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五年級數學說課稿《最小公倍數》

學問君 人氣:4.86K

一、教材分析:

小學五年級數學說課稿《最小公倍數》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88~90頁的《最小公倍數》一課。最小公倍數是在學生掌握了倍數、因數和公因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爲了以後學習通分做準備。在生活實際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義和作用,這節課是一節以概念爲本的教學。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建立概念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嘗試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二、學情分析:

在不同的學校、班級進行前測,直接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用模擬的小長方形牆磚鋪成正方形。在動手操作中,由於受密鋪的影響,橫拼豎擺,不但耗時過長,而且很難有效的構建公倍數內在的結構關係。因此在設計操作環節時,我搭建 “腳手架”。透過構建公倍數內在的結構關係和構建公倍數體系兩個環節進行有效教學。成功搭建起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的橋樑。

 三、教學目標:

(1)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會用集合圖表示。掌握求100以內兩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2)透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積極參與到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活動中。真真切切地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和價值。

教學重點: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掌握求100以內兩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遊戲卡片一套,模擬牆壁的平面圖、模擬長方形牆磚多套,作業紙多張和多媒體課件一套。

五、教法和學法:

加點理念課堂上我採用嘗試教學法和啓發教學法。

學生透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進行學習。

 六、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按照下面五個環節進行教學: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動手操作,建立概念;自主探究,歸納方法;實際應用,迴歸生活;全課總結,延伸課外。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首先我從遊戲中引入,我把枯燥的倍數複習設計成“搶倍數的遊戲”。讓學生初步感悟公倍數。(預設5-6分鐘)

具體操作:

首先我手裏拿着數字卡片,給學生說,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風靡我們全班的遊戲—搶倍數遊戲。面對全體同學講一下規則:找兩個同學上來,一個負責搶3的倍數,一個負責搶2的倍數。老師把卡片放到黑板上,過了搶的時間老師會把卡片收起來。最後搶的多的同學獲勝。

然後把全班分成兩大組,要求每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來。當兩名學生上臺進行遊戲,其他學生做裁判共同參與。

接下來遊戲,當第7張卡片出來的時候,兩個同學會同時搶6這個數字。如果沒有出現搶的'局面。我會再出示12這個數字。學生很容易發現並說出:數字6是決定遊戲勝負的關鍵,因爲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緊跟着追問:“爲什麼都來搶6這張卡片”。先讓這兩個代表說說,再讓其他同學說說。

然後揭示出公倍數的概念。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也就是說6是3和2公有的倍數,我們把6叫做3和2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及概念。)

引導學生想想:那你還知道哪個數是3和2的公倍數?

學生答出12、18、24等數,並用這些數完整的表述出公倍數的概念。

及時表揚說的對,說的完整的同學。多讓幾個同學說說,並讓同桌說說,強化公倍數的概念。

【設計理念:布魯納說過:“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他們連在一起,那是多半會遺忘的知識。”學習一個概念,需要組織起適當的認知結構,並使之成爲內部知識網絡的一部分。所以複習倍數的知識是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意義的關鍵。爲了創設學生樂學的氛圍,讓學生從無意識的玩到有意識的關注6是3和2的公倍數,建立公倍數的概念。體現了認知的由淺入深的過程。】

(二)、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這一大環節是深刻理解公倍數,建立最小公倍數的重點內容,爲此我分兩個層次進行教學。

(1) 固定的正方形邊長,選擇長方形牆磚。(預設6-7分)

首先在前面透過遊戲感悟公倍數的基礎上,過渡到生活中。讓學生體驗公倍數能在生活中幫我們做什麼。

(出示生活情境,課件顯示。)

當學生明白題意後,要求學生利用模擬的長方形牆磚和牆壁正方形平面圖,

分小組活動進行動手操作。學生透過擺一擺,畫一畫,得到不同的方案。

然後讓學生彙報想法,誰來說說:你們小組選擇的是長几分米,寬幾分米的牆磚,怎樣鋪的?

在彙報方案時,學生都會選擇長3分米,寬2分米的牆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適時進行追問:“正方形牆面牆壁的邊長所用牆磚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

讓學生自主發現:按照要求進行,所鋪成的正方形邊長必須是小長方形長和寬的公倍數這一結論。

這個時候多讓幾個學生說說這一結論。

其次我再追問:“大家爲什麼都不選擇長5分米,寬3分米的牆磚?”

學生很容易答出,因爲12不是5和3的公倍數。

最後我作課堂小結:“看來所鋪正方形牆壁的邊長必須是長方形牆磚長3分米,寬2分米的公倍數。”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搭建的“腳手架”過程,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公倍數的意義,這樣由實際生活抽象出概念,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也有利揭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幫助學生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概念的現實意義。】

(2) 用固定的長方形牆磚,鋪多個的正方形。(預設6-7分)

從上個環節直接過渡到問題中。“同學們,真了不起,透過動手操作,獲得很有價值的發現。(課件出示情境)用這種長3分米寬2分米的長方形牆磚,整塊整塊的鋪,還可以鋪成邊長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