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中國書法篆書的學習鑑賞與互動高中美術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2.42W

1.教材分析

中國書法篆書的學習鑑賞與互動高中美術說課稿

本單元是高中《書法》的第一課內容,在學習當中,介紹書法的五種書體:篆,隸,行,楷,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對書法的五種書體有基本的瞭解,增加對書法的興趣,提高對書法的鑑賞能力。

本課主要學習的是篆書的基本知識。

2. 教學目標

① 讓學生知道書法的五種書體。

② 讓學生能夠認識分辨五種書體的具體表現形式。

③ 透過學習篆書,讓學生對篆書有基本的瞭解,從而加強對書法的興趣,提高對書法的修養和鑑賞能力。

3. 教學重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對篆書的發展歷程和流派風格以及各種風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書作品的線條美,結構美和氣韻美

4. 教學準備

課前瞭解學生對書法的興趣程度,收集一些書法的相關資料,包括五種書體的範本,以及自己的書法作品。

二 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結合高中生對書法的審美認識,採用圖片演示,範本講解以及作品欣賞等,激發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讓學生學有所得,從而達到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三 說學法

教學相統一,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的,老師的教學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重視學生的存在,以學生爲中心,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在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下獲得知識,得到提高。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引導學生,讓學生不斷的保持興趣,與老師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始終在積極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識,讓學生得到提高。

四 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是學習篆書的發展歷程和風格流派,瞭解篆書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的是互動參與爲主的教學模式,達到教學目標。

1 提出疑問,激發興趣

同學們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書體?每種書體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學生相互交流之後,展示我書寫的幾幅書法作品,引發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本堂課程的學習目標,匯出課題——篆書鑑賞,並板書之。

2 結合範本和作品,體驗篆書學習之旅

向學生展示篆書作品,讓學生輪流欣賞,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

引入教學內容,結合作品向學生講解。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經過歷史的發展演變,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和草書五大類。

① 篆書的解釋

許慎“《說文解字》篆,引書也”,元代盛熙明《法書考》“篆,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篆書保留了許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裝飾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國書法藝術的精神氣質,很像先秦時期的文學,包羅萬象,取之不盡。篆書的關鍵是懸腕中鋒,有助於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書法根底,從篆入手,可二者皆得,從篆書入手易獲得中鋒和腕力,善提鋒。

② 篆書的發展脈絡

篆書是最早的書體,其餘四種書體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最早的篆書就是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兩週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璽等舊稱籀文,鐘鼎文,現簡稱大篆。秦朝,書同文,李斯“罷其與秦文不合者,以秦篆爲基礎,對六國的篆書整理省改”,此爲小篆。漢代,篆書參入隸書體勢,後慢慢的被隸書代替,鳥蟲篆,蛇龍篆屬於裝飾性篆書。唐朝,李陽冰創造“玉著篆”,宋元明幾乎沒有篆書大家,清代碑學大興,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家。

③ 篆書的風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陽小屯村殷商遺址出土,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榮,劉鶚發現,後經羅振玉,孫冶讓,王國維,蒐集考證成爲一門顯學。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龜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稱殷墟卜辭。時代大約在商代後半期,從盤庚遷都到商紂滅亡,歷時273年。15萬片,5000多,1000多,論著3萬餘人,有王國維,羅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貝冢茂樹,島邦男等甲骨文專家,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萬餘字,重要研究資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總稱,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戰國的所有文字,風格多樣,用筆特點各不相同,都以圓筆爲主,有粗細長短變化,與小篆稍有不同,許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圓變化大,疏密虛實變化生動自然,有的.整個章法錯落不齊卻協調一致,同一個字有許多不同結構,可自由選擇。

小篆

秦,“書同文”,李斯以秦篆爲基礎,整理六國篆書而成。傳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嶧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鐵線篆”。特點:純正中鋒,書寫時力量和速度勻平,使轉流暢,必須功夫深厚,心平氣和,一以貫之。鄧石如,清人篆書,線條偏粗,隸書作篆,加強隸書方圓,頓挫,藏鋒,露鋒粗細變化,字形有所增長,在於起筆較重,稍頓,有時帶方筆,收筆重頓,有明顯的粗細變化,富有節奏。

秦篆比較含蓄,平靜。清篆跌宕,活潑,更富有精神。從大篆而來,但結構比其更有規律,類似楷書,行書的結構特點。

清篆結構特點:1形體長方,字取縱勢 2橫平豎直,布白均勻 3.上緊下鬆,時有對稱

④範本代表

大篆

吳昌碩《石鼓文》,以隸法作篆,左低右高,濃墨

《散氏盤》,行草筆意,曲折有致,隨字造形,橫勢

《毛公鼎》,筆法穩健,字形偏長,氣勢博大,縱勢

小篆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線條雄渾,隸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勁圓潤,結構平正典雅。

⑤結束語

書法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時候是在課外做大量的練習,也不僅僅是純粹的書寫,它也是文化的一種傳承,反映了我們國家的悠久歷史,我們應該從各方面去認識瞭解並好好的掌握,讓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學感悟與總結

這是一節注重培養學生對書法課程中篆書的學習和鑑賞課,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到祖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學會欣賞書法,提高對書法認識的修養,完成教學的審美教育。學習我們祖國優秀的傳統經典的代表——書法,不僅僅是對學生大有幫助,同時對與我們老師也是大有裨益的,這也是教學相長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