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華】小學說課稿模板五篇

學問君 人氣:1.6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小學說課稿模板五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課內容

河北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課《面對自然災害》。

二、解讀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本單元《農業文明的歷史發展》、以“農業的歷史發展爲主線”設計了《我門的衣食之源》、《農業大家庭》、《面對自然災害》、《考察農業的歷史》《蒸蒸日上的新農村》五個主題。第三個主題《面對自然災害》分爲三個小的版塊:抗災保生產、草場的悲哀、生靈的吶喊。主要是透過一些資料圖片,瞭解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極大破壞和危害,體現人類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的精神,並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纔是防止自然災害的最好辦法。基於這種認識,我把教學目標定爲:

知識:瞭解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巨大破壞,瞭解人們爲了保證農業生產與自然災害所做的鬥爭。

能力:在蒐集資料,調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人類與自然災害做鬥爭的可貴品質,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的重要性。

其中“瞭解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巨大破壞,瞭解人們爲了保證農業生產與自然災害所做的鬥爭;體驗人類與自然災害做鬥爭的可貴品質,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的重要性”是重點,因爲只有透過瞭解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巨大破壞,瞭解人們爲了保證農業生產與自然災害所做的鬥爭,才能懂得尊重勞動者和珍惜勞動成果。才能體會農民的辛勤勞動。而這些僅從書中的幾幅圖去了解是不夠的,必須透過收集大量的資料,然後分析、整理,才能徹底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把“體驗人類與自然災害做鬥爭的可貴品質,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的重要性”確定爲教學難點。

那麼,怎樣組織教學活動,纔能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三、說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爲五年級小學生,他們天真活潑、好動、好奇、好問,喜歡直接有趣的故事,並且樂於參與教學,樂於想象,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聯繫現實生活,透過收集資料、觀察圖片、體驗交流等環節,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讓他們在體驗中感知人類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的精神,並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纔是防止自然災害的最好辦法。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爲一體。”教學中我們要作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的疊加,要以“知識與能力”爲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基於這一基本理念,在《面對自然災害》的教學中,我的主要教學方法是情境體驗法,我不僅用好書上的文字和圖片,還補充了一些音頻、視頻材料,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以得到在情景中悟理,在情境中陶冶情操的教學境界。其次輔以合作、交流討論法,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孩子。在學習方法上,我主要引導孩子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凸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2、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開始”。上課開始,我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同時欣賞美麗的田野風光引入課題:如此優美的風景,大家喜歡嗎?此時話題一轉,讓學生觀看受災後的圖片,這樣形成強烈的對比,把學生引入研究自然災害的課題中從而激發了興趣。

自主探究——循序漸進、激發情感

在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下,我讓孩子們聯繫課本結合資料,進行研究討論,自然災害有哪些,危害有多大,如何預防?學生自主學習後,我相機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透過視頻、圖片,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災害對農業造成的巨大破壞。然後,我再引導:“孩子們這些災害都是自然形成的嗎?還是有人爲因素呢?”讓孩子們明白:由於人類的破壞,使生態失去平衡,大自然正用自己方式向人類報復。最後讓孩子們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纔是防止自然災害的最好辦法。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的認識由理性提升到感性,形成了課堂教學的主線。

教學延伸——強化情感體驗

給學生播放有關自然災害的影片或幻燈片出示各種自然災害圖片,然後讓學生透過探究自然災害自己得到的收穫。接着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面對自然災害我們該怎麼辦?讓學生知道在災害來臨時,我們不應躲避,應積極面對,進行抗災、救災。因爲我們有堅強的後盾——國家、 人民及社會各界的支援幫助。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衆志成城、團結一心的重要性。

激勵踐行——昇華道德情感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不止是讓學生了解‘是什麼’,明白‘爲什麼’,更重要的是懂得‘用觀點指導行動’,實現從明理到導行的順利過渡,實現知情意行的有機結合”。所以在全班同學瞭解了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及防治措施後,我引導孩子們開展防災宣傳活動。透過形式多樣化,讓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得到和諧統一,最終完成《品德與社會》教學“導行”的目標。

這節課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模式下,從嘗試中學,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並對他們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另外,在現存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活化教材,發掘各種內在因素,這些都有利於品德與社會學科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小學說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水邊遊玩防意外》,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以及板書這六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 據統計,全國每年因意外死亡的近5萬名兒童中溺水身亡者佔到6成之多,達到近3萬名。這其中又以游泳溺亡居多,游泳溺亡已成爲暑期青少年的第一殺手。

江西省小學生安全教育讀本《我的安全我知道》小學6年級版本中《安全游泳 謹防溺水》這一知識點體現在第三章意外事故與自我保護中的第六節。根據教材中游泳要掌握的安全知識以及小學生懵懂過於自信、自我調控能力較差的特點,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揭示溺水原因,瞭解游泳安全好習慣,掌握溺水自救措施。 能力方面:透過掌握溺水自救方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情感目標:懂得生命的來之不易,感悟生命的可貴。 根據孩子的特性,我把揭示溺水原因,瞭解游泳安全好習慣,掌握溺水自救措施作爲本課的重點。其中“掌握溺水自救措施”爲本課難點。 隨着暑期的來臨, 游泳的學生將越來越多,游泳不僅能增強體質,還可以磨鍊意志,有益身心。但是游泳時的輕鬆愉快往往導致學生的安全意識嚴重不足。

加上孩子“好奇、好動、好嘗試”的心理特徵,“衝動、盲目、愛冒險”的行爲特徵,給安全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同時我校位於贛江之濱,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孩子的特性更是讓我校把安全游泳謹防溺水的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

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爲“正確的教學應該激起學生求學的慾望,對學習感興趣並感到愉快”。

因此,我將在教學過程中分別設計不同的方法.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匯入新課時我將採用創設情境法,意圖把學生帶入那個嚴肅而又悲痛的時刻。

在孩子學習游泳安全知識時,我又採取了圖文演示法,引導學生在饒有興趣中自主學習,自行感悟。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於是我還穿插了合作探究法。學法上我主要從合作交流法、競賽討論法、表演展示等方法上入手指導。 爲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本節課我做了較充分的教學準備,有豐富的視頻、趣味的兒歌、富有挑戰的競答題,還有學生期盼的安全小衛士徽章,力求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 爲了使本次教學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讓學生的安全意識由感性上升爲理性,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事例匯入,觸發情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使於親”,教師只有爲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纔能有效地進行學習。於是,課伊始我這樣匯入:夏天到了,又是游泳的好季節了,你在盡情暢遊的時候,想到了自身安全嗎?你可知道,水下涼爽,卻暗藏着危機?? 歷年游泳溺亡事件已經層出不窮,而許多孩子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在今年的5月6日,一個極爲平常的星期日,宜春天台鎮一戶人家的五名留守兒童因私自下河游泳而全部溺亡。就在19天前,6月9日,山東萊蕪7名學生,湖南邵陽5名學生均游泳溺亡,同日,黑龍江哈爾濱市又有4人溺水身亡,同一天中,竟有16條鮮活的生命殞落,令人痛惜。 我透過講述這樣一個個真實的事件來觸動學生的情感,自然引出課題《安全游泳謹防溺水》。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這樣獲得的知識更直接,更有效.這時我又讓學生先說一說身邊的游泳溺亡事件,再讓學生談感想,讓學生明白游泳若沒有好習慣的危害之大。根據生成性的特點,我預設到有的學生可能會談到在河邊釣魚、捉蝌蚪等玩耍溺亡現象,我將針對現階段出現的溺亡事件和同學們一道小結:在水邊玩耍是極其危險的。同時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游泳若沒有好習慣而出現溺亡的事件不是偶然,我又列舉了數個游泳溺水事件(視頻),之後我又出示溺亡人數統計數據,在觸目驚心的數據面前,學生將會認識到盲目游泳是如此可怕.激發了學生渴望獲得游泳安全知識的慾望。

(二)揭示隱患, 重視安全 人人都知道生命寶貴,爲什麼又會屢屢發生溺水事件呢?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我將肯定他們找出的每一個原因,之後又將總結出溺水的根本原因是:思想麻痹、掉以輕心。那如何安全游泳呢?我會讓同學們各抒己見,探究應該注意的每一個環節,應該養成的每一個好習慣。爲了完善他們的認知,我還會藉助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來告訴同學——豐富的視頻中告訴同學們:不到不明水域游泳;游泳需有大人陪伴;泳前熱身避免抽筋;水中不開玩笑少說話;避免太過疲勞,太飽或太餓,遇到有人呼救先確保自身安全再想辦法救人等游泳安全知識。 利用動畫形象,既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又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避免了老師直接講授的無趣局面出現。 爲了讓學生積極地獲得更多的游泳安全知識,在下一環節,我又將引導學生進行遊泳安

全知識競答。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找出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內化了知識,凸顯了重點。 同時,爲了體現寓教於樂的特點,我還爲學生準備了一首琅琅上口的《游泳安全兒歌》,

配以快板形式讓學生熟讀熟記。讓學生把游泳安全知識真正做到入腦如心。

(四)演練結合,內化新知 爲了化解難點,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安全理論知識後,我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透過模擬不同的場景如腳抽筋、腹痛、水草纏腳、眼見有人呼救等情況,讓同學進行合作演練自救知識,同時演練之後說說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對於演練出色、觀察仔細的同學,我將授予“安全小衛士”徽章. 同時,爲了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我又安排了讓學生設計標誌,銘記安全。我將引導學生在一些較爲危險的地方,如小河、水塘等地方設計安全警示語或標誌,提醒自己也警醒他人。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根據生成性教學的特點,我預設學生設計的標誌或警示語可能會五花八門,我將及時引導他們緊扣安全主題,力求簡潔明瞭。對於優秀作品,我將予以獎勵並張貼。

(五)課後延伸,珍愛生命 透過以上環節,學生們已經深深意識到“安全重於泰山”,安全與自己的行爲息息相關。爲了讓學生化知爲能,遷移應用,我引導學生爭做“安全宣傳小天使”,用繪畫、兒歌或手抄報的形式,宣傳游泳安全知識,讓平安之花常開不敗。 我的板書依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來設計,力求言簡意賅,我想學生在記住這個等式的同

時,本課的主要內容也就銘記於心了。 最後,我會送上我的祝福語:願同學們繃緊安全這根弦,養成游泳好習慣,牢記溺水自救法,我們的生命就會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安康!我們的生命之花將會開得一片燦爛!

小學說課稿 篇3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我的好習慣》。(板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教學教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等幾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我的好習慣》是鳳凰國標教材小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成長樂園”中的一篇。本文體現了《品德與生活》內容標準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理念,意在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活能力,初步瞭解環境與人生存的關係,爲其一生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基礎。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對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理解模糊不清。所以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說習慣教育不在於告訴他們多少道理,記住多少規則,最重要的是運用一些具體生動的例子,透過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幫他們形成基本的做人道理和思考問題的取向。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嬌生慣養,生活習慣不是很理想,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行爲與習慣:在老師的幫助下,引導學生參與自我檢測、討論交流、制定計劃、實踐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品德行爲習慣。

2、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到好習慣帶來的益處,提高學生養成好習慣的自覺性。引導學生學習制定計劃,培養獲取資訊的能力。

3、過程與方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共同體驗活動的成果。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到好習慣有益終生,提高並強化學生養成好習慣的自覺性。

三、教學準備:

1、對學生已養成的習慣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多媒體課件。

3、 樹葉貼紙

4、寫有數字的圓片貼紙。

四、教學設計

教學中我努力從兒童真實的生活中挖掘課程資源,用討論、現場調查、遊戲活動等方法來組織教學,圍繞什麼是好習慣、怎樣養成好習慣、好習慣養成的意義等逐層進行分析,設計中尊重兒童的生活體驗,力爭用兒童的生活來教育兒童,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圍繞“我的好習慣”這一主題,設計了以下活動:1、自我檢測、2、對錯碰碰車3、小樹快快長、4、學唱文明拍手歌。“自我檢測”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對自己已有的好習慣進行初步的認識,在活動中同時與他人進行比較,知道有更多的好習慣還要培養。“對錯碰碰車”讓學生在對比活動中初步瞭解好習慣與壞習慣的區別。“小樹小樹快快長”,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情感。“學習拍手歌”,遊戲方式不僅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更能讓學生在遊戲中進行道德規範的內化。

1、談話匯入——走進主題

當上課師生問好時,師與生談話並創設三個問題,一、咱們班同學每天上課都要向老師問好嗎?二、爲什麼要這樣做呢?三、你們是怎樣養成這個好習慣的呢?由此學生明白這樣一個小小的活動表達了同學們對老師的尊重,這真是一個好習慣。(本環節設計意在透過學生學習生活中一個真實而細微的常規活動,引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自然地匯入活動主題,體現了本課程生活性這一基本特徵,爲後面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2、自我評價——領悟主題

《品德與生活》課程在評價建議中強調:評價多樣化。其中談到“評價是教師和兒童共同合作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兒童既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過去課堂上的評價多是教師對學生、自己對他人(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恰恰忽略了自我評價。

活動一:自我檢測:

首先教師取出本課插圖,請學生說出圖上好習慣的名稱。其次給每一個好習慣編上號,指導學生了解插圖內容。第三學生看看想想,把自己養成的好習慣的編號圓片貼在自己身上。最後教師請出部分學生說說自己貼的情況,進行當場演示,比如:請貼上“自己的事自己做”圓片的學生表演疊衣服;請貼上“不挑食”圓片的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怎樣做到不挑食的等等。同時請其他學生對錶演情況進行評價。

(本環節的設定就是爲兒童提供一個自我評價的舞臺,在自我檢測中,對自己已有的好習慣進行初步的認識,在活動中同時與他人進行比較,知道有更多的好習慣還要培養。這一環節的設計正是尊重了兒童的生活、激發了兒童對自我的認識。)

3、辨析解難——探究主題

活動二:對錯碰碰車

1、闖關遊戲,一共三關:看看圖上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壞習慣?還要告訴他爲什麼?小組討論交流。

2、每小組選一幅圖派一個代表重點說說,同組同學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進行補充。(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意見進行電腦操作,答對了出示笑臉,反之則播放哭臉。)如:(針對圖上課間因上廁所爲了不遲到而奔跑的學生髮言):我們認爲這個小朋友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爲拼命奔跑是會摔倒的。

師質疑:不跑怎麼行,要遲到了呀!

生明白要真遲到了,跟老師說,老師會原諒你的,因爲遲到比撞得頭破血流要好。

師質疑:如果我既不想遲到,也不想出意外,該怎麼辦?讓生明白養成有事早點做的好習慣。

《品德與生活》課程強調“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同時提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道德情感”。我們眼前的兒童並非一張白紙,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以及對生活的認識,但是由於受自身思維水平的限制,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是不全面的,甚至會有偏差。這一環節的設定就是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的身上已經形成了許多習慣,有好的,也有壞的,要讓自己健康、快樂的生活就要拋棄這些壞習慣。

4、書寫表達———深化主題

活動三:小樹小樹快快長

1、請學生把自己現在計劃養成的好習慣寫在小樹葉上,同時想想自己準備怎麼做!(學生在紙做的綠葉上寫想養成的上好習慣,教師相機在黑板上貼上光禿禿的樹幹圖。)

2、讓孩子們明白成長樹上綠葉代表着許許多多的好習慣,好習慣越多,大樹就會越茂盛。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是一棵小樹苗,我們養成一個好習慣,自己的小樹上就會長出一片綠葉。

(習慣的養成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個不經意的過程,讓學生用貼樹葉的方法來展示自己的好習慣,是讓學生爲自己養成的這個好習慣而自豪;另一方面,我想用樹葉這樣一個具體化的健康形象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情感,增強孩子在今後生活中自覺的養成好習慣的意識。)

5、 學唱兒歌——延伸主題

活動四:學習兒歌

把《文明拍手歌》送給大家,並希望大家按照兒歌裏的要求去做,讓自己的小樹快快長大。(課件出示兒歌內容。)

(兒歌的內容來自兒童真實的生活,展現的是文明健康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利於培養兒童的情感,讓兒童記住規範,並在遊戲活動中內化規範要求,進一步將好習慣延續到現實生活中去。)

五、教學板書

教學安排的其中一個環節學生寫上自己好習慣的片片綠葉貼在成長樹上作爲板書。設計意圖使生一目瞭然綠葉代表我們的好習慣,每一個小朋友就是一棵小樹苗,好習慣越多,樹就長的越茂盛,我們就更健康成長。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過程中常會生成動態的新資源,面對課堂教學中臨時生成的新情況、新問題,我會努力做到及時去捕捉這些閃光點,爲每一個學生表現或發展自己創造機會,以達到《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理念,讓課堂煥發生命。

小學說課稿 篇4

1、關於教材

《數字與編碼》是新課程第十冊數學廣角中的一節實踐活動課,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並透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字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標準》中指出,第二學段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運用數表示事物,並能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數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體會,特別是在一年級上冊認數的時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數”版塊中就已經出現了像郵政編碼、門牌號、車牌號這樣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數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這一知識點學生是已經知道的,而數還可以用來編碼,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大熟悉的,本節課就是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透過實踐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關於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實際的調查、分析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感知“資訊數字化”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初步形成數字元號性的認識,培養對應思想和符號化思想。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對資訊進行數字化處理,獲得一些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教學重點:

體會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嘗試對資訊進行數字化處理

教學難點:

編號時要注意簡潔明瞭和科學性

3、關於教學流程

第一個:

是介紹郵政編碼,在這裏我是想讓學生初步感悟一一對應思想。從這一目的出發,我是這樣安排的:

根據教材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利用學生比較熟悉又相對比較簡單的郵政編碼入手,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明信片上的兩個不同編碼,在區分中明白爲什麼這兩個編碼會不同,初步理解同一個地方郵政編碼就相同,又透過詢問同一個地方會不會有兩個編碼,暗示一個地方只有一個編碼與它相對應,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接着讓學生比較、觀察老師提供的一些郵政編碼,在對比中理解各個數字的含義。當學生髮現了一些數字相同時,再次詢問會不會兩個不同的地方而郵政編碼是一樣的?再次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第二個:

我是想讓學生在看到了數字編碼在郵政編碼中的運用後,能舉一反三,聯繫生活舉一些例子,隱含數學生活化的思想。所以我就讓學生根據課前調查,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的編碼情況,使學生真正明白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也從中感悟到資訊數字化的快捷、簡單和科學性。

第三個:

我是想讓學生在探究中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中的一一對應。根據前一環節,我就順着學生說到的身份證,揭開了探究身份證號碼祕密的篇章。在本環節中,我安排了這樣的幾個步驟:

先是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號碼放在小家庭中一起交流,透過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等方法,去探索裏面所隱藏着的祕密,並把各自的意見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小家庭意見;接着以小家庭爲單位,發表剛剛探究的成果,教師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適當補充,使學生明白各個數字的不同含義,以及15位與18位的不同,理解爲什麼要升位;再就是在學生初步理解了編寫方法的基礎上,嘗試給自己也編一個身份證號碼,在編寫中進一步體會數字化的簡潔、科學性,也再次感悟了一一對應重要思想。而最後一句“這些資訊既然也可以用語言文字描述,爲什麼要選擇數字表達?”讓學生在思考中,再次深深體會資訊數字化的簡潔性,真正體現“學爲所用”。

第四個:

我安排的是拓展運用,是想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感悟編碼的科學性。正好結合我們學校還沒有學生證這一真實情況,讓學生幫助想想,如果我們學校要個每位學生做一張學生證,而在上面又要有一個學生證號,你覺得在這個號碼中應該反映出哪些資訊比較好。在學生自己編寫、一起交流的過程中,科學性就比較明顯地體現了出來。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有趣的平衡》屬於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整理和複習》中的綜合應用的第一課時,活動內容分爲“製作實驗用具、體會槓桿原理、體會反比例關係”三個部分組成。教與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是對比例知識的鞏固,而且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有利於學生對反比例關係的理解,有利於學生分析動手、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2、學情分析

“有趣的平衡”是在學生掌握了比例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六年級學生屬於小學高年級學段,學生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平衡現象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學生很少對其進行理性分析,他們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未上升到科學的層面。爲此,重視“有趣的平衡”的教學,其目的是使學生透過實驗,發現左邊的棋子數乘刻度數等於右邊的棋子數乘上刻度數,初步感知槓桿原理。同時發現“左邊的棋子數×刻度數”的積不變時,“右邊的棋子數”與“刻度數”成反比例關係,加深學生對反比例關係的理解。

3、教學目標

⑴透過生活中平衡現象的實驗,體會所學的比例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⑵透過實驗尋求規律,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抽象概括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⑶透過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體會學好數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

體會槓桿原理,加深對反比例關係的理解。

5、教學難點

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

這部分內容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過程,因此,教學時,可採用動手操作、直觀發現、探究概括、應用昇華等措施進行教學,使學生體會到右邊刻度數增大,棋子數反而減少;刻度數減小,棋子數反而增大的規律,真正對棋子數與刻度數成反比例關係的理解。

三、說學法

由於學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在思維上存在着差異,有的善於形象思維,有的善於邏輯推理,有的善於動手操作,綜合考慮,本課應以學生爲主體,以合作交流爲主要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人人學習到有價值的數學。

四、說教程

㈠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談話引思。同學們,玩蹺蹺板時,怎樣使它平衡呢?

2、交流引新。剛纔同學們的交流,實際上是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這個活動的名稱就是“有趣的平衡”。(板書課題)

[意圖:“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讓學生從熟悉的玩蹺蹺板活動中產生疑問,引出新知,從而增強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和好奇心。]

㈡合作互動,探索規律

1、感知平衡現象

投影:教師出示蹺蹺板、天平等圖片。

提問:①這幾幅圖都共同反應了一種什麼樣的現象?你是怎麼知道的?②這裏的平衡與什麼有關?

追問:質量是不是平衡的唯一標準呢?

[意圖:透過觀察,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衡現象,提出質疑,激發了學生探究、實踐、驗證的慾望。]

2、實驗探索規律

⑴活動要求。在動手之前,一要明確活動每一步的任務和要求;二是以小組爲單位,按照活動步驟合作活動;三是活動時要邊動手邊思考:與前面學習的哪方面知識有聯繫?怎樣應用我們學習的知識來更好地完成這個活動?

[意圖:活動之前,先提出活動要求,這樣讓學生活動的目的性更強,活動更規範有序,從而增強活動的效果。]

⑵實踐探索

實驗活動一:

談話思考:活動的第一個步驟做什麼?

觀察回答:課件出示第114頁第一幅圖。

教師小結:一要注意竹竿粗細均勻;二要選好中點;三要從中點向左右兩邊,每隔8釐米做一個刻度記錄,儘量相等。

小組活動:按上述要求操作,檢驗是否平衡。

[意圖:透過圖片來反映活動,學生看得比較具體,同時透過觀察、分析、操作,爲活動的準確性奠定了基礎。]

實驗活動二:

提問思考:①如果兩個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樣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②如果兩個塑料袋放入同樣多的棋子,它們移動到什麼樣的位置才能保證平衡?

討論交流:先在小組內互相討論,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小組活動:動手驗證交流觀點的正確性。

歸納小結:左右兩邊刻度相同,放入的棋子同樣多,就能保證平衡;當左右兩邊棋子同樣多時,槓桿中點兩邊的刻度相等才能保證平衡。

[意圖: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在特殊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從而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拴繩的那個中點是支點,當支點兩邊等距離的物體質量相同的時候,竹竿保持平衡。]

實驗活動三:

操作思考:①如果左邊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幾個棋子才能保證平衡?②如果左邊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幾個棋子呢?在刻度2上呢?

合作填表:

左邊

現象

右邊

刻度數

棋子數

刻度數

棋子數

追問思考:請認真觀察上表,你有什麼發現?

組織交流:3×4=4×3、6×1=3×2、6×1=2×3,

歸納板書:左邊的刻度數×棋子數=右邊的刻度數×棋子數

[意圖: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填表,在填表中交流,在交流中發現,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一般條件下竹杆保持平衡的規律,而且爲學生在初中進一步學習槓桿原理做好了孕伏。]

㈢應用規律,體會反比例關係

1、投影思考:課件出示第115頁第二幅圖後提出問題:①這幅圖中告訴了什麼條件?②你對“左邊在刻度4處放3個棋子並保持不變”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2、小組活動:先分組邊思考邊填表,並在組內交流。

3、分組彙報:表格中什麼沒變,什麼變了,是怎樣變化的?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描述表中刻度數和棋子數之間的關係。

4、歸納小結:左邊刻度數×棋子

數=右邊的刻度數×棋子數

5、教師追問:這樣的猜測、驗證說明了什麼?(前面發現的規律是正確的)

[意圖:本環節突出這個規律在這個活動中的普遍適用性。把規律與所學知識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學好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㈣鞏固總結,提高應用意識

1、回答問題:如給出竹竿一側的棋子數與刻度數的乘積和另一側的棋子數,那麼刻度數應該是多少?

2、同桌互練:甲同學說出竹竿兩邊的刻度數和棋子數中的三個數,讓乙說出最後一個數。

3、全班齊練:母女倆在玩蹺蹺板,女兒體重18千克,坐的地方距支點15分米,母親體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點多遠才能保持蹺蹺板的平衡?

4、回顧總結: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意圖: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強化訓練以及回顧總結,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左邊的棋子數×刻度數”積不變時,“右邊的棋子數”與“刻度數”成反比例關係,進一步加深對反比例關係的理解,同時也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