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學習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問君 人氣:1.55W

古文積聚了大量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唐詩、宋詞、名家美文,這些作品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經營的章法,足以垂範後世,它是我們民族引以爲豪的精神財富。對於中學生來說,首先,學習文言能更好地“知古”。漢代王充認爲“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因此,我們在“知今”的同時一定要“知古”,“知古”才能更好地把握現實,科學地預見未來。其次,學好文言文,能更好地學習現代語文。文言文是“源”,現代文是“流”,彼此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是分割不開的。所以,學好文言文是學好現代文的基礎。最後,它還是提高我們寫作水平的關鍵:文言的言簡意豐,遣詞造句的考究,深刻的思想性,出色的論辯藝術,結構特色等都是我們寫作值得借鑑的地方。既然如此,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學好文言文呢?所以,認識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是學好文言文的前提條件,那麼如何有效地學習文言文呢,陳舊的學習方式只會讓我們的學生談“古文”色變,失去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我們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使文言文的學習煥發新的光彩。爲此,本人結合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淺述:

學習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活背文言文

我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誦讀是學習古文的第一步,在學習文言文時,背誦一些精妙文章是必需的。但不理解其意義就死記硬背是不可取的。怎樣輕鬆靈活地記誦古文呢,我認爲:①還原式,大多數學生不願背誦古文,是不理解語意,感受不到古文美在何處,盲目背誦,結果是揹着下句忘了上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將文言文譯成片段美文,然後嘗試着還原成課文原句。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很快便能熟記課文,又能更深一層掌握文意,還能從中領略到不同於現代文的美。②問答式。即設定與課文緊密相關的問題,並用課文原文來回答。如在學習《滕王閣序》第二部分描寫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時,可以設定這樣幾個問題來幫助我們記誦課文:秋天的滕王閣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藉此美景,如何描寫洪州的人盛?用幾個簡單有趣的問題,既調動記誦課文的積極性,又化繁爲簡,而且理解得也更深入了。③連貫式,此法常用於駢文或詩句,因爲其句式對偶而連貫。就拿駢文《滕王閣序》來說,文中多處句法結構互相對稱,詞語對偶,我們看到上句就要能想到下句。如“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等等。④聯想式。即學習本文要聯想與此相關的課文。尤其是在複習時,能起到歸納總結的作用。如我們在學習《赤壁之戰》一文時,就要聯想到還有其他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的文章,把它們加以對照比較,求同存異,這樣就會加深理解文章的內涵。在文言文學習中運用多種記誦法,既可幫助我們有效記誦課文,又能使我們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就不再以背誦爲苦差事了。

二、活譯文言文

傳統的背誦課文翻譯、註釋,讓學生感到苦不堪言,我們要掌握技巧方法,觸類旁通。

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講究“信、達、雅”。但對於中學生,只要忠實於原文內容,用現代漢語,字句落實地直譯出來,並且語句通順明白即可,並不作優美而富文采地意譯的過高要求。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練習:①留。即留人名、地名、官名或專有名詞等,如:原句: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譯句: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②補,即在譯句中補充出省略的詞語句子成份等,如原句: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譯句:(漁人)一一作了回答,(桃花源中的人)便把漁人請到家裏,擺酒殺雞做飯,熱情招待(漁人)。③刪,即刪除不需譯出的虛詞等,如:臨溪而漁,公將鼓之。虛詞無實意,不必譯出。④調,即調整詞序或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如:何以戰?譯時應調整爲“以何戰”。⑤換,即用意思相同的現代漢語替換古代漢語,使譯文流暢明白,如原句:齊師伐我。譯句: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們魯國。另外,我們還要掌握文言文中詞類的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象。如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使……勞累,使動用法),孔子師郯子(以……爲師,意動用法);通假字: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從師學習);一詞多義:暴秦之慾無厭(形容詞,兇暴,兇惡),暴霜露(動詞,讀p cI,暴露)等等。平時我們要注意積累這些文言知識,將這些方法技巧融於練習,加強訓練,舉一反三,很快我們便能熟練掌握翻譯的方法。三、活練文言遷移能力

我們學習一篇文言文之後,還要觸類旁通,進行延伸訓練,以鍛鍊我們的文言知識運用能力。如我們學習了龔自珍的《病梅館記》,把韓愈的《馬說》以及孫犁的《黃鸝》等文章拿來比較閱讀,就會發現這幾篇文章雖然所產生的`時代不同,內容不同,但是在“病梅…‘千里馬”“黃鸝”的背後,卻隱藏着相同的意蘊。我們透過比較閱讀,思緒穿越時空的界限,真正理解了每個時代知識分子發自內心的吶喊,體會到他們的悲哀與憤慨,希望和信念。這樣我們才能激發起更多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加深意境的理解。這種訓練能讓我們將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和系統的整理,時間長了,會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整體概念,便於我們記憶和提取,也便於創造。活學文言文除了以上談到的幾點方法,還有一個重要的學習環節:就是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以往我們大多是老師講,學生被動地聽和記,這使得我們學生不能進入主動思考、學習的境地。我們要激活文言文學習的課堂氛圍,那麼如何激活課堂呢?首先,我們要做好課前預習。除了要結合腳註疏通文義之外,還應查閱相關資料。比如文章的作者作品、時代背景、相關的古文知識等等。在預習時要反覆誦讀課文,儘可能讀出作者的語氣和感情,體會作者的情思。這樣,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後,才能與老師交流和互動,課堂氛圍也才能活躍起來,而不至於枯燥無味。其次,課中要動腦、提問對答。“打破砂鍋問到底”,切忌淺嘗輒止。討論交流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風格等方面的疑問進行切磋、探討、交流的過程。比如學習司馬遷的《鴻門宴》,在對項羽這個人物的形象分析時,可以讓我們的學生自己來討論、總結。可能有人認爲“光明磊落”,有人認爲“沽名釣譽”,讓他們在爭論中擺出自己的觀點,並且透過互相討論交流,最終會從“性格即命運”的角度,深刻認識到項羽悲劇的必然性。課堂上大家在這種和諧、寬鬆的氛圍中得到了鍛鍊,課後仍會回味無窮。這樣消除了大家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讓我們在愉悅的情境中學到知識,身心得到陶冶。學習文言文,最終是爲了博古通今,古爲今用。從古詩文中我們能汲取知識和養分,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益的啓示。讓我們在其樂融融中學習運用文言文的能力,感受美的薰陶,給文言文學習注入新的活力,使之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