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5篇)

學問君 人氣:2.81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5篇)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數學活動《單數與雙數》。

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枯燥、乏味,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單數和雙數這一數學概念,對於幼兒來說,比較抽象。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入孩子的生活,激發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幼兒教育綱要》中指出:“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根據這些及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主要透過幼兒動手操作和遊戲,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在發現中學習,掌握單雙數,理解單雙數的含義。根據教材內容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爲:

(1)、透過幼兒動手操作和遊戲,區別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

(2)、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2、教學重難點:

本次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根據我班幼兒情況我認爲難點應該是幼兒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對於突破重難點所採用的方法,主要透過幼兒動手操作、比較得出結論。

3、活動準備:

(1)、五子棋若干、1-10數字卡片、單數、雙數漢字卡片。

(2)、小動物磁板若干。

說教法與學法

爲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幼兒動手操作、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發現單雙數的不同,從而理解單雙數的含義,能正確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透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藉助多種活動材料,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說活動過程

一、匯入

小朋友,今天我們教室裏來了三位客人,你們猜猜是誰呀?(小豬,點擊鼠標三隻小豬飛入),這三隻小豬今天可忙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呀?現在老師就讓小朋友看看他們在幹什麼?

二、看動畫回答問題

看完動畫片你們知道三隻小豬他們在幹什麼呀?(分水果)他們是按照什麼來分的?什麼是單數?什麼是雙數呀?教師引導幼兒回答!

三、探索單雙數

(1)根據動畫片中小豬分水果的方法,逐一分相應的物品。(數字1-10)

(3)教師統計在黑板上統計結果,讓幼兒瞭解到數字1、3、5、7、9是單數。數字2、4、6、8、10是雙數。並讓幼兒感知單數和雙數是可以變化的。給雙數加上一個數就會變成單數,給單數加上一個數就會變成雙數。

四、救救小豬

豬媽媽打來電話,說三隻小豬被大灰狼關到了狼堡裏,到狼堡要經過一條很大的河,我們只有踩着單數的石頭才能到達狼堡不然豬媽媽就會掉進河裏!豬媽媽不知道要踩什麼樣的石頭,所以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忙。

五、尋找身體上的單、雙數

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藏着單數和雙數,就連我們的身體上也有單數、雙數,小朋友用你聰明的小腦袋想一想,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說一說生活的單雙數,單數和雙數在生活中的用途。

六、操作

豬媽媽到了狼堡但是狼堡的大門沒有密碼是打不開的。分發操作紙讓幼兒按照單數和雙數的要求塗色,塗對的話狼堡的大門就會自動開啟,三隻小豬就會得救!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個能動的個體,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也強烈需要幼兒有主動性和競爭意識。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玩骰子"這個數學活動時,我考慮到教師們習慣於僅以幼兒認識數學,單一的合成、分解這一特點爲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常運用教具演示,並以此爲基礎講解基本的教學概念,而實際,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透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的,必須透過幼兒自己主動地參與,瞭解活動過程,孩子們在先前已學習了10以內的組成,進一步學習數的加法運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計算能力,爲了更進一步的提高他們這種能力,爲進入小學做好準備。在"玩骰子"時,我注重從感知入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透過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玩耍過程中發現數的合成的樂趣。

因爲從中班下學期開始孩子們特別喜歡玩各類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們競爭意識強,好爭不怕輸得精神時時激勵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對書的概念薄弱,能力強的孩子帶動能力弱的孩子,讓我好感動。他們互相交流、互相配合,這次我們大班提倡了學習合作化精神,使我們班合作氛圍日日俱增。如:戶外跳長繩(孩子們排隊有序,不推不擠。)、玩貼大餅遊戲(互相協作,3~4人共同努力,獲得快樂。)、鑽圈遊戲(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現在孩子們口說出了:大班真好,玩的東西真多、幼兒園真好,朋友真多,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他們叫着跑着,彷彿我們老師也回到了童年時代,家長們也共同參與,我們大(一)班就象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我班中班時期初步學習珠心算,大班上學期學習了數的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個加數和一個加數之和的運算,但個別幼兒還存在運算速度慢,容易錯的壞毛病,而且幼兒對大數字的運算也不成熟,有時也很難轉化過來,所以透過這次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這些好的運算方式與平時課間玩耍相結合,使他們能進一步提高,爲入小學打好基礎。

三、目標確定: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孩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在接觸中發現,大班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玩玩,非常感興趣,還會合作着自己找朋友玩,於是我啓發他們在操作後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玩棋學運算的樂趣。

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透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2、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說出相應的答數,並會一一對應擺放棋子。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透過遊戲活動使孩子認識到數與棋類的關係。

4、透過幼兒操作、探索、親自嘗試,提到孩子們競爭意識。

目標分析:

1、能力目標,認知目標:使幼兒學會運用兩個數字進行組合運算。

2、情感與價值目標:透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激發幼兒對數的運算的興趣以及大膽表現,積極交流的良好習慣。

3、發展目標:能分析問題,有一定的競爭意識。

四、教學要點:

1、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學習兩數間組成進行加法運算。

2、教學難點:本課難點是學會謙讓,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採用展示教具嘗試發現,綜合瞭解規律對比,帶問題自由組合,動手操作配合完成遊戲活動。

六、學法:

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讓幼兒看看、想想、練練、玩玩,一玩爲主,以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識。按照心理常識,幼兒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v,就能自覺地排除內外主客觀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課透過各類棋子進行操作,來感知加法運算;然後透過數的組成來理解得數;最後透過練習,讓學有餘力的幼兒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嚐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3

尊敬的評委老師好,我是N號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說課題目是:認識單雙數

一、說教材

《認識單雙數》是中班科學領域的數學活動。新《綱要》中提出:“教育教學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對周圍環境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認識單雙數是5~7歲幼兒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活動,同時由於該年齡段幼兒生活內容不斷豐富,可他們對單、雙數的實際意義並不理解,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爲了幼兒能正確處理生活中的有關單、雙數的問題,我構思了本節教學活動。

二、說幼兒

新《綱要》提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中,積極地、主動地去探索各種事物,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大班幼兒思維中已經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活動過程採用遊戲的方式灌溉,幼兒參與面比較廣,面向全體,激發幼兒的主動性。活動中,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三、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主導作用,我根據大班幼兒特點制定以下活動目標,分別爲:

1幼兒透過操作及遊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分析和總結能力。

3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幼兒在遊戲中透過親自操作,能分辨10以內的任意一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根據單雙數的排序規律,成功地解決遊戲中的一些問題。

四、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的進行活動,我做了如下準備:

單數或雙數的門票每人一張

課件 喜洋洋的短片

幼兒操作卡 每人一張

五、說教法

活動中我採取的教法有:愉快式教學方法爲主,創設情境,設計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幼兒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新知。遊戲法:透過遊戲,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六、說學法

活動中,幼兒學習方法有:

遊戲法體驗法:遊戲是幼兒的生命,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學習的快樂。透過體驗加深和彌補幼兒對單雙數的不完整認知。

操作法:讓孩子們透過動手操作想一想、圈一圈、說一說,在動眼、動耳、動腦、動口中引導幼兒透過自己的體驗來探索新知,既活躍了幼兒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合作討論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幼兒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幼兒和幼兒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幼兒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七、說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採用了幼兒最喜愛的動畫人物喜洋洋來做匯入,喜洋洋要帶我們到動畫樂園玩你們高興嗎?它給我們每個小朋友一張樂園門票,因爲小朋友太多,我們必須按照門票上的號碼按單雙相應的車子來坐車。透過教師設定,這就需要幼兒必須知道自己手中的門票號是單數還是雙數了,從而引出本節活動的主題。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幼兒透過親自操作歸納出單雙數的特點。

這一部分內容裏,我注重引導幼兒觀察課件上的一些單數或雙數物品,探索單雙數的特點。之後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圈一圈,說一說,把自己的發現與同伴交流,分享。這時,會有的幼兒發現8是雙數,因爲兩個兩個的圈正好圈完,而其他幼兒可能圈的是7或其它數字,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在幼兒說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彌補幼兒不完整認知。這樣幼兒的思維有序了,幼兒在動手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充分體現了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幼兒記憶深刻。

(三)、遊戲固新知:

在這一環節遊戲由淺入深:先在自身找單雙,接着在教室中找單雙。接着玩遊戲:看到單數,就獨自站好不動,看到雙數,就找一個同伴抱抱。這個遊戲是活動的重點環節,它讓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進一步感受和表現單、雙數的不同之處。隨着遊戲難度加深,趣味性也更濃厚了,這一環節的遊戲使幼兒的情緒高漲,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

(四)幼兒透過親自操作歸納出單雙數的排序規律。

引導幼兒發現單、雙數的排列規律並清楚、正確地表述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解決了這個問題,幼兒就能真正地掌握單數、雙數了。

老師出示1—10的數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遊戲由易到難地請幼兒操作數字: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1)誰能翻出所有的單數?準能翻出所有的雙數?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歸納出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

(2)教師再次把數字反扣在黑板土:請幼兒翻出最小的單數;最大的單數:最小的雙數;依次增加難度。難點一個個的被攻破,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結束部分:知道了單雙數,請拿好自己手中的票,按單雙號乘車,我們和喜洋洋一同去動畫樂園。

、活動延伸

可做相鄰數的操作材料,設定在區域活動當中。讓幼兒可在區域活動中鞏固單雙數的有關知識。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4

一、說設計意圖:

積木是幼兒常見的玩具,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喜歡搭積木,他們們搭出的建築各式各樣。《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問題。大班下學期,孩子們已有一定的空間概念,因此我設計了《數正方體》這一數學活動,旨在發展幼兒感知立體圖形的能力,建立起圖形和數量的關係。

二、說活動目標:

1 、學習有序地觀察,正確點數正方體的數量,體驗數形關係。

2 、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樂意接受挑戰並感受成功的喜悅。

重點: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難點:學習有序地觀察,正確點數正方體的數量,體驗數形關係。

三、說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正方體、電子白板、投影儀、正方體積木若干、操作紙2張、筆等。

四、說教學法:

爲了突破重難點,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1 、課件演示法。

2 、操作練習法。

3 、觀察記錄法。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主要分爲四個環節:一、複習認識正方體;二、看實物數正方體;三、學習數正方體的方法;四、複習、鞏固數正方體的方法。下面我就具體來說一說。(一)複習認識正方體。

(點擊課件:出示一個正方體)

請孩子們看一看,說一說這是什麼圖形,它有什麼特點。接着總結正方體就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合的形體。(並點擊正方體展開圖。)在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和孩子們複習了正方體的特點,並播放了動態的正方體的展開圖,這個正方體具有開合功能,使孩子們看起來更加直觀,同時也加深了孩子們對於正方體的認識,爲後面的數正方體活動做了鋪墊。

(二)看實物數正方體。

1 、(點擊課件:出示喜洋洋圖片)

(創設情境)喜洋洋今天要和小朋友玩一個遊戲,數正方體。以孩子們喜愛的動物形象喜洋洋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孩子們易於接受,也更容易激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2 、看圖片來說出有幾個正方體搭建而成。

(點擊課件出示第一幅圖片)因爲這幅圖相對比較簡單,沒有遮擋,所以可以請小朋友一起來回答,老師在課件上做上記錄。

(點擊課件出示第二幅圖片)這裏有幾個正方體呢?可能有的孩子會說6個,有的孩子會說7個。這裏可以追問回答是7個的小朋友,爲什麼不是6個,而是7個,讓孩子們說出被遮擋住的那一個積木。(接着點擊課件出示下一幅分解圖)讓說6個的孩子看清楚被遮擋住的那一個積木。在這裏,可以請小朋友上來寫上數字7,這樣就加強了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點擊課件出示第三幅圖片)請小朋友看看這裏又有幾個正方體呢?如果小朋友說出了不正確的個數,那麼可以請他上來看着圖指一指,這樣就可以發現他哪裏漏數了,然後大家一起來幫他糾正。接着播放一段視頻,讓孩子們看到剛纔那些被擋住,容易漏數進去的積木。

在這一環節,我先後出示了3幅圖片,圖片由易到難,最後一幅圖被擋住的有2個,透過觀看分解圖片、錄像視頻讓孩子們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間概念。在這一環節中也體現了電子白板的優勢,在一個頁面上我就可以點出錄像,很是方便,這是其他課件所沒有的功能。

(三)學習數正方體的方法。

上一個環節是請孩子們看實物積木數正方體,這一環節過渡到看圖示數正方體。剛纔我們數積木的時候可以移動,把遮擋住的積木移開來,那現在看圖示不能移動了,我們怎麼數呢?

1 、看圖猜測和驗證。

(點擊課件出示一份操作紙)

請孩子們看一看,猜一猜有幾個,然後把猜測結果記錄下來。接着請孩子們根據自己猜測的結果取相應數量的正方體積木來搭一搭,看看能不能搭出圖紙上的圖形。成功與否請小朋友在括號裏做個記錄。

2 、交流操作結果。

請成功的`小朋友上來介紹自己用了幾個正方體積木搭出來的,並說一說自己是怎麼

數出來的。有的孩子可能會說是一層一層數的,有的孩子可能會說是一幢一幢數的,還有的孩子可能會說先數外面的,在數裏面的。

那哪一種方法又快又不會漏數呢?我們可以把這些正方體看成一幢幢小房子,這幢是1層,我們就在上面寫1,這幢是2層,我們就在上面寫2,這幢有3層,我們就在上面寫3,這幢有4層,我們就在上面寫4,然後把這些數字加起來就得到了正確的正方體個數。在分享這一好方法時,我把這些立方體畫上了不一樣的顏色,並把前面的做了透明化處理,這樣看上去一目瞭然,也能更好地理解這一方法。

(四)複習、鞏固數正方體的方法。

1 、運用剛纔的方法進行記錄。

(點擊課件,出示一幅正方體圖示)和孩子們一起運用剛纔分享的數正方體的方法來數一數這幅圖有幾個正方體。

2 、(點擊課件,出示一份操作紙)人手一份操作紙,請孩子們運用剛纔的方法數出正方體的數量。

3 、交流操作結果。

在這裏可以請個別幼兒上來記錄自己的結果,尤其是可以請幾個做錯的小朋友上來寫一寫,看看他錯在哪裏,大家一起幫他糾正。這一點,就是白板的好處了,寫錯了可以擦掉重新再來,也讓孩子們進一步鞏固了數正方這一簡單、方便、快速又正確的方法。

在整個活動中,我充分運用了電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既增強了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也能讓孩子們看得一目瞭然,便於孩子們的學習,同時也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環節層層遞進,從易到難,活動中讓孩子們動手操作、驗證,體現了孩子們自主探索的過程,另外在講評環節充分利用了白板可反覆擦寫的功能,既節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效果。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說教材中的地位

本堂課是幼兒在學習了2、3、4的分解和組成和5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基於幼兒對數概念比較不理解,教材透過操作、觀察讓幼兒反覆進行5的分解和組成的練習,從而形成數概念意識。

2、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爲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在對教材和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有一定了解後,我制定出本次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列分別是遞增、遞減的關係。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與同伴交流的興趣。

3、說重點難點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學習5的分解和組成,難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歸納出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係。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數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爲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口難點,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愉悅的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結合活動室裏的環境,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爲幼兒展現一環環的活動過程,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兒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爲基礎展開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現在的的教學需要轉變幼兒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爲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二)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在本節課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動,透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3、透過靈活、有趣的遊戲,鞏固新舊知識,提高計算技能。

4、透過觀察直觀的表格,進行歸納和推理,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一)說設計思路

本堂課我總共分爲五個環節來完成,分別是:

1、遊戲匯入,複習4的組成。

2、學習5的分解。

(1)拋出問題。

(2)操作圓形卡片和數字卡片。

(3)小結。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係。

4、找一找,合一合(《鴨子走》。學習5的組成)。

5、遊戲出活動室《鴨子走》。

(二)說活動流程

1、遊戲匯入,複習4的組成。

出示數字4,(碰球遊戲):嘿、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這樣的設計是遵循“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的原則,重在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學習5的分解。

透過拋出問題,幫助小鴨分吃餅乾的情節,使數學貼近於生活,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正如《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大班幼兒具有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點,我安排了操作圓形卡片和數字卡片的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種分法,啓迪幼兒的智慧。

由於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規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動要求時,讓幼兒服從一定的紀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係。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本班幼兒好學、好問,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內容要有一定適當的難度,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我設計了歸納5的分合式中兩次數列的關係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在跳一跳夠得着的地方”進一步升他們數概念質地飛躍。

4、找一找,合一合(學習5的組成)。

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讓幼兒將所掌握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當中,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同時要求他們進行記錄和同伴交流,有利於發展他們表達能力、合作能力。

5、遊戲出活動室《鴨子走》。

根據第二環節中《鴨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鴨子走》的遊戲:1只鴨子前面走,4只鴨子後面走;2只鴨子前面走,3只鴨子後面走;------

這樣教學前呼後應,讓幼兒興致濃濃地在複習5的分解和組成中結束本節課。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遊戲匯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重點部分的教學採取動手操作實踐,幼兒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動手動腦,練習次數多,密度高,有利於幼兒熟練地掌握5的分解,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老師深入淺出的引導可充滿激勵的語言,將會給幼兒不斷探究的動力和熱情;而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的過程,也使新知得到鞏固和應用。可以說本課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6

一、說活動內容:

科學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發展能力爲基礎,又要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目標的要求,即“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透過這兩個教育理論的支撐使我強烈地感到:“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授,而是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和提高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班幼兒對空間方位感知經驗不一樣,爲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內容的設計上儘可能考慮到寓教於樂,讓幼兒在積極的遊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爲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針對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我將從幼兒的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擬訂了以下三個目標:

1、以自身爲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2、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3、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

大班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爲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點我確立爲:發展幼兒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難點爲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教學成功與否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次活動我有場地準備和實物準備1、場地佈置:在活動室的左右掛上一些東西; 2、實物準備:紅綠帶子43條。

五、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屬於空間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引導法、激趣法、賞識激勵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根據教學方法的運用本節課將使用如下學法讓幼兒達到學習目的:

1、觀察法:讓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歡愉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因此,活動中我儘可能地將學習的內容轉化爲遊戲的形式,如在活動中我就採用與幼兒玩肢體遊戲進行引入,讓幼兒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有了“左”、“右”的空間概念經驗。

3、多通道參與法: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透過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幼兒分清左右。

六、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把此次活動分爲教學三部曲。即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謎語匯入

教師出示謎語:“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引導幼兒說出謎底:手。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一開始,我就爲幼兒設定了一個懸念,透過猜謎引出主題,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爲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基本部分。(分四個環節完成)

環節一分四步:第一步找出左右手 ;第二步說出左右手能幹的事;第三步師幼互動遊戲我說你做;第四步幼幼互動將動物進行左右擺放。

【我從左右手入手,引導孩子知道左右手並說出右手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如:寫字、畫畫、拿筷子、提東西等,對左右手的掌握概念會比較容易,以此實現活動目標一,爲下一環節認識身體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鋪墊,】

環節二、區別身體其他左右部位。

環節三、感知空間方位的左邊和右邊 。

(以上三個環節的設計都爲我的教學重點體現給予了極大的保障。)

環節四: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1、幼兒改變方位後再說說自己的兩邊各有什麼?

2、相對站立,觀察幼兒同時伸出左右手時出現的現象。

【設計意圖: 讓數學來源於生活,最後又迴歸於生活。以此來實現我的目標二同時突破本次教學難點。】

(三)結束部分。

請男孩子站到老師的右手邊,女孩子站到老師的左手邊。跟隨音樂走出教室。【結束部分其實也是一個檢測部分,檢測幼兒對本節課的認知水平。同時做到學以致用。】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7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數學活動《熊媽媽,幾點了》它是大班數學認識單雙數第二課時的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

認識單、雙數是幼兒園大班幼兒上學期學習的數學內容之一,它來源於幼兒園課程中的科學領域。我發現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後,對單、雙數的掌握還存在個別差異,仍需要進一步的鞏固、練習。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將一系列的遊戲貫穿於第二課時的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2、目標定位:

以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我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了本節課的目標:

(1)幼兒透過遊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分析

(3)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判斷能力。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幼兒在遊戲中透過親自操作,能作證明10以內的任意一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根據單雙數的排序規律,成功地解決遊戲中的一些問題。

爲了在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準備了充足的材料:數字卡片、實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頭飾等:此外,富有挑戰性的遊戲還要求幼兒有相關的知識準備,如:掌握序數、相鄰數等。

二、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爲了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採用了遊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遊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下,把本來難以下嚥的“苦藥”吞嚥下去。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遊戲貫穿於活動的始終,透過遊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單雙數的區分以及把握單雙數的排序規律。使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教也正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爲學習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觀察操作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根據綱要精神:數學教育要“引導幼兒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大班幼兒處於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着增強、遊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漸進、富有挑戰性的遊戲中促進了幼兒對單雙數及相關概念有更透徹的理解。豐富的遊戲帶動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四、說教學程序

爲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一)幼兒透過聽數做反應,複習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我以可愛、笨拙的熊媽媽形象吸引幼兒遊戲的興趣,邊和他們玩“熊媽媽,幾點了”的遊戲,邊進入教室:當熊媽媽說到“天黑了”的時候,幼兒回位坐好。愉快的遊戲氛圍給整個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把遊戲引入課題,提出新的遊戲規則:當熊媽媽說單數時它會回頭,這時幼兒站好不動;當說到雙數時,熊媽媽不回頭,幼兒可以自由活動。新遊戲開始,教師注意觀察幼兒是否能遵守新的遊戲規則。遊戲後請個別幼兒操作數字和實物來證明10以內的某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二)幼兒透過觀察數並用肢體動作表現10以內的單、雙數。

皮亞傑在認知學說中提山:“幼兒在遊戲中擴大認識,形成概念,思維變得靈活,能用實物、動作和語言來表現周圍世界。”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游戲由淺入深:當幼兒問幾點時,熊媽媽不回答,只出示數字讓大家判斷:看到單數,就獨自站好不動,看到雙數,就找一個同伴相抱。這個遊戲是活動的重點環節,它讓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進一步感受和表現單、雙數的不同之處。遊戲的難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濃厚了,好奇、好動是幼兒的特點,這一環節的遊戲使幼兒的情緒高漲,活動的白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

(三)幼兒透過親自操作歸納出單雙數的排序規律。

引導幼兒發現單、雙數的排列規律並清楚、正確地表述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解決了這個問題,幼兒就能真正地掌握單數、雙數了。於是,老師出示1—10的數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遊戲由易到難地請幼兒操作數字:

(1)誰能翻出所有的單數?準能翻出所有的雙數?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歸納出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

(2)教師再次把數字反扣在黑板土:請幼兒翻出最小的單數;最人的單數:最小的雙數;比2大的雙數;2的大隔壁鄰居;翻出6的小隔壁鄰居:從1——10還有哪些數字沒有翻出來,它是幾?是單數還是雙數呢??(難點一個個的被攻破,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幼兒在音樂遊戲中鞏固單、雙數。

音樂遊戲《倫敦橋》的歡快氣氛可以使本次數學活動達到新的高潮。請來到的所有單數寶寶到前面站好,請最大的單數和最小的單數寶寶搭橋,遊戲開始,捉到一個數字寶寶就要請它的人、小隔壁鄰居來救它,遊戲繼續進行。

請今天來到的所有雙數寶寶到前面站,遊戲玩法如上所示。

結束環節:熊媽媽和大家玩了這麼多遊戲,它要帶着數字寶寶們(全體幼兒)去數學王國認識更多的朋友……本次數學活動以遊戲形式開始,在遊戲中收尾。整個活動貫穿於一系列動靜交替的遊戲中,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單、雙數。豐富多樣的遊戲使邏輯抽象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起來,讓孩於們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教材內容分析: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本次活動,我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幼兒喜愛的遊戲中,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遊戲活動中,輕鬆學習。《大熊的儲藏室》是一本有趣的數學繪本,透過有趣的童話情景,巧妙地把幼兒階段的分類知識融入到繪本故事中,使幼兒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到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大班的孩子喜歡挑戰和探索,對周圍生活中的問題好奇好問,所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以幼兒的操作探索爲主線,讓孩子在一次次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提高孩子分類的數學能力,引發孩子對生活中分類的關注,並間接的學會整理物品。

 二、說學情:

幼兒現狀分析:單純的數學活動,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顯得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需要遊戲化的數學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在玩中學習,在操作中學習。

 三、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在幼兒的生活中、遊戲中,整理是孩子們必不可少的技能。我們將數學與幼兒的生活聯繫起來,創設故事化的情景,引導幼兒在看看做做中,學習分類整理的方法。目標爲:在看看、做做、說說中體驗分類的作用,引發對生活中分類運用的關注。探索將食物進行分類的方法,嘗試按食物的兩種特徵進行二次分類,發展分析、歸納能力。

 四、說重點和難點:

目標二的實現,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所在。以遊戲化的形式貫穿活動的始終。透過引導幼兒幫助大熊解決問題,爲幼兒創設一個遊戲的情景,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和操作,從而掌握按食物兩種特徵進行二次分類發展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

 五、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互相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爲使活動呈現操作性、趣味性、和遊戲性,我準備了故事課件以及各種食物圖片、操作紙人手一份。

 六、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索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中,我運用遊戲法、操作法,將二次分類的學習內容貫穿於故事情節中,並創設幫助小熊的遊戲情節,引導幼兒進行操作。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更生動形象的感受故事的內容與趣味性。

七、說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用季節的話題匯入活動,引出故事的主角大熊肯尼,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繪本內容,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並透過課件畫面,在喚起孩子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繪本畫面,找出食物的不同特徵,爲孩子的分類作鋪墊。

第二部分。二次分類是大班數學領域中比較難的知識內容之一,該環節與《大熊儲藏室》裏的情節緊密結合,將抽象的二次分類概念融入故事情節中,讓孩子在情景化的故事內容中瞭解到二次分類的概念。透過整個故事情節貫穿幼兒的整個探索過程,幼兒在幫助大熊逐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各種分類方法,並進行操作探索,讓孩子在有趣的遊戲情境中自主的學習。在第一環節中,透過提問、讓孩子猜一猜、想一想,“大熊會怎麼整理自己的食物呢?”激發孩子們思考探索的慾望。併爲幼兒創設故事情景,以幼兒幫助大熊想辦法解決問題爲主線,“你們幫大熊看看,它是按什麼來分類的?”從而引導幼兒觀察按大小、形狀分類的方法特徵。

在第二環節中,以幫助大熊試一試爲由,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按顏色分類的方法,“你們幫大熊想想看,按大小也分過了,按形狀也分過了,還能按什麼分類呢?”接下來引導幼兒按顏色來進行分類。在操作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即爲孩子提供了表達自己探索結果的機會,又透過討論交流把每個個體的經驗一一羅列形成了新的知識經驗。

第三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所在。所以在交代操作要求時明確提出按食物種類和大小進行分類,讓孩子有目的的去探索二次分類的方法。新《綱要》中強調:“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爲孩子提供不同種類、不同外部特徵的食物圖片,透過故事的有趣情節,引導幼兒根據故事中小猴的主意,“首先,把你所有的食物分成三大類,按照種類放在一起。把最大的東西放在下面,然後把小的疊在上面。”進行二次分類,並透過相互交流的過程,“你們是怎麼幫大熊整理的?先做什麼?然後呢?”引導幼兒在遊戲中檢查自己的操作結果,並修改自己的操作結果。

結束部分。

新《綱要》中倡導“讓孩子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因此在本次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與孩子的生活緊密連接,出示孩子們遊戲時未整理好的畫面,並提問:“大熊的問題解決了,可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你發現了嗎?看到這些你有什麼感覺?可以怎麼做?”同時也出示超市、書店、蛋糕店等擺放整齊的地方,引導幼兒觀察這些地方的東西是如何整理的。這樣不光讓孩子們探索解決了繪本故事中的問題,又讓孩子思考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9

教學目標:

1、透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2、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說出相應的答數,並會一一對應擺放棋子。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透過遊戲活動使孩子認識到數與棋類的關係。

4、透過幼兒操作、探索、親自嘗試,提到孩子們競爭意識。

教學準備:

大骰子兩個、五角星若干、各類遊戲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學過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你在哪見過?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有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看骰子應該看最上面)。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和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瞭解合成式的概念,請一個小朋友來像老師一樣擲骰子,二位小朋友上來書寫合成式,大家檢查他寫的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勵一顆五角星。

5、自由組合,分四組合作擲骰子和記錄合成式,教師巡迴指導。完成後,交是把它貼在黑板上讓全體孩子們檢查書寫是否正確。並用五角星做以鼓勵。

三、玩棋子。

1、今天,我們學會了兩個骰子來算數,本領真大,每組還獲得了五角星,爲小組爭光,現在我們大家是使用這種特殊的方法來玩棋子好嗎?

2、想想用這種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麼優點嗎?(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時下課時可以多走幾次棋、學會了算數)。

3、說說遊戲規則:按先後順序走,合起來是數字6了就可以多拋一次多玩一次,誰先到終點誰就是贏家,還可以獲得一顆星——

4、幼兒遊戲,合作互相參與,教師給於一定的指導。

5、結束。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0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將從 活動設計的分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特色,五個大方面來講述,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

一、活動設計分析

交集是數學活動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中“集合”的一個基本內容,其中體現了數學邏輯關係中的包含關係。所以,交集的內容一般會放在大班年齡段來進行學習,因爲它必須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識的基礎上。那麼有集合就必然有分類,透過分類的操作,讓幼兒理解物體屬性,體驗事物的共同屬性,利用求同和分類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並能對兩個集合元素進行比較,體驗集與子集之間的關係。

本次的活動是要是透過操作活動,讓幼兒學習交集分類,初步瞭解兩集合相交部分所擺放的圖形必須同時具有兩個集合的特徵。讓幼兒在闖關遊戲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發展思維的敏捷性,同時能體驗在數學活動中參與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透過遊戲活動讓幼兒初步學習交集分類

感知兩個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徵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兒樂於參與闖關遊戲

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敏捷性。

分析

一般來說,幼兒在5-6歲時可達到初步的集合運算階段,表現在幼兒已能發現同一個物體往往具有不止一種體的屬性。但是,從孩子的學習接受特點來分析的話,需要透過不同的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從兩個集合中感知交集的存在,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無形的掌握了知識。所以活動的

活動重難點

透過不同的遊戲形式,讓幼兒感知、理解交集的含義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的內容教案上有詳細寫,那麼材料不方便說課操作,但是爲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動的設計,我說課展示的內容,只能說是我把一些遊戲的玩法用圖片分析給大家聽,所以我就準備了一張展示圖。

四、活動過程

環節一,根據男孩女孩特徵,玩“聽指令”遊戲。在這個環節中,幫助幼兒初步感知,男孩女孩兩個集合。幼兒能根據教師的指令,對自身特徵的認識來完成遊戲,複習集合的內容,從中又提出了交集的問題。

隨意點幾個男孩問喜歡什麼玩具,再問女孩喜歡什麼玩具,過渡到第二個環節,利用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引導幼兒理解“交集”的含義。

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紅色綠色兩個圓圈,分別表示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的家,請每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圖片,將圖片分別貼在相應的家裏。和幼兒一起檢視男孩喜歡什麼玩具?女孩喜歡什麼玩具?透過幼兒的講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疊起來,並把兩邊相同的玩具放在兩個圈相同的位置處。發現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歡的,能不能爲這些玩具造個新家呢?如何造呢?把這個問題拋給幼兒,請幼兒利用提供的兩個紅綠圈幼兒探索尋找第三個家:兩個圈圈交叉,就會出現相交的第三個家。

小結

新家裏住的即是男孩喜歡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歡的玩具,我們給這個新家起個名字,叫交集。交集裏住的必須既是男孩喜歡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歡的玩具。

接下來第三個環節,老師組織語言,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賽進行闖關遊戲,看看最後能闖過羅老師設計的遊戲的是男孩子多還是女孩多,勝利的闖關者,有獎勵哦!

環節三的主要目的是,透過遊戲,提升交集分類的經驗

1、第一關,玩圖形交集分類遊戲

幼兒身上貼着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標誌,並按藍色、圓形、藍色的圓形三個特徵進行交集分類遊戲。數完三個數,所有的圖形寶寶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後,請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據標誌驗證,幫助找錯家的圖形寶寶重新找對家,師生共同小結:新家交集裏住的即是圓形又是藍色的圖形寶寶,它就是藍色圓形。

2、第二關,玩數字寶寶找家的交集遊戲

(先小組再全體幼兒參與)

在地上規定兩個區域,放上標記:比5小、比3大,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數字判斷自己該站哪個圓圈裏?(造一個新家,4站在新家裏),進行此遊戲,只是內容從圖形遷移到數字,加以滲透鞏固。

遊戲規則

幼兒身上貼一數字卡片,並按大於2,小於4,既大於2又小於4的特徵進行交集分類遊戲。這次是邊驗證邊請圈兩邊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間交集中幼兒,爲了下面的幼兒便於觀看和理解。遊戲形式與上一個大同小異。

環節四,分組玩桌面操作遊戲,鞏固對交集的理解。

能爲提供的動物、圖形寶寶、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標誌找家。

五、活動特色

1、過程遊戲化

教師在活動的設計過程中,考慮了活動內容的特點,注重了孩子的學習特點,所以以闖關遊戲爲活動的主線索,充分調動大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在“玩中學”,讓幼兒真正地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爲知識儲備”。

2、活動內容的安排層次分明

從複習集合的內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後是運用多種形式把相關的交集分類的經驗運用到解決數學問題中。

3、操作性強

爲了減少幼兒在學習中的難度,教師爲幼兒提供實物和圖片,透過幼兒的實際操作,反覆嘗試按不同的要求分類、集合、感知交集的意義。反覆遊戲中,可以幫助幼兒在多次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物體的分類,有助於幼兒將其外部動作轉化爲內容動作。在遊戲的過程中,也便於老師瞭解幼兒的學習情況,如果在遊戲過程中反覆出現錯誤的幼兒,可以在活動延伸的操作環節,進行個別的指導。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1

一、說活動教材

區分左右是大班這學期所開展的有關空間方位感認知方面的內容。其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以自身爲中心來辨別左右關係。《綱要》中所說:“幼兒園數學應以遊戲爲主要嚮導,孩子在遊戲中得以不同的發展和提高。”於是我在活動中設計了多個小遊戲,讓小朋友在遊戲中輕鬆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爲中心正確的判斷左右,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體現它的教育性、價值性和實際性,活動目標既是整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對活動也起着導向作用,因此,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我擬訂了以下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發展幼兒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四、說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在活動室的左右掛上一些東西;

2、藍綠帶子40條,課前綁在幼兒手上;

3、幼兒用書《數學》第十二頁、剪刀、膠水;

五、說活動過程:

環節一:區分左右手

我開始以謎語匯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想來考考你:“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幼兒回答後引出答案:手。師:每個人都有兩隻手,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那麼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現在你知道哪隻左手哪隻右手了嗎?我來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說的做)

1、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並做出動作。

如:請舉起右手並招招手、豎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請舉起左手握個拳頭、眨眨眼;(教師看幼兒是否舉對,糾正個別不對的)

2那我們的兩隻手是左手幫我們事情做得多,還是右手做得多,請幼兒說說你的右手都會做什麼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麼做的嗎?

3、遊戲:你說我做

—————遊戲前,請幼兒將藍綠兩種不同顏色的帶子綁在手上。

—————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舉起左手或右手(如:請右手是藍帶子的小朋友舉手,請左手是綠帶子的小朋友舉手)

環節一的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對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確瞭解不多,所以環節一中我從左右手入手,因爲孩子知道右手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如:寫字、畫畫、拿筷子、提東西等,對左右手的掌握概念會比較好,爲下一環節認識身體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鋪墊。

環節二、區別左右腳

1、剛纔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麼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麼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

2、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完成相應動作。

如:請你擡起左腳,請你擡起右腳;(教師看幼兒是否舉隊,糾正個別不對的)進行數次後可提高難度,要求幼兒做出與指令相反的動作;(我說左腳,你擡有右腳)

設計意圖:透過遊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在遊戲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

環節三感知左邊、右邊

1、幼兒交流自己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2、幼兒改變方位後再說說自己的兩邊各有什麼?

3、遊戲:小熊搬家:完成幼兒用書12頁,請小朋友幫小熊把一些傢俱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設計意圖: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從而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

教學反思:

我所講的是大班數學《區分左右》一課。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爲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爲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於探索的狀態。他們在遊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爲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本課的目標是感知以主體爲中心區分左右。我在設計此節課時,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第一環節中以猜謎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學習興趣,採用與幼兒玩肢體遊戲進行引入,讓幼兒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有了“左”、“右”的空間概念經驗。遊戲中辨別左右。學習的內容轉化爲遊戲的形式,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使幼兒在玩中學、樂中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設計使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不但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同時也拉近了師生距離。孩子們樂於參與課堂遊戲,喜歡聽老師指揮。達到了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目的,激發孩子們的參與意識。透過幼兒的參與,讓孩子們用眼觀察、用口表達、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學進行下去。孩子們始終在我創設的具體環節之中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同伴之間有充分的交流。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能力。本節課教學效果較好。但也有不足之處。如果我再上這節課。我會把(競賽遊戲:我說你做)這部分改成小朋友之間的互動遊戲來總結本課內容。並認識一下左右這兩個漢字。有不足,纔會讓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作爲幼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已經安排學習過大小、粗細的教學內容,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透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徵。I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爲:1)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繼續排序。2)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爲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懂得發現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會畫出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

二、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課堂上透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活動中透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透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士製作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思路意圖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大小、精細的規律特徵排序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情境爲主線、活動爲梳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透過“小品表演”、“觀察圖形”、“動手畫圖”、“製作頭飾”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爲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衆不同的現象。

(二)、教學方案

1、以淡話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小品表演)

2、學習發現有規律的排序。(1)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出示範例圖: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2)完成的排序掛圖,與幼兒一起尋找掛圖中的排序規律。(3)幼兒動手操作,按順序有規律進行繼續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製作頭飾(1)提供材料,讓幼兒爲自己設計一個頭飾,要求幼兒要按一定順序有規律的排序。(2)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和別人做的不一樣。

4、活動延伸,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匯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的現實起點,直接了出示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的掛圖,然後讓幼兒觀察尋找圖中的規律,順着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啓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爲幼兒學習的舞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我設計“製作頭飾”,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3

一、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爲籠統的因此,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 8 00 入園, 3 30 離園 … 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爲其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爲:

1 .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 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識別整點、半點。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協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爲此,提供了幼兒人手一隻鍾,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之間的運轉關係。

三.教法與學法

爲了協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透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 7 00 時,提醒幼兒分針在 12 上,時針在 7 上。

四.教學準備 小兔木偶,動物鍾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鍾各兩隻,幼兒人手一隻鍾,實物中一隻。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局部

二)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一隻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鐘錶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食物鍾,請幼兒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時間,人們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三)基本局部

活動中我防止了一言談 ” 和 “ 自問自答 ” 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1 .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 “ 看,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 12 個數字是怎麼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 .認識整點、半點,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本環節中,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發現這三隻鐘有什麼祕密?讓幼兒觀察,比擬,最後得出分針指向 12 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 12 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着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說說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透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接着透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 2 點到 3 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3 .看圖撥時間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幼兒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於理解,透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慣例習慣的培養。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4

[說課內容]

量的守恆教育應在認識了相應的量的基礎上進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行動指南》中,大班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長度守恆、容量守恆的觀念”,其內容要求明確指出“提供長度的、容量的各種變式材料,讓幼兒觀察、判斷並驗證其長度是否相等或容積是否相等;在戶外活動時,引導他們對等長的距離進行判斷和驗證,在玩沙玩水活動中有意識地提供各種容器讓幼兒去思考容量守恆的問題。”大班量的守恆教學中,長度守恆是幼兒最先接觸的守恆問題,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正是有關長度守恆的大班數學活動:小兔子回家。

[活動目標的設立及其依據]

在新《綱要》的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和遊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獲得長度守恆的感性經驗,在多種變式和干擾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

2、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長度守恆問題。

3、樂意參加討論和交流,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並學習應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設計構想]

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使我強烈地感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而數學學習更是應該更多地透過真實的問題情境來產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需要,並親自實踐,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長度守恆的內容如何能夠引起幼兒興趣並激發幼兒動手探究問題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呢?我設計了“小兔子回家”這樣一個遊戲活動。首先應用自制多媒體課件《小兔子歷險森林魔幻城堡》來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身臨其境,活躍思維;然後帶領幼兒置身遊戲場景,應用各種感官探究解決問題;最後組織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建立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在這個活動構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設計以及爲幼兒提供動手探究的材料準備,本活動的重點、難點就溶入其中。教幼兒學習量的守恆有幾種方法:

1、可以運用各種量的多種變式,添入干擾因素,使幼兒做到不受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因此在遊戲中我應用了繩子長度變式、紙板長度變式、火柴棍長度變式。

2、用同等量的兩份物體作守恆判斷。如在第一關的難題中,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後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

3、用數量表示量的守恆。如在最後一關思考哪條路更長更短的問題時,有的幼兒就會數數兩條路各是由幾條正方形的邊組成。

4、滲透整體與部分關係的思想。如在第三關的難題中,5個小正方形紙板的長度連起來是和一個長方形紙板的長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兒作守恆判斷時,讓幼兒討論並強調指出這一關係,既學了量的守恆,同時滲透了集合與子集關係的思想,爲幼兒理解數的組成和加減法中三個數羣之間的關係準備了感性條件。

在爲幼兒準備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訓練幼兒排除干擾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測量工具如捲尺、皮尺、直尺和非測量工具如繩子、紙條、毛線、別針、火柴棍等,並提示幼兒還可應用目測、身體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腳等,目的在於擴大幼兒的思維廣度,培養髮散性思維,鼓勵幼兒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測量水平。(由於不是測量活動,一次沒有準備紀錄表)

[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爲三個環節: 1、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2、遊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3、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第一環節: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活動一開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淘氣的小兔子到森林裏玩,不小心迷了路,闖進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樂危機四伏)。只有聰明勇敢的人才能順利闖關,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在幼兒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時,介紹每一道關卡的難題,引發幼兒的思考。允許幼兒小聲議論、討論,但不急於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答案。

第二環節:遊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教師用一句話引出第二環節:“到底誰的答案纔是對的呢?要到魔幻城堡裏試一試才知道。你們想當那隻勇敢聰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裏來闖關嗎?”這句話激起幼兒躍躍欲試的情緒,教師帶着幼兒(都戴上小兔頭飾)進入佈置好的遊戲場地。每一道關分成四組同時進行。

第一關: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後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在幼兒充分議論後,引導幼兒將變式量與原形量作比較,已正是它們的量是一樣的。

第二關:在地上畫一條直線和一條長度相等的弧線,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判斷誰長誰短。提醒幼兒還可用身體的某部分作標準。

第三關:判斷5個分開的小正方形紙板長還是一個5個連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紙板長。引導幼兒利用等長的一條長方形紙板作爲中介。

第四關:排成一條直線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線形狀的10根火柴棍誰長。

第五關:在格子圖上,到小兔家的兩條路哪條更長哪條更短。

順利闖關的幼兒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紅旗。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透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透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資訊,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係,以及自己探究的過程。在闖關遊戲結束後,讓幼兒討論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過程,用了什麼辦法,結果怎樣等等,教師在需要時適當歸納總結,來使幼兒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起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同時,透過對探究過程的表達和交流,幼兒會逐漸懂得學習語言的意義和重要性。解釋怎樣和爲什麼、與人討論和爭辯都需要語言。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幼兒都樂於表達和交流;透過觀點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構建數學知識與經驗,形成準確的表達。

[教學效果預測]

透過動手操作及討論交流,絕大部分幼兒應該形成初步的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幼兒能流利應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來自於生活。等分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學活動,探索性強,操作性大,在平日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的活動中,幼兒已經接觸過這方面的內容。本次活動,適當選用幼兒熟悉的實物,如蘋果、圓餅、細繩等,先啓發幼兒透過操作,自己去探索發現,然後反覆比較,充分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讓幼兒自主探索對不同形狀物體和實物進行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實現認知的平衡,獲得發展。

二、說活動目標

我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大班孩子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並理解其意義。

2、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三、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爲幼兒準備了:

熊媽媽圖片,熊寶寶圖片兩個,狐狸圖片,水果刀一把,蘋果、餅乾、果盤、毛線段、各種圖形(心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五邊形)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爲: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方法。

教學難點設爲: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原來的圖形大於等分出來的任何一部分,等分出來的部分小於原圖形。

2、等分後的每一部分一樣大。

3、等分的次數越多部分越小。

五、說教學方法

1、主要運用故事引入法和引導啓發式教學。利用《笨笨熊》的故事引入課題,並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及時引導,並啓發他們向教學目標思維。

2、幼兒主要運用嘗試操作法、比較觀察法、探究認知法。

利用嘗試操作法引導幼兒理解二等分與四等分的意義。

利用比較觀察法突破難點,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利用探究認知法掌握二等分與四等分的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講述故事,利用故事引入、隨故事內容出示圖片。(故事內容略)

講完故事設計問題:假如請你幫忙,你怎樣分大黑和小黑才高興呢?

2、指名讓4—5名幼兒進行操作,並把操作結果放置於果盤中,然後教師小結並指導,可能出現的現象:有的幼兒分的一樣大,有的幼兒分的不一樣大。

3、比較、理解二等分的意義

選出上述幼兒二等分的作品爲範例,引導幼兒比較理解二等分的意義:

二等分就是分成兩塊,兩塊一樣大。

教師小結:我們把一個物體分成一樣大小的兩部分就叫二等分。

4、教師示範分蘋果,鞏固幼兒對二等分意義的理解,引導幼兒比較觀察,突破難點,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設計問題並小結:

原來的蘋果和分出來的蘋果比比看誰大誰小。(原來的蘋果大,分開的蘋果小,即整體大部分小)

把分開的蘋果放在一起比比看怎麼樣?(分開的蘋果都一樣大)

5、利用毛線段和圖形啓發幼兒探究:你有什麼方法把這些物體二等分嗎?幼兒操作,教師小結:要把圖形先摺疊後切開。

6、在幼兒掌握二等分的基礎上,學習四等分:設計問題;一個正方形你能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嗎?你怎樣分?

讓幼兒操作,然後教師指導並小結: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四部分,就叫四等分。

7、比較二等分和四等分的結果,突破難點

取兩個一樣大的蘋果,讓幼兒一個二等分一個四等分,分完後各取一塊,進行比較,設計問題誰的大,誰的小?讓幼兒理解“分的次數越多,部分就越小”的意義。

七、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餅乾》,鼓勵幼兒晚上和家長一起做分餅乾或分蘋果的遊戲。

我的課說完了,請領導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以便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