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初中化學說課稿集錦六篇

學問君 人氣:9.72K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化學說課稿集錦六篇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從教材體系上看,《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這個課題是繼上一單元裏所學的元素符號,化學式等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並與元素符號、化學式構成了九年級化學三個重要的化學用語。它在本單元中是聯繫質量守恆定律和進行化學計算的“中介”,是進行化學計算的基礎,也是整個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前提和保證,更是解決化學問題的有力武器。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結合教材和課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技能

透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透過討論,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透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學習應用化學知識和化學工具的習慣和能力;透過遊戲與練習,增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鞏固和掌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探索化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嚴密性,以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設定及對今後教學的影響,本節的教學重點爲,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難點是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教學關鍵是創設恰當的情景,組織好活動與探究,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教法分析】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結合教材,考慮到學生在書寫化學方程式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如化學式寫錯、沒配平、未標條件、箭頭使用不當或遺漏等)。本節課主要採用以學生的活動探究爲主線,結合使用談話法,歸納分析法、討論法、實驗法、練習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試一試,練一練,議一議,做一做”的教學流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新知識,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課堂效率。

【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教會學生如何學,是教師的職責,是培養能力的關鍵。本節課我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他們自己去觀察、討論、分

析,培養其自主能力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這樣做增加了學生參與機會,增強了參與意識,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產生一種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程序】

第一步:想一想(溫故導新)

(多媒體顯示)

1、煤餅燃燒後剩下的煤渣的質量與煤餅相比有什麼變化?此反應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嗎?你能用化學方程式把這個反應表示出來嗎?

2、P2+02 點燃 P202 這個式子能不能稱爲化學方程式?怎樣才能使它符合質量守恆定律的化學方程式呢?

[設計意圖]:透過想一想,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爲新授知識做好鋪墊。透過想一想,把問題做爲教學的出發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激情,從而引出——如何書寫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猜一猜(觀察猜想)

(多媒體顯示)1、廣告:“水變汽油,經濟收入驚人,技術轉讓,請有識之士加盟”,同學們,假如你是老闆,你是否加盟呢?請談一談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思考,得出一個化學反應不是隨隨便便發生的,而是以客觀事實爲基礎的,絕對不能憑空想象。

(多媒體顯示)2、教材P93圖片

猜一猜:①第一幅圖片揭示的一個化學反應是什麼?左右平衡了嗎?

②第二幅圖片左右平衡了嗎?用一個什麼化學方程式把它表示出來?

③第二幅圖片中的平衡,是怎樣從第一幅圖中的不平衡變化來的?

[設計意圖]:從圖片形象直觀地告訴學生,H2和0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如何配平的?讓學生既懂得了配平的原理——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又很輕鬆地接觸到本節課的難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爲下一步突破教學難點埋下伏筆。

第三步:試一試(自主探究)

1、你們看到過“找錯誤”這樣的電視節目嗎?現在我們也來試試,有人說,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這樣的

P+02—P02

請同學們指出這個化學方程式的錯誤有哪些?

(學生思考回答:生成物可能不對,沒有反應條件,不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2、上述的化學方程式應該怎樣改正?寫出化學方程有哪些步驟?

(先讓學生們熱烈討論,找錯誤,然後讓學生閱讀課本,歸納步驟。) 4P+502 點燃 2P205

第一步:將磷、氧氣的化學式寫在左邊。P202的化學式寫在右邊。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畫一條短線。

第二步:配平:因爲左邊有兩個氧原子,右邊有四個氧原子,兩數的最小公倍數10,所以在氧氣前面配上5,在P205前面配上2。式子右邊的磷原子個數是4,左邊磷原子個數是1,因此要在P的前面配上4(適時點撥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數法)。

第三步:標明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把短線改成等號。

3、化學反應的資訊是否都反應在化學方程式中了呢?

演示: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的實驗,有氣體生成。

4、能不能在化學方程式中表示出這一資訊?

(能,在氧氣下的化學式後面用向上的箭頭表示。)

演示:氫氧化鈉與硫酸銅的反應,有沉澱產生。怎樣在化學方程式中表示這一資訊?

(在氫氧化銅的化學式後邊加一個向下的箭頭。)

5、是不是見氣體和固體就不加箭頭呢?請你們看書自找答案。

[設計意圖]:強化理解、鞏固練習。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使學生在嘗試中知道化學方程式書寫的步驟。有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四步:練一練(講練結合)

(多媒體顯示)

1、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如不正確,爲什麼?

①Fe+02點燃 Fe02 ②Fe+02 點燃 Fe304

2、試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鋁在氧氣中燃燒

(2)鐵在氧氣中燃燒

(3)水通電分解

(4)一氧化碳(C0)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獨立完成,教師來回檢視。幫助學生指點、糾正。反饋學生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上還存在什麼問題。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本節重點。

第五步:議一議(小結提高)

1、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是什麼?

2、書寫化學方程式時應注意什麼?

(多媒體顯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口訣

1、寫 左寫反應物,右寫生成物。

2、配 寫好化學式,記得要配平。

3、注 短線改引號,條件要著明。

氣體和沉澱,箭頭要分明。

[設計意圖]:透過回顧本節所學知識,師生共同小結。讓學生體會要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六步:做一做(課節鞏固)

1、遊戲。將學生分成六組,每組領取一塊小黑板和一個塑料盒子,盒子裏有各種有磁性的卡片,包括字母、數字、符號等。每個盒子裏卡片都能在小黑板上拼成一個完整的化學方程式。1~4組盒子裏有干擾卡片,5~6組提供反應的文字表達式。1~4組分別拼出了硫、鋁、鐵、鎂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5~6組拼出鋅與稀鹽酸反應,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計意圖]:用遊戲的方式取代傳統的紙筆練習,讓學生鍛鍊眼、手、腦的協調能力,將理論學習知識搭上趣味,愉悅、競爭的載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培養合作意識。

2、教材P99:1題、3題、4題。

3、根據資訊寫化學方程式

(1)汽車尾氣中含有C0、N0等有害氣體,可在用鉑、鈀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種氣體和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一種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爲

(2)在宇宙飛船的火箭推進器中,常裝有液態肼(用N2H4表示)和液態雙氧水(H202),它們混合時發生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爲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透過學生的做。反饋學生存在的問,下次上課時予以糾正。佈置相應的針對性訓練題。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類需要潔淨的空氣”。在前幾年的課本中,這部分內容總是一帶而過,而新課標下的課本,第一次把它作爲單獨的一節,我認爲這裏體現了理論聯繫實際、重視環境保護等新的理念,所以今天和大家說說我對這節課的把握,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九年級化學課本(仁愛版)專題三中的單元4。在前面的課程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空氣的組成及其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質和用途,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關大氣污染與防治的問題是水到渠成的。

1、地位作用:

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是:破除書本知識的桎梏,構築具有生活意義的課程內容。本節課也正是立足於此。一方面,環境問題已經成爲世界性的問題,保護環境成了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心聲。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培養同學們的環保意識,提高公民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改變課程過去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而這節課正是對此做出的一種嘗試。本節課由於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要求不高,所以側重於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以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自學習慣;第三,由於同學們接觸化學的時間比較短,對爲什麼學化學沒有很深入的理解,而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大家意識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它和生產、生活的聯繫非常密切,從而增強大家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2、教學重點:

大氣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尤其是酸雨的危害是本節課的重點。

3、教學難點:

大氣污染的防治

二、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瞭解常見的大氣污染物及其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明確保護環境,迫在眉睫。

②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對照實驗的方法探究物質的性質。

設計此目標是希望學生了解基本的大氣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今後無論自己還是家人在生活中都能儘量避免做一些會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的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透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獲取資訊的能力;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的能力;以及用語言、文字等表述有關資訊的能力。

設計此目標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積極主動的針對某個問題,透過多種媒體收集材料,並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學生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感受化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立志掌握化學這門科學,以保護環境、造福人類,促進社會發展。

②透過對芥子氣的瞭解,提醒同學們勿忘國恥,樹立爲民族振興、爲社會的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

設計此目標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學情與教法分析

作爲教師,我們不是要“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要以教材爲載體,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提高公民素質。正是在這一觀念的指引下,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靈活的處理。一方面,學生接觸化學時間很短,許多化學原理都還未學到,所以這節課在教材處理上只要求瞭解主要的大氣污染物及其危害和防治,沒有作深入介紹,以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十六七的學生正是對什麼事情都好奇的,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年齡,所以本節課在處理上沒有完全拘泥於課本內容,而是參考了高中地理課本中的相關內容增加了有關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的內容以及許多我們身邊的典型事例,如邢臺市逐漸淘汰了污染嚴重的大面的,逐漸推廣集中供熱,集中供氣等,拓展了內容的廣度,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化學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了學生學好化學,掌握化學知識造福人類的決心。

在教學方法上,主要以學生活動爲主。提前給學生布置了課下作業,要求學生透過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調查有關大氣污染的問題,以培養學生透過多種媒體獲取資訊的能力和對資訊進行加工

的能力。課堂上,以學生討論、發言爲主,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試驗,探究酸雨的危害,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後,關於大氣污染的防治,仍然要求學生經過分析和思考,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法,以此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由於這節課涉及到的內容很多,所以適當使用幻燈片等增加課堂容量,使用大量的污染圖片增加對感官的衝擊力,同時連結了大量網頁來展示和大氣污染相關的新聞等,使學生深切的感受到環境污染就在我們身邊,保護環境勢在必行。

四、過程分析:

[幻燈片展示]幾幅觸目驚心的大氣污染圖片

[引言]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保護空氣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思考提問]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在不停的進行呼吸作用,請問生物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是否造成了大氣污染?如果二氧化碳造成了大氣污染,那麼設法除去自然界中的全部二氧化碳是否更好?

[學生回答]當然不是。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

[總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共同構成了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環,這是大氣自身的一種自淨作用,這種大氣的自淨作用是自然環境調節的一種重要機能,只有當大氣的污染物的數量超過其自淨能力時,纔會出現大氣污染。請學生思考主要的空氣污染物。

[學生回答]主要的空氣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氟氯烴、過量的二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等

[幻燈展示]以表格形式給出主要的空氣污染物。請學生們根據各自收集的材料,分別分析各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及突出危害

[學生回答]二氧化硫的來源及主要危害

[小結]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禍首,而酸雨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爲“空中死神”。

[播放一段有關酸雨危害的錄像片]

[提問]老師準備好了一瓶模擬的酸雨樣品,請學生們設計實驗模擬酸雨的危害。

[學生思考、討論、設計實驗]①酸雨對植物、樹木的危害很大,可用花瓣或小草模擬酸雨對植物的危害②酸雨腐蝕地面設施、古建築等,可用石灰石模擬酸雨對建築的危害③酸雨腐蝕橋樑等,用鐵釘模擬酸雨對橋樑的危害④爲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學生還提出可以採用生物課中常用空白對照實驗的方法以利於更好的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試驗]酸雨樣品分別加入盛有花瓣、石灰石、鐵釘的小燒杯中。(由於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大,酸雨樣品的腐蝕性比較強,所以此實驗沒有設計成學生分組實驗的形式)[實物投影展示實驗現象]

[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①酸雨樣品使紅色的花瓣變了顏色②浸泡在酸雨樣品中的石灰石表面出現氣泡③浸泡在酸雨樣品中的光潔的鐵釘表面很快變黑

[幻燈展示]被酸雨腐蝕的建築物的對比圖片;網頁、新聞等進一步說明酸雨的危害。

[聯繫實際]電視報道樂山大佛正在整容;暑假期間,故宮、天壇等也在重新整修,還有網上報道的香港飽受酸雨之苦,要啓動“藍天行動”的新聞等。(透過這些內容,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酸雨的嚴重危害,而且意識到酸雨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

[學生回答]氮的氧化物的來源及危害

[補充介紹]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的成因及危害

[學生回答]一氧化碳的來源及危害,煤氣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

氟氯烴的來源及破壞臭氧層的後果

過量二氧化碳的來源及造成溫室效應的嚴重後果。

可吸入顆粒的來源及主要危害

[提示]含鉛化合物是可吸入顆粒中不可忽視的一項。(提到含鉛化合物,學生立即想到的就是“童康寶”的廣告,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聯繫實際]前幾天,電視報道甘肅徽縣368人血鉛超標,其中一百多人是未成年人。原因是因爲當地的一家鉛冶煉廠排出的大量含鉛煙塵。如今該廠已被勒令停產。

[啓發思考]其他可吸入顆粒物也對人體有很大危害。請學生們思考羊絨衫和沙塵暴的關係。

[學生思考、回答]羊絨衫—大量養羊--羊吃草,甚至吃草根—破壞植被—土地沙漠化—沙塵暴增多

[聯繫實際]焚燒秸稈,露天燒烤等現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不便。

[講述]除上述人爲因素外,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發、地震、森林火災等也會引起大氣污染。除此以外,還可能有一些突發事件造成的大氣污染。如近兩年在齊齊哈爾發生的的芥子氣傷人事件。當年日軍731部隊遺留下來了大量芥子氣毒氣彈掩埋在我國境內,至今仍會不時地泄露出來傷人。芥子氣能使人面板潰爛,並能自局部吸收,引起多臟器中毒症狀

等。所以提醒同學們勿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

[小結]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氣體和可吸入顆粒兩大類。其中氣體中最常見的是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這也是空氣質量日報監測的主要內容。

[簡單介紹]大氣污染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可喜的是國家已經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加大了治理環境污染的力度,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建立了空氣質量日報制度等。

[網頁連結]在中國環保總局網站上找到當天各大城市的空氣質量日報,請學生分析各城市質量情況、分析原因並思考大氣污染防治的具體措施。

[學生思考、討論]分析發現,越是大中城市,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空氣質量往往越差。機動車尾氣和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燒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防治污染主要從控制污染源入手,第一:減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污染;其中可以聯繫實際介紹邢臺正在推廣的集體供熱、集體供氣的好處;第二:減少汽車等機動車尾氣污染。其中可以涉及到邢臺近幾年出租車舊貌換新顏,以及摩托車在許多城市受限制而電動車越來越成爲都市新寵的實例。第三:工廠廢氣要求達標後才能排放;第四:推廣無氟冰箱、空調等;第五:禁止焚燒秸稈,鼓勵植樹造林,增加綠地面積等。

[提問]最後,請學生們透過討論,分析我們在保護大氣的過程中能做些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減少私車使用,儘量乘坐公交車;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用紙,儘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和麪巾紙;不燃放煙花爆竹,不焚燒秸稈;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做環保志願者,宣傳環保等等。

作業:透過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調查有關室內(尤其是新裝修的房間)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治辦法。

總之,希望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懂得“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只有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才能爲減少乃至最終消除大氣污染做出更大的貢獻。家園只有一個,地球不能克隆,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保護我們潔淨的空氣,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3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課題2的內容,具體內容主要有常見金屬的三點化學性質及置換反應的定義。本課題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較爲深入、系統地學習,這樣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識更加完整。它側重於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些

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獲得提高,而且學好本課題爲以後學習酸、鹼、鹽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科學、簡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學生實際,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鑑於理解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②初步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

③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並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①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資訊,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資訊

②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②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激發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我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設定及對今後教學的影響來制定教學重、難點的。教材介紹了金屬與氧氣、金屬與酸、金屬與鹽的反應,這三點化學性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爲今後學習酸、鹼、鹽的知識做了鋪墊;而且金屬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我確定本課題的重點是透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由於金屬活動性順序比較抽象,需要學生記憶,而且在運用時需考慮一定的條件;又緊密結合學生對金屬的認識、思維能力、生活經驗以及這個年齡段的特徵等因素,我確定本課題的難點是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4教法分析

根據新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

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爲主線,結合使用啓發法、歸納分析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新課標要求,初中化學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主旨。教材的重點放在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上,採用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設計這些探究過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善於動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從客觀事實中歸納得出結論的方法,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齡特徵,所以我以實驗探究法爲主線。使學生透過探究過程,瞭解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突出重點。再結合使用一些輔助的教學方法幫助同學們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實際問題,突破難點。多種教學方法互相穿插滲透,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優化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5學法指導:

根據學習目標要求,學生的學習主要採用以下學習方法:實驗法、歸納總結法。實驗是反映化學學科特點,學習化學知識的最有效途徑。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在教師指引下按科學的方法處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結論。這樣強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結合歸納總結法,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歸納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對所得資訊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

6教學程序

爲使學生對金屬活動順序的探究緊湊、有效,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特意把置換反應的概念放在金屬的化學性質探究之後討論,並在教學程序的最後,透過反饋練習來鞏固,以求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溫故導新以科學事例創設情境,回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在現今考古中,發現從地下出土的文物裏,金銀器具總是比鐵器儲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鐵器早。你知道爲什麼嗎(設計意圖)以科學事例創設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寓示着本課題的重點。

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

1、金屬與氧氣反應;

2、金屬與酸的反應(改進);

3、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

置換反應:

設計意圖:

透過三個探究過程:1.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 2.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 3.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採用實驗——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從探究中發現知識,透過對幾種金屬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用途,突破重點。在每個探究後都精心設計問題或列舉事例,聯繫生活、生產實際,加強對金屬活動性運用的學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消化,並把知識轉化爲能力。再緊密結合課後精選的反饋練習,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三)交流討論、歸納小結。學生回顧、反思,課堂小結。

使學生透過實驗探究,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突出重點。透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使學生能對獲得的資訊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培養學生比較、歸納、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四)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設計意圖

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團結協作中獲得成功,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透過反思,總結自身獲得的經驗和不足,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自己的內在智慧,啓發學生反思有助於學生的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使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透過學生的反饋、反思,聯繫實際教學過程,有利於教師總結、反思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以及發現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及補救措施。()這樣有利於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師不斷深入地鑽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

交流討論歸納小結

【小結反思】談談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

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團結協作中獲得成功,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透過反思,總結自身獲得的經驗和不足,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自己的內在智慧,啓發學生反思有助於學生的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使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透過學生的反饋、反思,聯繫實際教學過程,有利於教師總結、反思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以及發現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及補救措施。這樣有利於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師不斷深入地鑽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

板書設計:

第八單元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的化學性質

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金屬與酸的反應現象:金屬表面有氣泡冒出。

結論:(1)根據反應劇烈程度可知同種金屬活動性:

Mg > Zn > Fe > Cu

(2)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金屬才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

3、金屬與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

2Al+3CuSO4 ==== 3Cu+Al2(SO4)3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結論:(1)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Al > Cu > Ag

(2)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置換反應

1、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2、特點:A+BC=AC+B

7:教學理念:

側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思路的綜合評價。

聯繫生活、生產實際,加強對金屬活動性運用的學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消化,並把知識轉化爲能力。再緊密結合課後精選的反饋練習,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說:教材選擇了空氣作爲初中化學中接觸物質知識的開端,是它與人類的生活關係最爲密切,透過對它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祕。

從能力培養來說:從看圖瞭解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開始,到做仿照實驗來測定空氣裏氧氣的含量,可以說教材深入淺出,爲以後的學習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方式。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方法基礎,可以開始嘗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透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一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標

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標

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並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用途,並認識空氣污染的危害。

難點:如何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學習分析實驗現象的方法。

五、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如何觀察、描述實驗現象,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內容應以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此爲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由什麼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繫,並逐步深入。所以,本節課題採用自主學習和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我把本課題分爲兩節課,下面主要講述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七、教學過程設計

1、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內容:出示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並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

提出問題: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1/5的?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內容: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裏氧氣的含量。

展示實驗所需的儀器,並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並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內容: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麼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由於紅磷燃燒消耗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4、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5、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透過比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

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淨物?

小結: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這樣的物質叫做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於純淨物。

6、作業:完成課本有關練習。

板書設計:

課題1 空氣

(第一課時)

一、空氣的組成

1、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現象:集氣瓶中有大量的白煙產生,並放出熱量,開啟彈簧夾,燒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氣瓶中,並上升至約1/5的地方。

(2)文字表達式:紅磷+氧氣 → 五氧化二磷

(3)小結:

名稱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和雜質 化學式 N2 O2 CO2

體積分數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與純淨物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三單元課題1《分子和原子》,我按以下八個程序說課,主要說每個程序的要點。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知識,也是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遇到的攔路虎。它是在學習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及混合物、純淨物的基礎之上,由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的開端。

本節課不僅能帶領學生走入神奇的微觀世界,學會從微觀的角度認識事物,探究物質構成的奧祕,還能爲學生們進一步學習原子的結構、元素、以及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象。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透過觀察生活、實驗探究等方法獲取資訊。

(2)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實驗所得資訊進行加工。

(3)充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增強學生對微觀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慾,從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實驗的探究、討論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探索物質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實驗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透過實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學準備

教師:儀器:燒杯、試管、注射器、量筒、膠頭、滴管、玻璃棒等。

藥品:濃氨水、酒精、水、酚酞、品紅等

用具:多媒體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好課本和學具,課前預習相關內容。

四、設計理念

1、體現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2、主要以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結合,以實驗探究爲主線,結合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順應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

五、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激趣引思

設問激趣,匯入新課

實驗探究,瞭解性質

知能訓練,鞏固知識

學習反思,及時總結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思

多媒體課件展示:我們生活中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1、現在正值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的季節,走過桂花樹邊,會聞到桂花香;

2、潮溼的衣服會自己晾乾,特別是夏天更容易晾乾;

3、糖塊放到水裏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

4、教師演示實驗:品紅在靜置的水中會擴散。

上述這些生活和實驗中的現象,你們想過這是爲什麼嗎?你們會從化學角度來解釋嗎?

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從化學的角度來解釋這些生活和實驗中的現象。也就是從分子和原子的角度來解釋這些現象。

[板書]課題1分子和原子

二)、設問激趣,匯入新課

在緒言中,我知道了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也就是說,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都是物質組成的,世界即物質。我們身邊所熟悉的物質很多。

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圖片:空氣、水、煤、石油、天然氣、鐵、銅、食鹽等等。

這些物質都是什麼由什麼構成的呢?爲了解釋上面的這些現象,長期以來,很多科學家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猜想。他們提出物質都是由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的設想。

[板書]一、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

比如在緒言中,我們瞭解的.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和意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在18世紀就提出了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理論。當時這只是一種猜想,但可以用它來解釋生活中的很多化學現象。隨着科學的進步他們的這種猜想已經得到了證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透過先進的科學儀器不僅能看到了分子和原子,而且還能移動原子。

多媒體展示:視頻、教科書P49中的圖3—2和圖3—3

三)實驗探究,瞭解性質

爲什麼必須藉助先進的遂道掃描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分子呢?這是因爲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板書]1、分子很小

多媒體課件展示:分子的自述

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

1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這1滴水裏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3萬年才能數完。

分子除了體積和質量很小以外,還有什麼性質呢?

[實驗探究]

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步驟

[對比分析]步驟1說明蒸餾水不能使酚酞變色,只能起稀釋作用。步驟2說明濃氨水可以使酚酞變紅。步驟3酚酞變紅是因爲燒杯B中的氨分子運動到了燒杯A中,使A中酚酞變紅。由此可以得出分子總是不斷地運動着。這樣,就可以解釋開頭的幾個現象了。而且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

[板書]2、分子總是不斷地運動

激發興趣:請問:1+1在什麼時候不等於2?

[實驗探究]

先往玻璃管中加入前面的品紅溶液,使其充滿玻璃管容積的二分之一,再滴入無水酒精使其充滿玻璃管。用手指堵緊兩端,顛倒數次。

現象:總體積小於1玻璃管。

[課件展示]哲理故事

解釋:這是因爲分子之間有間隔。

[板書]分子之間有間隔

課件展示:酒精和水混合時體積變化的模擬圖

[實驗探究]

一打氣筒,用手堵住出氣孔,用勁推,可以推動活塞。再吸入一針管水,看能不能推動活塞。

解釋:這是因爲氣體分子之間間隔比較大,容易壓縮,而固體和液體分子間隔較小,不易壓縮。

課件展示:物質狀態變化時,分子之間間隔的變化示意圖。

說明:石油氣可裝入鋼瓶中,是因爲氣體受壓下,可以液化,分子的間隔減小;相同質量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體積不同,是因爲它們分子間的間隔不同;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是因爲受熱時分子間隔增大,遇冷時減小的緣故。

四)知能訓練,鞏固知識

多媒體展示:課堂練習

五)學習反思,及時總結

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覺得你有哪些收穫?

六)課後思考:

假如你是一滴水中的小微粒,在你周圍你看到了什麼?如果給你稍稍冷卻或加熱,你又會怎樣?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學的微觀世界中翱翔吧!

透過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啓迪思維,激發探究慾望。

培養學生世界是物質的哲學觀點

展示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化學物質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品質。

透過對物質構成的認識過程介紹,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是一個猜想——驗證的過程。

讓學生了解現代高科技,並培養愛國主義品質。

透過水分子的自述將分子的特性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同時讓學生領會分子的“小”,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好奇心理。

透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探究的能力,透過對比分析,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對比、歸納、總結的科學探究能力。

透過腦筋急轉彎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哲理故事讓學生知道學無止境,透過類比遷移理解現象本質。

便於學生直觀理解。

讓兩名學生合作完成此實驗探究,培養動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便於學生直觀理解。

增強用化學解釋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化學的能力,讓自己擁有化學的眼睛。

鞏固新知,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讓學生學會總結反思。

給學生一個思考想像的空間。

六、板書設計

課題1分子和原子

一、物質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3、分子間有間隔

一般溫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大

一般壓強越大分子間隔越小

七、課件說明

課件中有很多視頻及動畫很好的幫助我把握了教學的關鍵,是用任何生動語言無法替代的,在這節課中使用課件是初中化學中最恰當且必不可少的。

八、設計反思

新課標要求,初中化學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主旨。因此我們教師在設計課程過程中要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透過交流與討論發現別人的長處,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不斷地提高,不斷的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安排在第一冊課本知識學完後講授。本節教學內容是對課本中出現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等環境問題的總結,是一節歸納複習課。

環境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近年來中考的熱點考點之一。在教材中,環境問題倍受關注,出現頻率較高,但知識點較分散。本節課不但對整冊書有關環境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並且對相關知識加以擴展,講授過程中注重中考熱點問題的滲透,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更輕鬆,做到有的放矢。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對環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使知識更加全面、系統。

教師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後確定小組活動內容——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環境狀況調查,供學生選擇。這樣做可使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願做”。

二、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化學已有了半年的時間,對於環境問題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並且懂得了學習化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解決環境問題。但掌握的知識零散,對知識缺乏整體認識,缺乏理論和實際聯繫的能力。因爲學生的學習任務重,無時間參加一些有關環保方面的活動,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比如維護校園環境衛生等。針對學生合作意識較缺乏的現狀,在講課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並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頁作品的方式呈現給大家,這一過程將培養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本節的教學要求不高,難度也不大,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設計活動形式。活動的宗旨是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教學中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啓發,提高環境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⒈瞭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瞭解防治環境污染的初步知識。

⒉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明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唯一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

能力目標:

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科研意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⒉培養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⒊學會資料的收集、整理,培養學生從中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將知識加工整合用於實踐的能力。

4.將成果以網頁的形式製作出來,使學生有較強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標:

透過正確認識環境和環境問題,體會化學在美化改善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應,認識到事物具有兩面性,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的行爲與環境和諧的必要性,激勵他們保護家園,積極投身環保,樹立主人翁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觀注的熱點環境問題的來源、危害與防治,本地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

難點:課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網頁的製作。

課時安排:1課時

五、學法的確定

各小組根據選定的活動內容,主要從污染來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關文字、圖片、視頻、圖表等資料。在活動中會蒐集到大量的資料和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這些知識、資料進行認真地、細緻地梳理,透過組內協作學習的方式,達到使認知系統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舊的、傳統的學習觀認爲,學習發生與否取決於教師的教授,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呈現、組織和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生的任務就是像“海綿”一樣地儘可能多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前的教育理念,則傾向於將學習看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資訊,然後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建構新知識,由於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願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根據這一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採用:“師生共同探究式”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中,師與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具體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安排下,將學生分爲幾個小組,每一小組針對某一主題開展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並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頁作品的方式呈現給大家,也就是說本節課中教師的“教”,主要是在課外,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留給了學生才華展現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七、教學過程設計

1.設定問題,引入課題

透過五幅畫面的對比,提出問題:四幅畫面給我們的感覺有何不同?爲何有如此大的差異?什麼原因造成的?由學生思考回答,引出環境污染這個課題。

2.學生討論回答

什麼是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的類型有哪些?這些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是什麼?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有什麼解決方法?我們身邊有哪些環境污染?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結合課前透過查閱資料獲取的知識各抒己見,討論得出每小組自己的觀點。

⒊教師歸納、總結、講解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啓發。討論性發言結束後,對同學這次活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然後按大氣污染→酸雨→臭氧層→溫室效應→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綠色化學的順序對學生查閱的知識、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成果,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啓發,提高環境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身邊的環境保護活動,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起。

⒋佈置作業

(1)必做題:A、每個同學透過查閱資料找出一個有關環境污染的典型社會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B、每個同學找出三到五個有關環境問題的題目,並做出相應的答案。

(2)探索題:今天我們研究了有關環境污染的知識,還有很多方面我們沒有涉及到,請透過各種途徑,觀察身邊的現象,以“環境和我們的生活”或“邢臺環境現狀分析”爲主題寫一篇小論文。

其中探索題爲學有餘力的學生而準備,可以在課外興趣小組中交流,或在黑板報中登載,旨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