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必備】小學語文說課稿錦集九篇

學問君 人氣:1.34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小學語文說課稿錦集九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1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按先課文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分爲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2.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會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難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透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透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三、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匯入新課

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猜猜這是哪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各種美麗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用充滿激情的導語邀請學生一起遊覽桂林,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檢查預習

1.開火車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材料。

3.瞭解課文的結構,提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自主選擇,學習自已喜歡的部分

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別介紹了桂林的山和水的特點,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部分,小組合作學習,並在課件上顯示各種學習方法,供學生自己選擇,然後全班交流,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學的,還有什麼不清楚的。

(四)質疑問難,小結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2.背誦本課,摘抄自已喜歡的詞名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描寫你熟悉的一處景物。

五、說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總 — 水:靜 清 綠

分 — 山:奇 秀 險

總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說明文閱讀是中考閱讀題型之一,能否掌握說明文閱讀的方法,直接關係到語文成績的高低。因此,進行此項專題複習非常必要。

二、說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中考對說明文閱讀的考察題型,設計以下複習目標:

1.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

2.能準確快速判斷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學會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掌握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答題模式。

3.樹立信心,積極迎考。

三、說重、難點:

根據本節課複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將“學會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掌握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答題模式”做爲本節課的重、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因此,我採用的教法是:引導法、點撥法、提問法;爲了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採用競賽法、總結歸納法。

五、說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說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說教學過程:

(一)明確本節複習內容及目標並出示:(學生齊讀目標)

1.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2.透過典型例題,總結解題技巧,並能學以致用。

3.樹立信心,積極迎考。

(二)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1、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介紹客觀事物,闡明事理,給人以知識的一種文體。2、說明文的類型: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3、說明順序:時間順序(按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寫)。空間順序(按照事物的空間位置關係依次說明)。 邏輯順序(按事物的內部聯繫來說明。①從現象到本質;②從原因到結果;③從整體到部分;④從概括到具體;⑤從主要到次要等。)

4、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分類別、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列圖表、摹狀貌、作

詮釋。5、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確、嚴密、科學。

設計意圖: 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完成目標一。

(三)明確中考說明文的考點:(1)概括全文的說明的內容,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說明的順序。(3)辨析說明方法,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

(4)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準確把握文中關鍵詞句的意義和作用。

(5)從探究角度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針對以上考點,重點對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的做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1、考點一: 判斷說明順序。(1)出示題目,學生思考。(2)採用搶答的方法進行檢測,並按男女生分別計分。(3)結合學生的回答歸納方法:抓住顯著語言標誌,把握文章段落層次。

2、考點二:(1)出示:判斷下列句子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學生思考。(2)採用搶答的方法進行檢測,並按男女生分別計分。(3)結合學生的回答歸納方法:抓住顯著語言標誌,並出示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的標誌性詞語。(4)出示例題,總結分析說明方法作用的答題模式::“這句話運用了(說明方法),(準確的/具體的/生動的/清楚)的說明了

(說明對象)的 特點。”(5)出示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作用的關鍵詞語:舉例子:具體真切(具體形象) 列數字:科學準確具體 分類別:條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動(通俗形象) 作比較:突出強調 下定義:科學準確簡明

列圖表:直觀形象

3、考點三:說明文的語言

(1)出示考察說明文語言的方式。①找出體現語言準確性的詞語或分析該詞語的表達作用。②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爲什麼? ③加點詞語能否換成另外一個詞語,爲什麼? ④某兩個或多個詞語的順序能否顛倒,爲什麼?

(2)出示例題,讓學生先做,然後總結方法。a、“加點詞語能否去掉”這類題的答題要點:(1)表態:不能刪;(2)定性:解釋這個詞或帶詞解釋句子;(3)若刪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XX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b、“某詞能否換爲其它詞”這類題的答題要點:(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的詞的意思或內容;(4)換了之後意思有何改變,不符合實際;(5)XX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各種題的方法,完成目標二。

(五)當堂演練:(1)出示閱讀文段,學生獨立完成;(2)檢查做的情況,並進行點撥。

(3)學生根據出示的答案,自己客觀公正地打分。

(六)課堂小結:持之以恆,拼搏到底,追求成功,應是我們人生的選擇。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不可能都是一路鮮花,一路掌聲,而可能是荊棘,是坎坷,也可能是失敗。只要我們努力、進取,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設計意圖:完成目標三。

(七)佈置作業:完成《河南中考》第131-133頁第(二)—(五)題。

八、說板書設計:

說明順序

說明文 說明方法

語言

將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板書出來,引領學生有條理地逐項學習。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我們成功了》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圍繞“愛祖國”這個專題編寫的。透過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提升孩子們的愛國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我們成功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奧成功後人們興奮、自豪的心情和歡樂的場面,表達了人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學目標:

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力圖體現學爲主體的新理念,(1)、進一步鞏固生字新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心情。(3)重視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引入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悟語言,學得語言。

3、重、難點:

a、鞏固識字

b、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心情。

c、增強學生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教學準備:

因爲教學需要我借用了多媒體課件、生字卡來輔助教學。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結合本班學情,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它成爲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的紐帶。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儘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閱讀教學中,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來練讀課文。透過充分的有層次的朗讀,使學生漸漸入情入境,讀出感情。在小組合作讀的過程中,由於老師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點燃了他們富有靈性的思維火花。在讀中逐漸領會文中蘊涵的濃濃的愛國熱情。

四、說教學過程

針對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一)鞏固字詞

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由於認字量大,學生認過的字必須及時的複習鞏固,並不斷的鞏固。因爲低年級學生好表現,好勝心比較強,所以我採用了搶讀、賽讀、開火車讀、選詞說話等鞏固字詞的方式。 讓學生不僅會讀、會寫還要學會運用。

(二)朗讀感悟,引發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確實,學生年齡小,很難把握人物的心理動態,老師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幫助學生進行分析,那麼,如何使學生投入角色,從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呢?

於是在這裏,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在初讀的過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簡介申奧背景,讓學生明白,申奧的成功不僅證明了我國正日益強大,申奧成功也會爲我國以後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知道“北京申奧成功”對我國有着深遠的意義。

(播放錄像)單憑課文中的描述是抽像的,但北京申奧成功的實況錄像卻將孩子們帶入了20xx年7月13日那個不眠之夜。讓他們親眼目睹全國人民的歡呼,切身感受所有華人的激動和自豪。由此激發出孩子們心底深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指導學生逐段的抓住提示性的語言去朗讀,如第一自然段中“人們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不約而同”的意思,從中體會:聽到北京申奧成功的喜訊,所有的中國人都滿懷激動、滿懷喜悅,紛紛涌向街頭,想要慶祝這激動人心的一刻。抓住描寫人多的語句,如:“天安門廣場上聚集了幾十萬人” “人如海,歌如潮”這些句子 ,理解並體會全國人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激動。抓住人們表達喜悅的方式,如“人們揮舞着國旗,在歡慶的鑼鼓聲中,一遍一遍高呼‘我們成功 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人們相互擊掌,相互擁抱,任激動的淚水盡情流淌” 這幾句,體會每個人都爲北京申奧成功而歡呼,爲祖國越發強大而自豪的感情。

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來練讀課文。如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對讀,加動作讀,表演讀等等。每次讀完後,老師都會及時的點評反饋。透過充分的有層次的朗讀,學生漸漸入情入境,他們逐漸的讀出人們爲申奧成功而激動,爲祖國強大而驕傲,爲身爲一箇中國人而自豪。學生逐漸的讀熟,讀出感情,甚至能夠熟讀成誦。特別是在小組合作讀的過程中,由於老師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所以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學會感悟課文內容,學會在讀中體會領會文中蘊涵的愛國熱情。

(三)再創情境,昇華情感

對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再次回到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感受全國人民用不同的方式盡情地表達心中的喜悅之情。從而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一步得到昇華。帶着驕傲,帶着自豪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我們成功了”,師生一起以飽滿的激情朗讀課文。

(四)學習採訪(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充分相信學生,爲學生創設輕鬆、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在這時我設計了一個模擬採訪活動。師先採訪學生:再過兩年,北京將迎來奧運會,請問同學,作爲新時期的少先隊員,我們能爲奧運做些什麼?然後 再由學生擔任小記者進行採訪。採訪活動不僅重視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也重視了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訓練

(五)總結:

最後在大家深情的祝願中結束本課學習:“讓我們祝福北京,更加美麗富饒;祝福祖國,更加繁榮強大”。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蜜蜂引路》是一篇啓發學生思維的課文。透過“列寧細心觀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就在身邊,只要你細心觀察”的道理。《蜜蜂引路》處於本組教材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啓迪。無數的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羣,在列寧的眼中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的所在。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透過本課的學習,列寧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二、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單元總體目標:

1、 認識38個生字,會些39個生字。

2、 培養學生多動腦,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問題,透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決。

3、 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課教學目標:

1、 會認7個生字,會寫7個及一個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 初步培養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優秀品質。

(三)說教重點:

1、 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

瞭解“蜜蜂怎麼會引路”的道理。

三、 說教法

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直觀教學法——採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

2、 朗讀體驗法——透過讀,體驗列寧的細心觀察勤于思考。

3、 圖畫輔助法——利用簡筆畫直觀畫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線路圖。

4、 總結歸納法——引導學生對列寧找的養蜂人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

5、 表演法——對個別詞語,讓學生模仿、表演進行體會。

四、 說學法:

1、 自讀感悟法——學生透過自瀆,說說自己知道或讀懂了什麼?

2、 朗讀體驗法——透過朗讀重點句子,體驗列寧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質。

3、 表演理解法——個別詞語理解時加上自己的體會表演出來。

五、 說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情趣。

(板書課題《 18 蜜蜂引路》)

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些什麼?(相機將同學提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

(1) 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 2 )列寧的家在哪裏?

( 3 )他爲什麼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課文中出現的生字。

2.檢查生字情況。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讀一讀,同位兩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採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3)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4)課件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

採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三)、 引入新課。

列寧想要找到養蜂人,首先要弄清養蜂人的家在哪裏,下面我們就跟列寧一起去找找養蜂人的家究竟在哪裏。

(四)、學習新課。

1 、邊讀邊思考: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

4 、 看圖分析,弄懂位置關係。

(五)、學習第三段。

1 、 引入:列寧究竟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家呢?課文哪段說明了這點?(第三段)

2 、 指名讀,思考:這段共有幾句話?你覺得哪些地方

寫得好?你讀懂了什麼?(四人小組討論)

用“ ----- ”劃出你覺得好的詞語或句子,說出好在哪裏。學生自由發言,師隨機板書:一邊走一邊看 仔細觀察

(六)、學習第四段。

1 、引入:列寧透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判斷,終於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那麼他們見面後會說些什麼呢?(出示幻燈圖片)

2 、看圖,想想圖上畫的是誰?他們說些什麼?想象說話。自由發言。

3 、 師示範對話,說說老師用什麼語氣讀養蜂人的話?

4 、 理解“驚訝”,養蜂人爲什麼會驚訝?

5 、 指導朗讀此句。

6 、 列寧是怎樣說的呢?誰來試試?

7 、 理解“嚮導”,用親切、風趣的語氣笑着說。

8 、 同桌練習對話,試着帶表情、動作去讀。

(七)、總結全文。

1 、 課題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嗎?其實蜜蜂採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種本能,它並不知道列寧利用它帶路,所以,在這裏“蜜蜂引路”其實是列寧的一種幽默說法。

2 、 (指板書)列寧透過仔細觀察蜜蜂,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邊說邊劃箭頭),所以,他稱蜜蜂爲“嚮導”(板書:嚮導)。

3 、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學到了列寧細心觀察,愛動腦筋的優秀品質,希望同學們今後在學習、生活中都能做到細緻、認真、多動腦筋。

(六)說板書設計:

(七)說練習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透過“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爲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2)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和古詩五讀法等方法來學習古詩,感知詩詞大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3)透過意境的創設、反覆誦讀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教學準備

(1)針對古詩內容有側重地查閱王安石的資料,對他的基本情況、籍貫故鄉、人生履歷有所瞭解,並做簡要地記錄。

(2)收集描寫思鄉的詩詞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創設情境。

匯入語:如果說中國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麼,詩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顆星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北宋王安石創作的《泊船瓜洲》”匯入課題,師板書課題,生讀課題,並釋題意,然後詳細介紹了詩人王安石,對他偉大的歷史功績和文學成就進行了高度讚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詩人產生了崇敬之情,進而對詩歌產生了學習的渴望。

(二)整體感知,重點品析

一、讀通其文。

(1)糾正字音。如:“泊”的讀音爲bó

“間”讀 jiàn;“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 huán;

(2)讓學生小聲朗讀詩文,注意讀準字音。此環節目的在於掃除字詞障礙,大體把握詩意,爲後面的細讀詩詞奠定基礎。

(4)小結學習方法,教師板書:一讀通其文

二、讀品其意

(1)自讀詩文,結合幻燈片出示的詞語註釋品味詩句的具體含義。

(因爲這首詩的意思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採用了自學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味詩句的意思,透過課上的學生回答表明,學生完全能夠自學,且效果很好。)

(2)捉住詩眼“又”以及“何時還”進一步分析詩人的思鄉之情。

(3)通讀全詩,小結學習方法:二品其意。

總之,透過挖掘全詩重點字詞,使學生深刻體會詩句的具體含義,爲感悟詩情做好準備。

三、讀悟詩情

請學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詩人所處的場景以及他的所見所感。教師在旁用語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觀察積累,對詩人當時所處的自然環境展開了大膽的想象,並將想象內容連貫起來創作出了一段段生動優美的文字材料。這裏運用語言描述情境。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在這裏,我大膽的提出了兩個問題,1、爲什麼詩人所處的實際距離和他的心理距離產生了差距?透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對家鄉的思念之情。2、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的典故,讓學生思考爲什麼用“綠”字?透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感受綠字的動態美,並且詩人感受家鄉的美景從而增添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大膽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啓想象的閘門,實現與文字的對話,使學生完全融入到詩詞所營造的意境中,將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諧統一起來,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詩的意境、情蘊,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讀誦其韻。

(1)帶感情朗誦,注意音調、停頓,讀出節奏韻味。 請學生展示朗誦,教師進行評價。

(誦讀和朗讀是不同的,其區別就是用情與否,學生經歷了前三個學習階段,對詩情有了很深的感悟,之後,我又給學生出示了四個詞語,分別是:思念、哀傷、渴望、無奈,讓學生用這些詞語說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結果學生的回答淋漓盡致的把詩人的心情和感受表達了出來,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誦讀很成皋,誦讀起來聲情並茂,並能透過關鍵字誦讀出詩人濃濃的思想愛鄉之情。)

(2)指名學生背誦,結合想象與意境,欣賞、誦讀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利於背誦,而且記憶深刻。古詩學得透徹,所以有的學生能做到當堂背誦。

(三)總結

指出教學重點,做好筆記。回顧古詩四讀法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教學時讓學生先透過自讀自解,整體把握詩意;然後根據查找的資料,小組內交流,用現在的話說說意思;不但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 以後學生再讀到古詩時很自然的就能結合註釋來幫助理解詩句了。

二、抓住詞語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於是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的講解,透過板畫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係,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就是介紹作者王安石時,教師的講解較多,這裏可以讓學生把蒐集整理出來的資料交流討論,這樣可以更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學生前面誦讀時間稍多,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整理的思鄉的詩詞,沒有時間進行交流。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這是本學期的最後依次習作,也是依次不限定習作內容的自主、自由習作,教材對習作內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確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級,幾乎每冊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習作,看似雷同,其實變化很大,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知識、能力、生活經驗都相應地得到了增長。本次習作又是結合第二單元的主題展開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時,消除學生害怕寫作文的心理。

設計理念

1、根據習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利用文字、音畫引路等多種形式, 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樂於書寫自己的童年趣事,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

2、創設寬鬆的習作空間,減少束縛,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有創意地習作。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評改自信,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4、重實踐,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互動、交流,表達、賞析,評價、修改等自主、合作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到了高年級,知識、能力、社會閱歷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寫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動設計

1、師生共同聆聽歌曲《童年》。

2、“小小採訪”——與父母講童年(做個專業的小記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給你回憶的小紀念品。

4、每天將積累與心得或寫或畫下來。

5、收集與趣事有關的童年照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中心明確。

2、過程與方法

⑴、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麼。

⑵、透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

教法、學法

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鼓勵全體學生透過朗讀佳作、優美片段,討論交流習作中的優點與缺點等方式參與作文評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聯繫各自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選擇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

教具準備

學生:蒐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教師:準備好例文以及相關課件。

簡要流程

激趣、指導、賞析、修改,具體分爲七大板塊:

談話激趣,觸發回憶

明確要求,簡要指導

範文引路,

討論寫法

指導構思,有序表達

精彩片段,享受快樂

評議修改,完善習作

名言警句,課外延伸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閱讀教學是文字、學生、教師三者之間的對話交流活動。因此可以說提高閱讀教學效益,就是提高“三者”對話的效益;也可以說閱讀教學設計就是“文字、學生、教師”之間相互對話的設計。所以閱讀教學設計就是在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自我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因人設法,因已定教。下面就以《學弈》教學設計爲例,說說我對“閱讀課”的構建和思考。

一、吃透文字,最好的辦法是多讀文字,感悟文字。“作者思有路、循路識斯真。”(葉聖陶)儘量達到“再現”的境界。(例如:讀“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奕秋之爲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一句時,腦海中就應當浮現兩個學生一起學習時不同表現,一個專心聽課,一個開小差。)

二、吃透學生

支玉恆老師的課例,就是榜樣,我認爲主要有兩點:1、親近學生(於永正);2、瞭解學生的學生情況,愛好及性格等。

三、構建教案:

1、目標設定:(體現工具性,人文性,三維多元原則)。

A、認識生字,積累新詞,讀通課文以至正確流利有感情。B、瞭解古體文特點,初步感知。(熟讀成誦)。C、引導學生感悟課文表達的兩個訊息:1、專心致志=成功,開小差=失敗。2、學習好壞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專不專心的問題,從而激發落後學生的上進心。

2、重難點設計:

A、指導古文朗讀。B、適度拓展。

3、教學流程設計:

(一)匯入課題:

匯入課題一直受到教師的重視,賈志敏老師說,要一錘子敲在學生心絃上,意思很清楚,導課就是要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爲目標。導課的方法很多,我比較喜歡開門見山的方法導課。

(二)掃除閱讀障礙,主要是識字教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也要重視,並且要寓於教學的全過程。(板書要認真,作示範;不必用過多的時間,開展識字教學活動)

(三)讀書與討論活動,也就是文字、學生、教師的交流對話活動。

讀書以入境爲要,入境的表現形成就是以語言爲信號在頭腦中建構畫面,再現語言情景。我有感情朗讀課文目標落實爲十二字:“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繪聲繪色”。(解讀是爲“爲解而讀”,不若“感受”好。)

例讀: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古人讀書,身心俱染)

在這個環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示範”引導,同時要倡導“多元解讀”,感受分享,使“三者”對話相互交融。

(四)適度拓展

(五)課後延伸(推薦或讓學生自己搜尋一些淺顯的古體文讀)

(六)教後反思

主要寫自己教學的感受。

最後我要特別說說在教學過程中怎樣設計給課堂“增添情趣”環節的教學。我們都知道情趣性是優質課的共性要素之一。

環節(一):我的教學實錄片斷,詳見參考。

案例

師:弈秋的兩個學生,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學習時三心二意。我想讓同學們與他倆對話,爲了對話時不會弄錯,請大家給他倆取名字,好嗎?

生:好!

師:會取嗎?

生:會!

師:一定要取好,要抓住他倆的不同點取,以便我們對話時不會混淆,先想一想再說。

生:我給學習專心的那個學生取名“致志”。

師:“致志”,大家說怎麼樣?

生:不怎麼好,我給學習不用心的哪個學生取名“心不在焉”。

師:這個名字取得好!誰還有更好的名字嗎?

生:我給學習用心的那個學生取名爲“專心致志”。

……

師:好,大家都肯動腦筋,會取名字,這麼多名字又好聽又符合人物特點,今後要是有人再找我取名字,一定請你們幫忙。

生:(笑聲)

師:我也給他倆取了個名字,大家想知道嗎?

生:想!

師:我給學習用心的同學取名爲“一心”,給學習不用心的同學取——(逗留)

生:(會意)三心。

師:你們真聰明,老師想了半天才取好的名字,一下子就被你猜到了。下面,請大家與“一心”或“三心”說話。

環節(二):仿寫,以《學漁》爲題,幫助理解和背誦,感受古文的美妙。(有水之魚)(學織……)

學漁(下水文)

暉良(學生名),通國之善漁者也,使暉良誨二人漁,其一人勤學苦練,唯暉良之爲聽,一人雖學之,一心以爲有飛機將至,思援導彈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學生情趣倍增,提高了教學效益)

課文《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專,唯弈秋之爲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爲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要下雨了》是人教課標版第二冊四單元中一篇生動有趣的科學童話故事。課文透過小白兔與小燕子、小魚和螞蟻的對話,介紹了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這三種預示即將下雨的現象,使學生知道,透過觀察大自然也能預測天氣變化。課文是一篇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目標:以讀促解,瞭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係。

情感態度目標:學會觀察大自然,善於動腦筋、想問題。重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

教學難點:理解三種自然現象與下雨的關係。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他們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他們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爲主,但同時又存在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持久性較差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課堂的有效調控,採取一定激勵措施。

三、說教法、學法

1、設計理念:《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2、說教法。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可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圖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在突破重點和難點時,教師透過語言描繪及提問、啓發、點撥,以讀帶講、以讀帶問,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

3、說學法。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及理論依據

根據以上講述,我把教學流程分成五個環節:1、檢查複習;2、整體感知;3、難點突破;4、指導朗讀;5、認真寫字。

1、檢查複習,鞏固舊知。透過開火車和小老師教讀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復習檢查,既能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氛圍輕鬆、平等。

2、聽看結合,整體感知。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課文動畫片,能激發學生興趣,渲染烘托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氛圍中感知課文,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後讓學生說出本課講了哪幾種可愛的小動物,貼出圖片,再讓學生說說哪些自然段提到了它們。在圖文結合中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感悟書面語言,提高讀圖能力,感受形象魅力。

3、由扶到放,難點突破。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文要求學生弄清下雨前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和螞蟻搬家這些現象。弄清這三種自然現象,根據本課特點,結合新課標理念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採取“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首先抓住“燕子爲什麼低飛”這個問題,讓學生認真地朗讀課文的1——3自然段,抓住燕子說的話,邊讀邊想,燕子說的話中,哪一句是與燕子低飛有關係,引導學生知道:空氣潮溼,翅膀沾上小水珠,蟲子飛不高,小燕子正忙着捉蟲呢。再讓學生用“因爲……所以”的句式連起來回答,進行思維訓練。

學完這部分,師生共同總結這部分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後就用這一方法自讀課文,自己去理解“小魚爲什麼游出水面”和“螞蟻爲什麼搬家”的真正原因。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還讓學生學會了理解課文的方法,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大自然。

4、指導朗讀,加深理解。《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透過想象讀、思考讀、體會讀等方式進行感知課文內容。本課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注意朗讀的語氣。本課可以根據提示語及標點符號來指導朗讀,也可以結合詞句理解來對比朗讀。如“燕子爲什麼飛得這麼低呀?”和“小魚爲什麼今天有空出來呀?”要讀出問話的語氣,這是小白兔對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的不理解;但是在讀“要下雨了嗎?”卻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從中體會小白兔對燕子說的話表示懷疑。“是要下雨了,我們正忙着搬家呢。”這一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語氣來讀,讓學生在讀中明白螞蟻搬家不是小白兔告訴的,而是螞蟻事先就知道了。“大雨真的下起來了”中的“真的”要加強語氣來讀,證明小燕子、小魚和螞蟻說的話沒有錯。朗讀之後學生從中明白了小白兔一系列的思想變化(懷疑——有些相信——完全相信)。爲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集體讀、分段讀、對話讀,還有戴頭飾的分角色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學重點非常突出。

5、觀察比較,認真寫字。《新課標》提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本課透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書寫“得”“很”二字,並讓同桌互送五星,給學生及時進行寫字評價。指導過程中注意書寫習慣的培養,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讓學生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

五、說板書

板書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資訊的視覺渠道,是發揮了敘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的橋樑。我的板書圖文結合,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還能用較爲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飛

小魚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螞蟻 搬東西

六、本課設計的特色

(一)做到以生爲本,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求解,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學。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我執教的是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記敘的是一位老婦人毫不客氣地讓乞丐搬磚獲取所得,使乞丐獲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嚴,從而依靠自己的勞動取得成功的故事。

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故事,主要寫了婦人幫助過的兩個不同的乞丐。一個是獨臂乞丐,當婦人讓他搬磚掙20元時,開始他很生氣,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可憐的殘疾人了,是沒有勞動能力的,只能靠別人的施捨生活。後來婦人的做法感染了獨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磚後,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勞動生活,也是有尊嚴的,從而靠勞動變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長。另一位乞丐是一位雙臂健全的乞丐,他雖然有勞動能力,但他寧可不要20元錢也不肯搬磚,因爲他覺得靠勞動掙錢不如乞討來得容易。兩個乞丐從外形到內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個環節中都隱含着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的確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這樣一篇情節複雜的故事,並悟出文章的中心,對生活閱歷較淺的四年級的孩子的確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在備課中反覆鑽研教材,準確把握課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個主要的矛盾點加以突破。並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教學思路。

教學目標:

1、學會認讀本課17個生字;

會寫11生字。

2、聯繫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知道孩子、雙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課時)。

3、透過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進一步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

鍛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透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纔能有尊嚴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檢查預習,匯入新課。

因爲本課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學生已對“尊嚴”有了初步的瞭解,另外我班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他們能透過預習,自學生字,積累對自己有用的詞語和句子,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初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我採用檢查預習的方法匯入新課。設計了課題中的“他”指的是誰?誰爲了他的尊嚴?圍繞着“婦人”和“乞丐”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幾個問題。

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初步的感知課文,而且調動了學生預習學習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明白要課堂上有精彩的表現,課前的預習十分重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習慣。

二、質疑問難,主動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備課中我首先設計了請學生提出在預習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問題,學生一邊發問,我隨手將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並讓學生自主選擇想研究的問題。這樣做是因爲我班學生有這個實力,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讀書時要邊讀邊想,及時提出問題讓全班討論,學生們都以自己的問題能引起大家的爭論爲自豪。

因此學生已具有了在讀書中邊讀邊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而且提出的問題比較有討論的價值,也比較集中。這樣做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真正做到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自主閱讀,讀中感悟。

《新課標》還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在教學中我及時抓住學生提出的一個關鍵問題“爲什麼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後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讓學生自主抓住相關的段落進行閱讀,抓住重點的詞句來體會獨臂乞丐爲什麼會搬磚,他開始就情願搬嗎?雙臂健全的乞丐爲什麼不搬磚?學生在閱讀中,就能邊讀邊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點詞語去體會開始獨臂乞丐覺得自己是個殘疾人,很可憐,理應受到別人的施捨,也是不情願搬的。

可是當他看到婦人用一隻手也能幹活時,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個“怔住”一個“異樣的目光”,學生在反覆的感情朗讀中體會到乞丐心理的變化,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隻手也能勞動,也能靠勞動掙錢,也是有尊嚴的。由此對婦人的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由開始的生氣變爲感激。

學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詞語中,又一次次的品讀,感悟層層加深,悟出這乞丐的感激中不僅僅是這20元錢,更重要的是感激婦人喚起了他的尊嚴。

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時機,我引導學生再讀描寫董事長的段落,感悟此時董事長的自信,自重和成功,與開始的乞丐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學生進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勞動掙錢才能讓人有尊嚴,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變人的一生。

而另一個雙臂健全的乞丐,引導學生默讀相關的段落,畫出句子體會面對要搬磚才能得到20元錢卻鄙夷地走開了。在這兒我引導學生想象這爲乞丐後來會怎樣?使學生悟出,他失去的不僅僅是20元錢,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嚴,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後再回到提出的問題,學生再讀婦人的話“磚放在屋前和屋後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這時,學生的疑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