛他。我已制定出周密而嚴格的教育方案。現在兒子看起來雖然毫無出色之處,但我必將他培養成非凡的人。”

就這樣,老威特抱着一種堅定的信念,讓當初的“傻”孩子變成了一個“天才”。

老威特說:“在培養兒子的過程中,一直受到教育家們的懷疑,也許是因爲我的教育觀念冒犯了這些權威們業已形成的信條吧。好在我每未動搖過自己的信念,我始終堅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數孩子都會成爲非凡的人才。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連我的兒子這樣生下來毫不出色的孩子,在經過精心培養以後,也能獲得如此成功。”

——這一點我也堅信!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3

《愛的教育》告訴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對祖國,對家鄉,對同胞,對弱者,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都要給予愛和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動情,每一段裏行間都洋溢着兒童們的純真與情趣。

《愛的教育》的精彩之處和在於,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個或幾個主人公,把每個故事拆出去也並不影響它的完整性,這尤其是照顧了讀者,特別是我們學生的閱讀心理和特點,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某個道理,使書中的人物更形象,性格特點更易於展現,其中讓我印象深刻地是有一篇“可愛的老師”的日記,作者細心地勾勒出每位老師的形象,“性格柔和”的“修女”老師對孩子們“發大聲和動怒是絕對沒有的”,但孩子們對老師的訓誡還是肅然起敬,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王老師,還有另一位老師,則截然不同,她“用教鞭擊桌用拍手來使他們鎮靜”,但並沒有給孩子們帶來恐懼,反而讓孩子們依附着她的快樂,一幅幅畫面,表明了孩子們對老師真摯的感情,更證明了老師對孩子們的關心和崇高的,無微不至的,這位老師倒像極了我的陳老師,還有一篇“家長”的日記讓我印象深刻,它敘述着“學生的父母”他們是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的一羣特殊的人,他們容貌不同,職業各異,但卻都有着一顆“爲孩子着想”之心,他們默默地接送孩子,關心着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把對自己孩子的愛,遷移到孩子的同學和夥伴身上,他們因爲同爲父母,而變成“平等的友人”讀着這樣的描寫,記敘“學生的父母”的日記,我的心也會隨溫暖起來,會被其中濃濃的親情所感動,作爲學生,我們更應該進一步理解,領會天下父母心,把感動和感恩扛在自己的肩上。

同學們,讀了這本《愛的教育》我們懂得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成績知商雖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這本書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讀本,它可以讓我們明確地感受到什麼是我們應該學習,什麼是我們不應該去做的,如此,我們才能更健康,更完善地體會出素質教育的魅力。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4

“懶媽”,這個詞說的就是我。之所以有這個稱謂,還得拜朋友所賜。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爲對於孩子的照顧,朋友們總覺得我太懶,怎麼說呢?舉一些小事情來說,或許大家就會知道爲什麼我會得到這樣的一個稱呼了。對了,還得說一下,我家寶貝兒今年5歲。

比如說,家裏的地面髒了,我是不會先動手的,我總是喊我家寶貝兒先打掃地面!飯前飯後的筷子勺子都是由小寶來拿。小腳自己洗,隨後襪子沖洗乾淨。而朋友家的寶貝卻誰也不做這樣的事情,這些事情都由當媽媽的完成了。相比之下,我自然是懶得沒法說了,不過即便是懶媽的稱謂,我依然故我。因爲懶媽有懶媽自己的教育心得體會。

我的職業是一名幼師,因爲工作的原因,經常會接觸到不同方式教育到的孩子。有一次一位同事從國外帶回來一些教育孩子的資料。其中有一份就是關於放養模式和供養模式的教育對比。放養簡單的說就是放手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供養基本上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類型。看完之後,我心裏不由得一震,這個供樣模式和我們現在照顧孩子的模式有什麼區別呢?它的後果不是培養了孩子相反的卻是耽誤了孩子,這個模式絕不是我想要的。而放養模式卻是我喜歡的。於是從那一刻我便開始放養模式,鼓勵孩子勤快一點,放手做他能做的事情,而我則懶惰一點,放手做一回甩手大掌櫃!

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對自己所採用的模式有了一份獨特的教育心得體會,那就是孩子越來越自自立,越來越自信!這種模式我會繼續採用,並且會不斷的觀察探索,爲了孩子的成長我會繼續當我的懶媽!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5

小學生喜歡炫耀自己,所以我很注意根據他們的性格和年齡特點來鼓勵他們。只要他們回答問題,我就用鼓勵的語言對他們說:“真的很好”、“真的很大聲”、“你很棒”等等。他們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他們的熱情提高了。久而久之,他們養成了敢於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學生回答問題都很好。我讓所有的同學用“很好,很好,你很好;明天我會比你好!”鼓勵的話來鼓勵他們,這樣,課堂氣氛充分活躍,學生情緒飽滿,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透過批改作業來糾正學生的錯誤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糾正每個學生的錯誤時,都會寫鼓勵性的評語,並在評語中強調糾正的重要性,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給予鼓勵和啓發。對於那些我要求修改後仍然不修改的同學,我會寫在作業裏。我的指導思想是不斷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直到他們知道錯誤並改正爲止。對於個別情況的學生,我會幫助他們,直到他們主動改正錯誤。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爲了糾正學生的缺點,有必要有這樣的耐心。

整個實習期間,我發現班主任的工作最難忘。因爲小學生還年輕,他們的自我組織和約束能力仍然很差,尤其是後進生。這就需要老師帶領他們,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我特別關注後進生的工作,實現“沒有學不好的學生”的教育理想,因爲我相信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學不好的老師。所以我很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在這方面,我絕不會罵他們,而是耐心教育他們,和他們聊天,瞭解他們,對症下藥。給他們創造參與班級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知道老師很看重他們。良好的學習成績只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方面。你不能因爲學習成績不好就懷疑孩子的能力,因爲天賦是多方面的。由於我的努力,班上的幾個後進生成績都有了顯著的進步。他們在之前的考試中從未失敗過,但他們透過了接下來的語文和數學兩個單元測試。由此,我深深體會到,那些後進生不應該僅僅因爲站着或者蹲着就被訓斥,被懲罰,而應該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對症下藥。

時間過得真快。短暫的三個月實習結束了。這近兩個月的實習讓我的教學經歷有了質的飛躍,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在取得好成績的同時,我從不忘記超越自己。面對教育的熱情,我會不斷前進。

教學實踐已經結束。回顧近兩個月的練習生活,感慨良多。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學實踐對於每一個準老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我們師範生將理論知識付諸行動的必要環節。透過實踐,可以接觸到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將所培養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用理論指導實踐,在社會上,在學生面前,在學校裏,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不僅僅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經過一個多月的生活和工作經歷,在小蘭二世的領導下,在老師們的支援和指導下,在指導老師和前班主任楊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我收穫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綜合素質大大提高,體會到了當老師的榮耀和責任,也體會到了當一名優秀老師的艱辛和累。實習期間教育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情況總結如下: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6

《愛的教育》,我一口氣讀完了。雖然我沒有流淚,但我的內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心革面的書。吸引我的似乎不是它的文學價值有多高,而是父母和孩子近乎完美的愛,老師和學生的愛,朋友的友誼,家鄉和國家的愛.這部處處充滿愛的小說,蘊含着那種深刻而豐富的情感力量,真的很棒。《愛的教育》告訴我們,對人性的崇高純潔的愛是最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一樣,但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相似的感受,但我們的態度和行爲可能是不同的,這觸動了我,引發了一些關於愛情的思考。

首先,《愛的教育》這個標題讓我想到,在這個多元的世界裏,愛是什麼?帶着這樣的想法,我和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徒步尋找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學生在一個學年的`十個月裏寫下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老師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讓人讀了,尤其是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就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卻常常被我們忽略,因爲它看不見,看不見。然而,我們離不開它。事實上,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就像父母的愛一樣,安利有一本日記可以和父母一起讀寫,但現在很多同學的日記裏還是有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最容易被忽略,就像這份大愛中的深厚的親子之愛,很多人感受不到。愛情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是爲了個人,也是爲了整個民族的尊嚴和情感。《愛的教育》描述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進步,陽光般閃耀的年輕人。他們有的家境貧寒,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的沐浴在幸福之中。他們的出身和性格大相徑庭,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對祖國意大利的熱愛和對親朋好友的真誠愛。這裏不可忽視的是老師每個月給那些少年唸的“精神演講”。這些短篇小說不僅陶冶了書中的人物,還以其中所反映的強烈情感震撼了我這個外國讀者。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情是一段無盡的旅程。一路上步行和觀看都很容易。每天都會透過感受和學習新的東西來充實。所以,我只想走下去,甚至全身心的投入熱情,不在乎能堅持多久。那時候這種感覺已經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走進恩里科的生活,見證了他們是如何學習、生活、戀愛的。感動了,發現愛情裏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在《愛的教育》裏,愛被比作很多東西,這是真的,不僅僅是這些東西。“愛是什麼”我想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止境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家長對孩子百般呵護,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的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愛像空氣一樣有時會被污染和稀釋。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7

今天中午吃了午飯,我到我聯繫的六一班教室,教室裏已有一二十位學生了,其中我叫得出名字的xx、xx,xx等。他們給我介紹誰是xx,說xx的外號叫“xx”。一邊介紹,一邊笑,挺開心的。xx走到我身邊,我輕輕摸着他的頭說:“你就是xx呀,挺不錯的哈,那天在操場裏撿到兩元錢交給校長,我移交給了xx老師。”又一位男生過來,笑眯眯的,我問他叫什麼名字,他說叫xx。“哦,真不錯,你不是我們的鎮長吧!”我一邊笑一邊說,“前幾年我們鎮的鎮長就叫xx。”說着說着我無意識的看了看黑板,黑板右下角寫着一些學生的名字,名字後面寫着1呀,5呀,35呀的數字,我不解的問在場的同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同學七嘴八舌的告訴我那是罰做清潔的天數。“哎呀,我的天呀!”我吃了一驚,特別是看到寫有35的同學。我說:“那個同學夠慘哈,這個月的地他就包了喲。”一個同學說:“是呀,這是班上定的規矩,哪個喊他不掃地逃跑呀!”於是我和同學們探討起不做清潔該不該罰,如何罰更有效。當聊了幾句,xx老師進教室輔導來了,我離開了教室。

晚上我回到家裏,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是啊,現在學校對學生行爲實施教育評價和教育強化的方式無非就是兩個字“獎”和“罰”。“罰”的形式很多,如罰掃地,罰寫作業,罰學生跑步,罰學生不回家吃飯或晚吃飯,罰站,罰錢,罰跪等。於是我百度了一下“罰”的意思,百度上是這麼解釋的:“處分犯罪、犯錯誤或違犯某項規則的人:罰款。罰球。懲罰。罰不當罪(處罰過嚴或過寬,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當)。獎賞”讀了罰的意思,對如何實施好“罰”的教育有了一些啓示:

1、罰是必要的的教育手段,對不守規則的學生就是要罰;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2、罰要定好性質。是犯罪?是犯錯誤?是違反各項規則?對於小學生來說,一般是違反各項規則。

3、罰要量好“刑”。罰的數量、力度要合情合理,便於學生接受、可行。諸如有的學生沒寫作業,教師罰學生重寫50遍,很明顯沒有考慮罰的數量。

4、罰要及時兌現。要及時督促學生完成,避免秋後算總賬的做法。

5、要有減罰的措施。學生改正不足及時、表現好可寬大處理。

6、罰不能有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行爲。如魏書生老師班上學生違反了班規罰學生在全班唱歌、罰學生寫500字的說明書等。

7、“罰”要與獎勵相結合,與強有力的學生思想工作結合,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相信透過以上“罰”的思考,一定能夠起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8

看完《愛的教育》,我才明白,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也是我最需要的,是“愛”。“愛”會影響人的一生成長,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是一門藝術。

《愛的教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的父親。他要求他的孩子努力學習。他採取的措施不是沒完沒了的嘮叨或粗魯的警告,而是像春風吹柳樹那樣溫和的勸說。爲了說服孩子努力學習,父親給了孩子很多已經工作的人不要忘記學習的例子,讓孩子進一步瞭解閱讀的重要性。千千有成千上萬努力學習的孩子,你必須成爲千千成千上萬孩子中的一員。

溫柔的父親用他堅韌而善良的筆觸開啟了孩子的心扉,因爲他非常清楚什麼最觸動了這個小男孩的心。他從來不在兒子面前裝大,因爲他是父親。相反,他學會了和兒子交流,像知心朋友一樣善良。他教育兒子,做人最重要的是勇敢,勇敢的面對成長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如果你對不起任何一個朋友,都要勇敢道歉,認錯,請求原諒。這不是一個成功的父親嗎?

文章中母親的“愛”教育也讓我感觸頗深。有一次,她兒子在家閒着,她就帶他去了殘疾兒童學校,但是讓她兒子呆在學校門口不讓他進去。出來後,他對兒子說:“我不讓你進去的原因是,像你這樣健康的孩子進去,讓那些不幸的殘疾孩子看看他們有多難過,也許他們會自暴自棄。是的,對於那些殘疾的孩子來說,心裏有陰影。現在好人的幫助已經把陰影拋在腦後了。如果你讓他們看到比自己更健康更幸福的孩子,你又會暴露他們的傷疤。因此,母親教導兒子要爲別人着想,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無論誰遇到困難,都應該伸出一雙溫暖的手來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