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華】高中說課稿錦集6篇

學問君 人氣:7.63K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高中說課稿錦集6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本節內容系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教科書高一政治第一課第三節第一框的內容。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學習的內容是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商品和貨幣的有關知識,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學好這個框爲以後學習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識記並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並能初步運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商品價格波動的原因及表現。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能力,使學生正確認識價格與價值往往不相符這一現象。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明確發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強調學生應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改革開放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價值規律的含義,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2)難點:等價交換的原則。

四、說教法

本課適合採用案例法和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將思想政治課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選用案例某學生採訪養豬戶的錄像片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之感受到經濟學原理就在我們生活周圍,每時每刻都在發揮作用。採用討論法能讓學生真正的參與當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能加深對知識本身的理解,深刻領會知識的內涵,而且在討論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五、說學法

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透過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討論、比較、分析等達到認知和行爲上的統一。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按照“瞭解案例--分析案例---歸納總結--熱烈討論--大膽設想--總結概括”的模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深刻領會知識並靈活應用知識。

六、說教學手段:

採用表格、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方法。對教材的表格化處理,既直觀展現教材內容,又培養學生思維的科學性與創造性,採用多媒體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把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深刻認識理論知識。

七、說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注重條理,抓重點,突難點,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分成5部分。)

1、創設情境:(約4分鐘)設計三個問題1紙幣是不是商品?爲什麼?它具有哪些職能? 2豬肉是不是商品?3豬肉的價值是用什麼表示的?組織並引導學生回答,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順利匯入新課。

2、探究新知(約32分鐘)

採取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增加課堂容量,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形象作用,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8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環節1從日常生活說起,引出課題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環節2以熱點問題“豬肉價格上漲了”來探究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它的表現形式。

環節3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價值規律是一切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環節4多媒體展示某同學走訪養豬戶的調查報道,透過一系列的問題,得出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2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環節5以豬肉價格的變化爲例,得出供求關係的變化與價格漲落變動的關係,得到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環節6多媒體展示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圖,利用圖表進行解讀。環節7透過舉例探究價值規律的不變性。

環節8回到現實生活,利用價值規律指導實踐,服務社會。

3、課堂小結(約4分鐘)

力求簡明扼要,梳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從四個方面來總結:A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B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C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D利用價值規律指導實踐。

4、閱讀教材,結合實際領悟本節知識。(約4分鐘)

5、佈置作業。(約1分鐘)設計兩道開放性習題:

A淺淡“夏天購買皮衣冬天賣”的說法。

B怎樣做一名有頭腦的養豬戶。

高中說課稿 篇2

1 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1.1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

兩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出現在高中立幾第一章最後一節,這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空間兩直線位置關係,空間直線和平面位置關係,特別是已學習了直線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這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而本節內容是第二章多面體、旋轉體的學習基礎,因此,本節的學習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

1.2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

1.2.1 從定理的證明過程,面面垂直可轉化爲線面垂直,就可以看到數學的化歸,"降維"思想。

1.2.2 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中,從建構手段角度分析,可以看到歸納思想,而這一思想中包含着重組的意識和能力。

2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2.1 基礎知識目標:掌握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變

式,能利用它們解決相關的問題。

2.2 能力訓練目標:逐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類比能力,會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路和觀點,着重培養學生的認知和元認知能力。

2.3 創新素質目標: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判定定理,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和能力;判定定理及變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重組意識和能力;判定定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的意識和能力。

2.4 個性品質目標: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善於發現,獨立的意識,不斷超越自我的創新品質。

3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判定定理的證明及變式探索

難點:判定定理的變式。

關鍵:本節課透過判定定理的證明及變式探索,着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認知和元認知能力。

4 教材處理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建構即認知結構的組建,其過程一般是先把知識點按照邏輯線索和內在聯繫,串成知識線,再由若干條知識線聯構成知識面,最後由知識面按照其內容、性質、作用、因果等關係組成綜合的知識體。本課時爲何提出變式呢,應該說,這一處理方法正是基於此理論的體現。其次,本節課處理過程力求達到解決如下問題: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如何發展?又如何從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賦予抽象的數學符號和表達式,如何反映生活中客觀事物之間簡單的和諧關係。

5 教學模式

遵循教學過程是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十分複雜的動態性總體,是教師和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下進行集體認識的過程,教爲主導,學爲主體,又互爲客體,啓動學生主動學習,啓發引導學生實踐思維過程,自得知識,自覓規律,自悟原理,主動發展思維和能力。

6 學法

6.1 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着重掌握元認知過程:

6.2 使學生把獨立思考與多向交流相結合。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函數的概念》是北師大版必修一第二章2.1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函數概念。函數內容是高中數學學習的一條主線,它貫穿整個高中數學學習中。又是溝通代數、方程、、不等式、數列、三角函數、解析幾何、導數等內容的橋樑,同時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函數學習過程經歷了直觀感知、觀察分析、歸納類比、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透過學習可以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成爲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瞭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所以,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函數的概念,能對具體函數指出定義域、對應法則、值域,能夠正確使用“區間”符號表示某些函數的定義域、值域。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實例,進一步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係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係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進一步加深集合與對應數學思想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爲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函數的模型化思想,函數的.三要素。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符號“y=f(x)”的含義,函數定義域、值域的區間表示,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函數概念。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爲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與認知規律以問題爲主線,我採用啓發法、講授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匯入

首先是匯入環節,提問:關於函數你知道什麼?在初中階段對函數是如何下定義的?你能否舉一個例子。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函數概念》。

利用初中的函數概念進行匯入,拉近學生與新知識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知識框架行程知識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採用講解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法等。

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實例

(1)某山的海拔高度與氣溫的變化關係;

(2)汽車勻速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變化關係;

(3)沸點和氣壓的變化關係。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上三個實例,他們之間有什麼共同點,並根據初中所學函數的概念,判斷各個實例中的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是否爲函數關係。

預設:①都有兩個非空數集A、B;②兩個數集之間都有一種確定的對應關係;③對於數集A中的每一個x,按照某種對應關係f,在數集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y值和它對應。

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透過對上述實例的共同點並結合課本歸納函數的概念。組織學生閱讀課本,在閱讀過程中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函數的概念是什麼?初中與高中對函數概念的定義的異同點是什麼?符號“ ”的含義是什麼?

問題2:構成函數的三要素是什麼?

問題3:區間的概念是什麼?區間與集合的關係是什麼?在數軸上如何表示區間?

十分鐘過後,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預設:函數的概念:給定兩個非空數集A和B,如果按照某個對應關係f,對於集合A中任何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存在唯一確定的數f(x)與之對應,那麼就把這對應關係f叫作定義在幾何A上的函數,記作f:A→B,或y=f(x),x∈A。此時,x叫做自變量,集合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集合{f(x)▏x∈A}叫作函數的值域。

函數的三要素包括: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

爲了使得學生對函數概念的本質瞭解的更加深入此時進行追問

追問1:初中的函數概念與高中的函數概念有什麼異同點?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函數的本質爲兩個數集之間都有一種確定的對應關係,而且是一對一,或者多對一,不能一對多。

追問2:符號“y=f(x)”的含義是什麼?“y=g(x)”可以表示函數嗎?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符號“y=f(x)”是函數符號,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f(x)表示與x對應的函數值,一個數不是f與x相乘。

追問3:對應關係f可以是什麼形式?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對應關係f可以是解析式、圖象、表格

追問4:函數的三要素可以缺失嗎?指出三個實例中的三要素分別是什麼。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函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追問5:用區間表示三個實例的定義域和值域。

設計意圖: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發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運用啓發性的原則,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動手操作,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和同學之間討論,加強了學生們之間的交流,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組織學生自己列舉幾個生活中有關函數的例子,並用定義加以描述,指出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並用區間表示。

這樣的問題的設定,讓學生對知識進一步鞏固,讓學生逐漸熟練掌握。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我會提問:今天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回顧:函數的概念、函數的三要素、區間的表示。

本節課的課後作業我設計爲:

1.求解下列函數的值

已知f(x)=5x-3,求發(x)=4。

2.如圖,某灌溉渠道的橫截面是等腰梯形,底寬2m,渠深1.8m,邊坡的傾角是45°

(1)試用解析表達式將橫截面中水的面積A表示成水深h的函數

(2)確定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課題闡述;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沂蒙山小調》。

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調》爲一段體,3/4與3/4的變換拍子,含變宮的六聲徵調式,具有嚴謹的旋律進行邏輯和方正性的區體結構形態:四個樂句,每句兩小節。歌曲採用了漢族小調民歌中常見的“起、承、轉、合”四句體的結構,各句基本上是前半句明顯是跳進、後半句曲折級進,旋律既有開朗、挺拔的性格,又有細緻委婉的抒情詠歎。每句都已結束音爲中心做回返的拖腔,各拖腔分別結束於“2 1 6 5”四個音,增強了音樂的延伸流動。其中,前三樂句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所特有的“魚咬尾”創作手法,即前樂句的落音與後樂句的起音相同的旋律進行方式,在音高上有銜接遞進的關係,給人一種連續不斷的感覺。

另外,它雖然標爲“小調”,結構也確實是較典型的小調體,但由於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頗有一點山歌風格,這樣,它的體裁屬性也有了兩重性,人們也因此將它視爲山東民歌風格的代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認真欣賞音樂,感受歌曲的風格特徵,體會歌曲的特點,瞭解歌曲中的表現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

2、過程與方法

透過欣賞、學唱、表演唱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情緒,參與歌曲演唱和歌詞、旋律創編活動,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欣賞:《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美麗草原》,結合演唱《沂蒙山小調》,體會陝西漢族、青藏高原藏族、內蒙古蒙古族、山東漢族的不同音樂風格、感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歌曲風格,培養學生熱愛民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瞭解歌曲中那些表現手法和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歌詞、旋律創編活動

教學方法:示範法、體驗法、練習法、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心理特徵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我校學生在入校之前在聲樂方面是零基礎,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視覺圖像法、聆聽法、啓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另外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相互之間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尤其注意合理引導學生,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在我校大部分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慾望與能力並不是太強,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團隊意識非常重要,所以我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1、學生透過聽唱感知,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2、在歌唱實踐中去接受知識。3、透過課堂活動及團隊相互競爭消化知識並提升自身歌唱能力及審美能力。

不管是教學分析、教法、學法等都是爲教學過程服務的。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說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我們做個詞語接龍遊戲怎麼樣?

山外有山—山內有山—川流不息—息息相關。

萬家燈火—火光燭天—天壤懸隔—隔年黃曆—歷歷在目……

(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爲後面襯詞的演唱及“魚咬尾”創作特點講解做鋪墊)。

師:我們剛纔做接龍遊戲有什麼特點呀?

生:後面的成語第一個字和前面的成語最後一個字相同。

師:那老師給同學們演唱一段旋律,聽聽這段音樂和剛纔做過的遊戲有什麼聯繫?

生: 後面的樂句第一個開始音和前面的樂句最後一個音相同。

師:這種創作手法體現了中國音樂所特有的叫做(魚咬尾)創作手法。

師:那麼大家想不想知道這段音樂是出自哪首歌曲的呢?

生:想

師:《沂蒙山小調》,介紹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小調》的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歌曲誕生於抗戰時期的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團

爲配合八路軍打擊反動地方武裝“黃沙會”而創作,後經改編成了今天傳唱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歌頌

師:你們有誰知道沂蒙山在我國的哪個省?我找一位同學來回答。

給幾個選項:A.四川 B.山西 C.山東D.河北

生:C山東

師:非常好。有沒有同學去過沂蒙山?給我們介紹一下沂蒙山。

生:沒有

師:既然大家都沒有去過,那麼聽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沂蒙山吧(老師可以大致介紹一下)。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勝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根據地。沂蒙山上自然風光秀麗,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有層層的梯田,一間間石頭壘成的小屋子,有一種別具一格的風情。

二、欣賞、學唱《沂蒙山小調》

1、欣賞ppt(沂蒙山風景配上此曲)

師:請大家和老師一起隨着《沂蒙山小調》的歌聲,走進沂蒙山,看一看那裏的好風光,聽一聽這首優美的歌曲,同學們並思考幾個問題?

(1)、這首歌描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呢?

山東沂蒙山的景色。

(2)、這首歌的音樂特點是什麼?

優美、抒情

(3)、請大家看着譜子再次聆聽本首曲目。

師:音樂表達了什麼樣的情緒?

生:親切優美

師:這首曲子是幾拍?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生:3/4 4/4,齊唱(板書)

師:這首歌曲是幾段體,速度怎樣?

生:一段體,由四個樂句組成,中速(板書)

補充:歌曲採用了漢族小調民歌中常見的起 承 轉 合四句體的結構,每句都以結束音爲中心做回返的拖腔。

(4)、先跟老師學唱譜好嗎?

教師跟伴奏範唱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音樂演唱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伴奏演唱

學生跟伴奏演唱

師:“沂蒙山好”的好字唱了幾拍?

生:六拍,

師:一字多音的拖腔和襯詞是民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優美婉轉的拖腔使歌曲更具抒情性。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採用了什麼手法,

生:這首歌曲的旋律採用了“魚咬尾”的手法,它是我國民間音樂中一種常見的旋律發展手法。(板書)

(5)、分組跟唱(鋼琴伴奏)做一下接龍練習。

一組唱第一樂句(起)

二組唱第二樂句(承)

三組唱第三樂句(轉)

四組唱第四樂句(合)

(6)、演唱的提升

A學生自主演唱歌曲,教師給與評價,提示學生有感情演唱,

B老師範唱曲子,學生最後齊唱。

三、拓展延伸

師:請同學們改編第三段歌詞

學生作品:紅棗那個紅來哎,桃花香,萬擔那個棉籽哎堆成山。

師:請同學們試着用魚咬尾的創作手法創作一段旋律。

1 3 2 5|5 - |5 1 2 1 |1 - |1 1 5 5 |5 - |5 3 2 1 |1 - |

師:欣賞下面幾首歌曲,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沂蒙山小調》有什麼不同?

欣賞《黃土高坡》回答問題

師:這首歌曲有什麼特點?

生:這首歌曲在音調上繼承了陝北民歌高亢、粗獷的音樂特點,節奏上突出現代生活氣息,歌頌了中華民族發源地的黃河文明,流露出對故土的深深愛憐。

師:欣賞《青藏高原》回答問題

這首歌曲是什麼地方的,歌頌了什麼?

生:是青藏高原,藏族的。熱情歌頌了美麗莊嚴的青藏高原,表達了對祖國錦繡山川的眷戀、熱愛之情。

師:欣賞《美麗草原我的家》回答問題。

這是一首讚美什麼地方、什麼民族的歌曲?

生:這是一首讚美草原,蒙古族的歌曲。

四、對比填空

師: 請將下面有關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青藏高原藏族、內蒙古蒙古族、陝西漢族、山東漢族)、感情氣質(熱情樸實、寬廣嘹亮、高亢粗獷、親切優美)的詞語填入下表。

五、總結

本節課我們透過學習《沂蒙山小調》的演唱,並結合對歌曲《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美麗草原我的家》的欣賞,體會了山東漢族、陝西漢族、青藏高原、內蒙古蒙古族的音樂風格、感情氣質的區別。

希望同學們能夠記住:

民歌是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老百姓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當今藝術家進行創作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它,瞭解它,使之得到繼承、弘揚和發展下去。

反思: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經典的小調體裁的民歌,也是一首具有山東風格的民歌,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應該指出的是這裏所指的“大家”是指老一輩聽衆。如何能把“我”對這首歌曲的喜愛變成學生的喜愛,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這首歌曲的美。因此,在教學中我着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是在本單元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小調體裁民歌風格的認識和體驗;二是透過不斷的詠唱和分析比較,讓學生感受所具有的獨特的山東民歌風格特徵,這部分內容是本科學習重點。再則,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驗,學生自己的發現,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和收穫,這是我在多次教學中的體會。最後,還要留給學會表現和反饋的機會,以加深他們對歌曲的認識和體驗,同時,教師也能從中不斷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之能有效地進步和成長。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指導思想:依據尊重差異,確保每個學生受益的課程理念。結合學生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透過不同難度欄架的設定,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找到練習的起點。結合分層遞進的方式,使學生掌握連續跨過3~5個低欄練習的同時,建立起自信。培養學生不斷進取、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

二、學情分析:1、跨欄跑單元教學預計6~7次課,本次課爲第4次課。透過前幾次課學習,2/3的同學能較順利地完成跨欄步和起跑跨過第一欄。針對學生完成動作的不同情況,在自選練習起點掌握連續跨過3~5個低欄練習的基礎上,採取分層遞進組織方式,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練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三、教材內容:連續跨過3~5個低欄 教學重點:跨欄步 教學難點:欄間跑節奏

四、教學目標:在前幾節課學習的基礎上,採取欄架不同難度的設定,透過多種誘導練習,使學生能基本掌握欄間跑的節奏、順利完成50米跨欄跑。具體目標爲:

1、在跨欄跑學習過程中,能說出並運用跨欄步和欄間跑的知識要點。建立完整技術概念;

2、結合欄架不同難度的設定,使75%~85%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欄間跑的節奏。

3、在掌握連續跨過3~5個低欄動作的同時,使學生建立自信,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不斷向新的目標挑戰的優良品質。

五、教學程序:

1、隊形隊列與準備活動:

⑴隊形隊列:將學生分成四組,跑步——立定練習。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⑵準備活動:將學生分成四組,小組長帶領各組自編徒手操6~8節、柔韌性練習、誘導與模仿練習等。爲跨欄跑的學習做好準備。

2、技能學練:

學法:

⑴採用起跨腿、擺動腿、過欄角以及慢跑過3~5個低欄練習,複習改進跨欄步動作;

⑵透過起跑至第一欄以及跨過3~5個低欄,結合標記,使學生初步掌握起跑至第一欄與欄間跑結合動作。

組織:

⑶在欄架不同難度的A、B、C、D練習區,找到自己的練習起點,採用分層遞進的方式,逐步掌握跨過3~5個低欄的技術。

教法:

⑷以小組學習爲基礎,在教師指導下,採用互教互學交流的方法,掌握與改進連續跨過3~5個低欄動作技術上的不足。

⑸結合各組掌握技術較好的學生示範。教師點評分析出動作的改進意見,達到共同完成本課預訂的目標。

⑹在跨欄跑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尋找與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勇敢頑強、克服困難、不斷進取等優良品質的教育。

3、放鬆整理與講評:

⑴放鬆整理:學生放鬆走成圓形,在教師語言提示下,採用肌肉放鬆與心理暗示調節情緒的方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爲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⑵總結本課的學習情況,點評技術要點,佈置課外作業,與學生一起清整場地器材。

六、本課特點:本課試圖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結合學生練習中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透過不同難度欄架的設定,建立A、B、C、D組遞進的方式,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滿足學生不斷的獲取知識與提高技能的需求,不斷地尋找與把握時機,使學生在掌握連續跨過3~5個低欄練習的同時,建立起自信。培養學生不斷進取、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七、效果預計:

75%~85%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欄間跑的節奏。在掌握連續跨過3~5個低欄動作的同時,使學生建立自信,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優良品質。

練習密度預計: 30%--35% 生理負荷預計: 135—145次/分

八、對於跨欄跑教材、教法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懇請各位領導、專家、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內容:

籃球: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動作組成,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透過傳遞、拋接、運拍,最終把球送入固定籃圈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籃球賽攻防頻繁,技術動作多樣,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透過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鍊價值的運動項目。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運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高中體育籃球說課稿高中體育籃球說課稿。這一教材在小學和初中的《體育與保健》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本課是高中體育課中學習籃球運動的第一節課,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運球、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着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並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爲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是學校普通班級,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學生總體身體素質都比較好,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很強,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善於學習,加上高中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啓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運球、傳接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運球--準確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高中體育籃球說課稿教學反思。

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的手型及傳接球的準確性快速能力。

難點:運球--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雙手胸前傳接球--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啓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