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暑假作業>

語文下冊的初二暑假作業

學問君 人氣:2.36W

語文下冊的初二暑假作業1

(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的問題。

語文下冊的初二暑假作業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裏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着看的也是一羣中國人;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7.第一段畫橫線句子所表現的作者思想感情是什麼?(1分)

8.“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的原因是什麼?(2分)

9.“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這句話的具體內容又指什麼?(3分)

(1 )“那時那地”是指 。

(2)“我的意見”是指

(3)“卻變化了”是指

10.文中有三個加橫線的“他們”,所指代的具體內容是什麼?(3分)

第一個“也無怪他們疑惑”中的“他們”指代:____ _

第二個“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中的“他們”指代:

第三個“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中的“他們”指代:____ __

語文下冊的初二暑假作業2

1、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值此之際,你想對我們偉大的黨說些什麼呢?(2分)

2、下列詞語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滯留zhì不可置疑yí寬恕誠惶誠恐

B、遷徙tú相形見絀zhuó繁衍不可明狀

C、眷戀juàn一視同仁réng倉茫粗製爛造

D、酬和hé文縐縐zhōu狼籍翻來覆去

3、下列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來並加以改正。(4分)

相輔相成關懷倍至美味佳餚相形見拙惹是生非

改爲改爲

4、默寫填空。(6分)

(1)採菊南山下,。(《飲酒》)

(2)春蠶到死絲方盡,。(《無題》)

(3),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表現作者興亡觀的語句: 。

(5)《岳陽樓記》中點明全篇主旨的千古名句是:

(6)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裏用美妙的比喻寫北方雪景的句子是: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4分)

A、《馬說》《小石潭記》《岳陽樓記》三篇文章的作者是韓愈、柳宗元、范仲淹,他們均是宋代著名詩人。

B、《海底兩萬裏》是凡爾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講述第留斯號潛艇的故事。

C、《名人傳》傳述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米開朗基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D、《藤野先生》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了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也是選自同一作品。

語文下冊的初二暑假作業3

現代文閱讀(34分)

(一)閱讀下面文章,回答文後6——11題。(14分)

同情的眼神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個寒夜,在弗吉尼亞州北部,一個老人等在渡口準備乘船過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鬍子像上了一層釉。看來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勞的。寒冷的北風使他的身體凍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聽到沿着冰凍的羊腸小道上傳來了有節奏的由遠而近的馬蹄聲,懷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幾個騎馬的人依次從他身邊過去了。待最後一個騎手經過他時,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將要擦身而過的一瞬間,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說:“先生,您能否讓一個老人和您乘一匹馬共行?您知道,單憑用腳走,人是很難透過這一段路的。”

③騎者勒住了自己的馬,回答:“確實是這樣,上來吧!”看見老人根本無法移動他那凍得半僵的身體,騎手跳下馬來幫助老人上了馬,騎手不僅把老人馱過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裏有數英里遠。

④當他們走近一座小而舒適的村舍時,騎手的好奇心促使他問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讓其他幾個人過去而沒有請求幫助,而當我經過時你卻留住我借用我的.馬,我很奇怪這是爲什麼,在如此一個寒冷的冬夜,您卻等待在這裏並截住最後一個騎手,如果我拒絕您的要求並把您留在那裏,結果會是什麼?”

⑤老人慢慢下了馬,以一種驚奇的目光看着騎手,回答說:“我已經在這裏等了一些時間,但我以爲我知道誰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繼續道,“我仔細觀察了那幾位騎手,立即便看出他們沒有關心我的處境,這時候就是我求他們幫忙也無濟於事。但是當我仔細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狀是相當明顯的。我知道,當時當地,您的友好態度使我得到了這樣一個機會,使我在最需要的時候能夠得到幫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評價深深地觸動了騎手。“您的評價把我形容得太偉大了,”他告訴老人,“可能我以前在從事自己的事情上過於忙碌,所以我對別人需要安慰和憐憫的幫助太少了。”

6.第②段中“打量”一詞的作用是什麼?(2分)

7.第④段中騎手的“好奇心”是什麼?(2分)

8.第⑤段中老人說“我已經在這裏等了一些時間”是可信的,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分析第⑤段“我以爲我知道誰更有美好的品德”。

(1)“美好的品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我知道誰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據是什麼?(2分)

10.第②段中說,“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爲什麼特別強調“看着那人的眼睛”?(2分)

11.第⑥段“那些暖人肺腑的評價深深地觸動了騎手”一句中“觸動”的是什麼?(2分)

(二)閱讀下面文章,回答文後12——18題。(20分)

你遺失了感動嗎

①我問學生:“感動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感動的本質和內核是善……你們曾經感動過別人嗎?”

②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沒有!”

③“那麼,你們曾經被別人感動過嗎?比如讀到一篇文章,認識一個人,或者聽一首歌。”我繼續啓發孩子們。他們零零星星的再次回答:“沒有,老師!”這個答案,讓我心情沉重起來。我難以置信。真的沒有什麼讓他們感動嗎?

④“你們的父母爲你們付出那麼多,也不曾讓你們感動嗎?”

⑤“天天讀書,週末補課,晚上自習,哪有時間感動呀?”

⑥我的心,彷彿被什麼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憶只剩下書本和試卷,那將多麼乏味!而對值得感動的事件無動於衷,又是多麼遺憾!

⑦清晰記得,多年前的那個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門,對母親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鵝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車,催促母親趕緊回家,她卻忽然記起了什麼,讓我等等,立刻轉身回家。不一會,她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塞給我一隻熱乎乎的熱水袋:“剛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車子發動了,我一直沒有回頭,抱着熱水袋,淚水流了一臉。

⑧那天,我第一次懂得感動,懂得了風雪中的母親。

⑨我曾經待業,想讀書,又沒有錢交電大的學費。一位好友來看我,不厭其煩地勸我振作,陪了我一個下午。臨走時,她將一張50元的票子(那時可不是小錢)擱到桌上,看見我的驚愕,她微笑着說:“不要拒絕,去買書吧,快樂地生活。”

⑩感動就這樣悄悄延伸。

⑾第一次走上講臺的我緊張慌亂,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啞了。後面聽課的一位優秀教師卻一直微笑着,給我鼓勵的目光。下課後,她走到我身旁,真誠地說:“比我當年強多了!”

⑿即使一面之交,感動也會不期而至。

⒀不久前,我在“感動中國”的晚會上看到徐本禹——一位放棄讀研面而到貧困山區支教的大學生。他說:有一次我給學生們佈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學寫道,20xx年,如果能去看一看奧運年的北京,住一住北京的平房,他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這裏我流淚了。很多次面對着孩子們我都流下了眼淚,不知道這是爲什麼……

⒁我知道徐本禹的眼淚爲何而流。這絕非脆弱,而是大愛。正是這大愛,才讓他有勇氣,扛住傾頹的教室,扛住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即使素不相識,我跟許多人一樣,也被徐本禹深深感動。

⒂如果沒有感動,我們的心靈將盛放些什麼?我們的幸福如何延伸?肖復興曾在文章中寫道:“我們還能不能夠被哪怕一絲微小的事物而感動得流淚,是檢驗我們心靈品質的一張PH試紙。”感動,其實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檢測。如果你的心靈刀槍不入,堅強無比,那就是一塊什麼都不長的鹽鹼地了。

12.本文以“你遺失了感動嗎”爲題,有什麼作用?(2分)

13.第⑥段中劃線句子“倘若,青春的回憶只剩下書本和試卷,那將多麼乏味”的含義是什麼?(2分)

14.第⑦段中“外面正是鵝毛大雪,很冷”這一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3分)

15.聯繫上下文,請你談談對第⒁段“扛住傾頹的教室,扛住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一句中加點詞的理解。(3分)

16.第⒃段中加點的詞“表裏”具體指什麼?(3分)

17.簡要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分)

18.結合文章內容,聯繫生活實際,圍繞“感動”,請談談你的感受。(4分)

語文下冊的初二暑假作業4

(一)閱讀《背影》,回答問題。(18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着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0.請結合課文內容,給這個語段加一個小標題:(2分)

11.作者連用“攀”“縮”“傾”這三個動詞,有什麼作用呢?(2分)

12.寫出這段話的記敘要素。(4分)

人物:,

地點:,

事情的經過;,

結果:。

13.文中兩次寫“我”“流淚”,這兩次流淚有什麼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這段話的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哪種是最主要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這段話着重描寫父親哪一特徵?爲什麼要着重寫這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