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品】幼兒園中班說課稿模板彙編6篇

學問君 人氣:1.77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中班說課稿模板彙編6篇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孔雀是孩子們喜歡的鳥類,他們在電視上、圖書中見到過孔雀,而該活動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孔雀的瞭解。《綱要》中指出:讓幼兒感受生活的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讓幼兒大膽地展示自己。我班的幼兒大多數沒上過幼兒園,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些欠缺,但他們敢於用動作表現自己。

【說目標】

透過《綱要》的要求及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學習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動作,能隨音樂輕柔、優美地進行表演。

(2)瞭解孔雀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3)產生喜愛孔雀、愛護孔雀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從活動目標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難點是:瞭解孔雀的外形特徵及學習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動作,並隨音樂表演。

【活動準備】

根據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活動前準備:讓幼兒熟悉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的旋律及歌詞。

活動準備:

(1)製作的《孔雀》課件。

(2)《孔雀開屏》的錄像、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的VCD一張。

(3)教師的孔雀服一件。

(4)蠟光紙、即時貼、膠棒、乳膠。

【活動設計】

1、匯入活動:以猜謎的形式展開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運用課件《孔雀》:讓幼兒觀察孔雀的外形特徵,瞭解其生活習性以及孔雀的種類。用觀察法、講解法讓幼兒瞭解孔雀,並能積極、大膽地表達出來。

3、播放錄像《孔雀開屏》,讓幼兒瞭解孔雀開屏的原因:

(1)一種是孔雀繁殖的季節開屏,吸引雌孔雀,並不是比美。

(2)孔雀開屏是自我保護、防禦的本能。

4、讓幼兒傾聽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感受歌曲的優美。

5、教師示範舞蹈,請幼兒欣賞、感受傣族舞蹈的優美。

6、教師教授冠形、掌形及孔雀展翅的動作。

7、師幼聽音樂完整表演。

【活動延伸】

請幼兒用各種材料爲孔雀裝飾尾巴。

活動效果預測:

透過本節活動的學習幼兒進一步瞭解了孔雀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並會用肢體語言表現孔雀。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教育活動《小豬和靴子》。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以及說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教材

《小豬和靴子》這個故事選取小豬、小鳥、狐狸、小花狗和小熊這幾個幼兒熟悉且喜歡的角色展開,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情景中學會助人爲樂的傳統美德。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以及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三個目標:

1.能夠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從“紅紅的東西”到“紅靴子”的變化過程。

2.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能夠根據故事角色進行對話。

3.理解角色的性格特點,體驗樂於助人的情感。

重難點分析:根據目標和故事情節,我把在活動中理解故事內容以及懂得助人爲樂的道理設爲教學重點,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將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設爲難點。

教學準備:爲了使幼兒更好地進入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我做了以下準備:小豬、小鳥、狐狸、小花狗和小熊的故事情節的相應圖片。

二、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提問法。

三、說學法

活動以幼兒爲主體,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主要運用方法有: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輕鬆的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方式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情景匯入,引出故事我將出示靴子的圖片,結合提問法引出主題。我會用神祕的口吻問:“小朋友們,樹林裏有隻可愛的小豬撿到老師手中拿的這個東西,可是他不知道這是什麼,讓我們一起幫他想想是什麼,好嗎?”然後一一提問,以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激發幼兒的想象和興趣。

(二)講述故事,理解內容1、首先我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配合靴子圖片將《小豬和靴子》完整的講述一遍。

2、其次我會提問: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故事中都有誰?它們都說了什麼?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豬嗎?爲什麼?(幫助幼兒總結出小豬的性格特點--憨厚、善良、助人爲樂)等等。

3、再次出示相應的圖片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利用故事角色對話。

4、引導幼兒自由討論,如:你丟過東西嗎?心裏怎麼樣?如果別人撿到了,還給你,你心裏又會怎麼樣?那如果你撿到了東西會怎麼做?

這一環節透過故事講述、提問和開放性討論,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故事,並在討論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爲解決活動難點打下基礎。

(三)活動延伸爲了讓幼兒更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分角色表演講述的方式,讓幼兒反覆複述故事。活動結束之時,我會提問幼兒,小朋友《小豬和靴子》的故事好聽嗎?那麼小朋友回到家一定要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提問爲下次的活動,分角色表演打下基礎。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所有內容。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領導能給予指導。謝謝!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3

活動活動目標:

一、學習以自身及客體爲中心,認識和區分前後。

二、透過活動使幼兒形成初步的空間概念,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 趣。

三、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前、後。能用方位詞正確完整地表述,並 讀準字音。

準備活動:

一、黑貓警長頭飾一個,白貓警士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一 只耳”老鼠頭飾一個。

二、紙做的老鼠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男幼兒的人數相同)。

三、玩具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女幼兒的人數相同)。 四、讓每位幼兒知道黑貓警長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一)談話匯入遊戲,分配遊戲角色。小朋友,你們都聽過黑貓警長 的故事嗎?你們都喜歡誰?今天,老師來做黑貓警長,小朋友都扮演白 貓警長,現在我們一起來做遊戲。

(二)電話鈴響,警長聽電話。警長:剛纔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來的電 話,有許多老鼠到我們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請白貓警士幫 助把玩具找回來。聽警長指揮。能不能完成任務?

二、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個地方,我們先要去偵察一下敵情。輕輕地 走過去仔細看老鼠藏在什麼地方然後記住了, 回來報告在什麼地方發 現了老鼠。

(二)警長示範。

(三)請個別警士偵察,要求會說:在什麼的前面(後面)發現了老鼠。

三、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一)請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邊觀戰。要求記住是在哪裏捉到了 老鼠。捉住後告訴妹妹警士在什麼前面(後面)抓到了老鼠。(對的肯 定,錯的糾正)。

(二)老鼠抓到了,現在請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來。找好玩具,告訴 大家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導幼兒正確運用方位詞前或後)

(三)、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方位詞。剛纔白貓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 務,特別表揚 XX、XXX 警士但是最大最壞的老鼠“一隻耳”逃走了。 你們想把它抓住嗎?“一隻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練好本領。

(一)聽命令行動請警士躲到椅子後面; 走到椅子前面來; 向前走一步; 向後退一步;男白貓到警長前面來;女白貓警長到後面。

(二)開三輪摩托車去現場。三分之一幼兒做摩托車司機。另外幼兒聽 警長指揮按命令排在司機前面或後面。三人一輛車開赴抓鼠現場。

(三)佈置任務。某些警士躲在椅子後面;某些警士在鋼琴前;某些警 士在房子前面。警長躲在門櫃子後面。請警士各就各位,不說話。

(四)抓“一隻耳”其他老師扮演的大老鼠“一隻耳”出現了,東張西望。警長一聲令下“不許動”,警士們撲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 軍事法庭去。

(五)、遊戲結束。特警隊勝利完成任務,在音樂中休息。結束遊戲。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4

一、選材來源: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於生活,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

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區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麪部肌肉活動的區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中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裏大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擇此教材讓幼兒在遊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爲:

1、瞭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

2、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

3、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於: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爲此,我作了以下的準備: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隻碟子;每組一隻托盤,內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三、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透過教師準確的示範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此時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勢,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有個逐漸改進的過程,學會主要動作要領就可以。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會越來越準確。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透過品嚐食物進一步練習和鞏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3、遊戲法:中班幼兒處於遊戲的高峯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筷子帶來的樂趣。

說學法:

1.操作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動中我就引導幼兒練習筷子的使用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透過對教師示範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在第二次的實踐活動中,幼兒透過品嚐,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在嘗試筷子進行各種活動時,孩子們透過使用筷子打擊節奏、搭建遊戲等活動中,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過程: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匯入活動——學習筷子使用方法——練習筷子的實踐活動——筷子游戲1、匯入活動“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採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經過,酸甜苦辣一起嘗。”這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趣勃勃的猜出謎語後,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和用途,激發幼兒操作筷子的慾望,爲下一環節打下基礎,並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學習活動。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標準,因此,我在幼兒第一次練習前,先示範講解使用筷子的動作要領,再讓幼兒練習自由練習。第二次的學習,我配上了音樂,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裏練習併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等動作。

3、實踐活動。

學習筷子的目的在於在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在這環節裏我爲幼兒提供了豆類食品,讓他們透過品嚐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落實了第二個目標,在音樂中,孩子們無拘無束的使用筷子,邊吃邊和同伴交流,教師巡迴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最後是小結使用筷子的好處。

4、遊戲活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幼兒使用筷子品嚐活動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節奏樂。這個遊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麼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爲幼兒提供了創造發揮的空間,在這環節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活動。

五、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透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使用筷子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探索發現桔子的祕密,對常見水果產生探索的興趣和*望。(重點)

2.觀察感知桔瓣環形排列的方式,嘗試用簡單作記號的方法,點數桔瓣的數量。(難點)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桔子、盤子

2.每組一份輔助材料:小粘紙、牙籤、大頭針

3.實物投影儀、乒乓球

活動過程:

一、猜想激趣,梳理關於桔子的已有經驗

猜想1:

教師:箱子裏藏着一種水果,可能是什麼?

猜想2:

師:這種水果是圓圓的,可能是什麼?

猜想3:

師:這種水果剝了皮才能吃的,裏面是一瓣一瓣的,可能是什麼?

二、運用多種感官,發現桔子外在特徵

1.桔子長什麼樣子的?提升:扁圓形。

2.桔子是什麼顏色的?提升:隨着桔子不斷成熟,顏色由綠變黃

3.摸上去又有什麼感覺呢?

三、引導發現桔瓣“環形排列”的祕密,初步嘗試環形數數

1.觀察感知桔瓣環形排列的方式,嘗試點數環形排列的桔瓣

2.交流分享,引導學習用做記號的方法點數環形桔瓣

3.分組操作,嘗試用做記號的方法點數桔瓣

4.第三次操作,把桔瓣一瓣一瓣剝下來,再次點數,驗證。

四、品嚐分享、小結

附說課稿:中班綜合活動《桔子的祕密》

選材背景與思考:

我園地處農村,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開展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一直是我們追求的方向。每年秋季,田間、山頭高掛枝頭的桔子成了孩子生活中最常見、最熟悉的水果。他們在桔園裏嘻戲,觀察着桔子由綠變黃,和父母老師一起去摘桔子,桔子的清香讓他們難忘。孩子們在摸、聞、嘗桔子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着桔子,他們發現着桔子的特徵;當他們把桔子皮剝開來時,他們的手指需要一定的協調性和力量,手部小肌肉羣得到發展和鍛鍊;因此選擇桔子這一孩子們身邊熟悉的事物作爲教學活動的內容,符合《綱要》提出了的“生活化”“興趣性”原則。然而,面對中班孩子,隨着年齡的增加,生活經驗的拓展,他們的探究*望漸漸強烈,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對桔子的外形特徵已有了基本的認識,已經積累了桔子的基本經驗,因此選擇《桔子》這一教學內容,如果只是一味的重複關於桔子的基本特徵,勢必造成集體教學活動的無效,因此,我們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從桔瓣排列的環形這一點切入,讓孩子們透過觀察感知,初步嘗試“環形數數”。這一集體教學活動旨在透過多通道的感知,遊戲化的學習,激發幼兒對生活中常見事物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探索發現桔子的祕密,對常見水果產生探索的興趣和*望。(重點)

2.觀察感知桔瓣環形排列的方式,嘗試用簡單作記號的方法,點數桔瓣的數量。(難點)

分析:

《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目標指出:“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活動中應注重幼兒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希望透過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引導積極地觀察、操作,並與教師、同伴的交流互動中去發現、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及其地位:

歌貼近幼兒的生活,易於理解,而且兒歌的前三句的格式爲重複格式,有利於幼兒進行創編活動。同時這首兒歌的內容符合我們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現有水平,接近中班幼兒現階段的最近發展區,可以發展我們班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組織能力和大膽創編兒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和社會教育。

(1)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喜歡說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創編兒歌內容。

(2)能力目標:知道自己長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情感目標:透過創編兒歌讓幼兒體驗創編的快樂與獲得成功的喜悅。

2、重點難點重點:在這裏,我將理解兒歌的內容,設計爲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創編兒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請家長幫助收集幼兒小時候的用品,照片等。在發現區佈置“我小時候”的展覽,展覽的內容爲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物品,身高體重增長圖以及小班的美術作品等。幼兒用書掛圖《別說我小》一副。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要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活動,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探究”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直觀法:以多媒體課件直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使活動生動活潑。

2、採用提問法:在活動中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於幼兒的思維,啓發學習,有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

3、交流討論法:皮亞傑指出: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他的活潑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透過直觀法讓幼兒交流討論是個很好的時機。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他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就引導幼兒扮演故事中獨自在家的孩子,共同體驗合作的快樂,我在幼兒旁邊理由孩子在表演過程中理解的進行表演,和表演以後進行表揚。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直觀法:讓幼兒透過觀看多媒體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讓幼兒在討論談話的過程中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也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2、遊戲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的的活動,人們的記憶效果會明顯提高,採用遊戲體驗法是讓幼兒加深理解所學的知識。

我在活動過程中共設計了三大環節:

1、第一大環節,讓幼兒學習兒歌,並理解兒歌的內容;

2、第二大環節,談話“我會做的事”;

3、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我將這三大環節靈活的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中。

現在我就先說一說第一大環節: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這一環節共設計了三個步驟:

1、活動開始,我以木偶引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這裏教師用好聽的聲音有感情的朗誦兒歌,讓幼兒聽一聽木偶在家是怎麼做的。

2、提問:你們都聽到兒歌裏說了些什麼?小姑娘都幫誰做事情了?幫他們都做了那些事情?這裏我用提問的方法,一方面,是幫助幼兒回顧兒歌的內容,另一方面,讓幼兒用“我會XXX”的句式表述,爲後面的創編教學難點作爲前期的經驗準備。

3、請幼兒跟木偶一起朗誦兒歌,這主要是爲了加深幼兒對兒歌內容、句式、結構的理解,使我的教學重點得以解決。

接下來我就說一說第二大環節:談話:“我會做的事”,這一環節我共設計了兩個步驟:

1、透過談話,引導幼兒討論,使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讓幼兒學會用“我會我會XXX”的句式。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當自己在家時,家裏的大人會說你小嗎?爲什麼?你承認嗎?你能幫他們做什麼?”鼓勵幼兒積極的回憶自己的經歷,當幼兒提到相關事情時,教師可以將圖片貼在黑板上或出示勞動工具,以增強孩子們對自己所做事情的理解和認識。

在這一大環節中,我創設了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孩子們講話的慾望一下子被激發出來,在幼兒自由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把兒歌內容遷移到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中,同時,我會適時出示圖片和常用工具,自然地過渡到教學的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

接下來就是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

我引導幼兒用分部創編兒歌的方法,來突破教學難點。

首先,引導幼兒將自己做過的事情創編到兒歌當中,前面部分不變,只創編後一部分,讓幼兒學會用句式“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XX“創編。其次,當幼兒把後半部分編好後,繼續創編前半部分,讓幼兒學會用句式“XX你別說我小,我會xx”創編。再次,在創編的過程中,我會將小圖片提供給他們,幫助幼兒記錄兒歌創編。最後,鼓勵幼兒把創編的兒歌在集體面前進行朗誦。主要是爲了讓幼兒取得成功時,爲幼兒提供展示和感受成功的機會。

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個循序漸漸的培養過程,爲此,我鼓勵幼兒將自己創編的兒歌說給爸爸媽媽等人聽,並且和幼兒一起將幼兒自己創編的兒歌圖片貼好,裝訂成冊,投放到圖書區,供其他幼兒欣賞、交流,作爲活動延伸。

活動特色:本次活動中,我在中班已有實際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用討論問題和分步驟的方法,幫助引導幼兒進行創編兒歌的內容,並在創編的過程中,爲幼兒提供相應的圖片和勞動工具支援幼兒創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