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我們去聽秋的聲音》

學問君 人氣:9.98K

 一、說教材: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我們去聽秋的聲音》

《我們去聽秋的聲音》是長春版三年級上冊第一版塊的第三篇文章。本文是一首現代詩,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秋天裏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形象的語言讚美了秋天。詩歌從兩個方面寫了秋天的聲音:一種是具體可感的聲音,如一、二、三小節中的寫的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聲音;另一種是隻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如最後一小節中寫的秋天的聲音。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就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教材和本班學生的特點,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會寫9個字。(因爲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所以我把它做爲第一個教學目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本冊的教學要求我們要構建綜合閱讀策略,倡導多種新閱讀方式)

3、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本冊教材的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1、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從秋天的聲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詩的秋韻。

教學難點:

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二、說設計理念:

《我們去聽秋的聲音》是一首兒童詩,沒有了聽覺上的美感,秋之韻味也將大減;沒有詩歌來佐料,秋之意境頓感遜色。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以 “美”的情境渲染爲基調,以“聽”爲主線,以“趣”爲佐料,以“仿”爲橋樑,輔以 “思,議,評,讀”等手段,旨在使學生深深沉浸在濃濃的詩情秋韻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語文學習變成一種愉悅身心的自主的渴望,增強課堂學生的有效參與度,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三、說教法與學法:

閱讀教學以讀爲本,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於是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情況,這節課採用“自主讀書、美讀感悟”的教學方法。老師以一個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在想象中昇華情感,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引導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以“美”爲基調,情境匯入,醞釀詩情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班學生喜歡欣賞配樂朗讀,所以我就尊重學生的愛好,採用讓學生伴着音樂,聽老師激情導語的方式引入課文,是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激發學生樂學的情緒。

(二)、以“聽”爲主線,初聽秋聲,初感秋意。

初讀詩歌,着重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運用前面幾篇課文裏學過的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二是瞭解詩中講了哪些事物的聲音。在學生了解詩歌的意思後,爲了加深對詩歌的感受,適時地引導學生:聽秋聲,利用課件,讓學生一邊聽秋聲一邊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聲音和相應景物形象化;說秋聲,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瞭解的秋天所特有的聲音,體現秋天景物的美好。

(三)、以“趣”爲佐料,細聽秋聲,深感秋韻。

情感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爲了學生在這節課裏將詩句讀得有滋有味,除了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外, 我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師與生的對話裏,想象“黃葉和誰在道別,大雁爲誰而叮嚀,田野裏是誰在歌唱”;扮演黃葉和樹媽媽道別時的對話,想象田野裏豐收後歡樂的情景……這些情境有效激活了學生的童真童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朗讀更加入情入境,有聲有色。

(四)、以“仿”爲橋樑,想像秋聲,編織秋景 。

在細聽了課文中的秋聲後,引導學生想象 :秋天裏還有哪些聲音,幫助學生根據課件的提示,模仿課文第一二小節噹噹小詩人,試着編一編詩歌。這一仿說訓練不僅架起了課內通向課外的橋樑,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使學生更好地感悟了中心句“秋是遼闊透明的音樂廳”,把文字的知識細化、落實。

(五)以“練”爲載體,自選作業,昇華感悟。

關於作業的設計比較多樣,自主,畫一畫秋天的畫,寫一寫秋天的詩,編一編秋天的童話,搜一搜秋天的詩文。自主作業,爲學生留有更廣闊的空間,促進學生走出課堂,繼續尋找和發現秋的美麗。

(六)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是用一棵飄落葉的大樹,一朵朵漂浮的白雲,展翅高飛的大雁,可愛的蟋蟀組合的秋景圖,並在相應的圖下面隨同講課註上叮嚀、刷刷等字樣。同時,在課題下還畫有美麗的五線譜,黃葉、大雁穿越美麗的五線譜,使靜止的語言符號流淌出音樂的旋律、圖畫的意境。正是這些美妙的聲音編織了一曲秋的歌。讓學生從靜態的板書中感受到秋的聲音,秋的旋律,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