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語文說課稿初中模板集錦六篇

學問君 人氣:6.2K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初中模板集錦六篇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一、說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透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字、觀察生活的極好範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且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着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不是採取直抒胸臆,而是透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作者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透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讓學生在反覆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後,用寫來昇華。

二、說教法

1、 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於是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透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爲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築讀的平臺,創設說的動機,讓學生透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字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合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三、說學法

因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說教程

(一)、課前準備:主要分爲學生準備和教師準備。

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多種渠道,蒐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電教的平臺、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透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衆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初讀課文,採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並且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爲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透過讀去整體感知文字,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說法的地方,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老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爲什麼?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的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爲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後讓學生交流,老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爲“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六、說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景中有情 熱愛、讚美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溫暖、清亮、透明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

很高興能參加這次說課活動。今天我要說的課文題目是《土地的誓言》,這是1941年,“九一八”事變十週年之際,依然流浪在外的作者端木蕻良滿懷激情寫下的充滿濃郁情懷的文章。下面我將從教材、目標、方法、教學過程、板書幾個方面來談談對學習這篇課文的做法。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編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人教版採用“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課文。這一單元包括小說《最後一課》,散文《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土地的誓言》,詩歌《黃河頌》、《木蘭詩》五篇課文。它們所表現的主題就是熱愛祖國。祖國意味着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熱愛祖國,就是熱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

《土地的誓言》就是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即作者要回到故鄉的身邊……願意付出一切,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他的面前,或是他的墳前。這是一篇抒情美文,在僅有的兩段文字中,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選用有特徵、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畫面,前段描繪了淪喪故鄉昔日的美麗、豐饒,後段敘述作者自己在故鄉的成長足跡,大量排比造成了逐漸增強的氣勢;運用呼告,直接抒發對土地的熱愛、懷念和眷戀,併發出了爲解放故鄉而戰鬥,且不惜獻出生命的時代強音。

二、說教學目標和要求

⒈新課標指出,學生應“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感情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據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爲一體的角度出發,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②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③學習本文,增強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⒉重點、難點

①重點:本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本文又是一篇抒情色彩十分濃厚的散文,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應該是本課教學中重點。

②難點:由於本課有些句子語意豐富含蓄,學生不易理解,有礙於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應作爲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談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包含多重關係,首先應該是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因此我準備以讀代講,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閱讀,學生透過讀,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深沉感情;透過讀,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透過讀,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其次還應該是學生和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在學生充分接觸文字的基礎上,我採用“對話法”讓學生和老師進行深入的對話交流,在對話、交流中發現、構建意義。

四、談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匯入新課

心理學告訴我們,經驗能使感受性更敏銳,經驗是產生知覺不可缺少的條件。

初一學生有樸素的情感,豐富敏感的心靈,但由於年齡和時代的限制,根本沒有大故土淪喪,四處漂泊的經歷和體驗,因此儘管他們透過本單元《最後一課》的學習,對亡國之痛有了一點淺層的、局部的認識,學習本課仍需努力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進入情境學習。

上課之後,簡介本文寫作背景,讓學生看“九一八事變”錄像片斷,重點在難民逃亡的場景。看後,讓學生以其中一個長期漂泊、無家可歸的流浪者身份,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後播放《在松花江上》歌曲,進一步渲染氛圍,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閱讀期待,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點。

(二)整體感知,體會情感

⒈默讀課文。①解決字詞,以做到準確朗讀課文。

②找出作者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這是本文關鍵點突破點,找出它有利於學生整體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⒉以典型段落爲例,指導學生體會文中作者表達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對故鄉的一片赤子之情。(要求:流暢、準確、並儘量讀出剛纔自己體會出的情感。)

(三)理解、探究

從幼兒到成人,語言感知能力的發展過程大致如下:學前的模仿期、小學的背誦期、初中的警句期、高中的體驗期、大學的評論期和成人的應用期。據此我們可以瞭解到初中學生語言感知能力有自己的特點,這一特點同他們對自然、社會的瞭解需要深化同步。他們已從現實生活和閱讀物中接觸到大量的語言現象,需要選取格言、警句、成語、諺語及其他從常用語言中提煉出來的表現力強的精華語句來記憶、理解。新課程強調學習的探究性,老師對學生需要進行問題解決的指導。明白這一點,結合語文有很強的實踐性的特點,我採用品味、探究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語感,發展他們的智力,增強創新意思,提高綜合能力:

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並深情地朗讀或背誦這些句子。學生互評,老師指導。

然而,由於心理、經歷的侷限,加上文章是作者在特殊地區和背景下寫成的,初一學生對個別句子深層含意的挖掘是存有一定的困難的,於是我拋出兩個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找出課文中用語別緻的句子,並說明別緻什麼地方?

⒈“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着熱血,因爲我深沉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句中的“氾濫”可否換爲“擁有”、“充滿”這類詞語?

⒉“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

爲什麼不用“飄蕩”或“迴響”過“我地歡笑”之類語句,而用“埋葬”呢?

透過這兩個詞分析探究,引導學生感受創造地優美意境中飽含地真情,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積蘊地激情以及產生地強烈衝擊力,同時也可以看到前後兩段文字在表現感情上地異同:即都表達了對故鄉地真摯熱愛和深切懷念,但後段在懷念中卻暗含着憂傷與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文章地最後得以最強烈地噴發,面對土地發現自己地堅強地誓言。

“氾濫”、“埋葬”兩個詞地運用逾越了常規。凡是反常之外總是格外引人注目並且令人感到地困惑地,更能激發學生地求知慾。對於這些特殊地用法應給以方法地指導:①明確該詞地本意;②分析該詞所處地語境。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地具體確切地含義。

(四)拓展昇華

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作用,發展學生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如何做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教學中我採取下列兩個步驟。

①配《在松花江上》音樂,小聲朗誦第二部分,加深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②展示幻燈片,大聲齊讀剛學過的李大釗的名言: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

用學生的已知來昇華作者的感情,熱愛故土即熱愛祖國,只有對祖國懷有母親的情感才能使自己的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贏得解放,走向富強。化難爲易,引起共鳴。戛然而止,言盡而意無窮。

(五)推薦作業以《我愛這土地》寫一篇文章,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板書(略)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中學語文組..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xxxx》。

本次說課我將分以下5個環節進行介紹,分別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

首先,我介紹本次說課的第一個部分;

一、說教材分析

《 》選自人教版7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 ”爲主題,意在讓學生.......,培養學生.......。

《 》是作家寫的一篇...的文章,文章主要記敘了.....,語言......,學好本篇課文對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三維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三個:

1.知識和能力目標:理解和掌握...,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提高朗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合作、朗讀、探究,讓學生感受重要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價值觀、人生觀。

基於以上對本課內容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

由於七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相對欠缺,社會閱歷較淺,再加上他們的理解相對片面缺乏深刻性,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

在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之後,下面我介紹本課說課的第二部分:

二、說教法分析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因此本堂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法:創設情境法、朗讀探究法以及點撥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

三、說學法指導

同時爲了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我還要對學生的學法加以指導。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指導學生採用以下學法:

朗讀法、討論法以及勾畫圈點讀書法。

那所有的教法和學法都要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去,接下來我將介紹本次說課的重點部分: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過程我主要從以下5個環節展開:

首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匯入環節,我會先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圖片。同時這樣問學生: 。 透過這樣的方式匯入,創設了課文學習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課文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圍繞問題進入本堂課的第二環節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然後針對一些容易讀錯寫錯的詞語進行指導。這樣就爲後面課文的閱讀掃清了障礙。

之後讓學生介紹作家作品的有關知識,在學生總結完後,我會進行補充歸納,這樣便於形成學生的知識體系。

在解決了字詞障礙和作家作品的常識之後,我會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並勾畫圈點出文中的關鍵詞句。 在學生讀完之後,我會邊引導學生集體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至於閱讀的主體地方,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鍛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同時也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爲了突破本堂課的教學難點,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環節我將引導對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

3.研讀賞析、討論交流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這一環節,爲了引導學生開展獨立的閱讀實踐,進一步體會文章語言運用和內容表達高度統一的寫作手法,我將設計以下幾個思考題:

讓學生圍繞以上幾個問題,再一次進入文字默讀課文,然後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學生透過積極的思考與討論,得出答案,進一步加深了對文章中心的瞭解。受到了情感的陶冶,獲得了思想的啓迪。同時也就突破了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課堂小結

在解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後,第四環節,我將引導學生圍繞“ ”做一個課堂小結。

學生在反覆朗讀之後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得與體驗,所以在學生總結完之後,我會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表揚,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人見解,也培養了他們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

佈置作業

爲了進一步鞏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接下來我會佈置以下作業:

請學生以“ ”爲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讀寫結合,一方面使所學的知識生活化,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的教案,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堂課的板書條理清晰、重點以及難點突出,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本次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一、說教材:

人教版初三(九年級)《談生命》一課,是世紀老人冰心的一篇運用比喻、象徵,帶有哲理意蘊的“生命體驗”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柔美,文筆生動。文章在開篇時就引出是話題,接下來形容“一江春水”“一棵綠樹”的生命進程。末了直抒胸臆,昇華哲理。文章展現出了生命由生長到強大再到衰弱的歷程和其它生物一樣經歷這個過程,以及生活中的苦痛與幸福終生相伴的配合規則,表達了生命不斷搏鬥的意志和豪邁樂觀的精力。

二、說學生:

初三學生對人生、生命的感悟還不太深刻。但已經具備了肯定的閱讀、明白、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本文後,不僅只是對散文的欣賞本領,更能得到對人生的新的感悟。

三、說目標:

憑藉語文《新課程標準》,聯合本課特點和學生現實,制定了以下講授目的:

1.知識目的:

(1)理解掌握“雲翳、f巖”等詞語;領會文中比喻、重複等修辭手法的奇妙運用。

(2)使學生感知課文內容,造就準確、流暢、有情感朗讀課文的本領。

2.本領目的: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的要領,品讀文章精緻洗練的語言。引發他們的聯

想和想象,感覺文中鮮活生動的形象,推測文中蘊涵的生命哲理。

3.情緒目的:透過學習課文引導門生對生命徵象和紀律舉行思索,感覺和鑑戒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說重點、難點

1.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五、說教法、學法

遵循“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原則,根據九年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我採用教法與學法是:

教法:

誦讀指導法

設疑研究法

對重點語句組織學生討論研究,進而理解文章主旨。

閱讀評點法

對精彩的句子引導學生鑑賞評述,並能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中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學法:

自主學習

解決字詞、作者,結構層次等淺層問題。

合作交流

運用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學習方式,體味語言,感受形象,激發想象,學習深層問題。

探究感悟

引導學生透過各種朗讀,感受散文的特點,培養創新思維,深化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學生自由暢談對生命的種種現象的感受。(一是從匯入新課,二是從瞭解學生對生命的感知水平)

(2)預習檢測

一是關於作者冰心;二是字詞在學生展示後,相互指正。

(3)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範讀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選三名學生範讀課文,

全體學生放聲讀課文

聽、讀後讓學生談點自己的體會,評一下朗讀的效果,確定應使用的語調。

(4)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分析、理解以下問題:

①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

②思考:作者爲什麼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爲什麼又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樹”?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5)細讀課文探究感悟

透過對重點句子的分析,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的、富有創新的思維。細讀課文,運用圈點

勾畫的方法依據下列問題(任選一個),賞析品味語言。

我最喜歡的一個詞語: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最能激發我想象的一組畫面:

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評,引導學生揣摩富有表現力、精美的、富有哲理的詞句,深入領悟文中表現出來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6)想象聯想拓展延伸

句子仿寫根據“一江春水”表現生命曲折、豐富多彩的形式或“一棵小樹”表現生

命過程的形式仿寫:“生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生命像一杯咖啡......;生命像一支蠟燭......;生命像一張白紙......

(7)層次作業

末了齊讀冰心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他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卻浸透了奮鬥的歷程,灑遍了捐軀的血雨。”結束本課。

七、說板書

板書計劃重要突出課文的重點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思緒,龐大內容簡樸化;抽象頭腦詳細化;把感性瞭解理性化,使門生容易擔當和明白,幫助學生進步闡發、歸納、感悟的本領。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王春紅,來自鞍山市寶得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斑羚飛渡》,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荔枝蜜》、《貓》、《斑羚飛渡》、《心中的鷹》、等四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斑羚飛渡)描寫的是一羣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爲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1)、認知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2)、情感價值觀:理解斑羚在生死關頭所表現出來的美德,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情境設定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3、遷移法: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環節一:設定情境,激情匯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侃侃《可可西里》的歌曲)

給同學們講“跪拜的藏羚羊”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斑羚飛渡》將又一次震撼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靈魂低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去感受那悲壯而感人的場面吧。

(我的導語設計意在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音樂,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引出本課內容。)

環節二:整體感知,理解大意:

學生在有了預習的基礎上,利用三分鐘快速瀏覽課文,進行填空:

文章寫了 事情;我被 精神所感動。

(這一環節讓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並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環節三:口語訓練:複述故事,加深理解

(學生分小組互相複述,然後小組代表參加複述比賽)

環節四:交流體會,情感體驗

分析欣賞斑羚飛渡的情景。

教師用課件演示一對對斑羚飛渡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捨己爲人的高尚品格,學習斑羚的種族精神。

(此環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環節五:拓展故事,聯繫現實

引導學生講述生活中曾見過或者知道的自我犧牲精神的故事。

(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環節六:設計對白,把握主旨

讓同學們設想自己就是這一羣斑羚羣中的一隻,或者是一隻老斑羚,或者是一隻小斑羚,現在正面臨着飛渡,心裏會想到什麼?會對對方說些什麼呢?並設計一段心理對話。

(同學們的對話設計要注意利用語言表現斑羚們的可貴的自我犧牲精神。)

環節七:設計口號,深化主題

(讓同學們來設計一條以“保護動物”爲主題的口號或標語。完成價值情感目標。)

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並提出保護動物的倡議。(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作業設定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

以“小斑羚的哀鳴”爲題,試給人類寫一封信。

時間安排:

激情匯入2分鐘/整體感知8分鐘/口語訓練8分鐘/交流體會7分鐘/

拓展故事5分鐘/設計對白7分鐘/設計口號5分鐘/師生小結2分鐘/

作業佈置1分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斑羚飛渡

沈石溪

完型填空:

1、課文寫了_____________的事情;

2、我被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所感動。

小組交流:

最讓我感動的是______頁_______段______情節,因爲_____________。

思考: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的口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6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可以說婦孺皆知,學生應該有所瞭解。本單元的選文都是愛國注意題材,旨在使學生了解戰爭的殘酷,英雄們的壯舉,增強正義感,珍惜幸福生活。所以,本課在設計時,也將圍繞這一單元目標展開。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單元目標:反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

2.圍繞階段目標和單元目標,本節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②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效果。

③初步瞭解民歌的特點。瞭解"互文"等修辭的作用。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學習本詩詳略相宜的寫法。

三、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②複述法。③品讀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鑑賞本文豐滿的人物形象。④點撥法,學習詳略得當的結構安排及對本詩主題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擬用2課時完成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匯入

由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花木蘭的圖片、資料,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瞭解。然後匯入新課。

第二環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美

首先師示範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讀完之後糾正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易讀錯字)機杼 可汗 燕山 鞍韉 鳴濺濺 撲朔迷離 金柝

接着,讓學生齊讀詩歌。這一環節主要透過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節奏明快的語言特點,並初步感悟花木蘭的英雄氣概。

教師點名朗讀或學生自薦,要求其餘學生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比如用較慢的語速讀出開篇的憂愁,歡快的節奏讀出歸家喜悅。

第三環節:掃清文字障礙,理解詩意

學生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教師帶領學生掌握幾個重點詞的解釋,培養學生自學簡易文言文的能力。需要砸實的重點語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第四環節:複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這首詩情節具有傳奇性,用"講故事"的方式再現,比較符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

先小組內講講,讓學生有點準備時間,再小組推薦選同學複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餘同學或補充或評點。這個過程的最低要求是流暢、完整;我們期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放飛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第五環節:賞析人物形象

請同學用一句話"我從_____中看出木蘭是一個______的人"來概括木蘭的形象,並且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這一環節採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然後舉手發言。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主要是培養學生深入文字、感悟文字的能力和習慣。

學生可能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等。用學生分析的詞語生成板書。

可以在學生說不出的時候給個示例導一下,不在一開始就示範。學生回答程度好的話,不必提。

示例:我從"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中看出木蘭是一個勇敢、孝順的人,她不怕戰場上的兇險環境,這也是她愛國精神的體現。她也很體貼父親,否則不會承擔父親的責任。

賞析之後請學生試讀。比如示例就應讀得果敢堅決,體現出木蘭的勇敢。

總之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討論、賞析、品讀結合,在讀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效解決教學重點。

第六環節:競背。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在3分鐘內看誰背的最快最準。

第七環節:佈置作業-----背誦《木蘭詩》。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複習齊背這首詩,回憶: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木蘭在你心中的形象?

意在複習人物形象與鍛鍊概括能力。

第二環節:學習本詩中結構安排的詳略、繁簡,運用點撥法,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並能理解這樣安排的用意。

看一段趙薇版的《花木蘭》的視頻,一分鐘。其中多是宏大戰爭場面的渲染。這個視頻承接上節課的形象分析,又可由此生髮出詳略的安排問題。

①《木蘭詩》裏有沒有刀光劍影的戰爭場景?寫的是什麼?

明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寫木蘭奔赴戰場,速度極快,像飛一樣的。用了誇張的修辭。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寫的是邊疆的夜景。這裏有很大想象空間。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寫的是戰爭的殘酷,徵人歸來。

②爲什麼刻畫一個戰鬥英雄,卻沒有戰場上的詳細描寫,詳寫的是什麼內容呢?學生討論

學生可能提到的有:跟父母的對話、出發前的準備、木蘭歸來的情形。

總之,着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

點撥:繁簡詳略跟作品要表現的形象,表現的主題有關。

給學生時間思考討論發言。

師總結:這首詩不是要塑造一個雄赳赳的武夫形象,而是要突出她身上種種優秀品質。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

學習寫作手法,不僅是爲了研究本詩的佈局謀篇,也是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

第三環節:瞭解本詩作爲民歌的語言特色。

我設計的過渡是:這首詩能流傳千古,一方面是因爲木蘭這個形象惹人喜愛,另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就是它的語言特色。

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衆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爲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問答、排比、重疊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然後完成課後題"互文""排比""頂針"的用法

第四環節:比較閱讀

提供一段同題材的散文,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少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裏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爲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爲,餘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①《木蘭詩》中與上文"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的幾句是:

②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1.以木蘭的口吻給父母寫家書。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感受文字後木蘭細膩的女兒情感。

2.默寫《木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