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集合六篇

學問君 人氣:9.09K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集合六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於教材的理解,《學弈》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第1課《文言文兩則》的第一篇,本文透過兩人同名師弈秋學下棋,雖師出同門,卻結局不同,說明了做事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決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課文語言凝練,寓意深刻,是孟子的傳世之篇。

二、說學情

學生之前學習過文言文,所以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解讀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結合書下注釋理解本篇文章的大體意思。但是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表達形式上差距較大,對於學生來說深刻理解其內涵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正確斷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於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生情況的瞭解,設立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透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鍛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我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三維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是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難點則爲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我本堂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設定情境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播放現代下棋大賽的視頻,並順勢匯入新課《學弈》。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本篇文章的興趣。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釋題:“學弈”的意思。

2.教師配樂範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結合書下注釋,翻譯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文言文斷句的正確方式。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後,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厲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樣厲害?

3.兩個徒弟分別是如何學習的?找到原文中與之對應的語句。

4.這兩個徒弟師出同門,結局卻完全不同,原因是什麼?作者首先排除了什麼因素?你從哪句話得知?那麼結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設計意圖: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能夠鍛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也能養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透過這兩位徒弟不同的學習方式,你得到了什麼啓示呢?

設計意圖:發散學生思維,從課上體會的道理結合到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中去。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分角色表演課本劇《學弈》。

設計意圖:掌握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並透過表演課本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目的

(1)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感覺鄉親們冷靜無聞、無私奉獻的精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薰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則是理解爲什麼說“搭石”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學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至關重要。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說教學基本流程

對於本文教學,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爲四個部分:一、談話匯入,創設情境;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四、課外拓展,談自己身邊的事。

在談話匯入、創設情境的環節中,針對孩子的情況,我提了最簡單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再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初識搭石。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並讓學生思考:什麼是搭石?

學生自由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接着再交流問題“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使學生理解“搭石”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抓住“與學生一起尋找美”展開教學,使學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義。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重點引導:

在品讀第二自然段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上了老人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品質。爲此,我採用想象說話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內心世界,提問:老人踩了不穩的搭石,心裏會怎麼想?老人不是急着趕路嗎,擺好搭石後,爲什麼還要踏上幾個來回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呢?相信經過師生這部分的問答,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的朗讀也會更有深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畫的是一幅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學時,我重要捉住“行動是那麼和諧有序”、“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等,讓學生邊讀邊睜開想象,感覺人們走搭石的節拍,諦聽那走搭石時發出的輕而有力的踏踏聲,說出眼前目今表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田地領會美,感覺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筆墨樸素,但是簡樸的事變中卻閃耀着優美的頭腦,散發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導這一部門的朗讀時,我重點捉住“人們把這當作理所雖然的事”這句話,引導學生深入明白“理所雖然”這四個字所表達的情緒。

我捉住“溪邊讓路,背老人過溪”這兩個詳細事例的形貌,加深學生對“理所雖然”這個詞的明白同時,又使學生逼真地感覺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力。

課文第五段的教學,重在點破文章主題,使學生明確本文看似寫石,實則寫人。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借搭石所歌頌的無私奉獻,同心專心爲他人着想的人性美,並引導學生朗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的情節簡單,文字生動鮮活,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文章。課文講述薩沙一家外出郊遊,突然遭遇暴風雨,因爲只帶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親,哥哥自然的把雨衣讓給了最小的,最需要保護的薩沙。而薩沙在家人的影響下,也不甘於做弱小者,把雨衣蓋在了被風雨打掉花瓣的薔薇花上。儘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瞭深刻的做人道理,即滲透了“不甘於做弱小者”的價值觀念,又包含着“保護弱者”的人文情感信念,更體現了生命的高度意義。

圍繞訓練重點,依據教材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並引導學生不甘於做弱小的人,自覺保護弱小者。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爲:理解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薩沙和媽媽的對話,從而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覺保護弱小者。

二、說教法:

1、對於本課的生字,主要以檢查學生自學爲主。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進行指導。學會本課要求會認的14個生字以及組成的新詞語。要求認識的生字放在課文中,讓學生反覆讀,課文讀熟了,那認識生字也就不成問題了。

2、對於解決本課教學重點,我將在教學中注意兼顧各類學生,以讀爲主,讀中感悟。透過對比朗讀體會雨前和雨後的野薔薇花,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關愛之情。並適時創設情境,如果你是薩沙,看到這樣的薔薇花,你會怎麼做?這樣親身讓學生體驗着朗讀,奠定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

3、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的暢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思想情感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聯繫起來,感受到了今後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三、說學法:

讓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把讀,議、說,寫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四、說教具:

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流程:

主要分爲四個環節來進行。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你認爲生活中什麼樣的人強大,什麼樣的人弱小?你願意做什麼樣的人?爲什麼?教學這篇文章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弱小”的含義,因爲“我不是最弱小的”這句話是文章的題眼,課文所敘述的故事最後就落腳在這句話上,因此,我採取設疑匯入的方法,讓學生讀了課題後質疑:“我”是誰?爲什麼說“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整體感知,自主學字。

1、範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有哪些人和物?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初讀課文,檢查生字新詞自學情況。

生彙報自讀情況。

3、課件出示生字詞,生各種方式讀。

4、生用自己的話歸納課文內容,講了一件什麼事?。

隨機板書:

讓雨衣:爸爸→媽媽→託利亞→薩沙→薔薇花

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聽課文朗讀,聲情並茂的朗讀,給學生強烈的情感薰陶,而讀後交流又能瞭解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況。然後透過自瀆,感知課文大意,透過檢查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三、讀中感悟,真情體驗

1、邊讀課文邊思考,找出文中描寫薔薇花的句子。

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考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2、透過讀句子,對比描寫雨前雨後的薔薇花,體會“弱小”。

這兩個句子儘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透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經被滂沱大雨折磨的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在這種對比中,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關愛之情。

3、讀課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薩沙和媽媽的三次對話。

媽媽和薩沙的三次對話是本課的難點,讓學生反覆讀薩沙的話,理解體會薩沙從帶有疑問到不服氣,最後到自豪地反問這一心路歷程。並分角色朗讀來加深理解人物情感的變化。

四、聯繫生活,昇華感情

學了課文,我想每個孩子對弱小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再讓他們說自己的理解。在最後一環節中,學生討論透過課文學習有什麼感想,並分組交流自己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情。讓學生心裏“我不是最弱小的”和“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感想進一步昇華。

五、板書:我不是最弱小的

讓雨衣:爸爸→媽媽→薩沙

↘↓↙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薔薇花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秋天的圖畫》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秋天豐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濃豔的筆墨爲讀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豐收、喜慶和熱鬧。整篇課文句式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低段兒童的朗讀訓練。特別是中間四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不僅讀來有滋有味,它整齊對仗的句式,更是孩子們進行模仿說話寫話極好的訓練點。

秋天是美麗的、可愛的、喜悅的,爲了孩子們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盡興地、愉悅地學習課文,我對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1、爲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文的過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濃郁的秋色,針對富陽的氣候特點,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將第一單元的課文後置到了十月份,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邊學文一邊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頌秋天,真正達成情感目標和知識能力目標同步發展的目的。

2、適量的從課外引進一些學生喜愛的描寫秋天的古詩、兒歌和散文,在拓寬學生的閱讀面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

3、與音樂老師商量是否能與此同時教一些讚美秋天的歌曲,讓孩子們多維的感受秋天美麗與喜悅。

根據文字的語言特點和孩子們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①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②體會秋天的美麗和喜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③能夠仿照課文中的一些句式,寫一寫秋天的其他景物。④透過拓展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秋天的特點,積累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⑤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秋天。爲了突破重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並理解了部分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三課時帶學生走進春秋公園觀察秋天、欣賞秋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讚美秋天:如畫秋天、寫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透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預設要幫助學生達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個目標。爲了能較好的達成這些教學目標,我採用今天這樣一個教學設計,下面我就這個設計來談談我的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的反思。

《秋天的圖畫》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切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迅速走入文字成了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李吉林曾經說過:“教師的情感對於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後,對秋天的美麗和喜悅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讓這種感受進一步昇華,讓他們不僅有對秋天美景的喜愛,更有對文中優美語句的喜愛。課後我反覆地研讀了課文,讀着讀着,我發現這篇散文讀起來更像一首優美的詩歌,於是我以中間四句爲主基調對其他的幾句進行了修改,果然讀來更朗朗上口了,而且這樣的修改也突出了重點句式,便於學生的朗誦和仿寫。後來我便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當舒緩優美的鋼琴曲響起時,教師開始動情地朗誦小詩,將學生帶入那幅詩意的秋天的圖畫中,如果孩子們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爲老師鼓掌,當老師問:“想讀嗎?”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像老師一樣去朗誦詩歌,這時學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發,因爲他們朗誦時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詩人的。在讓學生反覆地動情地朗誦之後,再讓學生來談讀後的感受就比較到位了。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春日》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尋春的所見所感:在一個溫暖的春日裏,詩人來到泗水河邊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處處煥然一新。爲什麼?因爲和煦的東風催的百花齊放,爲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讚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春天的源頭的道理。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重點:入情入境的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蒐集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古詩。

課前準備

1、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於學生板書。2ppt課件準備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和詩句。

2、課前分好學習小組

【說教法】

【設計理念】

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理解詩的意思,學習古詩並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

【說教學過程】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學生有困難,師生幫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風得意春色迷人春色無邊春意盎然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與淺紅。

一年之計在於春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讚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讚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學生板書題目

3、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讀的時候結合註釋。

4、讀了這首詩以後,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5、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裏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係,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遊,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春遊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遊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

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閒識得——等閒:隨隨便便,輕鬆,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閒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麼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豔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豔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裏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6、春天真美呀!詩人看到這萬紫千紅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總之,太好了!讓我們自由的大聲地讀一讀,你想用什麼樣的心情去讀你就怎麼去讀。

7、明詩意,配樂讀。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閒自得,感受着春風的清新和溫暖,享受着萬紫千紅的豔麗和芬芳,不禁詩興大發…….(師生共誦《春日》)

聽,遠處傳來了春的聲音,讓我們和着春的旋律,一起來讀讀。(師生配樂讀,師先讀,生再讀)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春天真美呀!春天啊,你永遠在我們身邊該多好呀!可是春天你的腳步總是那樣的匆匆,你能否爲我多停留一會兒?

同學們,你們現在就處在人生的春天,看你們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們的臉頰如花朵般豔麗,你們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親愛的同學們,你打算怎樣度過你生命中的春天呢?

(生交流,教師補充朱熹求學的故事)

四、作業:繪春

1真好!讀着朱熹的詩,我們彷彿來到了美麗的泗水河邊,春天似乎已來到我們的眼前,融入我們的心田。同學們,春天是否到過你的家鄉,到過你每天經過的小路旁,小河邊,田野上……是否也來到我們的中心小學?同學們,拿起筆,畫畫你心中的春天?

2默寫《春日》

讓孩子們自己走進春天,走進文字

——古詩《春日》教學反思

在這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春天,我帶着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動、一份……的心情,走進了美麗的石巖中心小學,和這裏三(4)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朱熹寫的古詩《春日》。更讓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兩位領導和教學處陳主任,還有莊老師等一起和孩子們走進《春日》。不管教的成功與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教學這首古詩,如果僅僅停留在“解釋”上,肯定枯燥乏味、了無生趣。考慮到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玩味、反覆品嚐,我就想:何不在學生已能讀得字正腔圓、有滋有味的前提下,開啓他們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先對詩人寫詩時的心情作一番大膽的猜測,然後再細讀推敲古詩中的每一個字詞,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證據,小組交流後,再全班反饋,並在反饋的過程中,結合感情朗讀呢?我還從有關資料中發現《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讚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於是,我就想,我要讓學生透過這首詩的學習,知道不僅僅是詩人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春光無限好!享受讀書的樂趣,書中滋味長!我和孩子們也應該是在享受春日,從詩句

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學了這首詩,我們肯定也會有所啓發。

基於自己這樣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學習古詩並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制定了以下的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我還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步驟:

1、讀春:從我們以前學過的詞語、詩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積累。

2、詠春:從朱熹的《春日》中享受萬紫千紅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悅。

3、惜春:從春的喜悅中感悟春光雖美,韶華易逝,激勵孩子們求知。

4、繪春:將春情化爲詩情,將詩情化爲畫意,描繪春天,讚美春天。

教學設計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剛接手三(4)班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學生的學情,對於小組討論的成功與否我也沒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夠駕馭課堂。

帶着這份自信,更帶着一份期望,我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這一課。考慮孩子們,可能平時對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因此,課前,我準備了些有關春天的好詞佳句,讓他們課前讀讀,即增加積累又營造了一種“春的氣息”。

但教學過程並不如我所願。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我的最後一部分惜春竟然沒有時間來演繹!一種失敗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爲什麼孩子們居然不投入,不熱情!而且還有那麼多老師聽課?是我的詩情不夠?是我的教學設計有問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課的老師馬上就找到了癥結所在:

首先,是板書雜亂無章。當學生把詩人的心情猜測出來後,可引導學生給這些詞語歸歸類,這樣學生的學習思路會更清晰。不至於黑板上那麼多同類的詞語,雜亂無章,而且浪費時間。陳主任指出這個板書簡直就是空洞無物。是呀,我爲什麼不讓學生把找到的“證據”寫在黑板上,而不是寫寫什麼心情的詞語?

其次,讀的不夠,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教師亦沒有和學生一起親近文字,導致後面的討論成了空中樓閣,學生亦是霧裏看花,沒了興致。

第三,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一開始教師就對學生不信任,覺得他們想不出什麼有關春的詞語,詩句,於是自作主張,提供一些美詞佳句讓學生讀,結果學生讀得不熱情。整個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分析學生學情,正如陳主任所說“好像是上給聽課老師看的”。結果連“底”都沒保住。

本來應是領着學生走進春天,結果卻是領着聽課老師到泗水河畔,走馬觀花了一下,學生卻還在春外!

《春日》的思索,還要繼續--------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峯、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讚美之情。

【說預設】

【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透過記敘遊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爲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培養熱愛祖國邊疆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2、體會並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課前準備】

1、學生藉助課前“閱讀提示”充分預習,藉助工具書正字正音和解詞,收集相關資料,初步瞭解課文的寫景狀物順序和特點。

2、教師製作演示課件,附配樂課文朗誦。

【課時安排】

1~2課時。

【說程序】

一、用設境式教學導語引入新課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嶽,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清代詩人洪亮吉也有詩云:“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現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發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讚道:“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這些名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千裏,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裏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小結:

(演示)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峯托木爾峯海拔爲74353米,峯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峯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峯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峯,翠綠的雲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裏,王母娘娘就在這裏設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現在這裏已成爲著名的旅遊勝地。

2、解題,瞭解作者,明確學習任務: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爲主要內容的遊記散文,選自於《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學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積累語言)。

3、提出學習方法:

三、根據“閱讀提示”速讀全

理清全文所記敘的遊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⑴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觀察點的移動,由山外到山裏。)讓學生找出課文的脈絡句,即地點變換的句子。(“進入天山”“再往裏走”“走進天山深處”)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⑵學生朗讀(或配樂朗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峯、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繪方法:

①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峯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

②比喻,如:說白雲在雪峯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⑶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幾聲鳥鳴來襯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以林外陽光燦爛和林中閃着菸頭的紅光來襯它的幽深。最後,以“這天山上有的是成羣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來突出森林之富饒。

⑷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學生邊交流,教師演示:

“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描其色。

“像……織綿……彩霞……長虹”──繪其豔。

“賽八寸的瑪瑙盤”──狀其大。

“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顯其多。

“用不着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誇其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裏,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練

1、歸納寫作特點、然後進行小練筆:

⑴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全文從總體上說,以遊蹤爲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或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⑵抓住景物的特徵,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抓住特徵,用簡練而又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使之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構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

⑶絢麗多彩的語言,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運用了比喻、映襯、誇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2、小練筆:

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徵,安排明確的線索,採用合理的順序和即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