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銷售心理學>

從衆消費心理

學問君 人氣:1.97W

從衆消費即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羣行爲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衆輿論或多數人的消費行爲方式。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所以的現象。然而,我們一般很容易將它與攀比消費混淆。

從衆消費心理

某大型商場一樓有輛促銷花車,所售商品爲各款女士皮鞋,花車周圍圍有衆多女士。售貨小姐忙着給交錢的顧客包裝皮鞋,一邊喊道:“時尚女鞋,7折促銷。”來商場底層超市購物的王小姐本來不準備買皮鞋,但是看到這種場景,也忍不住擠進去看看,她擠到臺前,發現大家好似不花錢一樣搶着試穿,購買,也趕快把注意力放在鞋子上,終於看中一款自己還算滿意的,看看質量,還是真皮品牌的,7折下來210,省了90元,趕快交錢,擠了出來,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可是,過了幾天,在該品牌專賣店,發現同款皮鞋,店裏標價也是210,王女士大呼“失敗!”其實根本也沒有打折。

這個案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畫面,由於消費者和商家對同一產品資訊不對稱,商家利用消費者從衆購物的消費心理,恰到好處地採取了促銷手段,營造了一種“大家都購買”的火爆氛圍。由從衆心理主導的消費,是個人的觀念與行爲由於受羣體的引導或壓力,而趨向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情況。社會心理學認爲,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隨大流、跟着大多數人走,總是比有些安全的,可以少惹麻煩、少擔風險。所以他們就喜歡採取從衆行爲,以減少內心衝突,求得心理平衡。這是從衆心理產生的心理基礎。從衆心理效應的形成與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中庸”封建思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國古代歷來就推崇“中庸”之道,“槍打出頭鳥”等禁錮,這一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較大影響。由於前輩的言傳身教,孩子幼小的心靈會深深打下了從衆的烙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從衆的心理。這是從衆心理產生的歷史條件。從經濟生活的角度來看,從衆能獲得某種“報酬”。某人從事某種行爲,肯定符合某人的效用最大化法則。既然別人的行爲是對我負責,我模仿別人的`行爲非常大可能是對我有利的,除非別人是傻瓜,而這種可能性又是比較小的。同時,從衆使個人減少了資訊搜尋成本。任何人在從事某一行動前,總得付出一些資訊成本,包括時間和金錢等方面。決斷本身就需要時間,在情況不明的條件下,用於決斷的時間就會相應有些長。對於一些優柔寡斷者,更是如此;但對一些果斷者,用時就會少些,但此時會有可能造成失誤。要進行正確決斷,就得蒐集資訊,並且蒐集的資訊越多會越有利於決策。但蒐集資訊需要付出成本,這時,其他人的行爲選擇本身就構成了一條重要的資訊。

消費是否應該從衆,要做具體分析。從衆性是與獨立性相對立的一種意志品質。從衆性強的人獨立性差,缺乏主見,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別人意見並付諸實行。就從衆所造成的結果而言,從衆行爲也顯示了一種理性的特徵。一般而言,從衆所造成的結果無非有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別人吃虧。由於“我”與別人採取了相同的行爲,別人吃虧“我”也跟着吃虧。這種結果雖然改變了“我”在社會中的絕對位置,但對“我”的相對位置影響並不大,因爲別人都吃了虧。

第二種情況是別人佔便宜。對“我”而言,由於“我”採取了與別人一樣的行爲,別人佔便宜“我”也會跟着佔便宜。這種結果雖然對“我”的相對位置變化影響不大,但絕對位置提升了。第三種情況是別人既不吃虧也不佔便宜。這種結果既不會改變“我”在社會的絕對位置,也不會改變“我”在社會的相對位置。上述三種情況表明,從衆選擇的行爲,體現了一定的理性原則。

要辯證地對待從衆行爲。在特定的條件下,由於沒有足夠的資訊或者蒐集不到準確的資訊,從衆行爲是很難避免的。透過模仿他人的行爲來選擇策略並無多大困難,有時模仿策略還可以有效地避免風險和取得進步。因爲人們生活在社會中,從社會聯繫的意義來看,羣體構成了人類社會生活基礎,每個人均是一定社會羣體的成員。羣體的內聚力來自對其成員的感召力和組織力。因此當羣體代表進步潮流時,個人服從組織,作出從衆行爲,這是值得倡導的。但是由於從衆心理是一種缺乏自信和主見的盲從和向壓力屈服的心理狀態,而不是自覺地有明確目的的對外界事物的反映,一味盲目地從衆,會扼殺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所以要儘可能克服這種心理。

TAGS:從衆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