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品】小學說課稿模板彙總五篇

學問君 人氣:6.43K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小學說課稿模板彙總五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世界真奇妙》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個主題活動。本單元活動主題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本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在瞭解世界各國風情的基礎上,體會世界的奇妙。本課的教材只有幾張各國代表性事物的圖片,一段國家別稱介紹的文字。教材內容很簡單,但點太大,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比較少,對世界的瞭解還是非常的缺少。三年級的孩子認識事物大多數還是來自於直觀的感受,所以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時間內讓孩子們感受到世界真奇妙,激發孩子們瞭解世界的慾望是我課前苦苦思索的。經過課前的收集資料,對課程資源的整合,我反覆斟酌,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認知目標:知道世界上分佈着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瞭解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奇妙的別稱、禮儀和文化。

2、情感目標:體會“世界真奇妙”這個主題,激發學生進一步瞭解世界的慾望。

3、能力目標:掌握一定了解資訊的方法,能主動去了解世界。

教學重點是知道世界上分佈着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瞭解一些國傢俱有代表性的建築、文化、別稱和禮儀等。難點是學生體會“世界真奇妙”這個主題,激發學生進一步瞭解世界、國家的慾望。

新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主動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世界真奇妙”這一主題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難把握教學內容的,因爲三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膚淺,對奇妙世界的感悟不深,也是違背新課程中“以學生爲主體”這個理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尋找最佳的教學切入點,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遊戲情境,營造開放、寬鬆、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透過看一看、說一說、學一學等活動,在開放式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得。

整堂課設計我分爲三個不同的層次教學:“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透過欣賞俄羅斯代表性的舞蹈《天鵝湖》、日本的櫻花、各國代表性的事物,初步感受不同國家的風格及多樣性;“不說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透過讓學生取取別稱等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各國的主要特點;“不學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透過學一學各國的禮儀,瞭解中西禮儀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之奇妙,從而更加熱愛這個多姿多彩的美麗的世界。這樣從知到行,從課內到課外,構成了品德教學的整體性。

在本課中我本着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學理念,努力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境,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課堂成學生煥發生命活力的舞臺。課前我佈置了學生收集資料,去了解世界各國的別稱、禮節等,在課堂上我透過表演、模仿等多方面調動學生參與,使教學過程成爲學生的感官全方位參與的過程。本堂課我主要分成四個活動來組織教學。

(一)我們同住一個地球,讓學生猜猜全世界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使學生知道全世界共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感受世界之大。

(二)各國標誌大猜想。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誌性事物。因爲學生知識的貧乏,所以本活動中我主要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我還穿插了觀看《四小天鵝舞》和欣賞日本櫻花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觀地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慾望。各國代表事物用圖片配以音樂的形式出示,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奇異景觀。

(三)各國別稱知多少。透過說一說各國的標誌,以“國家別稱我來說”的交流,讓學生擴大知識面,得出規律——各國的別稱跟他們的特點有關。然後讓小組合作進行實踐,給各國取別稱。這裏出現了三個,前面兩個對學生來說不太熟悉,所以我出示了他們的特點,後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小組交流中我鼓勵學生的創造思維,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

(四)爭做禮儀小標兵。透過大拇指的手勢的不同意思,激發學生學習禮儀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由於各國的文化不同,各國的禮節也大一樣。然後透過小組彙報,學做各國禮儀,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體驗活動中瞭解各國的禮節,感受到世界真奇妙,激發學生探索世界的興趣。

(五)活動總結,佈置實踐作業:上網查閱資料來了解這奇妙的世界或去上海看看世博會,來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世界的興趣和實踐,從課內走向課外。

因爲本人能力有限,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可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請各位老師指教!謝謝!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浮力;第二,物體的浮沉;第三,浮力產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浮力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小學天然課和生存履歷中已經熟習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並聯合前幾節所學知識的底子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均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識來睜開的。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要害,對浮力的研究爲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使用奠基了底子。浮力知識對人們的一樣尋常生存,生產技能和科學研究有着遍及的實際意義。

3、講授目的

(1)知識目的

憑據講授大綱的要求,透過對這一節課的講授,要使門生知道什麼是浮力和浮力的偏向,明白浮力孕育發生的緣故原由,明白物體的浮沉條件。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繹推理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浮力概念貫穿本章始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繫,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對物體浮沉和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側重於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屬農村中學,多數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浮力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5歲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透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爲依託,可以藉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方法

這節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演示實驗、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教學工具

1、學生器材:

對於每個實驗小組,準備了相同的實驗器材:一個燒杯、一個彈簧稱、一塊石頭、一根細線、適量水。

2、演示器材:

一個小鐵釘、一個木塊、一個乒乓球、一個空心金屬球

五、教學程序

教學中要以瞭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爲基礎,掌握知識爲中心,培養能力爲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以創設問題情境匯入新課。學源於思,思源於疑,一上課便以課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思考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講授新課:點擊瀏覽更多說課稿

任何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這節課主要採用實驗的方法來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將書中圖12-2這個演示實驗改爲學生探索實驗,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爲了使學生能認識到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託的力,這裏我增加設計一個用手託石塊使彈簧秤示數減小這樣一個隨堂小實驗,讓學生透過實驗概括總結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這個重、難點時,日常生活中一些錯誤的經驗或思維定勢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模糊的觀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體下沉,輕的物體上浮”。這裏可以演示一個小實驗:一根小鐵釘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塊在水中會上浮,大木塊顯然比小鐵釘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學這時會提出小鐵釘下沉是因爲鐵的密度大。教師可再演示一個小實驗:一個廢牙膏殼密度沒有變,空心時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團後在水中會下沉。說明密度也不是決定浮沉的條件。這樣經過演示,討論和分析,糾正了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從運動和力的關係角度來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對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關係,根據二力合成知識,由學生討論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

這時強調物體上浮、下沉是運動過程,此時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結果是沉到液體底部,上浮的結果是浮出液麪,最後漂浮在液麪。並再演示一下浸沒在水中的木頭的上浮過程,以加深印象。漂浮與懸浮的共同點都是浮力等於重力,容易使學生產生“物體的漂浮與懸浮是一回事或一個物體在同一液體中既漂浮又懸浮”的錯誤觀點,這時我用一個乒乓球和一個空心金屬球投入水中分別演示漂浮與懸浮實驗。使學生直觀比較出漂浮是物體浮在液麪的平衡狀態,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懸浮是物體浸沒在液體內部的平衡狀態,整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強調同一個物體在同一液體中既漂浮又懸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產生的原因這又是一個重、難點。這時可請同學回顧做過的一箇舊實驗:六個面紮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體,當它浸沒在水中時,六個面的橡皮膜均向內凹進,而且前後左右面凹進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進的程度要大。引導學生密切聯繫原有的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係,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識,透過由淺入深分層次的分析,把突破難點的過程變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理解應用的過程,變成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過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浮力等於物體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最後再用如下演示實驗加以驗證:

(1)將石蠟投入裝水的燒杯中,觀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將石蠟放在另一燒杯底使其和杯底緊密接觸,沿杯壁緩慢注水觀察其是否上浮從而透過實驗證明前面理論分析得到的結論。並指出這也是物理學研究的方法: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達到從小培養學生研究物理的正確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內容已經講授完畢,浮力作爲同學們新認識的一種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瞭。

根據農村學校學生情況,我繼續引導同學們思考課文後的“想想議議”,由此引入對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學生經過合理猜想,討論,設計出探索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方案。透過學生分組實驗,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沒後深度改變無關。受時間、器材限制,浮力大小與物體本身密度、形狀等因素無關可以透過演示實驗加以說明。這樣就爲下一節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懸念,作好鋪墊,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3、反饋和鞏固:

這節課講授容量大,以是反饋和牢固重要留待課後完成。要是講堂上有剩餘時間,可請同學回首板書內容,歸納出透過本節課學到的三種丈量浮力鉅細的要領。一是稱量法,爲下一節課明白阿基米德原理實行作準備。二是受力均衡法,指出懸浮和漂泊的區別。三是求壓力差法,指出這是浮力鉅細的決定式。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次說課我所使用的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We Love Animals。 本套教材非常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基礎教育最主要的任務是要學會學習,開發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新能力。本教材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都採用了與學生緊密聯繫的生活實際,真正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同時,它把知識和技能目標融會在了完成任務的過程之中,從而體現出了英語新課標提出的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的總思路,爲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1、本課教學內容

(1) Let's learn

本部分主要是學習常見動物單詞 cat dog monkey duck panda rabbit

(2)Let's talk

學習句型

I have a …以及Super! Cool! Wow! Great!等表示讚美的感嘆詞語。

(3)Let's do.

本部分要求學生在“Act like a”的指令下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2、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聽懂,會說Look! I have a … 並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2)能聽說,認讀一些常見的動物單詞。

(3)能聽懂,會說幾個常用的感嘆詞 Super!Cool!Wow!Great!並能夠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4)能聽懂簡單的指示語,並能按照指令模仿動物做出相應的動作。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要愛護和保護小動物。

3、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能聽說認讀常見的動物單詞,並能運用句型“Look! I have a ”

難點:由於學生年紀小,對於一節課要正確運用所學句型和四種表達感嘆的詞,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特別容易混淆。透過本課的學習,運用自然引入的方法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與使用重點句型和四個感嘆詞。

二、教材處理

1、以“舊”引“新”

依據知識遷移規律的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從已學過的知識引出要學的知識,從課前的日常對話引入單詞教學。

2、以“練”促“能”

學生技能的形成,需要經過適度的訓練才能消化,本課設計了多種樣的遊戲活動,學生透過遊戲,提高了自己掌握知識的能力。

3、融會話教學於情景表演

讓學生在表演中學會運用語言,更能突出語言的實用性和交際性。本課透過教師的示範表演,教會學生在表演中學會本課重點句型。

三、教法分析

透過新課匯入、新課講解、 反覆操練和鞏固運用、反饋練習、歸納總結五步教學法,運用學生感興趣的競賽和遊戲活動,精講巧練,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地深化教學內容。展開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四、教學手段

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課堂密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教學程序

1、新課匯入

(1)英文歌曲欣賞:上課之前,讓學生欣賞並演唱英文歌曲,透過簡單的手勢讓學生在唱起來的同時動起來,演起來,樂起來 ,在音樂的襯托下,歌曲營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並且呈現了個別動物的詞彙,爲所學內容做好了鋪墊準備。

(2)每日對話: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注意,拉近師生距離,首先安排了師生間的每日英語對話“Do you like …?Yes,I do. What's this? It's a …”,透過口語練習,完成了對教學新課的鋪墊,以“舊”引“新”。

(3)單詞教學:透過色彩鮮豔的課件演示,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將帶他們去一個有趣的地方,並請他們依據我的提示猜測要去哪裏?當學生猜出去大森林時,我們便“上車”,一路歡歌去了森林公園。隨着動聽的音樂,電腦打出公園全景,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匯入正課。

2、新課的講解

本課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逼真、形象生動的畫面,配有小動物的說話聲和樂器聲,栩栩如生。以小動物們介紹自己爲主要內容,透過小動物不同的自我介紹和獨特的樂器,讓學生對於所學的新知識有了很好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反覆演練,使學生全面掌握。感嘆詞是讓學生突然看到老師變出了一隻可愛的小兔子,自然的發出感嘆中學習了四種不同表示感嘆的詞語,再透過多媒體的展示和真人的錄音,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教育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思想素質、情感素質和英語語言素質。

3、反覆操練和鞏固應用

(1)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Work in threes,in pairs,in row,in group,及競賽等多種不同方式操練鞏固。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2)TPR活動。TPR是全身運動反應法的縮寫詞,TPR聽聽做做的活動深受兒童喜愛、節奏和動作能刺激大腦皮層,激活記憶。我先要求學生仔細聽並且看老師的動作, 猜測其含義,然後跟着錄音部分做動作,從對“Act like a ” 的反映中自然習得語言。

4、反饋練習

(1)單詞遊戲

本課的又一次高潮是將遊戲與練習有機結合,融爲一體。設計了慢動作遊戲,讓學生在喜愛的遊戲中開展快速說出單詞的競賽活動,將動物的單詞卡片放進一個大信封內,並慢慢抽出卡片的一部分,看哪一組同學說的快和準,並進行評比。學生透過遊戲,邊做邊練習,寓教於樂,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

(2)情景表演

喜愛表演是小學生的天性,我充分利用這一特性讓學生用自己所帶的毛絨動物表演對話內容“Look! I have a… 並自選感嘆詞,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同座練習本課重點句型。學生練習完後,自由組合代表小組進行臺前表演,並由教師和部分學生作爲評委對參與表演的學生給予評價。讓學生透過表演,真正的鍛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5、歸納總結

本課除了板書所呈現的重點內容外,又將事先準備好的”知識袋“透過優美的旋律、音韻動聽的節奏傳給全神貫注的同學們,音樂聲猛然一停,拿到知識袋的同學開啟紙條,大聲回答紙條中的問題,答對的同學獎勵給一個粘紙帖畫,這項活動讓每一位同學興趣高昂的再次鞏固新知,加強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最後,我將大組競賽的結果公正地告訴全班學生並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鼓勵。

6、展示板書

Unit 4 We love animals

Look! I have a… monkey cat dog duck panda rabbit

本課以素質教育爲目的,結合教材重點、難點及英語學科特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說等方面使學生得到鍛鍊,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溫故而知新,達到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小學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木字底的寫法,並能很好的運用在結字當中。

2.繼續培養學生認真讀帖,端正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賞析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寫好字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將本課的例字寫美觀。

教學難點:木字底的寫法。

教學用具:課件、實物投影

一、激趣匯入

師:(出示學生的作品)這是我們班___同學的作品,她在書法特長班刻苦練習,有很大的進步,只要你能專心、恆心、都會取得顯著的進步,我們今天與___同學比比看誰進步,老師把這些字模獎勵給他。

二、出示例字

師:我們先來看屏幕上的字:“集”,你們發現了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什麼?

生:觀察、思考、回答

三、概括規律

師:邊引導學生概括邊板書

左右結構,這兩個字的左偏旁都比較窄。

四、指導

(一)教師邊範寫邊講解“集、樑”的書寫方法。

“集”字寫法提示:

1.木字底第一筆撇折,撇稍長,折後提稍短;

2.第二筆撇折起筆的位置在第一筆起筆處的右下方,折後提的收筆處在撇的起筆下方的一條直線上;

3.第三筆提畫略平,有點像右夾橫,寬度同上面等同。

4.右邊“合”字第一筆撇畫注意與左邊的穿插與避讓,捺畫可以寫得舒展一些;

5.最後的“口”字寫小一些。

6.整個字右邊位置比左邊低一些。

“樑”字寫法提示:

1.左右結構,左部窄短,右部寬長。

2.右部上方緊縮,下方寬鬆舒展,豎彎鉤長大突出,是全字的主筆,應當全力寫好。

五、練習

(1)學生練寫,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學生在米字格中練習,教師指導兩個字的位置和大小。

六、欣賞講評

師:下面老師把這些字模獎勵給有進步的同學。八個圈以上的同學上來,把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

師:小書法家把作品舉起來,其他同學以熱烈的掌聲對他們表示鼓勵。我想問你們寫好這些字的祕訣是什麼?

生:主筆放開,橫畫多的字要有長短變化、重心在同一條直線上。

七、課堂總結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魯科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始)Book1 Unit 3 Family Lesson 1 This is my mother.本課的話題爲“This is my mother.”。具體內容是:Jenny向大家介紹她的家庭成員。本課的重點句型是“This is….”。

本單元的語言結構學習內容是句型This is ....“This is....”是在2單元中學過的句型,在本單元中再次出現,以此來鞏固學生的運用能力。在2單元中,我們學過的是透過這個句型介紹自己的朋友。而在3單元中,又用到同一句型介紹自己的家人。這樣可以爲剛接觸英語的孩子降低學習難度,用同一句型來介紹多個人物,甚至爲以後用此句型來介紹物品也打下基礎。所以本課的重點是:靈活運動句型“This is ....”

本單元的詞語學習目標是新授單詞family、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在下一課中還將學到grandpa、grandma 等單詞。顯然一次學完這些單詞對與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太多了,所以本教材採用了分散與集中結合的辦法,利用已學句型“This is ....”把新的單詞帶出,在下一課中又用已學單詞帶出新的單詞和句型,從而達到循環往復,以舊帶新的效果,讓知識滾動復現,讓學生可以鞏固複習提高。

本單元功能是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

本功能的語用目的是學會介紹,以便自己可以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

從以上分析可知,本單元的教材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能聽懂、會說、認讀、下列單詞:

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

2.能聽懂、會說句型“This is my….”

技能目標:1.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簡單的談論家庭成員。

2.培養低年級學生聽、說、表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和學生自學的能力。

情感目標:1.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孝敬父母、關愛家人。

2.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共同的家園—China。

運用目標:運用所學的句型,可以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重點句 “This is my….”。

三、教學難點:

1. 單詞this,father,mother和brother中“th”的發音。

2.運用表演介紹家庭成員。

二、說教法

我將採用情景法、全身反應法、直觀法等教學方法,以學生爲主體,以Family這個話題爲核心,以語言功能爲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爲媒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使學生透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方式實現任務目標,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從而達成上述的知識與技能目標。

三、說學法

我採用chant和歌曲 貫穿整堂課中,利用單詞卡、頭飾、簡筆畫、實物投影、課件等多種手段,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的操練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在交流中掌握,在交流中記憶,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感知語言和習得語言,從而來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對英語有着很濃厚的興趣,所以在課堂上要儘量開展好玩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要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愛上英語。但是對於這些孩子,英語基本就是零基礎,所以學習起來相對較慢。這就要求教師對同一內容多次重複,儘可能多的操練,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在教授的過程中要耐心,切不可急於求成。而且孩子們對課堂常規還不是很熟悉,對教師上課時發出的指令都不能很快明白,所以教師要儘量透過肢體語言的輔助讓孩子明白教師的意思,儘量少用漢語。讓孩子慢慢體味英語的課堂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基礎,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新課匯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