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數學的優秀說課稿模板

學問君 人氣:6.44K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的優秀說課稿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的優秀說課稿模板

小學數學的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8頁例2。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學過加法計算,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爲後面學習連續退位的減法作好鋪墊。

3、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鄉村學生的特點,我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2)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計算。這樣的目標定位既是對知識的探究,也是對學生自身技能的培養,同時,透過具體語境的創設,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伴隨着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而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說學生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抽象邏輯思維較弱,因此在教學前我準備錄音帶和配套的畫面,以增強直觀形象性,符合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而且學生之前已學過加法計算,並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在數學課堂上,孩子們敢想敢問,敢於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這些情況都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說教法

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慾望。數學來源於生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藍貓”這個讓孩子們心動的形象的出現,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學法

分組討論與自主探究相結合。讓學生“活”起來,是優課的一個重要特徵,面對同一個問題,學生能夠主動地去發現、探索,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想發表自己的見解,於是透過分組討論的形式,爲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臺。在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真正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創造的機會,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五、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如:同學們,你們看過《藍貓淘氣三千問》嗎?你最喜歡誰?又如:“藍貓”得知我們同學學習了很多知識,今天它來到我們教室考考同學們,大家有信心嗎?等等。巧妙地滲透生活觀念,精心設計問題,藉助“藍貓”這個可愛的卡通形象,創設了良好的活動情境,自然地進入到“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中來。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播放錄音帶,出示配套的畫面和題目:“藍貓”說:“誰能就題中給我們的資訊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長此以往,問題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了解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透過學生討論,教師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了估算的方法。可是,如果“藍貓”想知道一個精確數,你們說怎麼辦?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各抒己見。如:用豎式計算;把相同數位對齊等等。此環節學生先獨立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後平臺展示。不但使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而且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進一步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2)接着聽錄音,從“藍貓”的錄音中,你學到了什麼?(先跟同桌說一說,再發言彙報。)

生1:我知道了用豎式計算時要相同數位對齊。

生2:我學到了筆算加法時,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生3:我還學到了在計算時,別忘記加上進位的1。如此,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把數學知識編成學生感興趣的“藍貓”小故事,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把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

3、自主練習,體驗成功

師:我爲大家準備了幾個“藍貓”圖片,想要嗎?(出示“藍貓”圖片,你答對了圖片後面的題,“藍貓”圖片就屬於你。)此環節利用遊戲形式出現,再一次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學生爲能得到“藍貓”圖片,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六、說板書設計

連續進位的加法376248=376248這樣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不拖泥帶水,有助於吸引學生的眼球。

反思:整個教學環境,學生自始自終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藍貓”的每次出動都牽動着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致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老師則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在聆聽“藍貓”錄音的過程中,更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整堂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小學數學的優秀說課稿2

說教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五年級學生已經能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並且已經初步具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

說學生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分同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學生在前一個單元裏已經熟練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幾節課裏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明確了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因此,對學生而言,作爲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成分都已學過,在這節課,無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爲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爲同分母分數來溝通新舊知識,好在學生已從"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裏學會了這一招"化異爲同"所以在這節課裏要求學生再用"化異爲同"來解決問題並不難。

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並進一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難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

教學理念

透過學習新課標,使我明白: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基於新課標的上述理念,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預設爲: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構——————鞏固內化,拓展創新——————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設計意圖:我創設這個情境的意圖首先想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其次在這個情境中,給學生提供了一組開放性的學習素材,有利於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在學生列出的4個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意圖是複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法的計算法則。另外3個是異分母的加法,爲接下來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嘗試研究

這一環節是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安排這樣幾個小環節:

1、小組合作

我在3個異分母分數的加法中,先選擇了能化成有限小數的1/2+1/4,爲學生解題策略多樣化創造出更寬闊的思維空間。

2、算法優化

在學生出現了多種解題方法後,(1)化成小數計算(2)通分計算(3)畫圖解決。作爲教師,我們應該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繼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計算1/2+1/3讓學生在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中發現,化成小數計算時有一定的侷限性,畫圖解決很麻煩。從而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法要先通分,再計算比較合理。

3、驗算得出異分母分數減法

你能把自己的計算結果驗算一下嗎?(學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減法)透過驗算這個小環節,自然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後讓學生透過獨立計算,掌握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歸納概括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

(三)、鞏固內化,拓展創新。

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方法後,還必須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拓展、創新,形成技能,發展智力。

因爲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最關鍵是透過通分把異分母轉化爲同分母,所以我設計的第一個練習是口頭填數,化成同分母分數。

2、接下來第二個練習我設計了一個改錯題,讓學生找出解題過程中的錯誤,學生會仔細檢視每一道題的每一步,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改正,有助於鞏固正確的解題方法。題中的錯誤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通達改正練習,引以爲戒。學生指出錯誤後,可要求完整地寫出正確的解題過程,以形成正確的概念3、第三個練習我設計了一個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情景,圖書連連串資訊,變出加減法多道計算題,讓學生完整地寫出解題過程,集體批改,便於教師掌握反饋資訊。

4、第四個練習我設計了兩道聰明題,第一題(這組題中,每個分數的分子都是1,每道題分數的分母都是互質數。引導學生計算時,發現規律,尋找捷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其解題規律用不等於零的字母表示爲①a1+b1=aba+b,a、b爲互質數;②a1—b1=abb—a,a<b、a、b爲互質數。第二題爲了體現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果學生當場不能解決,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出課堂,課後去思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師:這次五一長假,陳老師到舟山的普陀山遊覽了趟。一上碼頭,我在路標上看到了這樣一組資訊。

2、出示資訊。(幻燈)

碼頭→前寺前寺→佛頂山步行要21小時乘汽車要41小時乘汽車要41小時坐纜車要31小時3、師:看到這些資訊,你可以選擇哪種方式到達佛頂山,並用算式表示出來你所需要的時間。

(板書得出):21+4121+3141+4141+31引導學生複習同分母分數計算法則

(1)上面這些算式中,哪個算式是我們已經研究過的(1/4+1/4)

(2)這屬於哪一類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3)誰會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出示幻燈)

(4)同分母分數相加,爲什麼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因爲分數單位相同)

(5)那另外3組的.分數又叫什麼呢?(異分母分數)揭示課題

師:XX說的不錯,這類題目叫做"異分母分數"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們相加減的方法。

(二)、嘗試研究

師:我們先來看1/2+1/4這題,請獨立思考,你準備用什麼方法解答這道題目,需不需要老師或同桌幫忙?然後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看看透過集體的智慧,你們小組可以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老師給你們提供的材料)學生操作、交流、反饋(板書)

(1)1/2+1/4=0.5+0.25=0.75

(2)先通分1/2=2/41/2+1/4=2/4+1/4=3/4

(3)畫圖

小學數學的優秀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分數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是數概念的一次擴。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爲此,這節內容需藉助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透過演示和學生操作,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地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透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感悟分數只是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獲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幾分之一的概念。難點是理解分數的含義。

四、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整數知識,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量,雖然他們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來表示某些量。初學分數,由於分數這一概念比較抽象,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初學分數會感到困難。

針對這些情況,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演示、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學法:學生透過分,塗,折,說等手段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達到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目的。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五、教學程序

這節課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問題,引入課題。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你覺得平均分怎麼樣?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人,你會嗎?每個人分到多少?

3、2支筆呢?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分到多少?

4、1個圓餅呢?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分到多少?

創設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體驗分數的產生。

第二個環節: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在這個環節裏我安排了三個步驟,分別是:

1、認識1/2

由疑問“怎麼表示這半個蛋糕呢?”來產生分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類似這樣不足一個蛋糕的情況,用整數是無法表示的,在數學中引入了分數,可以用1/2這個分數來表示這個蛋糕的一半,讓學生說說1/2這個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

動手操作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數學能力。讓學生用手中的長方形折一折,找到1/2,並用斜線塗上顏色。塗好後說一說1/2是怎麼來的?在這個環節設計“折一折”,就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的意義,爲後面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新的分數作了鋪墊。

接着學生動手摺紙表示後反饋:說說自己的1/2是怎麼來的?並且有意識地收集學生作品:

(1)爲什麼都能表示1/2?

(2)圖形不一樣,爲什麼都能表示1/2

(3)爲什麼一個1/2大,一個1/2小

經過多次比較,去掉1/2的表面屬性,提取1/2的本質屬性。

(4)下列圖形能用1/2表示嗎?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嗎?

2、認識幾分之一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學生初步理解1/2後,根據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經驗,自主地學習探究幾分之一,培養學生進行嘗試學習的意識,讓學生獲得發現的喜悅。這一步我採用了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幾分之一。

活動要求:

想:在心裏想好一個分數

寫:將這個分數寫在方格紙上

選: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釋這個分數是怎麼來的

3、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課件,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塗了一半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塗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後,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裏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說一下爲什麼。接着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後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透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係,爲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93頁第3題,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直觀圖形的引導下,感到分數也有大小,點燃學生探索的火花,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去探尋其中的奧祕

第三環節:綜合實踐,鞏固運用1、比較大小2、先看圖估一估,在填上合適的分數

透過多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活躍思維。

第四環節: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