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必備】小學說課稿範文錦集6篇

學問君 人氣:2.62W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小學說課稿範文錦集6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黃山奇鬆》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黃山奇鬆。由黃山作爲“天下第一奇山”,說到它的“四絕”,然後從“四絕”中引出人們“情有獨鍾”的奇鬆,使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作爲“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正是因爲奇鬆的點綴才使它獨領風騷。第二自然段寫獨具特色的三大名鬆。先交代三大名鬆的生長地,在玉屏樓前的懸崖上,然後再一一描寫“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鬆不同的姿態,以及它們得名的由來。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衆多松樹。一連用了許多“或”字,以顯示松樹姿態各異,美不勝收,點明山因樹而“更加神奇”,以呼應前文。

本課的訓練重點及難點是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不斷滲透、內化、鞏固。

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心理學認爲,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他們在一節課中持續注意的時限只有20分鐘。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布魯納曾指出:最好的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着內在的興趣,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從而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小學生由於年齡特點,視野不夠開闊,對黃山奇鬆的姿態缺乏感性認識。多媒體教學聲像並茂、視聽結合,能以直觀的圖像,豔麗的色彩,逼真的音響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想象,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各學科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第一課時教學後,學生已經學會了生字,而且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理解了部分詞語的意思。但基於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仍欠缺,因此,本節課重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讀書、邊思考,一切都在自讀、自悟、自冶中完成。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是人類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創造的潛能。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含量,營造了創造的氛圍,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將兒童引向創新學習之路。

一、運用媒體 以畫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拓展視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於特定的學習對象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促其思考。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用課件出示三大名鬆的圖象,讓學生仔細觀察,感知三大名鬆的姿態,說說各自的特點。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鬆的特點。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媒體演示 激情體驗 激勵想象

針對課文的重點,我用多媒體着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在教學“陪客鬆”時,創設情境,驅譴學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學生的思維呈現出多元態勢,還能培養學生不受制約、縱橫思考的習慣。錄像中迷人的黃山風光,優美動聽的旋律,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學生暢所欲言的願望。學生彷彿成了黃山上的“陪客鬆”,聲情並茂地爲人們介紹着迷人的黃山風光。同學們在侃侃而談中真切地體會到了陪客鬆的神奇,大自然的壯麗。

三、利用媒體 以實引虛 放飛想象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勾勒了黃山鬆的千姿百態。這一處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不一的黃山鬆。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着一幅幅的奇鬆圖,會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容。我隨即用語言激勵學生放飛想象,補充在省略號處。此時學生揚起了想象的風帆,開啓了思維的閘門,情緒高昂。課堂教學達到了“任情感激盪,任思維涌動,任想象飛翔”的高潮。

評析與思考:

現代資訊技術爲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它使傳統教學變多元化、立體化,並使教學內容圖、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體現,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各種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調動其參與意識,並讓其成爲課堂活動的主體,培養其動手動腦的主動性、創造性。

分析這堂資訊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實驗課:教師的工作富有創新性;學生的學習體現研究性、實踐性;資訊技術與設備體現了工具性。創設了一個多層面、多維度的師生、生生溝通情境和關係,大大改變了學生學習的行爲,使之更具主動性、互動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關注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體現了基於“整合”的理念:素質教育的思想和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能力培養、主體性發揮與發展的教學目標觀;教師是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學生是現實學習的承擔者與發動者的教學活動觀;以及資訊技術是學習工具與資源的技術觀。

整合的課堂,學生需注重讀書、注重發現、注重質疑、注重探究、注重辯論、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觸和充分使用資訊技術,纔有希望達到資訊技術促進學習改善的目的。只要我們能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施教,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樹立新的教學觀、新的教師觀、新的學生觀、新的質量觀、新的評價觀,就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作用

本課內容是《牛津小學英語》4B 中的Unit 4 《Buying fruit》.本單元的核心教學內容是 “認物”,主要學習句子What are these /those ?They are … .本單元出現了八個單詞,除了一個“grapes” 這個水果單詞是第一次出現,其餘七個單詞在3A 中均已出現過。今天這一課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中,我們已學習並進行句型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的操練。所以今天的內容主要是呈現並操練八種水果單詞,順便結合第一課時的句型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 .以及商場裏的常用購物用語Can I help you ? I’d like some … . How many kilos ?等語言進行交際活動。

(二)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新課標以及大綱要求,結合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認知目標:

(1) 能正確聽、說、讀、寫詞彙apples、bananas、peaches 、grapes、 oranges 、pears.

(2)進一步正確聽、說、讀、詞彙 pineapples mangos watermelons

(3)正確聽、說、讀、句型 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

How many kilos ? … kilos ,please .

2、 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能力。

(2)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3、情感目標: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 牛津小學英語四年級Buying fruit說課稿: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意識,團結合作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聽、說、讀、寫詞彙 apples、bananas、peaches 、grapes、 oranges 、pears.

(四)教學難點:

正確聽、說、讀、句型 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

二、三、說教法、學法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英語教學一開始,就應當注意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採用情景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交際法等進行教學。

1、 情景法

情景法強調語言在情景中的應用,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使教學在生動活潑的情景中進行。學生在輕鬆的情景下,容易學到知識與運用知識。

2、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象、聲音、文字於一體,使教學內容更生

動、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

3、 交際法

學習英語,目的在於用英語進行交際。英語要作爲交際工具來教,也要作爲交際工具來學,做到學用統一。在教學中,我遵循這一原則,提供較真實的情景。如:學完本課內容後,我讓學生扮“售貨員”,練習買水果,活學或用所學知識。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本堂課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課堂密度,提高了教學效果。我根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求以及購物這個話題的實際應用性,設計了生活化的情景,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運用所學知識。同時透過多媒體的運用,設計各種小遊戲,猜猜看等多種形式的演練,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雷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8課。課文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不同的自然景象。課文依據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分成三部分,即使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課文插圖優美,比較適合低段的學生,讓學生以學習本文爲契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增添生活的樂趣。單元訓練中提示,學習本組課文,可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品位美感。

二、說學情

學生即使年齡較小,但 雷雨是夏天很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細心的學生都會說出雷陣雨的一些特點,爲了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讓學生欣賞多媒體課件,顯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

三、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理念和學生的實際的情況,我擬定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聲音表現雷 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標: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識字、寫字。

2、朗讀課文,想象雷雨前、中、後的不同景象。

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

1、有感情朗讀課文,想象雷雨不同時段的景象。

2、積累拓展,寫觀察日記。

四、說教學方法:

依據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兩個小專題,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教學;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能啓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這種教學方法的確定既能解決引課中存在的低效行爲,也能較好的解決師生互動中存在的低效行爲,落實了小專題。

2、朗讀想象感悟;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我藉助學生生活經驗,以學生爲主體對文字展開自主閱讀。透過讀,學生與文字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嚐着課文原汁原味的語言,培養着學生的語言的感覺;透過讀,課文規範的語言儲藏在了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學着,讀着,感悟着語言,彷彿置身與那場雷雨中。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語言,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3、師生合作學習。

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老師的幫助,在教學中我採用師生合作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指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感悟能力。也能很好的解決師生互動中存在的低效行爲。

五、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匯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認識了雨家族中最威猛的一員:雷雨(課件出示雷雨動畫景象)

這節課讓我們更深入的認識一下雷雨吧。(板書課題)

2、課件播放課文朗讀動畫,邊聽邊回憶課文是按什麼順序描寫雷雨的。

板書:雷雨前 (1-3)雷雨中 (4-6)雷雨後(7-8)

意圖:

1、本環節利用動畫創設情景匯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2、複習匯入新課,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解決引課中存在的低效性。

(二)課件出示這節課學習目

(1)認識這節課生字,會寫這節課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想象雷雨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

(3)拓展練習,能寫觀察日記。

意圖:

本環節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對這節課所學內容有所瞭解,便於更快進入學習。

(三)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劃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

課件出示雷雨前圖片:

(1)滿天的烏雲黑沉沉的壓下來。

(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壓的妙用,感受烏雲來勢洶,厚重,有壓迫感。)

(2)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3)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忽然的妙用,感受雨前風來的急;體會垂的妙用,感受蜘蛛的害怕。)

(4)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利用音響轉紐表現聲音的變化。

(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越…越…句式的妙用,感受閃電、雷聲的變化。)

學生交流,課件適時出示:

烏雲──大風──閃電──雷聲

2、老師讀雷雨中的段落請

學生交流有哪些景象。

學生交流

課件出示雷雨中圖片及雷雨聲,幫助學生想象理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請同學朗讀雷雨後的段落,看看描寫了哪些情景。

(1)天亮起來了。開啟窗戶,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

(2)雨停了。太陽出來了。一條彩虹掛在天空。蟬叫了。蜘蛛又坐在網上。池塘裏水滿了,青蛙也叫了起來。

(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掛的妙用,感受彩虹像一條綢帶掛在空中,十分美麗;體會坐的妙用,感受蜘蛛的悠閒和愉快。)

學生交流,板書出示:

太陽、彩虹、蟬、蜘蛛、青蛙

課件出示雷雨後情景圖片,幫助學生感受雨後美景。

面對這麼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現在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意圖:

1、本環節的設計利用多媒體的特點向學生展示雷雨不同時段景象,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讓學生交流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適時指導,體現了師生的互動合作。

3、教師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重點字、詞的運用,以讀促悟,落實學習目標,解決生生互動中的低效性。

(四)朗讀想象:

1、多麼神奇的雷雨啊!請同學們想象自己就是圖中的小朋友,面對雷雨的景象是怎樣的心情呢?用你的朗讀把它表現出來吧!

課件出示雷雨不同時段景象圖片。

圖1: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空中狂風怒吼、大雨嘩嘩、樹枝亂擺;小朋友關上窗戶欣賞雨景。

圖2:藍天白雲、彩虹高掛、空氣清新、樹木新綠,小朋友驚喜若狂。

2、你喜歡課文的那部分?用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3、請同學展示朗讀。

教師朗讀

師生評議,教師指導學生對他人的朗讀做出合理評價。

意圖:

1、在上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朗讀,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師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展示朗讀,再共同評議,活躍課堂氣氛,解決生生互動的低效性。

(五)寫字指導:

1、課件出示12個生字,指導學生認讀。

2、教師範寫“彩、越、垂”,提示書寫要領。

“彩”右邊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第二撇起筆處在橫中線上;

“越”半包圍結構,走的一捺要寫舒展,長一些,上面的部分不要寫作成;“垂”中間寬,上下兩頭窄,第一筆撇要短而平,下面的四橫長短不同。

3、學生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提示書寫姿勢。

意圖:

二年級學段寫字是教學重點,本環節的設計將教師的示範指導與學生的練習結合,使寫字教學落到實處,達到教學目標,落實課標精神。提示書寫姿勢,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解決了師生互動中存在的低效性。

(六)課堂小結:

1、老師相信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雷雨有了認識,其實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畫卷,還有很多神奇的景象呢。就請大家做個有心人,去欣賞她吧!

2、讓我們向小作者學習,也來寫寫天氣日記。

意圖:

本環節的設計以精煉的語言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同時佈置任務,給學生拓展的空間,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落實了教學目標。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B部分中的Let's learn, Let's chant, Let's talk 及Pair work中的內容,其中Let's learn部分是在A部分Let'slearn 中詢問今天星期幾的基礎上,再學習在那天都做了什麼,並圍繞本課新授單詞,學習一首歡快的歌謠,即本課的第二部分Let's chant,如watch TV,read books,play computer games等等,然後學習新的句型,

本課的詞彙貼近學生的生活,色彩鮮明的圖片與詞彙配對,使學生更易理解,歌謠的學習更是深受兒童喜愛,激活記憶,記的更牢

2.學生分析

由於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年的英語,因此在課堂上更希望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但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不喜歡單調的重複個機械的訓練,因此我主要採用遊戲,歌曲的方式,讓學生在說、玩、讀、說、猜、做中愉快的學習,倡導人人蔘與,大膽實踐,透過同桌及小組活動、討論、合作等方式,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真實交際,既培養了學生開拓創新的精神,又真正地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進一步鞏固以前學過的新的星期單詞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要求學生能聽、說、認、讀do homework,watch TV,read books,play computer games

熟練運用句子what day is it today?it's…,what do you do on…?

(2)情感目標

採用歌謠教學和活動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情感目標

能熟練運用星期進行簡單的對話,加強彼此的溝通

4.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能正確熟練的認讀一週七天的讀法,並能用英語描述每天的課程

(2)難點

一週七天的發音

5.課前準備

二、說教學過程

1.複習

學生剛上課時心思不能完全迴歸到課堂,透過複習檢驗上節課所學,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緩衝,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新課匯入

透過複習學生的注意力基本回歸課堂,再同學英語歌曲的學習,在活躍氣氛,吸引注意力的同時,匯入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unday?

3.新課的呈現

透過情景演練教授新單詞,然後透過師生問答,適當擴展句型,這樣學得活,用的活,學了就會說,學生學起來感到親切有趣,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學中以看、聽、說爲主,要求學生敢於開口說話,培養英語學習興趣及聽說能力

3.鞏固階段

透過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學習,讓學生在情景演練中學以致用,強化新知,鞏固新知,循序漸進地達到學習目標

4.歸納總結

根據課件的提示,師生共同回憶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再次出示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是否到達學習的目標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守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透過學習要讓學生感知兔子撞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那個種田人“白撿”到野兔後“樂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心理,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髮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倖”的錯誤。

二、說課時目標:

1.認識《守株待兔》裏的6個生字。會寫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看圖複述故事。

3、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倖”的錯誤,懂得不能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髮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懂得不勞而獲是一種幻想。

三、說教學想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四點想法:字詞教學紮實有效;情境對話領會寓意;複述故事內化語言;拓展閱讀激發興趣。先說說字詞教學紮實有效。本課中要認識只有的6個生字,且字形都較簡單,很好記,讀音上只有“竄”“撞”“樁”相對難讀一些,因此我採用了隨文識字的辦法。在檢查學生通讀課文的情況時隨機融進字詞教學。詞語的理解根據各詞語的特點採用看動畫說話理解(如:竄出來 守株待兔),情境理解(如:樂滋滋、從此),看圖理解(如:鋤頭 )等多種方法幫助理解。寓意的領會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主要採用讓學生討論種田人的希望能不能實現來體會事件發生的偶然性,再創設交際情境,師生模擬對話。師演種田人,引導學生說出希望對種田人說的話,以此來達到對寓意的領會理解。爲了降低複述的難度,我爲學生提供了故事中的一些關鍵詞語、插圖和句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一種幫助進行復述練習,體現了“不同學生不同要求”。最後是拓展瞭解其他的寓言故事,激發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實現 “教學不應侷限在課堂”。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動畫匯入,初步感知

1、播放動畫,要求:仔細看,認真聽,等會兒要出題考大家的。

2、故事的題目是什麼?板書課題:守株待兔。 教學生字:“守”,範寫“守”

3、猜一猜題目意思。隨機引導理解“株”,教學“樹樁”

【動畫匯入既能在最短的時間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最快的瞭解故事大意,還能幫助初步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

第二、通讀課文,讀懂讀好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努力把課文讀通順。

2、分節讀課文,隨機指導理解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學習詞語:竄出來 撞

重點理解“竄出來”:

(1)“竄”是什麼偏旁?穴字頭表示跟洞穴有關。“竄”願意是指老鼠受到驚嚇逃竄到洞裏。

(2)課文中說野兔從樹林裏竄出來,是什麼樣子呀?我們跟着種田人一起去看一看。(課件演示野兔從樹林裏竄出來的動畫)你們注意看

A這隻野兔怎麼樣的從樹林裏跑出來?出示句式:一隻野兔 地從樹林裏跑出來。

B猜一猜:當時可能發生什麼事了?

C小結:像剛纔大家說的那樣,飛快地、很緊張、很慌亂地跑就是“竄”。

D讀好詞語

【讓學生在看動畫的過程中,理解詞語,在語言的表達訓練中,內化語言。同時在朗讀中,在說話中,在情境中學字詞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有效的。】

2、自由讀

3、 齊讀

(二)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句子: “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

(1)引導抓“急忙 白撿 又肥又大”讀好句子。

重點理解:“白撿”從這句話中的哪兒也可以看出是白撿(板書:白撿)(沒花一點兒力氣 不費吹灰之力。

小結:沒花一點力氣,就得到了又肥又大的野兔,就叫——白撿 ,也叫——板書:“不勞而獲”)

(2)指導朗讀:面對這樣意外的收穫,面對這不勞而獲,種田人的心情怎樣?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樂滋滋。)“樂滋滋”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帶着高興的神情一起樂滋滋的讀一讀這句話吧。

【在朗讀中感受詞語的意思,在表演中體會的詞語的情趣。溝通課內外拓展積累語言。】

2、這個樂滋滋的種田人還有一個更美的想法呢。課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

(1)指導朗讀。(讀時強調‘每天’)

(2)引導感悟:你覺得種田人的希望能實現嗎?(不會)也許幾十天以後會再次發生,也許幾十年以後會再發生,也許永遠都不會再發生。就算會發生,也不可能都在同一個地點。像這樣不經常的,很少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用一個什麼詞形容?(意外、偶爾、偶然。)板書:偶然 認讀該詞

【在討論中,在點撥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偶然性”,爲寓意的領會做好鋪墊。】

(三)第三自然段。

1、這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可是那個種田人是怎麼做的?請大家默讀課文,讀完之後劃出有關語句。注意默讀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2、課件出示句子: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在樹樁上。

(1)齊讀句子。學習詞語:從此 鋤頭

理解“從此”:是指從什麼時候起,他就丟下了鋤頭?

看圖理解“鋤頭”

(2)從此,他丟下了鋤頭再也不幹活了。誰再來讀這句話?體會“整天”。齊讀句子。

3、同學們,你們瞧!種田人丟下了鋤頭,他呀,不幹活了。當別人在地裏澆水施肥時,他在守株待兔;別人在地裏拔草捉蟲時,他在守株待兔;當別人的莊稼大豐收的時候,他還在——?(生接:守株待兔。)

【透過教師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種田人的希望不勞而獲的僥倖心理。】

4、他守株待兔的結果怎麼樣呢?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後一句話。

(1)這個種田人野兔沒有等着,莊稼卻全完了,也就是說什麼也沒有“獲”,用一個詞來說,這就叫——出示詞語,認讀:一無所獲,一無所得

(2)如果說連毫毛這樣細小輕微的東西都沒有收穫,這又可以叫做——出示詞語,認讀:毫無所獲、毫無所得

【引導從事件的結果中體會想要不勞而獲,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

第三、齊讀全文,總結寓意

1、齊讀全文

2、想象說話:課文學完了,你想對那個種田人說些什麼?出示句式:我想對種田人說:

(創設交際情境,師生模擬對話。師演種田人)

3、小結:同學們你們這麼一說我知道了,這件事情是偶然發生的,要想有收穫,不能*運氣。我呀,現在就扛起鋤頭,下地幹活去。同學們,謝謝你們對我的幫助。也希望你們把我的事講給別人聽,讓他們可千萬別學我呀!

【在情境表演中,引導學生把領會到的寓意以勸告種田人的形式表達出來。由於是給別人以勸告,學生說的慾望被調動起來了,效果較好。】

第四、複述故事,積累語言

1、可以藉助課件上的三幅插圖和關鍵詞語複述,也可以根據課件上的句式簡要複述。

2、學生自由準備

3、指名複述

4、同桌複述。

【爲學生提供故事中的一些關鍵詞語、插圖和句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一種形式幫助進行復述練習,體現了“不同學生不同要求”,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積累內化了語言。】

第五、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1、像守株待兔這樣透過一個故事說明道理的文章,我們稱它爲——寓言。(板書:寓言)我們中國流傳着許多寓言故事。(課件出示圖片)你們瞧,這是什麼故事?(課件出示,認讀:刻舟求劍、亡羊補牢、拔苗助長、掩耳盜鈴……)

2、推薦閱讀《伊索寓言》《中華寓言故事》等書,準備召開寓言故事會。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幫助學生拓展瞭解其他寓言故事,激發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實現了“教學不侷限在課堂”。】

第六、觀察分析,指導書寫

1、出示 “丟、此、樁、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示範書寫: 此。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小學說課稿 篇6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意義,因爲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感知力。所以我想談談自己對《山行》這首古詩的理解及教學思路,談談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於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讚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坐”的意思。瞭解詩句的含義。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③透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山行》是《古詩兩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因此,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爲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所以本課打算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透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透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透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

3、教學重、難點:

①透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透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②掌握古人說話的方式,能根據插圖和現在說話的習慣及時調整詩句的意思。

4、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1、談話激趣,營造氣氛。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古詩,在課前讓學生誦讀學過的古詩,不僅達到調動以往的學習經驗,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爲學習本課作了鋪墊,營造好氣氛。

2、掌握方法,主動學習。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爲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基本未變。

語文教學,不是教師故弄玄虛的賣弄,也不是教師講述教師本人的讀書心得,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 “道”,因“道”學“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一定數量的古詩,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本課教學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後主動學習。

3、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語文教學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所以採用“想象訓練”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樣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三、說教學程序:

1、教具準備:課件,古箏曲。

2、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設計分爲五個步驟:

一、 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二、 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三、 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四、 指導誦讀詩句。

五、 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第一步: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放古箏曲,讓古箏曲縈繞課堂,創設意境。)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意圖:這樣可爲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揭題:讓學生讀兩首古詩的題目,快速瀏覽全文,瞭解兩首詩的共同點。意圖:系統的學習古詩。

3.告訴學生本節課學習第一首。請學生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意圖:快速匯入課文,留下時間放給學生學習古詩。

4.釋題:在山上行走。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意圖: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透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三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遠上”:用“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學生“介紹”法。

再電腦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注意調整說話順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意圖: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爲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電腦圖片,啓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講解“生處”的寫法。意圖“這個詞默詩最容易錯。

再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意圖: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透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三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意圖: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漫遊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放課件:感受楓林的絢麗。讀好後兩行。

意圖: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第四步:指導誦讀詩句。

意圖: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着讚美與熱愛的感情去讀。(確定基調)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五步: 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意圖:學生趣味正濃時,教學不應戛然而止,教師應該趁着這股東風,幫助學生學習與課文相關的古詩,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教會學生縱向學習。

電腦出示:

贈劉景文

作者: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秋菊

作者:陳毅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讓學生讀讀兩首和秋天有關的古詩,簡單談談自己知道了什麼?配樂朗讀。

 四、說作業設計:

1.收集與秋天有關的優美詞語、句子、片斷或詩。(古代和現代都可以)

2.爲這首詩配上插圖。

3.有感情地背誦。

4.查詢資料,瞭解杜牧還寫過什麼詩,挑選最喜歡的一首抄一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