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大班音樂活動《鼓上的小米粒》的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1.42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活動《鼓上的小米粒》的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音樂活動《鼓上的小米粒》的說課稿

首先我說說本次活動的選材:

《鼓上的小米粒》是大班建構式課程《動感天地》主題中的一個教學活動,細細分析以後呢,後來我就把它定位爲音樂教學活動,並重新設定了兩個目標:

1、在聽聽、看看、玩玩、唱唱中學習歌曲,感知樂曲的強弱變化。

2、能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體驗鼓上的小米粒彈跳的樂趣。

並且我把重點定位在: 感知樂曲中的強弱變化,並能邊唱邊開心地表演。

接下來,我說說本次活動的一些教法:

在傳統的教學中,歌曲教學一直是被認爲最容易進行的,只要教師自己會唱,幼兒自然會跟着模仿。但在新《綱要》中,明確地強調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這個自由表達呢,徐老師在跟我分析教案時也多次提出,並且我也緊記於心了,但今天的活動,我可能還是引導不夠,給孩子們自由創造的機會不是很多。根據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視聽唱、整首教唱法、遊戲法三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第一種是視聽唱: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爲幼兒提供小鼓和米粒的遊戲,讓幼兒直觀感受,重點理解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同時透過圖譜的演示,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和示範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啓發性的提問。如:小鼓唱歌,米粒就會怎樣?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怎麼樣?等。唱就是指幼兒的歌唱,幼兒透過欣賞老師範唱,然後把自己聽到的一句唱給其他幼兒聽, 再大家一起來學學。在反覆的歌唱中理解歌詞內容。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二種是整體教唱法:整體教唱是指讓幼兒在多次聽唱的基礎上跟着教師完整地唱一首歌,整體教唱能以連貫的歌詞、完整的曲調,很好地激發幼兒的音樂感受,在反覆的歌唱中進一步感知樂曲的強弱變化。

第三種遊戲法:《綱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因此,透過遊戲,進一步讓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也體驗到了扮演小米粒的樂趣。

下面我再說說教學程序:

一.拍打小鼓,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出示小鼓),是誰呀?(小鼓)。小鼓知道我們大2班的小朋友歌唱的可好啦,今天它也要給我們唱歌,你們聽!小鼓是怎麼唱的啊?(咚咚咚))——教師有節奏地拍打小鼓。

設計意圖:透過以不同的力度拍打小鼓,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併爲幼兒初步感知音的強弱作好一定的鋪墊。

二.以多種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感受歌曲。

師:小鼓說:我一個人唱歌太寂寞了,我要請我的好朋友陪我一塊兒唱歌跳舞,我們看小鼓的好朋友是誰呀? (出示米粒)

1、師:小鼓說:我來唱歌,米粒你來跳舞好嗎?,並將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別用輕重不同的力度拍打,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拍打輕重引起的米粒跳躍的變化,並得出結論: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

2、教師敲小鼓,並提問:小鼓唱歌,米粒就會怎樣?小鼓又要唱歌了,我們聽小鼓這次唱得怎麼樣?—— 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同樣引出——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同時引導孩子們學小米粒跳一跳。

設計意圖:藉助小鼓和米粒的遊戲,讓幼兒直觀感受,重點理解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

3、老師邊拍打小鼓邊範唱。(師:這個有趣的遊戲還可以唱呢。)

4、提問:歌曲中唱了什麼?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並用歌唱的方式迴應給幼兒。

5、看圖譜有節奏地念一念。(大家聽得真仔細,鼓上的小米粒說的是——教師指着圖譜有節奏地念歌詞一遍。哇,你們也很想說了,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圖譜的演示,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

6、跟着琴聲完整學唱歌曲。

(師:小鼓唱過歌了,現在我們邀請鋼琴姐姐跟我們一起唱吧)

A看着圖譜跟琴完整學唱。

B引導幼兒嘗試邊唱邊用肢體大膽表現。

引導幼兒找尋自己身上的部位當作小鼓,和小米粒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