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高中體育《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術》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8.65K

 一 . 教材分析

高中體育《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術》說課稿

主教材《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術》是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教科書《體育與健康》高一年級教材中的選修教材,教材從課的性質上看屬於跳躍類教材,從課的類型看,是一堂新授課,由於背越式跳高技術難度較大,所以本學期將安排8個課時進行教學,該課次爲單元計劃第一次課。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過杆和落海綿包四個技術環節組成,爲了獲得必要的速度、高度、更有利地進入騰空過杆階段,快速有力地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關鍵技術,也是教學重點,而弧線助跑起跳技術則是本次課教學的難點。助跑起跳技術是在進行前一次課——彎道跑技術教學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爲以後騰空過杆技術動作教學服務。其動作要領是:直線段助跑加速積極,動作放鬆;弧線段助跑身體向圓心方向傾斜,最後3~4步節奏快,邁步放腳動作果斷,利落,積極攻杆;起跳階段緊腰挺髖,以全腳掌快速滾動落地,擺動腿和兩臂積極前上擺,起跳腿充分伸展、腳跟內轉,用腳尖蹬離地面,身體半背向橫杆。副教材搭配“拔河”遊戲,着重要求學生依靠上肢肌肉力量進行比賽,以此達到本次課能夠較爲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 . 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爲淮南市第三中學高一年級學生,處在該年齡段的學生身體素質較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反應敏捷,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比較強烈並具備了一定的運動基礎和自我保護能力。在前次課彎道跑技術教學後,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弧線助跑的基本技術動作,這爲本課次授課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透過情景教學,讓學生初步理解背越式跳高的動作含義,使他們在練習中體驗助跑起跳動作要領並培養他們的安全防範意識。

2.技能目標:

①透過情景教學,使全班大部分學生都能初步掌握正確的助跑與起跳技術動作及其練習方法。

②透過教學,發展學生跳躍能力及身體的協調性,培養助跑的節奏感。 ③利用遊戲——“拔河”重點發展學生上肢肌肉力量。

3.情感目標: 透過教學和遊戲,逐漸培養學生自主練習,克服困難,勇於拼搏的優良作風及相互合作能力,體驗團隊的價值和意義,在頑強拼搏的同時要學會公平的對待同伴,客觀的評價同伴,真誠的與同伴相處。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起跳技術

2.教學難點:弧線助跑起跳技術

五.教法、學法與手段

教法:教師主要採用講解示範法、完整分解法、遊戲競賽法、提問作答法、預防糾正錯誤動作法、表揚鼓勵法、分組練習法,來達到傳授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的基礎知識、技術和技能的目的。

學法: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採用觀察法、表象訓練法、模仿練習法、重複練習法、自我評價法和小組評價法。

手段:主要有掛圖的應用,出示背越式跳高完整及分解技術動作圖片讓學生欣賞,老師點評提問,其目的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使學生有直觀的理解。例如:在基本部分的前兩分鐘讓學生觀看背越式跳高掛圖,同時結合教師的講解,介紹背越式跳高環節中助跑起跳的動作要領。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之前對所學的`背越式跳高技術動作有一初步認知,明確動作要領和教學重、難點,積極進行表象訓練。

六.教學過程

㈠開始部分

★教學流程: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檢查人數及服裝。

2.師生問好,安排見習生。

3.教師宣佈本次課的內容、目標、注意事項,匯入教學。

★ 教學意圖:在課的開始部分對學生進行紀律性和安全性教育,並提出相關的要求,有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

 ㈡準備部分

★教學流程:

1.慢跑400m熱身

2.徒手操

★教學意圖:透過慢跑熱身和徒手操拉伸練習,使學生的主要肌肉和關節得到有效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神經興奮性,爲基本部分教學做好身心準備。

 ㈢基本部分

★教學流程:

1.背越式跳高技術教學 ⑴。技能泛化階段 學生觀看掛圖,在大腦皮層下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 ⑵。起跳技術——(教學重點)

①學習擺動腿的擺動方法

②練習起跳腿的蹬伸用力動作

③學習邁步起跳技術

⑶。助跑起跳練習——(教學難點)

①沿着直徑爲15m的半圓做加速跑

②沿弧線跑4~5步後的起跳練習

③直線助跑後進入弧線跑的練習 ④同上練習,並進入起跳,坐上海綿包。

2.遊戲——“拔河”比賽

★教學意圖:利用掛圖給予學生直觀印象,在大腦皮層建立泛化動作表象,採用分解動作法對學生進行系統性教學,逐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助跑起跳技術,培養學生控制身體的能力,提高其跳躍能力。㈣結束部分

★教學流程: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

2.放鬆整理練習——“兔子舞”(配樂《DJ版兔子舞》)

3.小結

4.佈置課外作業:

5.安排體育骨幹收還器材

6.佈置下次課的內容

7.師生再見(下課)

★教學意圖: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機體功能,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節奏感,展示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

七.場地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