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資訊技術身臨其境話資訊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1.74W

各位領導、專家,大家好!

小學資訊技術身臨其境話資訊說課稿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山西省統編教材小學版《資訊技術》課本第一冊第一單元——《身臨其境話資訊》。具體從以下六個方面介紹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二、學情分析;

三、目標分析;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五、教學程序;

六、教學評價。

一、教材分析——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冊教材共分三個單元:分別是進入資訊王國、 親密接觸Windows和魔力畫室。“身臨

其境話資訊”是這套教材的第一節課時,是學生首次接觸資訊技術這門學科。是否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爲習慣,至關重要。它是讓學生初步瞭解這門課的視窗,同時爲這門課程的學習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所以說,意義重大。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的基本概念;

2.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教學難點:是“資訊”的概念。

二、學情分析

1、本教材所面對的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等抽象概念,還沒真正意義上的接觸。

2、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遠遠高於抽象思維能力,興趣是他們最好的老師

3、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還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

根據這種情況,我設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的基本概念;

2、熟悉簡單的觀察、收集、處理資訊的方法和技能;

3、選用簡單的資訊處理的方法,解決適合三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閱讀課本和參與“你做我猜”、“小小傳令兵”、“逛超市”三個活動。對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並初步理解相關的概念;

2、透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親歷活動過程,增強體驗,提高學生對資訊技術課程的興趣;

2、感受資訊處理與資訊技術在日常學習生活的緊密聯繫;

3、初步形成應用資訊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懸念教學法:聯繫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設定懸念。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遊戲學習法:以學生爲主體,透過遊戲等活動,從形象的事物中總結出抽象的概念;

3、實踐教學法:先讓學生模仿練習,然後放手讓學生親身實踐。從而達到讓學生學會基本的資訊處理的方法。

五、教學程序——介紹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五大模組:匯入、基本活動、拓展活動、小結和作業。

(一)匯入

設計本模組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課,並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

本模組的第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你有沒有發現這學期你書包裏的課本有什麼變化?(對了,多了一本“資訊技術”課本).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在資訊技術的海洋裏一起遨遊,去學習資訊技術的知識。這樣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發現自己書包裏課本的變化,多了一本書!從而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後將多一門“資訊技術”課程。但什麼是資訊技術課呢?學生並不瞭解,所以我接下來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我出示了一張“三年二班學生在電腦教室的座位順序表”,然後問到:你們相信不相信只要你指一個座位號老師就能馬上告訴你這個座位上的同學的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資訊?學生會覺得好奇,老師是怎麼做到的呢?引出本節課題“身臨其境話資訊”,並板書課題,同時提出“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這幾個名詞,告訴學生:學習了本課以後,你也能象老師一樣。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基本活動

設計本模組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透過一系列的遊戲,突破“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三個概念的教學難點,同時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養成注意觀察、積累資訊的好習慣。活動是師生共同乘坐“資訊快車”進行旅行,途中要停靠三站。第一站:你做我猜;第二站:小小傳令兵;第三站:逛超市。透過這三個活動最終達到完成“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概念的學習任務。

1、你做我猜

這個遊戲是:把全班同學按座位分成四個小組,讓學生熟悉遊戲規則以後,出示

我爲他們準備的“動物”、“電器”、“球類運動”、“辦公用品”四大類題目以供選擇。遊戲開始前先選擇猜哪一類。下面,我以球類運動爲例做簡單說明:比如說:猜“籃球”這個內容時,可以表演投籃的動作,也可說這項運動每隊由五人蔘加,或以人物說明,比如說姚明是什麼運動員等等。學生透過這些資訊,可以猜到是“籃球”這個內容。最後要評出猜得最多的組,以示鼓勵;遊戲做完之後,我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剛纔你們的動作、語言要表達什麼?目的是什麼?答案是很顯然,就是圍繞屏幕上所寫的內容。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資訊的存在以及它的存在方式,同時也感受到資訊傳播和資訊處理的過程,爲後面資訊、資訊處理這兩個概念的介紹做了很好的鋪墊。

接下來再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二頁。(投影展示)

從這幾幅圖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的回答是:

(1)我看到的第一幅圖是一張照片,是兩個小孩拿着水槍和一個大人在河裏遊戲;

(2)我看到了兩個小孩:一個是女孩,一個是男孩,男孩穿着藍短褲。

(3)我看到了第二幅圖是一部電話,我知道用電話可以和朋友交流。

(4)我看到了第三幅畫是報紙,從報紙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新聞。

(5)我看到了第四幅圖是一臺電視機,電視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幅風景畫。

……

再請看下面這些標誌,你在哪裏見過?猜猜它們的含義?

學生的回答是:

(1)第一個是“禁止吸菸”的標誌;

(2)第二個標誌是“人行橫道”的意思;

(3)第三個是“工商銀行”的標誌;

(4)第四個是“紅十字會”的標誌。

透過觀察、思考、總結等環節,讓學生感受到資訊可以依附於文字、符號、聲音、圖形、圖像等媒體,從而總結出“資訊”的概念:“用文字、符號、聲音、圖形、圖像等方式傳送的叫做資訊。爲了鞏固學生對資訊這個概念的理解,可以讓學生說說在生活學習中遇到過哪些資訊?

比如:上課的鈴聲、120救護車的警報、教學樓裏的“別把樓梯當滑梯”“別把樓道當跑道”……等等。

那資訊又是怎樣傳播的呢?

接着進入第二站:小小傳令兵

我是這樣設計的:按學生的座位每行分成一組。請一位同學讀“遊戲規則”讓大家瞭解。在遊戲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難易不同,傳遞的效果也有差別。比如,第一組內容,每個組都能傳得準確快速;可是第三組內容,大家都出現了漏字或改變句意的現象。這時我立即把握時機進行總結:大家剛纔都實踐了一次“資訊處理”的過程:第一位同學看紙條和後一位同學聽前一位同學傳內容的過程,就是一個資訊“採集”的過程;要把自己得到的資訊傳遞給他人,必須先經過自己大腦的存儲和加工,這就是資訊的“加工”和“存儲”。那什麼是傳遞呢?同學們之間相互轉告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資訊“傳遞”的過程;什麼是輸出呢?前一位同學告訴後一位同學的過程及最後一位同學把資訊寫在紙上呈現出來就是資訊的“輸出”。

這時總結並板書:“採集”、“存儲”、“加工”、“傳遞”、“輸出”,最後得出“資訊處理”的概念。

資訊處理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隨處可見,接下來進入我們的第三站:逛超市

先請同學們看課本第3頁問:誰知道這幾幅圖的意思是什麼呢?同學們很快地回答出,是逛超市。於是,大家聯繫實際生活,說出了逛超市的一系列活動。從而引出“資訊技術”的概念--------“在資訊的採集、存儲、加工、傳遞、輸出過程中所涉及的技術都叫資訊技術”。

爲了加深學生對“資訊技術”概念的理解,我播放了一段有關生活、學習中“資訊技術”應用的視頻,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時時刻刻都伴隨着“資訊技術”的身影。

透過以上三個活動,把“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這三個概念掌握以後,我設計了第三個模組:拓展練習。

(三)拓展活動

本模組我設計了兩個環節:

1、呼應導課內容解決學生的困惑

在引課時,學生選一個座位號,我馬上就能說出這個座位號上學生的相關資訊。現在學生了解了什麼是“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概念之後,就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這實際上就是一個“資訊處理”的過程,老師在課前採集了三年二班同學的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這些資訊,然後根據座位號,對應做成這張表格,同學們的資訊就一目瞭然了。

2、拓展練習

我是這樣組織的:(出示公交車站牌)

下個星期天,班裏要組織一項社會活動,大家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去動物園、汾河公園、迎澤公園。現在我給大家提供離我們學校最近的三條公交車的執行線路,請同學們根據站牌提示,設計一下你們需乘坐哪路公交車,乘車路線,算出要乘坐幾站,分別經過哪些站點?設計完成之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彙報,同一個組的可以進行補充、完善。

透過這個練習,學生親身實踐了資訊處理的過程,加深了對“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資訊處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爲今後資訊素養的培養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

(四)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什麼是“資訊”、“資訊處理”、“資訊技術”三個概念。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到處都有“資訊”與“資訊技術”的身影,在接觸“資訊”與“資訊技術”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處理資訊。大家不僅要學好我們的“資訊技術”課,而且要養成認真收集資訊、正確處理、應用資訊的良好習慣。

(五)課後作業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我設計了課後作業:

請同學們蒐集、整理一個有關奧運會的、你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在下節課上,我們請大家做三分鐘的介紹。

到此結束本節課。

六、教學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評價方法是:

1、觀察評價法:就是觀察學生的學習,對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對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情感)

2、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理解的問題、彙報的結果要進行及時的點評。並且認真關注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與人交流的態度、合作的意識、表達的方式。(能力)

3、實踐活動(作品)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活動的效率、成果做及時的評價;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專家不吝賜教。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