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最新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1.8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精選5篇)

最新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1

在我們社區,有一支由30多名老黨員組成的“和諧合益志願者巡邏隊”,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年近八旬,最小的也有65歲,他們退休不褪色,甘願放棄退休後的美好生活積極投身入社區文明勸導、治安巡邏等志願服務,爲社區築起一道堅實的安全網……”在近日舉辦的合益路社區道德講堂上,的先進事蹟讓不少居民感動得熱淚盈眶。

透過觀看一個短片、聽一段事蹟、唱一首歌曲、談一番感悟、誦讀一段經典,合益路社區“道德講堂”開展得有聲有色,尤其那一段老黨員們的動人事蹟,向居民傳播了自己身邊的典型事蹟,讓居民在直觀的體會中,領悟到了道德的力量。

今年以來,合益路社區啓動以“建和諧家園 圓居民安康”爲主題的義務巡邏實踐活動,社區裏的老黨員們聽說後都主動請纓,他們說:“在家裏也是閒着,不如加入到社區的志願者活動中,多爲社區發揮一點餘熱。”於是,“和諧合益志願者巡邏隊”應運而生了,他們在日常巡邏中,充分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對社區內樓道、暫住人口等全面開展巡邏,並協助社區做好民事調解,文明勸導等工作,幫助居民排憂解難,築起了社區平安網。

55歲的社區居民杜大媽也參加了道德講堂活動,聽完社區巡邏隊員的故事後,她頗有感慨地說:“這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平凡事、平凡人,如果大家都像他們一樣獻出一份愛,貢獻自己的餘熱,從身邊小事、點滴事做起,我們社區會成爲名符其實的和諧家園,我們的生活也會更美好。”

最新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2

同志今年79歲,現居住在xx區xx道1號高層,是小白樓街解放路社區的居民,也是一名社區黨員。1953年參加工作,就職於天津市公安醫院,是一名醫生。1988年退休,後返聘11年,在公安醫院醫療崗位工作了46年。1999年正式退休,融入社區參加活動至今。2011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曾三次被評爲區級志願者標兵。

作爲一名衛生戰線的醫生,作爲一名共產黨員,xx把救死扶傷當作是自己的終身使命,將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一生。從醫生崗位上退下來後,xx主動與社區居委會聯繫,願意盡其所能參與社區建設,希望以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身份當個志願者服務社區居民,以一顆奉獻之心來服務居民羣衆。

xx道1號是一幢十八層的高層樓房,約有百戶居民,400來人,經常有鄰居因爲突發病、老年病需要救治找到xx,而她都耐心的給予治療。有天凌晨1點,大家還都在熟睡,耿大夫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原來是六樓鄰居劉洪義因憋氣煩躁大汗淋漓,根據她多年的臨牀診斷經驗,劉洪義可能是突發心肌梗塞,耿大夫立即實施了搶救措施,口服硝酸甘油、注射藥物,待患者穩定一下後,立即爲其撥打120急救車,送到醫院後心電圖診斷大面積急性心肌梗塞,與耿大夫診斷一致。醫生說:“如果不是當時急救得當,像這樣發病急重的情況早就沒命了”。經過五個多小時,xx早晨6點才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但她的辛勞救活了一個同志的生命。

還有一次,十五樓單伯英的家屬敲門,“快看看吧,耿大夫!”。耿大夫拿上器械立即到十五樓,在爲單伯英測量血壓時,發現高壓60毫米汞柱,低壓已經聽不到了,耿大夫立即讓家屬聯繫救護車。家屬說病人不同意到醫院,她堅定的說“叫我來看病就得聽我的。”在耿大夫的堅持下病人被送到醫院。大夫說再晚送10分鐘就沒救了,由於送院處理及時,單伯英轉危爲安。

十一樓92歲高齡老人孫成事由於行動困難,去醫院不方便,家屬找到耿大夫說老人不解大便,耿大夫就用甘油給其灌腸,一直等其解出大便。十三樓的於奶奶抱着孫子找到耿大夫說孩子高燒,父母均出國在外,老太太急得轉圈,xx一邊安慰於奶奶,一邊立即爲孩子打針、服藥,堅持數天的義務治療,孫子燒退了,於奶奶臉上出現了笑容。像這些救助危難病人的事不計其數。xx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醫務工作者,認爲所做的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爲了便於服務羣衆,xx經常爲救治病人購買急救藥品,併爲困難羣衆購買日常治療藥品。例如:十四樓翟桂珍大娘因爲沒有工作,xx經常爲其提供所需藥品,直到其2011年去世,幾年來自費購藥幾千元。夜間高層電梯停運,xx經常爬十幾層樓,先後爲五名癌症鄰居進行臨終關懷對症治療,不但儘量延續其生命,而且讓其走的安詳、不痛苦。xx在志願者活動義診中結識了社區低保戶張培,她身患多種疾病,因爲糖尿病腳心爛了一個大窟窿。xx就到她家指導治療,還經常買些食品、藥物看望她,幾年來累計捐款捐物有千餘元。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張培的併發症已經基本痊癒。xx常說這是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如果每位共產黨員、每個公民都能獻出自己的一份愛,我們的社會就會是愛的世界。幾年來xx爲近百名周邊的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參加社區大型志願服務義診每年都不少於10次,xx把爲居民羣衆解除病痛作爲自己一生最大的樂趣。

作爲一名社區黨員xx始終要求自己跟上時代發展,爲天津市建設貢獻力量。四川汶川地震發生之後,耿大夫與老伴立即到社區捐款200元,在第二次捐款和交納特殊黨費捐款中,他們也積極響應,共計捐款600元,衣物棉被多件。xx關懷社區困難家庭中的子女,她長期資助社區內的困難學生,每年爲他們捐贈助學金。2008年末,xx又將1000元助學金送到社區兩困難家庭的學生手中,並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xx與愛人退休後看到海河邊電線杆上到處貼的小廣告,有損天津市大都市形象,於是他們利用晨練、巡邏、散步、買菜等時間堅持清除小廣告,幾年來累計剷除幾萬張。在迎接奧運會期間,耿大夫更是積極參加社區的義務巡邏活動,隨着年齡增長,雖然身體比以前顯得有些虛弱,但她仍然堅持定期刮殘標清理小區垃圾,維護市容環境,並且積極配合社區立面整修和創衛清整活動。在創建文明城區活動中,xx也與社區積極配合,參與城市調查問卷活動,展示出我市市民極高的文明素質。

xx作爲一名社區黨員,一名退休的義務工作者,爲社區、街道和廣大居民做了大量努力和奉獻,並帶動周圍黨員都行動起來,自覺爲羣衆服務做奉獻,真正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居民羣衆認爲xx是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一名優秀的志願者、一名退而不休的好醫生、一位退崗不退色的優秀黨員。

最新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3

生活在新成街道辦事處xx社區的蘭xx老人,今年73歲,是xx集團的退休老職工,在xx集團和xx社區已經工作和生活了幾十年。社區對他而言就如同自己的家一般熟悉,轄區內的十條主要街道、四十三棟居民樓他都瞭如指掌,說起社區內的大事小情他也都如數家珍,可以說老人見證了xx社區的'發展與變化。

蘭xx老人平時有三大愛好:釣魚、游泳、管“閒事”,用老人自己的話說就是哪裏有“不平”事,他就管哪裏。蘭xx老人年輕時曾在xx集團(原xx廠)六車間工作,主要負責車間管理的宣傳工作,後來隨着工作調動先後在xx職工文化宮和xx房產處做過美工宣傳與企業宣傳工作。正是由於當年在工作崗位有着做宣傳工作的經驗,使退休後的蘭xx老人在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工作中有了用武之地。

2003年蘭xx老人遷入新家——xx社區535樓一單元,喬遷之喜不久老人就遇到了煩心事兒,據老人回憶,當年最令他煩惱的就是居民樓內的住戶在樓道里亂堆亂放,樓道衛生髒亂差,樓梯間的燈也不亮,存在着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在新家生活過一段時間之後,由於單元樓內多爲流動人口居住,鄰里之間都相對陌生,老人說當時感覺到鄰里間人際關係的冷淡,鄰居之間見面也很少有主動打招呼的,缺少的是那股親人般的熱乎勁。後來,一則哈爾市濱創建文明樓道的新聞刊登在報紙上,蘭xx老人看到新聞後便動起了在樓道內做精神文明建設宣傳牆的腦筋。起初,蘭xx和有着同想法的居民靳青山兩人合計之後,只是在報刊雜誌上看到有適合做樓道精神文明宣傳的材料,便裁剪下來粘貼成宣傳板掛在樓道內。後來蘭xx正在學習美術的外孫女帶着習作回家看望老人時,老人發覺外孫女的習作挺不錯的,非常適合做樓道,又挑揀外孫女的優秀畫作張貼在樓道內。外孫女也非常支援姥爺的這一做法,又先後創做了大量的宣傳畫作,與姥爺一同貼在樓道內。蘭xx的做法得到了樓道居民的認可和讚賞,他又自掏腰包製作了宣傳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樓道建設的標語貼在樓道內的牆上,宣傳公民道德、提醒樓道居民愛護樓道公共環境。同時,蘭xx老人主動地承擔起清掃樓道和佔地廢物的工作。當得知對門鄰居夫妻二人均行動不便時,便主動上門力所能及地爲他們在生活上提供幫助。535樓一單元的居民在蘭xx老人的帶動和感染下,自覺地改掉一些生活陋習,自發地愛護樓道環境衛生,自家生活垃圾能夠及時清理,鄰里之間見面也都噓寒問暖,關係變得更加和諧,誰家有困難都伸出援助之後,積極幫助。

蘭xx老人作爲xx社區的一名居民志願者,積極的參與社區的自治管理工作,時常爲小區建設與管理提出建議。蘭xx老人自己介紹說他年輕時就時刻關注着社會上時事熱點、大事小懷,曾是新晚報的一名業餘通訊員,養成了將自己對社會問題的見解與建議反饋給有關部門的習慣。2009年,當老人在電視上看到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新聞之後,就節能減排減少不必要浪費的建議,曾寫信給國家發改委建言獻策。老人憑着自己當年在工廠車間積累的工作經驗,建議國家從生活小事着手生產可更換刷頭的牙刷和全面推廣使用節能型日光燈。雖然後來老人的建議沒有被採納,但並沒打擊他對政府、對社會建言獻策的積極性。2011年哈爾濱市開展城市建設人民建議徵集活動,蘭xx老人結合xx社區周邊環境再次寫信給哈爾濱市城市建設人民建議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我市的城市建設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打通xx小區周邊兩條主要交通道路,改善小區周邊交通擁堵狀況;二是建議搬遷xx小區內的早市地點,改善小區衛生環境,對早市小商販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並建立約束機制,在信中他對這兩點建議做了詳細合理的闡述,最終,他的建議得到哈爾濱市城市建設人民建議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認可和採納,爲他頒發了該活動三等獎的榮譽證書和物質獎勵,以資鼓勵。今年,xx社區將全面實行小區物業管理,在參加完物業管理現場會之後,蘭xx老人對小區實行物業管理又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又一次提筆針對小區內的環境衛生、公共設施建設與管理、居民個人素養以及物業公司的管理收費政策等問題,寫信給社區反映自己的意見與觀點。

“我就是一個倔老頭!我做事的動機就是出自一顆做人的良心和作爲一名社會公民的道德感!”,在回答爲什麼能夠長年堅持關心社區建設並積極加入到社區建設中的問題時,蘭xx老人斬釘截鐵的如是說。蘭xx老人說他所做的這些事起初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曾遭到外人的不解和奚落,以及家人的反對和不支援,但他就是憑着自己的倔脾氣,長年堅持着做自己認爲對的事情。隨着他所做的事情日漸得到社會的認可,他的家人也開始支援他的行爲,他表示今後他還將繼續爲社區建設添磚加瓦且不遺餘力。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xx社區正是有着像蘭xx老人一樣的社區居民志願者,時刻關心着社區家園的建設,老有所爲爲社區發展身體力行的發揮着自身餘熱,xx社區正在逐步完善各方面環境建設,把小區xx環境優美、生活方便、治安穩定、鄰里和諧、居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最新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4

楊鴻保,今年62歲,是我豐一社區的居民。自他提前退休後,爲了讓退休的生活不寂寞,實現退休以後的人生價值,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自願參加社區志願者活動和社會上的義務勞動,主動爲社區分擔責任,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年邁居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難,扶老攜幼,主動爲社區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主動當起了一名助老、環境、調解等志願者,在自願服務社區、服務居民的同時昇華自己,播撒文明。

楊師傅是個熱心人,對別人的困難,本着能幫就幫的原則,做了很多事。鄰居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下樓不慎,把腳脖子扭傷了,她的老伴力不從心,只能扶着她靠牆站着,這個情況正好被楊師傅遇見了,他義無反顧的把這位70多歲的老人背到了5樓的家中。他們千恩萬謝,說:“打孩子電話也沒有這麼方便呀!在緊急關頭你能幫忙,太感謝啦!” 楊鴻保也是60多歲的人了,患有腰脫,他此次行爲增進了鄰居之間的友情和了解,也是一種道德的體現,真是“鄰里心連心,和諧大家庭。”

她作爲助老志願者,平時主動把家庭電話寫給鄰里的獨居老人,讓他們有困難找他,隨叫隨到。一次,4樓一位獨居老人打來電話說:“家裏燈壞了,還沒做晚飯呢?”楊師傅立即拿着檯燈送了過去,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這位老人的孩子都不身邊,她有點什麼事,都找楊師傅,每次他都是盡心盡力的給予幫助,老人常說:“楊師傅對我真好,比親人還親呀!”但是楊師傅卻樸實地說:“咱們樓上樓下住着,幫個忙算什麼,有事請說話。”

一次,在社區主幹道上,一個轎車司機從車窗往對面垃圾箱內扔垃圾,一下沒扔過去,塑料袋碎了,垃圾散落的一地。楊鴻保看見後,馬上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箱內。那個司機很過意不去,連忙下車向他表示感謝。楊師傅做的這點小事不算什麼,只是用自己的愛心感染着周圍的人,對他人友善,他人也會還你一個微笑。彼此用道德的標準衡量自己的行爲,社會就會更和諧了。

楊師傅也是一名調解志願者,真心實意的主動幫助家庭解決各種各樣的矛盾。一次,他晚上鍛鍊身體回來,一進樓道就聽到一樓出租房內大聲喊“別打了,救命啊!”他馬上敲門,並大喊:“你們別打了,我是樓上的鄰居,快開門。”但是怎麼叫他們也不開門,還是罵呀打呀的。楊師傅情急之下自編了一段順口溜,並不斷地念叨了十幾分鍾,可能由於他的執著和真心,感動了他們,小夥子開門說:“師傅,謝謝您的相勸,我們不打了,你回家吧。”他回到家還是放心不下,又下樓聽一聽,果然不打了,才放心地回家。

像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有一對50多歲的夫妻和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兒子同住,這個家庭總吵架鬧矛盾,導致女主人有了離婚的想法。楊鴻保知道後,苦口婆心的勸她,並用一段順口溜開導她,現在她的心情好多了,生活也恢復了平靜。楊鴻保用他自己幽默風趣的風格化解了家庭之間的矛盾,維持了家庭的穩定性,不也是助人爲樂嘛。因爲家庭中最寶貴的是理解,家就是要包容,包容是一把開心的鑰匙,人人都要掌握好它。有人問楊鴻保:你怎麼那麼願意管閒事?楊師傅還是樸實地說:“看到鄰里家庭和諧了,就打心眼裏高興”。

平日裏,楊鴻保始終把“清潔、保護環境,綠化、美化家園”作爲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他堅持立足社區,積極參加社區義務清理活動,廣泛向鄰里宣傳環保理念。他常說,環保工作最能達到效果的就是從自身的生活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兒做起。社區居委會組織衛生死角清理工作,他不畏勞累,積極響應;平日閒暇,他手持小鏟,清理樓道內、牆面上的野廣告。就是這樣,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呼籲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影響更多的人成爲環境保護的踐行者。

每逢清明重陽期間,他總是積極深入社區文明祭奠宣傳工作,竭力將“文明祭奠、保護環境”的倡議推廣至全社區,同時協助社區居委會在轄區主要幹道、路口組織開展巡邏工作,不但減少了環境污染、避免了火災隱患,還確保了節日期間社區的和諧平安。

豐一社區是老式居住小區,小區的環境美化、家庭和諧、社會文明離不開社區工作者的努力,也離不開社區居民的辛勤付出和支援。楊鴻保堅持十年如一日的清理樓道牆上的小廣告,看見貼廣告的人就客氣的勸走,沒看見就貼上了,他就用小鏟刀一點一點剷掉。楊師傅還發動了樓內居民,季節性的刷樓梯,爲居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看見陌生人進入樓道,主動上前詢問,爲小區治安做出了貢獻。多年來,楊鴻保本着“義務、互助”的精神參加多種多樣的志願者活動,爲構建文明社區、和諧社會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最新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5

在崑崙街道天池社區爲民服務的志願者人羣裏,人們經常會看到有這樣一位背影單薄的阿姨,多年來,她默默地爲社區工作、爲羣衆服務。這位阿姨名叫王霞,今年56歲,是崑崙街道天池社區的居民,自1998年單位退休後,她就主動做起了社區義工,12年來以無怨無悔、知足長樂的態度參加社區的義務工作,爲居民羣衆熱心服務。她樂於助人,關心街坊,不求回報,並加入了社區義務治安聯防隊,每天都按時出隊巡邏,還利用空餘時間主動去幫助孤寡老人。

爲了使小區內能有良好的治安環境,她長期進行義務巡邏,值班,她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巡邏過程中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發現可疑情況就立即通知社區民警。從早到晚,人們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替鄰居鎖上沒鎖好的門;領着居民清潔打掃樓道;義務幫助子女不在身邊的生病老人,帶他們到醫院去看病;熱心爲不識路的羣衆指路、帶路;不計報酬,每晚義務看管天池社區活動室4年;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各項工作……等等。這裏發生的大小事情似乎都逃不過她那雙小小的眼睛,經常深入居民羣衆中,瞭解羣衆的心聲,並將羣衆的心聲反映到居委會。在克拉瑪依市“創建衛生文明城市”期間,她義不容辭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積極參與創建活動及社會公益活動,挨家挨戶派發宣傳資料,協助舉辦各種宣傳活動,她還經常組織發動樓內的居民洗樓梯,看到有人隨手丟垃圾就前去提醒人家要講文明,創文明城市人人有責等。發現社區裏有垃圾和衛生死角就主動去清理,難以清理的就上報給社區居委會。無論是烈日當空,還是颳風下雨,在天池社區內總會有她帶上紅袖章,彎着腰用手撿垃圾的身影。

“5.12”四川汶川和“4.14”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社區內又出現了她忙碌的身影。她與居委會工作人員在社區內逐家逐戶進行宣傳,號召大家爲災區捐款,全力支援災區人民,以實際行動爲抗震救災出一份力發一分光。在她的宣傳感染下,社區內的居民紛紛前來捐款,就連小朋友也拿出零花錢獻上自己的愛心,積極響應支援災區抗震救災的號召。

王阿姨患有腎結石並伴有嚴重的腎積水等疾病,老伴也體弱多病,她的子女們都擔心她的身體。不過,她從來沒有把這份“責任”看成是包袱,而把它當成了一種被大夥信任的“幸福”,多年來,她始終以自己的熱心回報着鄰居們的信任。每次社區給轄區居民免費發放防蟑螂藥和防螞蟻藥,王阿姨作爲社區的樓宇理事會和居民代表,爲了不影響居民的日常工作,都是根據社區居民的個人實際情況,發動義工利用休息日和下班時間以打電話、上門派發藥物等方式聯繫居民。天氣酷熱,有的居民住在6樓或高層住宅,有些居民還要多次上門聯繫才能落實,工作相當辛苦。但王阿姨毫無怨言,克服困難,犧牲個人時間,按時保質地完成了組織布置的工作。她在社區義工志願者服務中的表現,得到了社區羣衆一致好評,同時她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了社區義工服務的開展,爲社區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有人問她:你退休了不在家享天倫之樂,爲什麼要去做義工?她的回答很簡單:“我們不只是爲活着而活着,我們要爲更多的人快樂地活着而活着”。12年來,她服務於社會,滋潤、溫暖人心,促進社會和諧,受到天池社區居民的稱讚,12年來,以她初衷不改的默默奉獻精神,感召着周圍的人們。

她還熱心於街道及社區的老年工作,積極促進老年工作的進展。自從成爲天池社區老年義務工作者後,盡了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老人。在天池社區有好幾位鰥寡孤獨老人已經80-90歲高齡,在平時接觸中,發現他們身患重病,王阿姨經常到其家中問候與其談心,幫助他們解除恐懼感之後,他們對生存提高了信心,病人得到鼓勵,精神面貌有極大好轉,胃口、睡眠都提高了,家屬都表示多謝政府、街道和黨組織的關心。王阿姨還堅持每天給老人送報紙、教老人的保姆做新疆口味的飯菜,相處時間長了,感情也加深了。老人們都感動地說“王霞你真好”。看到老人們歡笑,王阿姨也很開心。

爲了義工這份事業,王阿姨傾注了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王阿姨只是崑崙街道天池社區許許多多義工中的普通一員,她沒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特殊才能,只是用一顆博大的愛心,溫暖了一個又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用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服務他人;她沒有獲得豐厚的物質回報,但每天卻過得充實而快樂。

王阿姨不但是個行事低調的人,更是富有愛心的人,面對他人的苦難,她永遠不會無動於衷。2008年初,南方遭受雪災,5月份四川遭遇特大地震災害,2010年,青海玉樹遭遇特大地震災害,她都囑咐子女分別透過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紅十字會網上捐款。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義工·志願者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平凡的王阿姨以一顆樸實無華的愛心,書寫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繹着無私奉獻的動人故事。她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愛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來表達,也不需要做出驚人的壯舉,只要義務工作者真心付出,真誠奉獻,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愛心、散播愛心,就會使義務工作者的人生更加快樂,就能使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