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有關初中美術說課稿範文合集8篇

學問君 人氣:2.19W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美術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初中美術說課稿範文合集8篇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東皋印派在中國篆刻流派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她是從雪漁派、徽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區域性流派。東皋印派的印人留傳下來的藝術遺產十分豐富,是中國文人篆刻的寶貴財富。東皋印藝講求構思精緻、刀法細膩、章法平穩、勻稱調和。印作把書法、章法、刀法三者進行了有機結合,充分展示出書法的筆意美、佈局的結構美、用刀的鐫刻美,體現出“方寸之地,氣象萬千”的意境。

本課教材是本人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實踐後編寫的,編寫時我關注了初中學生的認知。找到了由他們來繼承東皋印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就是透過欣賞來走進東皋印派、透過設計來了解東皋印藝、透過製作來深入東皋印藝、透過研究來傳承東皋印藝。

本課的教學重點爲:東皋印藝的藝術特色與傳承。本課的教學難點爲:東皋印作印文設計與製作。

說學情

初中學生經過多年的美術及其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無論是在學習方法上,還是知識的容量上,已經具備瞭解決部分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於來至本土的地方民間美術——南通東皋印藝,則更接近於他們的生活,更容易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這些都給本課的學習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

說目標

就本課教學內容而言,主要是透過欣賞、設計、製作來體驗、探討、研究東皋印藝,並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地方民間美術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傳承,讓學生在鄉土美術學習中開啟創造之門,培養綜合創新能力。由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界定成三塊:

一、知識與能力。透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愉悅中增長知識,關注南通篆刻藝術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藝術設計能力和創造力。

二、過程與方法。要求學生在探尋東皋印派中感受不同東皋印作的藝術魅力並嘗試設計或製作。

三、情感與價值觀。瞭解東皋印派作爲區域性流派的輝煌歷史。引導學生傳承地方美術文化資源的興趣,培養學生愛家鄉、爲家鄉而自豪的思想情感。

說教法、學法

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我主要採取了四種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法:透過創設與本課符合的情境,會使學生輕鬆的掌握知識。因此本課在匯入部分透過播放張藝謀導演的《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宣傳片,使學生從宣傳片中瞭解中國傳統藝術——印章的歷史和在生活中具體的實用價值,並由此匯入研究的主題——東皋印藝。

二、合作學習法:透過“確定主題”和“探究”讓學生圍繞老師擬定的相關東皋印派的課題來研究或自己確定的其他東皋印派的研究課題組成自主合作研究小組,完成研究任務。

三、自主探索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而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主體性的主要渠道,對於地方民間美術資源的研究更是如此。本課透過“合作探究”環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感受不同東皋印作的藝術特色與藝術魅力。

四、拓展延伸法:學校美術本身就是生活美術和鄉土美術的歸納與提升,東皋印派作爲南通地方美術中的一朵奇花,我們僅在課堂上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於將她們運用到生活中去。本課要求學生運用東皋印派的藝術特色嘗試進行自己姓名章的設計、製作並嘗試運用,不僅促進了這一文化的傳承,也將該藝術進行了拓展。

說教學設計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首先進入課前準備階段,這時教師不僅需要準備相關的東皋印派的資料和圖片,多媒體演示設備和美術課箋等常規物品,還需要準備讓學生感興趣的音樂、視頻及圖片製作成多媒體、另外篆刻工具和篆文字典的準備也是必須的。對學生準備,我要求學生,在預習教材的同時還要收集相關東皋印派的其他資料及篆刻時需要的相關工具和材料。

關於課堂教學,首先匯入非常重要,因爲她能創設情境,讓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所以我準備了張藝謀導演的《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宣傳片,讓學生在中國印的介紹中瞭解篆刻、進而瞭解東皋印藝,進入課題。

我們知道,教師的引導對學生知識的積累具有較強的作用,而自主探尋則是學生髮展的動力,因此在“探究”環節,我要求學生自由組合,確定各組研究東皋印派的主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小組。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總結、歸納東皋印派的藝術特色。本環節先由教師初步確定課題研究方向並提供主要資料,不僅促進了學生完成研究的速度,也保證了研究方向的準確性,降低了研究難度,有助於培養學生研究的興趣,從而使課堂朝着有效的方向發展。

第四個環節是“欣賞分析”,這個環節教師的主導非常重要,雖然前面我們進行了“探究”,學生已經領略到了一些東皋印派的藝術特點,但他們往往不容易形成合理的分析與系統的歸納。因此我重點透過欣賞與分析東皋印作,和學生來研究東皋印藝的設計與製作特點,以便於他們瞭解東皋印派的設計風格,掌握設計技巧。

作業是知識積累,技能鍛鍊的鞏固過程。由於課堂的時間有限,所以在本環節我只要求學生能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自己姓名的設計即可。而對條件成熟的學生則可在我的指導下用蔬果塊莖或肥皂、橡皮等易於操作的材料進行刻制嘗試。

最後,作業的展示也是對學生美術學習的一次檢閱與交流,在這個環節我要求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交流,並進行立體的評價。

說評價與拓展

而對學生的評價我注重其發展的整體性和可持續性。這時教師作爲評價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需注意因人、因時、因地的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評價活動,充分體現多元評價的內涵。本人在評價方式的設計上採用了多種方法。如美術課箋中“教學反饋條”就是一個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評價方式。而作品展示時的自評、互評及教師點評則是課堂評價的主要體現。結合本課特點,本課我還增加了最佳設計(創意)獎與最佳製作獎的設定,形成了積極向上學習氛圍。

總之,科學的評價方式對於課堂教學的拓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一個合適的評價方法必然會刺激學生去關心、去探尋其相關的課題。這對課堂的延伸、學生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本人根據教學實際和本課的特點,認爲可以抓住學生在初步掌握東皋印派設計特點的基礎上嘗試技法的創新,以讓東皋印藝真正得到傳承與發展。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大家!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上冊"造型 表現"單元的第一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人物肖像速寫,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以線造型,抓住人物頭部的比例結構,形象而生動的表現人物的特徵。本課主要讓學生掌握人物頭部的結構比例關係,能在寫生練習注入一定的理性思維,提高造型表現能力,爲下一課全身動態速寫作好鋪墊。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人物肖像畫只有感性的思維,缺乏理性的觀察力及表現力。新課標要求美術課中淡化技能,但並不是不要技能,所以,在人物結構比例關係的講解的環節中,我刪除複雜、枯燥的理論知識,選取最重要的部分結合啓發、演示等手段,引導學生認識人物頭部的結構比例關係,培養學生理性的分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①讓學生了解人物五官的基本特徵。

②讓學生了解人物頭部的結構比例關係及繪畫步驟。

2、情感目標

透過徒手肖像畫的練習,培養學生理性的觀察力及造型表現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五官的特徵,掌握人物頭部的比例結構關係。

教學難點:透過學習,能對人物肖像進行寫生。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情景匯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校旁邊新開了家超市(歐尚),開業那天你去了嗎?人多嗎?

(學生)去了,人特別的多。

(教師)開業那天很多人都去了,有一位母親帶着她的女兒也去了,由於人特別的多,就出現了一點意外?這時,該怎麼辦?

(學生)她們走丟了。到服務檯廣播女兒的長相以尋求大家幫助。

(教師)由於這位母親當時很着急,表達的不是很清楚。於是,工作人員出示了幾張畫像:

你能幫這位母親認出她的女兒嗎?

(學生)不能,我們不知道女兒的長相。

(教師總結)我們要從人羣中找到一個人,首先要知道她的長相,也就是她的特徵(特徵:人與人之間的區別)。

(說明:以身邊熟悉的超市開業,讓學生處理常見的突發事件匯入,引起學生的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

1、理論新授

(教師)下面,我們看看這個女兒的特徵:橢圓型的臉,大眼睛,雙眼皮,塌鼻子,小嘴巴,有劉海,紮了兩個馬尾辮。找一找,這幾張畫像中有沒有走失的孩子:(具體分析畫像,教學生認識人臉部的幾種特徵)

(說明:緊緊圍繞"尋找走失的孩子"這條線索,讓學生在"尋找"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掌握臉部五官的幾種特徵。)

2、技法分解

這幾張畫像與這個走失的孩子不符合,那怎麼辦呢?我們現場畫一張,請同學們仔細觀看,然後回答幾個問題:

1)繪畫的順序是什麼?

臉型輪廓、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頭髮

2)其中輔助線的作用?

" "是中軸線,把臉平分爲左右兩邊。

" "比例線。眼珠把人的臉平分上下兩半,鼻子在下半邊的一半偏上一點的位置,嘴巴在剩下一半偏上一點的位置。

注:這是一般人正常的比例結構,()當然也有些情況比較特殊,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說明: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學生難掌握的地方,在這個環節的講解中,我選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使之簡單化並結合演示的手段,引導學生認識人物頭部的結構比例關係。)

3、回顧熟悉的人的特徵

1)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大家都熟悉的明星的特徵。如:劉德華 周杰倫 … … (可以展示一些大家熟悉明星的圖片)

2)說一說你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的特徵… …

(能說出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的特徵的同學很少,幾乎沒有。)

(教師總結)同學們對明星觀察的很仔細,而忽略了身邊的、最親近的人。

4、作業佈置

寫生你的同桌

要求:仔細觀察你的同桌,抓住他(她)的特徵,用線造型。注意人物頭像的比例結構。

反思:這在沒有任何現代教學設備的前提下上的一節公開課,剛拿到課題的時候,我真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一般的"造型 表現"單元的課上起來就比較困難,更何況還沒有多媒體和實物投影儀。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成爲我思考的重點,我將本課新課的內容貫穿在一個故事中,以學校旁邊的超市開業,幫助尋找走失的小女孩併爲她畫像爲線索,在如何畫像的環節中,教師遵循美術課上"淡化技能,但並不是不要技能"要求,減輕技法的難度,結合啓發、演示等手段,引導學生對人物頭部的結構比例關係有了理性的分析能力。本課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增強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讓學生體會到"造型 表現"中的樂趣。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下面,我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爲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本課節選自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 ,屬於_造型表現_領域。(地位與作用) 構圖作爲造型藝術的組織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形式美,發揮着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和審美意識,教學過程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聯繫生活,我設定

1、知識與技能目標爲: 學習如何構圖 ,初步瞭解並掌握 插花的基本方法 。

2、過程與方法目標爲: 透過 欣賞插花作品,豐富學生審美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生態度,形成美化居室的意識。

透過以上分析,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爲:學習簡單的構圖方法,學會插花的基本設計方法和過程。根據學生平時的作業表現確立本課的教學難點爲:學會用基本造型語言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備好畫具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因此本節課我的教學準備是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爲了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參與學習:課前要求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 畫具等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較難突破,因此我精心設定多種教法:

1、 欣賞法:透過欣賞各種材料製成的裝飾畫,讓學生了解裝飾畫對居室環境的美化效果。

2、 演示法:透過演示讓學生明白因材施藝製作裝飾畫的過程,激發學生動手興趣。

另外,在教學中還應用講解法、分析法、圖表等等。

引導學生模仿、觀察、分析、創作。學生先模仿書本中自己喜歡的作品,透過觀察體會作品的構圖特點,色彩搭配特點,分析積累經驗,爲下次創作裝飾畫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我的教學過程設定如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欣賞教師的插花作品,,,,,花是美的使者它把羙帶到我們身邊,今天就讓我們自己來嘗試做一件插花作品吧(透過欣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透過激趣匯入,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二)自主學習,探究知識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學生進行探究的。讓自主學習課本,快速完成初次作業。體現“先學後教”新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賞析並結合自己初次作業進行比較研究,發現並歸納出新知識。透過問題式導學,比較式研討、教師糾正補充等師生、生生的互動環節,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三)實踐創意,展示點評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並結合初次作業,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 2、

3、 ,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完成,提高課堂作業效率,並增強學生量力完成作業的自信心。

展示點評中,我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鼓勵爲主,自我點評,而評價對方多從建議性出發,讓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

(四)教師總結,課後拓展

我總結以問題形式出現,設計三個問題:

1、你學會了什麼?2、你的體會是什麼?3、你喜歡今天這堂課嗎?

目的是透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本教材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主題闡釋:

本課內容爲蘇少版初中美術第十五冊第4課《體積與空間中的生命》,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學習時間爲2課時,第一課時透過展示風格各異、材料豐富的雕塑作品,引導學生欣賞與評述,感悟與體驗雕塑藝術的基本語言及獨特美感;以學生非常熟悉且能駕馭的泥爲媒材進行造型與表現,理解雕塑藝術的本質——以體積和空間的造型方式表達情感。本課爲第二課時,透過對身邊材料的觀察、分析,探究運用新材料表現生命、創造生命的方法。兩課時教學內容構成了一個既相對獨立又具有綜合性的完整的單元。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學生,他們處於渴望探求新知識,喜歡張揚個性的年齡階段,他們會萌發許多奇思妙想並急於表達出來。雕塑藝術學習內容幾乎貫穿義務教育的不同階段,八年級學生較爲熟悉,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對雕塑的表現方法及精神內涵瞭解較少。我校學生大多爲獨生子女,在家長們“掠奪性的愛”的包圍下,他們缺乏對生活的觀察,環保意識也比較淡薄。

畢加索提出了“拾來的材料”概念,這一創新性的材料開發使雕塑語言更加的豐富和個性化,因此,教學內容定爲:創造之旅——“撿拾”來的生命。教學圍繞以廢舊物爲材料的雕塑創作過程展開,設定了感受材料特點,探究製作方法,創新作品主題,進行創作實踐,展示評價作品等一系列環節。教學從體驗、感悟到創造、實踐,由生活到藝術,層層遞進。學生在賞析作品、探究材料、立意構思的過程中,在生命的快樂綻放中潛移默化地領悟廢廢棄物雕塑的創作規律、藝術語言和精神內涵。

案例評點:

課前每班準備一隻大紙箱,存放、收集班級師生使用過的廢棄物品,如吸管、易拉罐、飲料瓶、膠帶圈、報紙、雜誌、光盤、電池等,課代表安排學生定期收集、清理、分類。

(一)展示、表演,與材料親密接觸

1.展示教師“撿拾”收集來的廢舊物品,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其生活來源。

2.範作展示,學生帶着好奇心觀望。

教師總結,匯入新課:一把老虎鉗、幾根電線,或者一隻電子鎮流器,幾根鐵釘,經過我們的手就彷彿具有了生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經歷創造之旅,給廢舊物以生命。

二、交流、探究,感受材料特點

1.師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既容易獲得,又具特點的廢舊材料?日常生活中人們是怎麼處理這些材料的?自己是如何收集到的?

2.學生分組彙總收集的材料,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將蒐集到的廢舊材料分類。

3.師生交流:與常見的石、泥、銅等傳統雕塑材料相比,廢舊物作爲雕塑材料有怎樣的特點?學生各抒己見。

材料形態廢舊材料種類主要加工方法常用工具

點狀材料稻穀、豆類、電池、貝殼粘貼、串剪刀、美工刀、膠水、切割機、焊接機、鉛絲、鉗子、線繩、線繩、乳膠等

線狀材料線繩、羽毛、蘆葦、草捆紮、粘貼

面狀材料紙張、塑料、布卷、揉、縫製、團、粘貼、累積、彎曲

塊狀材料金屬、石、木、泥、石膏焊接、切割、堆砌、扎

師生歸納總結:

1)廢舊材料的種類豐富,生活中常被人們隨意丟棄,來源廣泛,容易得到;

2)廢舊材料固有的形狀、肌理、色彩、質地,呈現不同特點,給人不同感受;

3)廢舊材料形狀多樣,統括了點、線、面、塊等基本造型要素;

4)廢舊材料雕塑方法多樣,但容易受材料自身特點限制……

4.參觀瞭解別組所帶材料,根據需要在組間進行適當的調換。

三、嘗試、賞析,探究製作方法

1.在組內所帶的材料中選擇較一種材料,思考:可以採用怎樣的加工方法使材料呈現體積與空間?學生分組交流。

2.課件出示表格,總結廢舊材料塑造空間體積的一般方法及常用工具。

3.師生總結:不同的材料應使用與之相適應的製作方法。恰當且巧妙的方法能更好地體現空間與體積。

四、創意互動,賦予材料生命

1.我們已經熟悉了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創作方法,那麼,怎麼超能賦予材料生命呢?大家來試一試。

師生商量選取一、二種材料,嘗試“頭腦風暴”,用不同方式進行空間與體積造型。看誰的創意巧,這麼構思的理由是什麼。

一把老虎鉗可以是什麼?

頭腦風暴第一波:

螃蟹的鉗、動物的腳、站立的人、未來戰士、一條魚、武器、瞭望臺……

頭腦風暴第二波:

焊接上一隻廢簸箕就是一隻“寄居蟹”;

繞上一圈電線就是“運動員”;

糊上彩紙就是一條“熱帶魚” ……

2.那麼,藝術家們是怎樣讓生命綻放的呢?

1)表現的是什麼內容?你看到了怎樣的“生命”?

2)用什麼材料來造型的?

3)採用了怎樣的造型方法?學生展開想象談感受。

3.大家一起來試試:仔細觀察課前所蒐集材料,分組討論可以怎樣造型,選派同學在班級交流(一人或者多人均可,可邊介紹創意邊演示)。

師生歸納:要做出生動富有生命的作品,就必須抓住對象的特點,結合材料呈現的基本造型元素及其他特徵,敢於想象、創造,才能創造出有生命的空間造型。

五、創作、實踐,生命在快樂中綻放

1.啓發學生構思用材料雕塑的形式爲身邊的生命“塑像”,學生談創作設想(材料、方法、構思的獨特之處)。

引導學生提出建議和意見,師生共同幫助學生完善構思。教師引導學生不要追求外形的“像”,而要力求透過材料表現生命的本質、神韻。

2.以“生命”爲主題,創作一件或一組雕塑,可合作也可獨立完成。

要求:

1)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狀、色彩、肌理等美感;

2)作品構思巧妙,富有創意;

3.強調製作過程中的安全防護意識。

4.教師指導,及時發現學生有創意的設計構思與造型,並給與鼓勵。

六、評價、收藏,體驗成功的快樂

1.作業過程中,迅速將學生創作過程和他們的作品迅速展示出來。

2.創作基本完成,學生圍繞自己創作生命的過程談創意,進行自我評價;師生從美術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評價。對學生作品的創新之處、獨特之處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作品不是那麼完美。

3.在師生評價意見的基礎上學生對作品進行二次作業。

成效分析:

本課首先採用廢舊的物品匯入,讓學生先了解廢舊材料給材料分類,激發學生積極加入活動,教師的提問讓學生對廢棄的材料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教師的形象直觀的匯入,讓學生生髮現廢棄物也可以塑造生命。

讓學生感受材料的特點,它們各自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加工方法和所需要的工具。教師用表格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一目瞭然。

創意互動學生充分交流、探討的機會,體會團體合作的樂趣。頭腦風波,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大膽的思考,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的思維,大膽的設計讓學生髮展了自己的能力,張揚了自己的個性。學生在評價、收藏,體驗成功的快樂中結束本節課,並完成了本節課件的教學目標。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美術14冊第十課《活潑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 教材分析

(一)指導思想:由於學生的日常衣着大多數是學校的校服,或是家長幫他們選購的服裝、帽子,所以,學生們外出旅遊或參加某些活動時,從他們的穿着方面,就很難反映出性格特點和個性品位。其實學生對於衣衫的設計都有自己的想法,本課的設定就是讓學生們親自設計繪製文化衫,這一活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情趣、體會服裝除了實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味。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力,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 知識目標:

(1) 恰當的圖形、文字或符號在文化衫上的運用。

(2) 用自己喜歡的適合主題的色彩去搭配自己的文化衫。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發現美、創造美是每位學生都應具備的素質,透過文化衫的設計,讓學生更加認識自我,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之間互相協作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1. 教學重點:色彩搭配、手工製作和個性化風格的表現。

2.教學難點:怎樣找到適合主體的元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和能力。

3.教學方法: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主要採取“引導—-自主探究”的方法,以文化衫爲線索,充分運用教具,採用展示,啓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運用投影、音樂等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分組活動,互評互比,這樣多法並用,即培養了他們集體合作的能力,又啓發了學生思維。

二.教學程序:

本節教學由秀、學、談、做、展、評六個部分組成。

1.秀:學生穿上自己準備的文化衫進行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揭示本課主題。

2.學:透過文化衫秀的欣賞,讓學生了解文化衫的含義、起源、蘊含的意義使學生對文化衫產生不同的情感審美習慣。

3.談:教師透過展示各種圖案的文化衫,豐富學生視覺,讓學生分析製作文化衫適合主體的元素有哪些,教師給予總的歸納,引出下一環節。

4.做:以小組的形式先思考後製作,同學間互相幫助體現合作精神。

5.展: 讓學生穿上自已做好文化衫進行展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展現能力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初中美術九年級上冊第5課的內容。在課程內容開始之前,我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從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劃分,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主要內容是要求學生熟知素描三大面、五調子和素描關係,並利用明暗色調來表現物體的立體形象,掌握素描繪畫的方法。透過探究合作,以及對素描明暗知識的瞭解和創作體驗,加深對藝術的認知,加強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對世界多元化的認知和理解。

二、說學情

九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廣泛體驗,產生了評價藝術作品的藝術性、感染力、表現力等藝術手段有關的情感體驗,審美觀念正逐步形成。初中生的興趣廣泛,精力旺盛,思維活躍,理解力,設計能力,動作製作能力都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對物體形狀、體積特徵有更強的感受力,對於空間、運動、觀察等知覺過程有更好的判斷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主要內容以及基本學情,我確定瞭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熟知素描三大面、五調子和素描關係,並利用明暗色調來表現物體的立體形象,掌握素描繪畫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欣賞、分析、討論中熟知素描關係,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增強他們的創作慾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在體驗美術活動樂趣的過程中,加深對藝術的認知,加強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對世界多元化的認知和理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我的教學目標,我設定了以下重難點:

重點:利用明暗色調來表現物體的立體形象,掌握素描繪畫的方法。

難點:學會分析素描關係。

五、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體驗過程,針對該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引導教學、演示操作的教學方式。

在學習方式上,我着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究意識,主要透過欣賞、觀察、思考等形式,啓發誘導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發表自己見解,師生互動,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

六、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的.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我特意做了如下準備:多媒體設備、素描圖片等。

七、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在進入新課講授之前,我會分別播放兩組鵝卵石的線描與素描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問:喜歡哪一組繪畫方式?爲什麼?利用直觀演示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鍛鍊學生的觀察感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了解素描立體感,從而匯入課題:《明暗與立體的表現》。

環節二:直觀感知

(1)匯入之後,我將採用講授法與演示法相結合的形式,帶領學生一起做一個小實驗,首先拿出一張白紙,請同學們看這是一個只具有長和寬的二維平面,接着將紙捲起,在右側打了一束光,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問:除了紙張變爲具有長寬高的三維立體外,你還看到什麼變化?我的學生可能會從物體明暗深淺角度回答。透過初步的欣賞與觀察,使學生自主的感受光線照射物體上的變化,從而激發他們深入瞭解明暗的興趣。

(2)而後,我會引導學生認識三大面、五調子,並提出問題:怎樣區分三大面?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在同一光線下,受光的面會比較亮,就把它叫做亮面。背光的面由於受不到光照比較暗,就把它叫做暗面。平行於光線的面介於亮暗之間,就叫做灰面。這就是常說的三大面。明確三大面的目的是爲了接下來學習五調子做鋪墊。

環節三:具體分析

(1)學生認識三大面之後,我會在此基礎上繼續引導學生,並提出問題:如果對三大面細分可以分成哪五調子?學生會回答:五調子分別是亮、灰、暗、明暗交界線、反光。在這過程,要求我的學生在素描作品中指出三大面、五調子。

(2)緊接着我會講解:光線的照射加之本身的結構和質地,使世間萬物產生極其生動有趣又迥然各異的明暗效果,然後播放兩幅作品,引導學生思考:兩幅作品的表現手法有什麼不同特點?這一環節我將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問題,前後四人爲一小組進行討論,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大膽發言。透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得出:質感不一樣,都突出了三大面、五調子,使物體更有立體感,更寫實、逼真。通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隨後,我會播放一組素描關係明確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它的素描關係,我的學生會從明暗和三大面、五調子的角度回答,這一環節我將採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目的是寓知識於趣味之中,增強學生對藝術文化的感受能力,激發他們結合三大面、五調子創作具有立體感作品的興趣,進而昇華課題。

(4)當學生對三大面、五調子有初步瞭解之後,我會演示如何運用所學三大面五、調子表現物體立體感創作的方法(步驟),透過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素描明暗的創作方法,爲學生獨立創作解決技法上的難點,並將繪畫步驟確定爲:①勾出輪廓外形,完成平面形象組合;②確定三大面、五調子;③調整明暗,表現立體。

環節四:拓展延伸

1.課堂練習

教育家弗賴登塔說過:“學習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爲此,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練習時間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應用本課所學明暗關係與表現立體的知識,任意選擇一件感興趣的簡單物體進行描繪,儘量表現它的立體感。在此環節,我將巡視指導。作品完成之後,我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點評方式,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優秀作品給予表揚,普通作品給予鼓勵和指導。

2.小結作業

課程最後帶領學生一起對本課知識進行梳理,透過對創作思路的整理,解決教學難點,鞏固本課所學知識,爲學生建立創作信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養成創新的好習慣。課程結束後我引導學生收集更多素描作品,分析它的素描關係,養成多角度觀察事物的習慣。

八、說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黑白世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一、 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繫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二單元第1課,是繼《五角星》一課的拓展學習課程,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爲主,並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主要學習黑白木刻版畫的基本製作方法及表現技巧,並試圖結合木刻形式的文學作品插圖來深化教學活動,將木刻技巧與情感主題的藝術表現有機結合,爲下一課《方寸之間》篆刻藝術學習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 :

教學的目的是透過強調黑白的運用與表現之間的關係,提高學生對木刻版畫學習的興趣,加深對黑白版畫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透過藉助簡化的版畫練習方式,提高學生運用黑白關係造型及利用黑白進行情感表現的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爲: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點與刀法運用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能夠從臨摹中初步學會木刻的一種刀法,進行基本的黑白木刻藝術實踐。

B、能夠運用木刻版畫的黑白表現形式,有意識地進行畫面不同的黑白處理

(3)發展目標:

A. 嘗試運用黑白木刻的表現技巧嘗試繪製文學作品的簡單插圖。

B.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把握不同刀法組織的韻律與節奏

藉助黑白處理的技巧,表現影物空間立體與前後虛實關係。攻破這一重點,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的黑白木刻作品,讓學生觀察,探究,總結等方法。

教學難點 :木刻刀法及畫面黑白關係的處理轉化技巧。攻破這一難點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畫面進行彩色,單色的轉換。

透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淘說教是爲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爲舞臺,教師爲導演,學生爲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透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三、說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找出用黑白表現物體形象的方法,在學生對刀法嘗試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點與藝術魅力。透過“活動一”刀法實踐活動的學習,學生體驗木刻黑白關係的轉化,在“活動二”中,主要是啓發學生對黑白木刻形式技巧的認識與學習的過程。可以不再依託木刻工具、材料,直 接用毛筆、黑色記號筆甚至鉛筆工具在畫紙上實踐。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體驗對同一圖形或者畫面進行不同黑白處理的技巧,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四、說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刀法嘗試)——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展(運用黑白木刻版畫表現技巧進行插圖創作)

互動>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會自覺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當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優秀的黑白木刻版畫作品和音樂,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爲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刀法效果的黑白木刻作品,讓學生初步認識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點與藝術魅力;結合作品展示對應的刀法效果,引發學生對木刻不同刀法的更多關注。

在學生對刀法嘗試的基礎上,利用配合體驗刀法的學習活動一。從提倡臨摹優秀作品,到允許選擇作品局部,儘量降低學生體驗刀法時遇到的難度,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採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塑造形體、表達情感的。借木刻版畫的藝術表現形式讓學生初步嘗試文學插圖的創作,豐富插圖藝術的表現方法與技巧。教師在教室裏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後每組自評後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然後分組採用不同方法用明暗表現一個石膏正方體。讓學生注意畫面的光影變化規律及透視現象規律是怎樣的,學生認真觀察後進行討論,組內交換意見後分別用不同方法畫出石膏正方體。這時教師在教室裏巡迴指導,發現總是及時解決。最後每組自評後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3、構思立意,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課件中所播放的圖片選擇幾張有代表性的進行分析講解,同時選擇一幅具有代表性的黑白圖片, 直接用毛筆創作,讓學生觀察、模仿、探究、創造。

4、將我所學,爲我所用

教育家弗賴登塔說:“學習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運用是我們的目的,最後,播放輕音樂,讓學生根據範畫圖片,嘗試運用刀具,使用恰當的表現手法,進行再創造。

5、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五、說板書設計 :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範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第三冊第十一課,是一節繪畫創作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透過遊戲的形式去解瓶子的形狀,顏色等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審美情趣,把自己的裝飾瓶子的想法畫在紙上,並設計出色彩,圖案等,爲下節課做準備。

2,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初步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對學生的實踐,探索,動手製作能力的培養起重要的作用,爲以後加強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較好的鋪墊。

3,教學目標: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我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A,認知目標:透過啓發引導,讓學生產生對瓶子的裝飾意識,解瓶子裝飾的手段與方法,並能用一些設計加工方法進行加工設計,在設計中體驗創造的樂趣。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設計能力,並能對藝術作品進行簡單的點評。C,審美目標: 透過學習,使學生們能夠保護環境,熱愛生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能力。

4,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在紙上能設計多種方法對瓶子進行裝飾,培養學生想象力,設計能力,並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難點:引導學生透過對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觀察,感悟,想象,培養裝飾意識,能夠學會運用巧妙的手段進行描繪裝飾,並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課前準備:多媒體,裝飾瓶範作,各種瓶子和繪畫工具等。

6,課時:一課時

(二) 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法: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實踐操作爲主線"的教育思想,根據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我將採用遊戲匯入法教學,即先用課件播放各種各樣的裝飾瓶,這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欣賞觀看教師準備的資料,進一步對所學內容加以認識,接下來,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研究,並讓學生操作實踐,增加學生理性認識,進一步突出本課重點和難點。

學法:遵循"學爲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提問,做到學與練相結合,領悟到重點和難點,發現不足及時改正,養成刻苦鑽研,認真細緻的學習態度。

(三) 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以下的步驟:

1,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首先,教師出示課件,屏幕中播放"裝飾瓶模特秀",教師過渡 ,談話:"看,這些瓶子多有趣,多漂亮。"讓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裝飾瓶,接着教師提出讓我們這堂課也來舉行一個裝飾瓶模特秀,這樣可以匯入課文,引出課題,接着教師引導談話,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實用,讓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實用的地方,學生透過觀察很快知道可以用來裝飾房間,教室等,這樣引起學生想學的興趣,接着老師繼續激趣談話:"要做一個漂亮的裝飾瓶並不難,大家都能學會,但大家做時要細心,認真,這樣,作出來的瓶子才美觀。"這樣既樹立大家"我能學會"的信心,又提醒一些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的學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

2,生活感悟,拓展經驗

利用課件播放人們在生活中亂丟,亂拋瓶子,污染環境的現象,啓發學生可以把這些瓶子收集起來,進行想象,設計,創造,就可以把廢舊物品變成一件藝術品,可以用來美化我們的環境。屏幕上播放博物館,家庭中,展覽館裏的裝飾瓶,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然後,一起來欣賞,解書中和老師準備的有關瓶子的圖片,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它們的特點。這樣學生就更進一步解課本上的要求,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3,綜合實踐,形成認知

教師出示多隻不同形狀的瓶子,讓學生解瓶子的造型,結構,質地和種類,從內到外,從上到下讓學生認識瓶子,解瓶子的透明和不透明,粗糙和光滑,讓學生研究討論可以用什麼材料進行裝飾,小組研究討論,教師總結可以用套,纏,兩瓶相拼等方法,材料可以用色紙,毛線,色水,橡皮泥等。教師告訴學生一些小技巧,纏毛線時爲防止滑落可以先纏一層雙面膠。在瓶體上作畫時先塗一層肥皂水,這樣有利於着色,並讓學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