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八篇

學問君 人氣:2.63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八篇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⑵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能力目標:

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2、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2、學法:

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二、初讀感知

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爲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初解絕弦

四、再解絕弦

環節設計目的是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重點詞句,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絕弦

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大家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亮點】

“以讀代講”、“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爲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社九年制義務教育十一冊裏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爲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爲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爲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爲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爲: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爲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尋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三、說教法

本堂課因爲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透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說學法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爲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五、說過程

(一)引導釋題,匯入新課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說“辯”字匯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初學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透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爲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着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透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爲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透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字的內容,體現了文字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初次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六、說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爲板書總是爲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爲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爲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字的內容。

總之,初次嘗試文言文的教學,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爲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課文結構簡單、富有情趣,但蘊含的科學精神比較抽象。

學習目標和評價策略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的學習目標和教材的特點,以及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制定了四條學習目標和評價策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透過教師傾聽、觀察糾正, 目標達成度爲95%。

2、能概括課文內容。透過教師傾聽、評價、點撥,使 85%的學生能達成目標。

3、能說出懷特森先生爲什麼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透過教師的觀察、傾聽,使 80%的學生能達成目標。

4、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透過師生傾聽、點撥引領,使70%以上的學生達成目標。

教學學法:

在教學中我採用閱讀批畫、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爲了課堂上交流得更加充分,我讓學生根據“課前連結語”預習課文,並閱讀關於懷疑、創新精神的故事。

教學預設

下面我詳細地說一說我的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 明確任務

1、談話匯入

我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匯入,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引起學生的共鳴,再順勢引入課題。

2、檢查預習

這篇課文學生已經提前預習過了,爲了強學生預習的成就感,引領學生學會預習。我會這樣檢查: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給自己畫一顆星,能結合“連結語”思考的給自己畫一顆星。蒐集閱讀故事的給自己畫一顆星。得到三顆星的同學請舉手。多好呀!爲自己鼓掌!

3、接着從*號入手,帶領學生閱讀“連結語”,明確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請畫出相關的語句,在空白處批上自己的體會。

(3)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共同學習 交流反饋

1、檢查詞語

編造 強調 教訓 駁倒 論證 權威 糊弄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饒有趣味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字詞的自學能力,但仍有學生囫圇吞棗,我透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徹底落實“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目標,如果出現讀錯的字詞,我會讓學生翻翻字典,樹立使用工具書的意識。在此落實目標1

2、概括課文內容。在指名說的基礎上採訪學生說出概括課文的方法,教師相機總結:“一事一議”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事件、結果(板書:人物、事件、結果)進行概括。學習規律性需要老師的梳理和總結,這才能做到舉一反三,真正體現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此落實學習目標2。

3、重點交流懷特森爲什麼是最好的老師?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班級交流。針對這個問題,課文中有三處比較明顯的語句,如果學生說出這個句子:

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我就這樣引導:這個同學眼力非常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總起句。你認爲他的“好”表現在哪裏?(教學方法獨特)你看,他又抓住了關鍵的詞語來談,多會學習呀!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板書:出人意料)懷特森先生做了哪些讓人想不到的.事情呢?快速默讀課文的1-5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語句。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髮現“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師故意編造內容---還把成績登在了成績冊上”是遞進的關係。我再創設這樣一個情景透過朗讀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要是你的老師也編造內容來上課,你會怎麼想? 如果你認真地按照老師教的去答題,卻拿到了打滿紅叉的試卷,心情又會怎樣?你會怎麼做?帶着這種感受讀一讀。在自由讀、指名讀、師生評價的基礎上讀出作者滿腹的不解。

如果學生說出這樣的話:

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我就抓住“迷信”一詞理解,追問:懷特森先生不要我們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板書)那麼他要我們怎麼做呢?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僞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孩子們,這就是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面對我們不解的眼神,他會說——面對我們的質疑,他會說——在歷史的長河中,就是因爲有很多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人,才帶動人類逐漸擺脫愚昧,逐漸接近真理。請快速閱讀這個故事《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談談你的感受。這樣的人你還知道有誰?給大家講一講。情在讀中感,理在讀中悟。就在這咀嚼詞句中、在朗讀感悟中、在拓展閱讀中體會了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在此落實目標3

如果學生找出了這樣的句子:

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我就引導學生對比前後學習方式的不同,再重點抓住“冒險”一次評價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和他這個人。藉機解決第三個問題。在此落實學習目標3。

三、 回首往事 訴說真情

在此我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懷特森的學生,長大之後成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給懷特森老師寫幾句話。寫作往往是有感而發,此時學生對懷特森先生已經有了一個全面地認識,和作者、文字產生了共鳴,藉機不僅可以抒發情感,鍛鍊學生的寫話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學習收穫。

四、學習表達閱讀推薦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一事一議”(板書:一理)的文章,那麼作者是如何透過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呢?引導學生髮現寫作的祕密。文章的最後一段非常有特點,我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去掉,再一次體會作者對懷特森先生的讚揚,體會留白的意味深長。每篇課文都是寫作的範本,寫作的祕密需要老師的點撥和引導。

最後我給學生推薦閱讀《科學的故事》。課外閱讀是課堂的延續和拓展,藉助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閱讀推薦,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此落實學習目標4。

板書設計

21* 我最好的老師

人物 事件 結果 一事

不要迷信書本 也不要迷信權威 一理

獨立思考 獨立判斷

這一板書的設計,遵循課文的表達方法,就是希望學生從中把握文章的脈絡,領會“一事一理”文章的寫作方法。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感受自然”中的一篇課文。我將從學習目標的敘寫、教材分析、學情、學習流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課。

俗話說“有的放矢,才能百發百中”,學習目標是指引着一節課的方向,爲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

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及學段目標中對本節課的有關描述是: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3、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教材中本單元對本節課學習目標的描述是:

第一單元: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體會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獨特的感受;還要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這些獨特感受的。

二、教材分析。

《山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選編本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有聲有色的山雨的韻味,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感受語言的優美,,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但是由於受生活經驗所限,學生對山雨陌生。

三、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部分學生學習還不夠靈活,理解、感悟比較膚淺,語言表達能力弱。再加上課文內容遠離生活實際,小組合作建設還不夠成熟。這對本課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綜合以上分析,我確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正確讀記下列詞語: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2、透過朗讀課文,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會用自己的話說出山雨的特點,體會出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並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

透過朗讀課文,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會用自己的話說出山雨的特點,體會出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學習難點:

透過朗讀課文,品讀詞句學習作者透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寫法。

四、教學過程

下邊我說一下我的學習流程。

爲了完成學習目標,解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學習。1、談話匯入、揭示課題;2、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3、熟讀精思,品味欣賞;4、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

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就一定能發現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山雨》就是作家趙麗宏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後描繪的自然景觀。

我的設計意圖是:教學從已知內容入手,意在溫故知新,既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學,略讀課文略的是教師的教,不能略的是學生的學。所以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我出示自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寫山雨),請你找出相關段落。

3.想想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畫出相關語句。

(三)、熟讀精思,品味欣賞

在這一環節中,我以“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課件)這一問題爲切入點,來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突破學習難點。具體分這樣三個環節:

1、學習“雨來”,感知“悄悄” (1-4自然段)

來得突然──跟着一陣陣溼潤的山風,跟着一縷縷輕盈的雲霧,雨,悄悄地來了。

(1)自由讀這句話,感受雨來時帶來了怎樣的感覺?(悄悄然的、有節奏的??)

(2)就帶着這種靜悄悄的韻味有感情地朗讀。

(3)出示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作者將____比作“無字的歌謠”,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____及____、由____及____的動態過程。

2、學習“雨中”,感悟神奇 (5-7自然段)

(1)那課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樣的一番韻味呢?拿起書,輕聲地讀,體會山林中飄飄灑灑的山雨帶給你的感覺。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韻味?細讀課文,找到那些令你喜歡的話語,將它們劃下來。

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將“岩石、樹葉、綠草”聯想成“________”,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________”,將此時的雨聲聯想成“________”,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山雨的________美。

(3)討論:如何理解”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

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句話。

(兩個流進說明了作者不僅是用眼睛看還用心去感受)

3、學習“雨後”,感受韻律 (8-10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的最後三個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彙報交流,自主朗讀。教師適時點撥。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我會這樣引導:孩子們,如果你們能熱愛身邊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優雅的樂曲。那麼你願意把這有聲有色的雨景永遠留在心中嗎?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背誦。

2、這是作者眼裏的雨,那麼我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

(夜幕降臨,它那黑色的魔爪將大地籠罩。窗外的雨依然在下,那是一支不諧調的曲。昏暗的房間,潮溼的空氣,使我窒息。天空容不下雨,便讓它降臨大地,做人間的天使,但是,它卻讓我迷惘??撩開窗簾,本想看看縹緲的景色,可是雨水,卻阻擋了我的視線,於是,我便看不到遠方。雨水,是在爲我哭訴嗎?呼之欲出的淚水,便在此刻,傾瀉。正如窗外的雨,不知何時纔會結束。)

我的設計意圖是:透過對比閱讀,讓學生髮現:同樣是雨,不同的人、在不同心境時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也許就是境隨心生吧!但是,無論怎樣心境下的景,融入了聯想和想象,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都會使文章更精彩!

3、師總結:

最後,我這樣結束本課的教學:同學們,有關雨的文章、精彩片段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蒐集閱讀,看看作者運用什麼樣的方法表達了自己獨特感受。

五、說板書

這節課我設計的板書清晰明瞭,既是對課文的一種總結,又理清文章的脈絡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整個板書力爭簡潔明瞭,教學重點一目瞭然,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

《窮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組第9課,作者是俄國被譽爲文壇泰斗的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述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本課思想內容有兩個重點:

1.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讚頌窮人富於同情心、熱心助人的美德。但是這一課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比較遠,如何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與文字、與作者、與文中人物對話,併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促進對文字的認識呢?

在深入鑽研課本,瞭解單元的訓練目標後,我把着眼點放在讓學生獨立閱讀,從字裏行間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感受作品中蘊含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並由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

我認爲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並深刻理解窮人夫婦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二、說教法:

《語文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於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準備抓住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這條情感線索,採用啓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三、說學法:

學生走進文字,親近文字,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導學生從文字讀進去,想開去,用“心理視線”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智力受到啓迪,並受到美的薰陶。以此實現學生與文字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程:

我準備分兩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現在着重說說第一課時,在這一課時裏,主要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透過學習,學生了解到文章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板書)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事。抓住重點語句細讀深思、用心感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體會他們的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這樣,學生就能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探究課文,使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從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實現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選擇責任,選擇實踐良知,這是最重要的東西。選擇愛,主動給別人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爲下節課作了鋪墊,也能和學生在他們已有的思想認識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也留下了許多遺憾。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提高。還請各位專家、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不勝感激!

說課稿:

《窮人》是統編六年制小學語文第12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樂斯泰寫的一篇小說。 本單元課文偏重於寫的訓練,重點訓練項目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旨在讓同學懂得寫文章要用樸實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真情實感。這不只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是怎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真情實感,也爲我對本課優秀教案提供了依據。

下面我就從怎樣匯入課文、教學構思、怎樣結束課文三方面說說我的優秀教案。

一、匯入課文

我用設疑激趣的方法匯入課文。走上講臺,出示課題後,我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待同學發表完自身的見解,情緒高漲之時,我趁機匯入:“本文是被稱爲‘俄國文學泰斗’的列夫?託勽斯泰的作品……”並在此簡介作者,“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麼故事?會和你想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導課設計,目的之一,是激發同學探求新知的興趣;目的之二,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喚起同學們對他的敬重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

二、教學思路和教程設計

這一內容我分以下三步來談:

1、初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大意,梳理思路。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使同學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2、精講細讀,體會感情。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爲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學法把同學一步步帶入故事情節之中,再用抓重點詞句的分析理解,以佔帶面的導讀法,協助同學讀懂全文。

學習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響效果的課文錄音把同學帶入一個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極富感情的朗讀,逼真的模擬效果,激發了同學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同學發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幹。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悽慘的生活。並在此設定疑問:這裏的“溫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它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這樣巧設懸念的設計,符合同學的認識規律。

第二段篇幅較長,但內容易理解。所以我讓同學繼續聽配樂朗讀,瞭解故事的發展。先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同學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同學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爲、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並着重理解桑娜抱小朋友後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同學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複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爲了讓同學體會作者描寫桑娜此時心理活動傳神的寫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號爲突破口設計問題,說明這樣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並指出這正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的具體表示。這樣,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訓練重點,而且學以致用,教給了同學寫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極富戲劇性,集中表示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痛。爲了協助同學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同學自行品味。

文章結尾一行,我主要讓同學體會這精彩的瞬間,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靈在不約而同之時迸射出的絢爛光芒!體會這樣寫言已盡,而意無窮。

全文教學完畢,在此解決第一段設下的疑問:爲什麼這間漁家小屋“溫暖而舒適”?使同學認識到,是因爲主婦桑娜的勤勞能幹,更主要的是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裏還洋溢着一種濃濃的溫情!

這一環節教學使同學深刻地領會了全文所蘊含的真摯情感和寫作特色,並強化了重點訓練項目。

3、透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認識。這一環節旨在透過有感情的朗讀,再頭昏腦脹感受文中核實的語言中所包括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行文思路和獨具匠心的寫作特色。

三、結束課文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溢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開啟想象的翅膀,續定‘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同學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一理念,本課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老人與海歐》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九冊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文字流暢、 舒緩,講述着人與動物的感人故事,牽動出人與動物的真摯情感,描繪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動人畫面。

2.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根據課前預習要求在閱讀中思考、做批註,並能抓住感受深的詞句發表自己的看法。知道結合課文內容蒐集相關資料,輔助理解課文內容。

3.設計思路:本課文情濃厚、真摯感人,在教學時大膽取捨,活用教材,緊抓情線、層層深入:1、由動作悟鷗情,引疑問 2、看老人舉動, 憶溫馨、知不捨 3、 看外貌,結合資料,知不易 4、 再看鷗情,明情理 5、 續寫詩篇,情綿遠。抓重點詞句,品重點段落,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之美,感悟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三、教學目標:

1、 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濃厚感情,感受到動物是有靈性的,是人類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每一份感情,都能得到它們的回報。

四、教學重點:抓住老人的外貌、 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濃厚感情。

五、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六、教學過程

(一)、 悟鷗情,引疑問

1、齊讀課題,出示學習提示:快速默讀課文15、16自然段,想:安放老人遺像時,海鷗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舉動,你體會到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2、反饋交流找到的句子。

3、重點體會16自然段的“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上方,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這兩句話,抓住“輪流”、 “瞻仰”、 “肅立不動”“白翼天使”體會海鷗的傷心與對老人的依戀。

4、帶着自己的體會,自由讀讀

【教學意圖】:透過品味朗讀,讓學生抓住鷗羣的動作體會它們傷心與不捨的同時又會心存疑問“是什麼讓海鷗有了如此意想不到的舉動?”從而引出老人對海鷗的愛。

(二)看舉動、知不捨看外貌、知不易

1、 默讀課文第一部分,畫出感受最深的語句,並作簡單批註。

2、 班內交流:此處,孩子們的感觸會有所不同,交流是可以打亂課文順序,談清自己的體會,隨品隨讀。在品讀時注意抓住課文中的四字詞語加以體會,在學生彙報時,隨機點評追問“你找的是描寫老人的什麼?描寫動作的語句還有那些?這樣對老人神態、

外貌、

動作、

語言的描寫有個歸總。

預設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只爲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老人給海鷗取了名字,“親暱”地叫着它們的名字,邊餵食邊聊天;“太陽偏西”,海鷗即將飛離,老人眼裏滿是“企盼”;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

3、

重點體會第三自然段老人餵食的畫面:

出示課件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cuō)起嘴向鷗羣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想:老人喂海鷗時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學生讀書思考,是引導學生畫出關鍵詞語加以體會。)

師:正是老人細緻入微的關心和愛護,才使得鷗羣吃食的場面成了一道讓人駐足的風景。有感情朗讀

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有聲有色的樂譜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師:讓我們帶着想象讀出這有聲有色的畫面吧!看着這有聲有色的畫面,你想說什麼?(真美,我也想去看看,希望時間停止在這一刻)

【教學意圖】:這聲,這色,譜成了一曲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樂譜。這樣的設計學生不僅深化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也發展了想象的思維和語言,起到了事半而功倍的作用。

4、出示課件(師生合作讀:可是,老人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學生讀。)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它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教學意圖】:在孩子身心都沉浸在老人與海鷗之間和諧、 其樂融融的美好瞬間時,老師告知老人走了。瞬時間的失落與海鷗不謀而合,再讀海鷗祭拜老人的段落,感情真實。這樣既理解了前面的疑問,又讓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誼緊緊相連。

5、出示課件:老人外貌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引導學生抓住三個“褪色”談感受,有感情朗讀。

老人何止是衣着簡樸阿!出示資料。

出示課件

被昆明人稱爲“海鷗老人”的吳慶恆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飛抵昆明的紅嘴鷗是他唯一的寄託。每當紅嘴鷗“駕臨”,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進城給它們餵食,和它們嬉戲,風雨無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資有一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爲此,老人平時幾乎捨不得花一分錢坐公交車。四元五角一斤的餅乾,老人毫不吝惜買給海鷗,他知道那是海鷗最喜歡的美食;他還經常買來雞蛋爲海鷗製作“雞蛋餅乾”;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菸。他與紅嘴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於他能將水中的海鷗一隻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獨腳”,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後時光,老人最牽掛的依然是紅嘴鷗。

學生談體會,再讀老人外貌的語句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老師接着導讀:就這樣衣着老人十多年來,一到冬天,每天必來。

出示課件(可是,老人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學生讀。)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它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教學意圖】:以外貌爲突破口,引出資料和課文內容,讓孩子們瞭解到老人對海鷗的是如此厚重,再讀海鷗對老人之情,必會升華。

(三)、再看鷗情、印心跡

順着學生的朗讀,在前文情感積澱的基礎上,再來學習17自然段。

師: 看着這些爲老人守靈的親人們,這些守靈的白翼天使們!我們不得不收起遺像。(課件演示遺像消失,描寫鷗羣的文字出現)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xuán)渦(wō)中脫出身來。

這裏把“撲”字換成“飛”字好嗎?爲什麼(“撲”字更能讓我們感受到海鷗如親人般的激動、傷痛、焦慮、無奈的心情,更能感受到海鷗對老人的情誼。)

【教學意圖】:挖掘“撲”字引領學生懂得如何遣詞造句,推敲語言。更加突出海鷗對老人的那種情誼,讓老人和海鷗之間的深情深深印在心跡。

(四)、續寫詩篇、情綿遠

老人去世後,昆明人爲了懷念他,集資爲他塑像。本文的作者鄧啓耀先生,爲他寫了這篇《寂寞鷗靈》,在此基礎上改變爲我們現在學習的課文。

讓我們把這真摯的情誼繪成詩篇,獻給仁慈的老人、

獻給靈性的鷗羣吧!

出示課件

爺爺

孩子

我是您最(疼愛 )的孩子(老沙 ) 沒有你們的日子裏

沒有您的日子裏 我牽掛( )

我懷念(您親暱地呼喚) 我企盼( )

爺爺

我是您最( )的孩子( )

沒有您的日子裏

我懷念( )

【教學意圖.】:續寫詩篇,把文中濃情暈染開來,學生既可以聯繫文中的好詞句,還可以展開想象,把畫面補充完整。

根據學生書寫情況來決定鷗羣由幾小節構成,預設詩篇,朗讀完下課。

【教學意圖.】:溘然而至的課堂,會餘味尚存,況且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已經深入每個孩子的心,無論是理性的倡導,還是感性的抒情在這裏只會畫蛇添足。

七、板書設計

相依相隨

【教學意圖】 : 1、來自文字、尊重文字。

2、充分體現人鷗之情。

3、寓意深遠,預示人與動物與自然的共存關係。

4、本文重在抒情,不在說理。爲了不破壞文字本身的美,所以在課堂上不過分涉及第三點。

八、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同步訓練

九、教學特色:

1、文隨情動、情因文生

結構上:鷗情----人情----鷗情,讓學生的情感隨文跌宕起伏,產生共鳴,從而更好的理解文字,內化感情。

詞句上:注重有特色的詞句加以品味,並輔以資料,使句子內容更豐富,情感更飽滿。注意四字詞語的積累。

朗讀:讀句子-----理解句子-------再讀句子,學法簡單容易掌握。

2、內化語言、融情詩篇

既充分使用文字中的詞語,又把文字中的“企盼、牽掛”加以想象,使課文學習落到實處。

3、無聲勝有聲:溘然而至的課堂,會餘味尚存,況且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已經深入每個孩子的心,無論是理性的倡導,還是感性的抒情在這裏只會畫蛇添足。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絕弦》。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走近藝術,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了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於悟琴,伯牙以子期爲知音。後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於這個傳說,人們把非常瞭解自己特長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初次見識文言文是五年級下冊的《楊氏之子》,對於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篇文章提出了兩個學習方向:一是學會藉助註釋、工具書等進行自主學習,理解文意,指導學生感悟文言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後隱喻的涵義——因爲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終身不再鼓琴。同時,也讓學生初步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工具書等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體會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文言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採取了“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本課教學立足於語言文字,讓學生品味詞句,在朗讀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摯情感。在創設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藝術的魅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好引導者,共同參與者的角色,引領學生走進文字。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堂應該平等對話,有效教學。因此我採用“自讀自悟”,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四、說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前一單元是詩歌的綜合活動,所以本課以表現友情的經典詩句,進行接龍遊戲作爲課前鋪墊,伴隨着古箏曲,師生互動吟誦詩文,奠定了課堂古典韻味的基調。

(一)揭題。

1、引導學生髮現剛纔吟誦的詩句都是描寫朋友情深的經典詩句。今天,我們要學的也是一

個關於朋友間真摯情感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楚國。(出示課題)這樣的匯入,銜接自然,同時也揭示了本課學習的內容與友情有關。

2、指名讀課題。提示弦字難讀,要讀正確,然後一起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這個環節先讓學生嘗試讀文。在學生感知文言文難讀難懂的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做到了既聯繫舊知,又讓學生明確了學習本課的方法。因爲難讀,這時教師進行範讀,讓學生跟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古文和現代文不同,要注意讀出它的節奏和韻味。出示課文的節奏,讓學生對應練習。

(三)品詞讀文。

品詞讀文,是本節課最重要的環節。葉聖陶先生在他的《語文教育二十韻》裏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你細讀文字的時候,不要把一個字輕易地放過去——作者爲什麼用這個字、這個詞、這種句式而不用別的?要去細細地體會它的神韻所在。因此我在教學中抓住“善”、“必得之”等重要字詞以及鍾子期讚美伯牙的兩句話,讓學生在比較字義和朗讀品味中體會伯牙和鍾子期的相知相惜。

1、品“善”

①插圖上是哪兩人?專注彈琴的是——伯牙,凝神細聽的是——鍾子期。你是怎麼知道的?課文插圖其實表現的正是伯牙和鍾子期相識相知的情景。所以在這裏,我引導學生將插圖和課文內容結合進行理解。然後出示: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讀讀這一句,你對他們有何理解?引導學生理解在這裏,善是指善於,擅長。理解了讀好這一句。

②請你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也告訴我們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學生劃一劃。

③重點品味其中的第一句,從什麼地方體會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抓住“善”字,讓學生知道在這裏“善”指好和妙,另外抓住兩個語氣詞來引導學生理解鍾子期對伯牙琴藝高超發出的讚歎,指導學生讀出泰山的巍峨。

④讓學生知道讀書就應該象剛纔那樣,從字裏行間去體會。重點學完這句後,第二句因爲句式相近,所以我採取了放手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伯牙的善鼓和鍾子期的善聽。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品“必得之”

①高山也好,流水也罷,只要善鼓的伯牙彈奏,善聽的鐘子期都能一一道來,這就是——出示句子: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抓住“念和“必”引導學生理解伯牙和鍾子期心意相通。同時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念和志都是想的意思。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孩子們,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讀)當伯牙志在流水,(生讀)善鼓琴的伯牙所彈,善聽的鐘子期都能懂。這就是——(生讀最後一句。)這次的引讀,也是對這幾句學習的小結。

(四)感受知音情切。

對於如何讓學生理解伯牙痛失知音的悲傷,我補充了伯牙和鍾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資料,並講述了鍾子期死後,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好在八月十五聽伯牙彈琴的細節,使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伯牙當時的痛楚和心碎。哀莫大於心死,伯牙破琴絕弦謝知音的舉動就不難理解了。

1、伯牙和鍾子期原本素昧平生,這回是有緣千里來相會。請快速地讀一讀資料:

有一年中秋之夜,晉國大夫伯牙乘船行至漢江渡口,遇雨躲避,在船艙撫琴一曲。正值興起,琴絃自斷。伯牙知道有人聽琴,於是出艙尋覓,但見樵夫鍾子期站立岸邊。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於是兩人結爲生死之交,並約定明年此時此地再見面。

2、瞭解了伯牙和鍾子期相識相知的經過,你有什麼想說的?

一個貴爲大夫,一個則是山野樵夫,卻在一個綿綿雨夜,一段陡峭山崖,完成了心靈與心靈的溝通。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纔是真正的——知音!(板書:高山流水深相知)

3、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他滿心歡喜地等待知音前來,可是一位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伯牙的琴聲。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了相識時彈奏的《高山流水》。(播放音樂,讓學生聆聽《高山流水》)

①琴聲也是心聲,如果你是伯牙,此時此刻,你最想對鍾子期說些什麼?請寫下來。(交流)

這裏讀寫結合,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伯牙,向鍾子期傾訴失去知音的悲傷,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真摯情感。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沒有人會像鍾子期那樣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再沒有第二個人會像鍾子期那樣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世上再無人會像鍾子期那樣——必得之。

③出示:

子期死,伯牙謂世上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你能讀出這一份無盡的悲傷嗎?學生讀。

高山流水依舊,只是知音卻成永別。學生讀。

④那位老人見伯牙挑斷琴絃摔破琴身,於是上前詢問。伯牙長嘆道:摔斷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生讀)

伯牙斷絕的只是琴絃嗎?不,那是他的一根心絃啊!哀莫大於心死!

⑤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板書:破琴絕弦謝知音)一起讀。

4、看板書,生讀:高山流水深相知,破琴絕弦謝知音。讓我們在琴聲裏記住這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

(播放《高山流水》)

(五)佈置作業:背誦全文

記誦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佈置學生背誦本文可以使學生在培養學生語感的同時積累了文言詞語,爲今後開展文言文教學奠定基礎。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瞭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根據課文內容和本課主旨,設計了以下板書:

伯牙絕弦

高山流水深相知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共話春節

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向我們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2.交流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資料:

①關於春節的來歷: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曆一年的歲首,即正月初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不但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在此期間人們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如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融入了無限的留戀、回味和憧憬。中國的春節,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日。

②關於春節的習俗:祭竈掃塵貼春聯守歲鬧元宵等

③關於春節的傳說:年的傳說歲的故事等

3.假如請你來寫春節,你打算寫些什麼?

4.的確,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

二、放手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①同桌互查讀文情況。

②出示本課需會寫的生詞集體認讀。

③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概括:

臘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三、細讀鑑賞,感受春節。

(一)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爲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二)小組研讀。

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二課時

(三)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體會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節前的年味主要表現在哪?重點交流節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裏人們的主要活動、講究及人們的心態。

②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

們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悅和希望: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④指導學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

⑤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在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幹些什麼呢?

2.體會過節的熱鬧

①交流過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過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②同是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默讀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反覆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初一:悠閒、快樂;十五:紅火、美麗。

④再讀一讀,討論、交流:這些感受你們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⑤交流反饋“除夕”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

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⑥閱讀“閱讀連結”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師及時梳理:老舍筆下的除夕爲我們展現的是全景圖,抓住除夕人們主要的活動簡單勾勒,語言簡潔明快;而“閱讀連結”短文二由回憶外婆入手,重點寫了一家人怎麼過除夕的情景,其中細緻描寫了準備過程和圍爐情景。

⑦交流反饋“初一”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初一的悠閒、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逛廟會”時人們的表現來體會悠閒與快樂。

⑧交流反饋十五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想像: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麼?

出示老舍的原文,創設情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着鮮紅的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⑨總結: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卻被作家僅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個節日最突出的特點,用極其凝練的語言爲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畫卷。讓我們再次走進文字,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先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再讀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爲什麼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2.自主閱讀“閱讀連結”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3.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引導學生借鑑學到的寫法談,如:選材要詳略得當、描寫節日要抓最主要的特點、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夾敘夾議等。

五、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爲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於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中選擇編寫。

3.精彩再現:摘抄自己認爲描寫好的關於春節的詩詞佳句或優美片段。

4.春節建議:春節怎麼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5.節日集錦:除了春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把你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