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五篇

學問君 人氣:5.24K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初中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五篇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正方形的判定》是華東師大版義務教育實驗教材數學八年級(下冊)第20章第4節的內容,本節課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與類比,注重圖形的分析、判別;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距形、菱形的判定之後,接觸正方形的性質的基礎上,引入了正方形的判定,這一節課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延續,又是對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的判定進行綜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二)、教學目標: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2、運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解決問題。

能力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的過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其邏輯推理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

2、靈活應用正方形的判定,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對平行四邊形、距形、菱形等判定方法的類比,進一步領悟類比的思想方法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確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難點:正方形判定方法的應用。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鍛,並把課件設定爲比較生動、有趣容、易懂的動畫,設定問題、探究討論、例題講解、鞏固練習、課堂小結直到佈置作業,突出主線,層層深入,逐一突破重難點。)

[說學生]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經過兩年的幾何學習,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觀察,幾何圖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但我教了幾年的數學中發現一些很嚴重的問題,也就是我最頭痛的問題,學生很怕做幾何題,特別是證明題,具體有兩種情況:“不會看也不會寫”、“會看但寫不出來”,即文字表述無法用幾何語言來表示,邏輯推理過程混亂。

[說教學法]

三、教法選擇:

本節課的內容雖然不多,但是前三節課內容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的判定進行綜合,對學生的逆向思維與推理能力要求比較高,針對本班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徵,因此我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了“情境引入、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引導提問、歸納論證、深化鞏固”的啓發式教學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假設——操作驗證——推理論證”的過程,充分感受教學思維的特點,進一步提高邏輯推理的能力,增強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四、學法指導:

結合本課內容特點和新課標精神,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採取“假設、操作、觀察、思考、討論、論證、類比、應用”的探究式學習方法,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培養大膽猜想、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提高操作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水平。

[說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中“要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的教學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六、教學評價

本節課是我前幾天剛上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上,我依據教材、《課標》及學生實際情況,堅持了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思想,運用了引導啓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組織考慮了邏輯順序與心理順序的結合、知識學習與技能人格發展的統一,取得較好的效果。但還有一部分的學生在課堂上已掌握,但過幾天后就忘記了,這些學生都存在很多問題,如少練、厭學的現象。所以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努力改進。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2

一、地位和作用

這一節內容是初中數學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前面一節一次函數後,回過頭重新認識已經學習過的一些其他數學概念,即透過討論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係,從運動變化的角度,用函數的觀點加深對已經學習過的不等式的認識,構建和發展相互聯繫的知識體系。它不是簡單的回顧複習,而是居高臨下的進行動態分析。

2、活動目標

①理解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係。會根據一次函數圖像解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問題。

②學習用函數的觀點看待不等式的方法,初步形成用全面的觀點處理局部問題。

③經歷不等式與函數問題的探討過程,學習用聯繫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辨證思想。

④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探索數學奧妙的願望,體驗成功的感覺,品嚐成功的喜悅。

總的來講,希望達到張孝達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給我們所有的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大腦。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的思維已逐步從直觀的'形象思維爲主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而且具備一定的資訊收集的能力。

三、學法分析

1、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2、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圍,讓學生更有機會體驗自己與他人的想法,從而掌握知識,發展技能,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

四、教法分析

由於任何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能寫成ax+b>0(或<0)的形式,而此式的左邊與一次函數y=ax+b的右邊一致,所以從變化與對應的觀點考慮問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可以歸結爲兩種認識:

⑴從函數值的角度看,就是尋求使一次函數y=ax+b的值大於(或小於0)的自變量x的取值範圍。

⑵從函數圖像的角度看,就是確定直線y=ax+b在x軸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點的橫座標所構成的集合。

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上兩個角度探討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的關係。

1、“動”―――學生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做,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

2、“探”―――引導學生動手畫圖,合作討論。透過探究學習激發強烈的探索慾望。

3、“樂”―――本節課的設計力求做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緊一點,直觀多一點,動手多一點,使學生興趣高一點,自信心強一點,使學生樂於學習,樂於思考。

4、“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用聯繫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辨證思想。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回顧

1.一次函數的定義。

2.一次函數的圖象。

3.直線y=kx+b與方程的聯繫。

那麼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是怎樣的關係呢?本節課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的關係。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顧一次函數相關概念以及一次函數與方程的關係。

設計意圖:回顧所學知識作好新知識的銜接。

二、導探激勵

問題1:作出函數y=2x-5的圖象,觀察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 x取何值時,2x-5=0?

(2) x取哪些值時, 2x-5>0?

(3) x取哪些值時, 2x-5<0?

(4) x取哪些值時, 2x-5>3?

教師活動:展示問題1,適當時間後請學生解答並說明理由,教師藉助課件作結論性評判。

設計意圖:問題1可以直接解不等式(或方程)求解,但這裏意圖是讓學生透過直接圖象得到。引導學生體會既可以運用函數圖象解不等式,也可以運用解不等式幫助研究函數問題,二者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學生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教師意圖是儘量用圖象求解。

問題2:用畫函數圖象的方法解不等式:

-2x+3<3x-7.

分析:

由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係可先將其化爲一般形式,

再畫圖求解;也可以將-2x+3與3x-7看作是兩個

關於x的一次函數,即y1=-2x+3,y2=3x-7。

於是不等式的解集即對應着y1

解法1:

原不等式化爲5x-10>0,畫出直線y=5x-10如圖所示,

可以看出x>2時這條直線上的點在x軸上方,

即這時y=5x-10>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爲x>2.

解法2:

將原不等式的兩邊分別看作是兩個一次函數,

畫出直線l1∶y=-2x+3,y2=3x-7,如圖所示,

可以看出它們的交點的橫座標爲2,當x>2時,

對於同一個x,直線y=-2x+3上的點在直線y=3x-7上相應的點的下方,這時-2x+3<3x-7,所以不等式的解集爲x>2.

三、達測深化

做一做:

兄弟倆賽跑,哥哥先讓弟弟跑9m,然後自己纔開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m,哥哥每秒跑4m。列出函數關係式,作出函數圖象,觀察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何時哥哥追上弟弟?

(2)何時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3)何時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4)誰先跑過20m?誰先跑過100m?

(5) 你是怎樣求解的?與同伴交流。

教師活動:展示做一做,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請部分學生展示其解法。教師藉助課件對學生解答作出評判。展示練習,在學生思考後,用課件展示圖象以便學生識圖。

設計意圖:函數、方程、不等式都是刻畫現實世界中量與量之間變化規律的重要模型,透過具體例子滲透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不等式,感受函數、方程、不等式的作用。

四、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 P19 讀一讀 P20 習題1.6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3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正方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會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理解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內在聯繫和區別,進一步加深對“特殊與一般的認識”

教學重點:

正方形的定義.

教學難點:

正方形與矩形、菱形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

雙邊合作

如:在教學時可播放轉換動畫使學生獲得生動、形象的可視思維過程,從而掌握判定一個四邊形是正方形的方法.爲了活躍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1)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嗎?爲什麼?

(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嗎?爲什麼?

(3)對角線垂直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爲什麼?如果不是,應該加上什麼條件?

(4)能說“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爲什麼?

(5)說“四個角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對嗎?

教學過程:

讓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矩形紙片,按要求對摺一下,裁出正方形紙片.

問:所得的圖形是矩形嗎?它與一般的矩形有什麼不同?

所得的圖形是菱形嗎?它與一般的菱形有什麼不同?

所得的圖形在小學裏學習時稱它爲什麼圖形?它有什麼特點?

由此得出正方形的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並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一)新課

由正方形的定義可以得知:正方形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質,同時又具有菱形的性質.

請同學們推斷出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質?

性質

(1)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

性質2、(1)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

(3)正方形的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例1 求證: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四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O.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4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數冪的乘法這節課要求學生推匯出同底數冪的乘法的運算性質,理解和掌握性質的特點,熟練運用運算性質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改變以往單純的模仿與記憶的模式,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透過練習形成良好的應用意識。

同底數冪的乘法是在學習了有理數的乘方和整式的加減之後,爲了學習整式的乘法而學習的關於冪的一個基本性質,又是冪的三個性質中最基本的一個性質,學好了同底數冪的乘法,對其他兩個性質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學習能形成正遷移。

因此,同底數冪的乘法性質既是有理數冪的乘法的推廣,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學習的重要基礎,在本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理解同知識技能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2。運用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

1。在進一步體會冪的意義時,發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2。透過"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的推導和應用,使學生領會特殊—————一般—————特殊的認知規律

(三),情感價值

體味科學的思想方法,接受數學情感的薰陶,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和應用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教學手段:爲了使性質的推導過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藉助多媒體來進行教學。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要讓學生經歷探索性質的過程,因此,在性質的推導過程,採用讓學生嘗試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再透過交流, 討論,發現性質,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爲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與研究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對於推匯出的性質及其語言敘述,則可以一種較輕鬆而又富有挑戰性的方式指導他們理解記憶,在教學方法上採用學生討論與教師的講授相結合。而在整個教學中,分層次地滲透了歸納和演繹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學法指導

教學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本節課主要是教給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多合作,大膽猜,會驗證" 的研討式學習方法。這樣做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了參與意識,教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以及透過動手實踐,理解記憶和強化訓練的學法掌握本節課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

運用多媒體投影引例,引導學生觀察由問題而得到式子特點:105×107=

二。探索交流 發現新知

(一),提出新任務:

思考:an 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其中a,n,an分 別叫做什麼

問題:1。25表示什麼

2。10×10×10×10×10 可以寫成什麼形式

思考:1式子103×102的意義是什麼

2這個式子中的兩個因式有何特點

3。a3×a2=

過程中注意瞭解學生對冪的意義的理解程度,要求學生說明每一步的理由。

思考: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各題左右兩邊,底數,指數 有什麼關係

103 ×102 = 10( ) 23 ×22 = 2( ) a3× a2 = a( )

(二),提高任務難度:

引導學生觀察計算前後底數和指數的關係,並鼓勵其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

猜想:am · an= (當m,n都是正整數)

(三),提出挑戰:能否用一個比較簡潔的式子概括出你所發現的規律

(四),提出更高挑戰:要求學生從冪的意義這個角度加以解釋,說明,驗證它的正確性。

然後要求學生按步驟獨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識記運算性質

2。回想一下你是用什麼辦法記住的 用這個辦法能否持久 你能否提出一個更有建設性的改進措施

猜想:am · an= (當m,n都是正整數)

對運算性質的剖析 條件:

①乘法

②同底數冪

結果:

①底數不變

②指數相加 (目的是爲了化解難點)

3。再識記。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性質的特點和語言 敘述,有目的地提取記憶。

4。提問:"你認爲這個性質的應用,應特別注意什麼 "

(五),應用練習 促進深化

1。計算:(1)107 ×104 ; (2)(—x)2 · (—x)5 。

2。計算:(1)23×24×25 (2)y · y2 · y3

你能回答開始提出問題嗎 105×107等於多少呢

練習設計:

鞏固練習:

1計算:(搶答)

2計算:

3。下面的計算對不對 如果不對,怎樣改正

變式訓練:填空:

思考題 :

1。計算:

2。填空:

五、提煉小結 完善結構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在知識上有哪些收穫,你學到了哪些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總結,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穫與體會,成功與失敗。

六、佈置作業 延伸學習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目標: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二、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三、教學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片

五、教學設計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 前面我們學習了圓、圓的周長。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周長怎樣表示?( 2πr)周長的一半怎樣表示?(πr)

2. 課件:出示一塊圓形的桌布。如果要給這塊桌布的邊縫上花邊,是求什麼?(圓形桌布的周長)

3.課件:出示一塊圓形的鏡框。如果要鏡框配一塊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麼?(圓的面積) 誰能指出這個圓的面積?誰能概括一下什麼是圓的面積?請同學們用手摸出學具圓的面積。

4. 提問:如果圓的半徑是2分米,你能猜猜這塊玻璃到底有多大?(同學們紛紛地猜測,有的學生可能說這個圓面小於所在的正方形面積)

這塊圓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圓形的面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怎樣計算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1)以前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學生回答,師用課件演示)

(2)透過回憶這三種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你發現了什麼?(發現這三種平面圖形都是轉化爲學過的圖形來推匯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

(3)能不能把圓轉化爲學過的圖形來推匯出它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那麼同學們想一想,圓可能轉化爲什麼平面圖形來計算呢?

2. 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1)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說說你把圓剪拼成了什麼圖形?

(2)學生小組討論。

看拼成的長方形與圓有什麼聯繫?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教師評價。

(3)課件演示:請看大屏幕,把圓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邊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你發現什麼?(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於長方形)

(4)你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匯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嗎?小組討論一下。

生邊答師邊演示課件。

生答:因爲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於半徑。

因爲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 × r

S=πr2

師小結公式 S=πr2,讓學生小組內說說圓的面積是怎樣推匯出來的?

(5)讀公式並理解記憶。

(6)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半徑)

3. 利用公式計算。

(1)用新的方法算一算:剛纔的玻璃到底有多大?看誰剛纔猜得較接近。(學生計算並彙報)

(2)出示例3,學生嘗試練習,反饋評價。

提問:如果這道題告訴的不是圓的半徑,而是直徑,該怎樣解答?不計算,誰知道結果是多少嗎?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 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只列式不計算。(CAI課件出示)

2. 測量一個圓形實物的直徑,計算它的周長及面積。

3. 課件演示: 用一根繩子把羊栓在木樁上,演示羊邊吃草邊走的情景。(生看完提問題並計算)(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積即最大圓面積是多少?)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自己運用了什麼方法,學到了哪些知識?師生共同回顧。

(五)佈置作業

1. 第97頁的第3題和第4題。

2.找出身邊的圓,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徑,算一算面積(完成實驗報告單)

測量物 直徑(釐米) 半徑(釐米) 面積(平方釐米)

六、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

S=π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