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精選10篇)

學問君 人氣:1.58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精選10篇)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1

羅志明,男,漢族,1963年11月生,內良九年制學校工會主席、教師。

二十三年是代課身份,他一身粉塵,兩袖清風,在三尺講臺上春雨般揮灑辛勤汗水,潤澤着內良孩子的心田。

身在山區的他,生活本就拮据,可他眼看着孩子們因爲家庭困難交不上伙食費時,主動替困難家庭學生墊付的伙食費,面對孩子們一心要走出大山可學習遇到瓶頸時,他開始個別輔導。

就這樣三十六年如一日,把每一個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三千幼苗已然成家國棟樑。

默默奉獻的他,成爲了衆人的楷模,多次評爲縣“優秀老師”、“優秀團幹”、“十佳人民滿意教師”、“十大師德標兵”、“最美鄉村教師”;縣、市、省“師德標兵”,縣、市、省模範老師。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2

聶蘭斌,男,漢族,1970年12月生,中共黨員,內良九年制學校副校長、教師。

他曾說:“我的職業,我的工作,和我的學生,的確是太陽底下最燦爛的一束光!”這句話,是他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和詮釋。

三十年裏,他執着而癡情地守望着這燦爛的光,譜寫了一首又一首優雅而堅定的鄉村教師之歌。

愛生如子的'他,深夜開車送突然不適的學生去大餘檢查,一路陪伴問診,四處奔走的聶校長,爲了不耽誤第二天的工作,在學生家長到達醫院後,凌晨2點,家住縣城的他,毅然在深夜返回學校。

多次被評爲縣、鄉“優秀教育工作者”、鄉“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3

鄧明發,男,漢族,1963年1月生,中共黨員,河洞九年制學校副校長、教師。

工作41年來,無論擔任班主任工作還是校務管理工作,他用真心真情贏得學生的愛戴,先後走訪過全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學生家庭。

即使是母親突發腦溢血,病危期間也沒有耽誤孩子們一節課。他感言,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無怨無悔。教育重陶冶,育人化無聲。

正是這樣愛生無私,甘守山區的他,多次評爲鄉“優秀教師”、鄉“優秀黨員”、曾獲縣“優秀教育工作者”、縣“優秀班主任”、縣“十大師德標兵”、縣“龔全珍式的好乾部”、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稱號。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4

張漢良,男,1961年7月生,中共黨員,河洞九年制學校工會主席、教師。

1979年高中剛畢業的他,被推薦爲一名民辦教師,那時他才十九歲。

面對山區學校條件簡陋,生活艱苦的從教生活,他沒有絲毫畏懼,反而工作熱情很高,幹勁十足,白天上完全日制小學課程,晚上還要在煤油燈下組織農民朋友掃盲識字教學。

從教3年後他考入了贛州師範學校民師班,在培訓學習一年後,毅然又回到了本鄉的初級中學教學。

他滿懷着對未來美好憧憬,帶着理想信念,抱着一顆赤誠而火熱的心,堅定不移地踏上了這條爲家鄉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道路,一干就是41年。

從教期間多次評選過鄉表彰“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黨務工作者”、縣“優秀教師”、縣“優秀班主任”、縣“優秀教育工作者”、縣“優秀共產黨員”及“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5

劉道緒,男,漢族,1963年10月生,吉村中學教師。

從1983年開始,他一直紮根在大餘縣吉村鎮這片淳厚的土地上。

三尺講臺,默默奉獻,從吉村小學到吉村中學,他不忘初心,打造匠心,以滿腔的熱情和赤誠耕耘在教學一線。

作爲一名思政課教師,他積極地參加政治學習、師風師德學習,時刻關注時事新聞,瞭解國家大事,堅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精神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內容,並融入自身工作實踐和教學內容當中。

在三尺講臺上,積極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全心全意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從教期間,他多次被評爲縣、鄉鎮“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師”;撰寫的論文多次獲得省、市一等獎和二等獎等獎項。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6

龍雙喜,男,漢族,吉村鎮紅崗小學負責人、教師。紮根山區父子兵,奉獻鄉村守清貧。

1981年7月,龍雙喜的父親龍良志紮根吉村32年光榮退休,受父親耳濡目染的影響,龍雙喜懷着滿腔熱情,踏入了教師這個行業。

他像一顆螺絲釘,哪裏需要就去哪裏,先後前往右源、富竹埠、帽子峯、紅崗、解放、遊仙等各個教學點輪崗近十次。

通往村小的山路崎嶇,雨後更是泥濘,他兩度摔傷卻不願耽誤學生一堂課,因爲耽誤了醫治的時間,他那受傷的腳趾頭至今仍未恢復原樣。

80年代的山區,條件異常艱苦,晚上到處黑燈瞎火。龍老師堅守孤獨,沒有任何埋怨,白天爲孩子們上課,晚上義務幫本地老表掃盲,夜深時在煤油燈下備課改作業,親手刻印試卷至兩手顫抖,但他從無怨言。

他不放棄每一名學生,針對殘疾兼智障學困生個別輔導,幫助該生期中考試語文數學兩門功課考及格。龍老師就是這樣堅守山區基層,陪伴一批批山區孩子圓了讀書夢。

他撰寫的論文多次獲得國、市、縣各級獲獎,曾獲得縣“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7

肖遵定,男,漢族,1970年11月生,中共黨員,大餘縣左拔鎮大江小學負責人、教師。

從教三十多年來,他已先後在漂塘鎢礦的幾個學校及後來轉地方一直擔任學校負責人,至今年過半百,幾十年如一日,也從未有丁點的抱怨。

肖老師心中始終牽掛着學生和教育,凡事以學生、工作爲先。

爲了不耽誤工作,母親卵巢癌住院化療十幾次,一年來只能利用週末的時間去照顧盡孝,最後老母親去世時也未見最後一面;

妻子靜脈血管堵塞,醫生建議到廣州治療,他與妻子共同商議決定暑假再外出就診,因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這兩件事情,而今成爲他終身的遺憾。

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驚天動地,他正是這樣默默無聞地把整個青春奉獻給了山區的教育事業,用三十多年的心血塑造了一位鄉村教師光輝而又樸實的形象,用實際的行動踐行了入黨時的誓言。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8

鍾德文,男,漢族,1968年10月生,樟鬥鎮焦坑小學負責人、教師。

初出茅廬的他帶領着樟鬥刻苦上進的同學,當年取得漢語基礎知識和三縣聯賽鎮級第一名。

身處山區,樟鬥體育設施簡陋,可他們不墜青雲之志,爲了準備縣級田賽,鍾老師帶着學生借了大桿秤的秤砣當鉛球練,沒有沙坑墊子,就帶着同學們到割完稻子的田裏,鋪上稻草,練跳高跳遠,隨後傳來十個項目取得六個冠軍的好消息。

心繫母校的他,2005年回到母校蕉坑小學,爲了改善村小的校園環境,完善硬件設施,經一年籌劃發出倡議,籌集資金一萬七千多元,爲蕉坑小學建好了校門、圍牆、文化園地。

回首過往,他特作自評曰:三十載紮根鄉村,無怨無悔;二十年興學建校,樂此不疲!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9

王俊鬆,男,漢族,1961年12月生,池江鎮楊梅小學校長、教師。

畢業擇業時,面對同學改業的邀請,他還是選擇了留在鄉村。

因爲他心中放不下楊梅小學,放不下楊梅的學子,他想爲楊梅貢獻力量,在楊梅小學創造比金錢更大的價值,就此點亮了煤油燈的歲月。

“這是哪裏,我要去上課”,這是王老師心梗昏迷了好幾天,醒來後的第一句話。

2010年王老師突發心梗,安裝了3個支架的他,卸下校長的擔子重返課堂,帶病上課至今已10年,他說:“只要我能進課堂,我就堅持幹到退休。”

他的一生,始終踐行着自己的初心,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默默奉獻,忠於職守。

從教期間他多次評爲鎮“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縣“優秀班主任”、縣“優秀大隊輔導員”、縣“優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

紮根山區教師事蹟材料10

賴敏慧,女,漢族,1970年2月生,新城鎮水南小學教師

“師愛才是師魂”這是賴老師紮根山區30年來的領悟,對學生之愛卻出自教師的職責。

這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嚴慈相濟的無私之愛,這種愛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是開啓受教育者心靈的靈丹妙藥,更是轉化受教育者自覺行動的催化劑,“親其師,信其道”。

她着力將愛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尤其是學困生。

賴老師不但從思想上關心他們,生活上也給予幫助,而且從衣食起居到情緒的喜怒哀樂,從學校到家庭,賴老師像個母親一樣照顧好每一個細節去彌補孩子們受傷的心靈,讓孩子們灰暗的天空漸漸明亮了起來。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她以師愛爲手段,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瞭解孩子的內心,觸摸孩子的心靈,感受他們的變化,見證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成長蛻變。

因表現優異,賴老師連續三年被授予“愛生模範”、“師德標兵”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