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優質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1.47W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一)

一、說教材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優質說課稿

拼圖活動是幼兒園經常進行的活動,也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項活動。以往的拼圖活動比較注重拼圖的造型設計和製作,對拼圖活動本身所蘊藏的數學內涵挖掘不夠。其實,拼圖活動也是幫助幼兒瞭解整體與部分關係、掌握數概念的一個很好的載體,而且也符合新《綱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一精神。

二、說幼兒

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徵。他們對於物體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必須藉助於對具體物象的感知,拼圖活動恰好爲幫助幼兒感知數量的多少、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支援。在日常的活動中,孩子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圓形拼圖的造型經驗,爲本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說目標

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創造性是數學活動目標始終貫徹的一個原則,瞭解幼兒的思維過程、思維發展水品和個性特點,創設更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幫助幼兒發展思維能力則是我們確定數學活動目標、設計數學活動過程的基本準則。由此,本活動的目標初步確定爲以下兩個方面:

1、透過拼圖活動,加深幼兒對圓形造型變化的認識,初步瞭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2、初步學習用統計的方法進行記錄。

從中班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和思維特點出發,幫助幼兒理解物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是本活動的重點,由於中班幼兒首次接觸統計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就成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在幼兒數概念形成的過程中,幼兒首先學習用一種正確的順序說出數詞,對數序的感知從"連串"水平發展到"雙向數鏈"水平,然後才能在具體的實物和抽象的數概念之間建立聯繫。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逐步建立起整體與部分、數羣與集合等概念。而教師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必須關注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和思維特點。於是,本活動採用"示範講解"、"提問"、"觀察"的教學方法,"示範講解"可以幫助幼兒聯繫已有經驗思考拼圖中的一些數學關係;"開放性的提問"可以啓發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發現;"觀察"則讓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瞭解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過程,從而根據個體的差異提供適時、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2、學法

幼兒只有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纔可能對某一數學關係有所體驗並獲得感性經驗,由此,本活動採用的最基本的學法就是"操作法",這也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孩子們帶着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透過一個個活動環節感知物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幼兒思維的操練與學習習慣的培養將使幼兒終生受益。另外,本活動採用"討論交流"的方法,使幼兒在師幼互動、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分享學習經驗,更好地掌握統計記錄的方法。

五、說活動程序

1、活動準備

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2種圖案紙、若干份記錄紙、數字標籤、一些輔助圖形

2、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拼出示範花的圖案

出示圖案紙:請小朋友根據圖案用圓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導幼兒回憶拼圖經驗:你還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嗎?(變換圓形的大小、顏色、數量拼出多種花的造型)

(2)藉助統計,使幼兒學會記錄方法

提問:小朋友們有很多種拼花的方法,老師想知道你們都用了哪些不一樣的圓形,該怎麼辦呢?想知道每種圓形用了幾個又該怎麼辦呢?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幫助幼兒提煉多種方法,並比較得出統計記錄的方法。

出示記錄紙:

圖形數量

幫助幼兒提煉統計記錄的方法:在圖形一欄中貼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圓形,在數字一欄中用數字標籤記錄所使用圓形的數量。

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一朵大的花的圖案是由6個小的圓形拼出來的。

感知數量:不同顏色、大小的圓形分別有幾個。

(3)藉助實際操作,進一步感知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①、你能用圓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圖案嗎?

②、你能用圓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圖案嗎?(鼓勵幼兒以圓形爲基礎使用輔助圖形拼出更多的圖案造型)

(兩種不同的操作要求爲幼兒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層次要求,滿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需要。)

請小朋友在拼圖活動的基礎上記錄自己的拼圖方法。

(4)集體分享作品,梳理並提升幼兒經驗

幼兒交流:用幾個小的圓形拼出了一個大的圖案。(爲幼兒提供了向同伴學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拼圖中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出示第二張圖案紙(船),提問: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圖形拼出這個大的圖案嗎?你有幾種拼法?請小朋友在日常拼圖活動的時候試一試,用統計的方法記錄下來,比較一下"同一個圖案,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拼出來",更進一步地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在日常的拼圖活動中可以繼續延伸這一活動,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並進一步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在生活中發現的一些數學關係,使數學教學既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迴歸幼兒的生活,真正體現"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二)

一、說活動教材

本節課選自《幼兒園和諧發展課程》中班上數學《有趣的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爲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新《綱要》提出"在幼兒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本次活動,我嘗試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遊戲活動進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爲有趣的遊戲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爲:

認知目標:學習自選某種規律排列物體。

能力和情感目標:願意參加操作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分析:目標1: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目標2:透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重難點:引導幼兒自選某種規律排列物體。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幼兒小班時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大小規律、長短規律、高矮規律、顏色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智能數學操作盒,空白頭飾(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卡片),鏡框(紅、黃、藍、綠),項鍊(串珠)。

四、說教法和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爲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中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爲幼兒提供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我以過新年去天天遊樂園玩爲引題,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互動法: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幼兒和材料之間的互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操作法:

我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過程。

4.遊戲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化教學也必不可少,他是幼兒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滿喜悅的活動,是學習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說活動過程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啓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了教學設計。共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1.情景引入法引起幼兒興趣。

師:新年快到了,我要帶你們到"天天遊樂園"去玩!隨音樂打節奏ABB進入活動室。想進"天天遊樂園"要完成一個任務,我們剛纔打的節奏有什麼規律,請你用棋子寶寶按顏色來表示?

教師小結:三組或三組以上的物體按一定的規律排排隊就叫做排序。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時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地掌握學習對象。" 因此爲了把數學內容變成幼兒主動嘗試的對象,在進行授課中,我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讓孩子聽一聽、拍一拍、擺一擺等方法,讓幼兒初步感知排序。

2.遊戲:排排隊。

教師:孩子們都完成了任務,"天天遊樂園"的大門開啟了,"天天遊樂園"裏的所有東西都是有規律的,他要求小朋友按兩個女孩一個男孩的規律來排成一隊才能進去。

遊戲是幼兒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滿喜悅的活動,是學習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3.自選某種規律裝飾新年禮物。

教師:遊樂園爲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份禮物,但是要你們自己裝飾。出示活動材料,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第一組:空白頭飾(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卡片)

第二組:鏡框(紅、黃、藍、綠)

第三組:項鍊(串珠)

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圖形規律的排序等,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4.交流討論。

教師:你的是什麼禮物,你是怎麼裝飾的?提問個別幼兒後,孩子們互相欣賞討論,充分體驗活動的快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