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鄉村教師事蹟精選材料

學問君 人氣:2.51W

鄉村教師事蹟材料

鄉村教師事蹟精選材料

“農村小學有這樣一位堅持不懈的思考者、行動者,是我們抓農村教育工作者的一件幸事。”。xxxx市教科院前院長萬明春如是說。有人說他是農村小學教學的多面手;也有人說他是學習型、科研型農村教師的代表。他,就是從農村教育土生土長起來,在農村小學教育崗位上耕耘了18年的xxxx市xxxx四牌坊小學教師、xxxx市骨幹教師、xxxx市中小學優秀教研組組長、xxxx區首屆名師、xxxx學科帶頭人、xxxx區“十百千工程”小學數學教學指導組成員――xxxx。

揹着背篼找學校的農村青年教師

1991年,xxxx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xxxx師範學校,分配到了xxxx一所偏遠的村小――xxxx鎮xxxx村小。

到學校報到那天,他揹着背篼,問學校附近的村民:xxxx小學在哪裏?樸實的農民回答他,這裏沒有xxxx小學。他再問這附近有沒有一所學校?村民們笑了,用手一指溝壑的對邊,說:“有,就在對門。那是‘茅廝灣’學校,哪裏是啥子xxxx小學喲。”

原來這所學校建在亂墳、糞坑之間,“茅廝灣”學校因此而得名。這就是作爲年輕老師xxxx工作的第一所學校。之後xxxx先後在xxxx鎮xxxx村小、五四村小,xxxx鎮蓋石村小工作了四年。

年輕的xxxx喜歡思考,在鄉村教書他也不‘循規蹈矩’。每到一處,鄭老師書教得“很怪”,這是給村民的第一印象。第一怪:帶着學生跑田埂。學校附近不是山路,就是田埂。一下課,他這個孩子王就會帶着一幫孩子跑十來分鐘的山路、田埂。他用這種方式,讓山村的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第二怪:到田野裏寫作文。春天來了,他帶着孩子觀察天空飛過的鳥兒,山坡上的小草小花和莊稼地裏忙碌的村民;夏天來了,他帶着孩子觀察小溝渠裏的流水、稻田裏的秧苗。開始時,村民說什麼的都有,有的甚至告到了中心校校長那裏。但半期考試後,看到孩子們身體好了,學習勁頭兒起來了,考試成績直線上升了,特別是在運動會上,孩子們戰勝了中心校的孩子,抱回了一大摞獎狀。村民一看就笑了。

那時,課改一說還沒有出現在鄉村學校。有人好奇地問他怎麼就想到這樣改革?他說:“初登講臺剛好是秋季,孩子們寫天氣往往就是‘藍藍的天空白雲飄’。我們生活的霧都xxxx的秋天不會是這樣呀!我想,其中的原由就是當時的選文絕大多數人來自北方作家的筆下,再加上孩子們長期禁錮在教室裏、書本里,纔會這樣的‘樣板文’。爲了讓我的學生說真話、寫真文,我就這樣做了。”

的確,教育需要智慧。農村村小有許多自然資源農村教師完全可以大膽創新和運用。在村小工作的四年裏,他每年接手一個“問題班”,經過一年的努力,孩子的成績都能從倒數第一,上升到全年級前列。這也難怪,當組織調他到條件更好的xxxx鎮中心小學校工作時,村委書記代表村民找到鎮裏分管教育的領導,希望鄭老師多教村民的'孩子幾年;實在不行,就讓孩子們跟着鄭老師轉學到中心校去。

事實也正如此,鄭老師一離開,孩子們也紛紛轉學到了中心校。“老師,我要跟着你讀書!”孩子們質樸的話語至今讓他眼噙淚花,一次次感受到了教師的責任重大。

書籍是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好導師

“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導師中的導師。”無論是在師範校學習,還是在邊遠的村小或物質條件稍好些的中心校工作,xxxx都將書奉爲至寶。

在xxxx師範讀書時,xxxx是學校出了名的“書蟲”。《古文觀止》、《說文解字》、《中國古典十大悲喜劇集》這些中國古典精華是他的最愛。“讀師範前,我家不幸連遭兩次火災,窮得不敢逛白沙,就只好讀書了,因爲書籍是不會嫌貧愛富的”,他這樣說。

在村小工作時,書籍成了xxxx解憂的“法寶”。放學之後,農村的村小就成了一座“孤廟”。xxxx坦言,精神生活的極度匱乏也曾讓他情緒幾乎失控,也曾與當地村民一起喝劣質小酒,打小牌。“好在有幾本舊書可讀,不然我也會沉湎其中。”回首那段寂寞的日子,他感謝書籍。那時,中心校僅訂閱了《四川教育》,村委會裏也只有《半月談》,這些讀物都被他當作了知心寶貝,讀得有滋有味。

到xxxx小學工作後,xxxx更是抓住有書讀的機會。2005年,他因爲教學成績優異,受到xxxx鎮政府的表彰,他馬上將所得到的獎金購買了8盒白磁帶,找到當時的教管中心主任嚴代書,請他把魏書生當年在xxxx舉辦講座的內容全部翻錄回家認真學習。2009年xxxx被安排將教小學高年級數學。爲了儘快從當了十多年的語文教師轉換到合格的數學教師,這次他又首先選擇了以書爲伴。兩個月的時間,他幾乎是腳不出戶,從網上下載閱讀了西師版、人教版、北師大版、江蘇版系列教材;對教材中的習題,他硬是像學生那樣一道一道地做。爲了從數學教學上更快成長,他開始海量閱讀數學名著。有時,找數學名著真有點難於上青天,很多經典的數學名著出版社也不再出版,他就利用網絡蒐集整理,建立自己的網絡圖書館。2011年,在西南大學參加教育部“國培計劃”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培訓時,他充分利用大學圖書館的優勢,將克萊因的《古今數學思想》,波利亞的《數學的發現》、弗賴登塔爾的《作爲教育任務的數學》,以及國內名家張奠宙、鄭毓信等的優秀著述下載下來,打印成冊,每日一讀,其樂無窮。在中央教科所研修,學友們往家帶北京烤鴨,他往家帶一大捆書。透過讀書學習,他很快成長爲四牌坊小學校數學名師工作室的主要成員,不知底細的人,還以爲他一直耕耘在數學教學天地呢。

多年的讀書學習,讓xxxx對讀書更有了獨特的心得,他說:生活在農村小學沒有導師,書籍就是最好的導師,讀書既是最好的“集體備課”,又是最好的“教育研究”;對一個農村教師而言,遠離浮躁,靜心讀書,善於思考、借鑑與運用,同樣也能邁上成長的快車道。

獨特的成長方程式:任務+思考

有人說,xxxx是多面手,萬能膠,指的就是他經常接受任務,每件事他總會想方設法做好。他自己也就在一次次挑戰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漸漸地成長了起來。

20xx年,xxxx小學領導班子將xxxx提拔爲了教科室主任,交辦給他的大事就是思考xxxx小學的發展思路,以及引領學校青年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爲了完成任務,xxxx花了7000多元買了一臺電腦向網絡請教,自費購買了大量的學校特色建設方面的書籍研讀。因爲鄉村交通等因素,教師外出學習往往都是‘吃虧的買賣’,影響週末休息不算,重要的是還要倒貼錢進去。經濟拮据的他爲了完成任務,卻願意做這種賠本的‘買賣’,只要合適的的重要會議、考察學習他都會主動申請參加。就這樣,他連續三屆參加了由xxxx市評估院龔春燕院長主持的特色學校高峯論壇;一旦聽說哪所學校有特色,他都會主動向學校領導彙報,希望能去走一走,實地看一看。他把閱讀、網淘、參會、考察戲稱爲“當代孔夫子的遊學”。遊學的結果使他的教研視野開闊了,工作能力提升了。他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下參與制定了xxxx小學“三年三步走,八年大步走”的發展戰略,鮮明提出的“養成規範奠定人生,情趣發展成就幸福”辦學方向,得到了xxxx市教科院專家的高度讚賞,撰寫的《農村小學也能辦出特色小學特色文化建設解讀》獲教育部二等獎。

20xx年10月5日上午,xxxx接受了由xxxx名師張健主編的《農村村小課程改革》一書的編寫任務。下午,他的父親就因出摩托車車禍被送進了醫院急救室。同事們勸他把編寫任務推掉,但他卻瞞着家人和張老師,忍着悲痛一邊照顧病危的父親,一邊在電腦上一字一句地完成了2萬餘字的編寫任務。

與此同時,學校還交辦給他另一項重任――申報xxxx市級教育規劃課題。當時xxxx區還沒有一所農村小學能獨立承擔市級規劃課題,他愉快地接受了,也開始了全新的學習、成長旅程。當時的區教研室主任王琪開、教研員張健對此也非常認可與支援,多次激勵他好好幹出成績。由於過去從未接觸過科研課題,他只好從課題申報到開題報告、實施方案、中期成果、研究報告從頭學習。經過努力,2004年,他所申報的《農村小學培養學生成功體驗研究》開闢了xxxx區由一所農村小學獨立承擔的歷史,研究成果獲得xxxx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xxxx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他自己也迅速成長爲一名優秀的教育科研骨幹。他在xxxx小學工作期間,就爲xxxx小學獨立申報了五項市級規劃課題,他以“課改日記”推動科研發展的做法,撰寫的研究報告都得到市教科院專家的高度認可。

回顧過去的工作,xxxx認爲每接受一個任務都是全新的挑戰,給你一個任務,就是給你一次學習思考的機會,一個錘鍊自我、展示自我的平臺。他認爲,只有爲了事業,累並快樂着人生,纔是更有意義的人生。

農村教育科研就是“請客吃飯”

一次開教代會,一位教師公然反對教育科研。“農村小學的教育科研就是空了吹,大不了就是請個人吃個飯,然後寫寫沒得一點用處的小文章。”

這位教師的言論雖有些過激,但在很大程度上也透視出農村小學教育科研在起步階段面臨的種種困擾。那天剛好是這位教師的生日,會後他盛情邀請xxxx吃飯。席間xxxx抓住這一時機,即興推出了他的教育科研就是“請客吃飯”的理由。

他說,農村小學教育科研需要“請客吃飯”,但請的“客”絕不是一般的人。農村學校要發展,需要專家的引領,但是專家不會無緣無故到窮鄉僻壤的農村學校來,只有你有了科研項目,從立題到開題,到過程運作,到中期成果,結題推廣,你纔會有充足的理由請你想請的專家。而科研帶給農村學校的,絕不僅僅是一個課題那麼簡單,而是整個教育理念的更新,關乎學校的起步和發展。

這個小插曲,讓xxxx更加明白推廣農村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的艱鉅性。掛在嘴上,不如做在行動上。最重要的變革就是尋找教育的本質,發現“小問題”,進行“小研究”,開發“小策略”,積累“小成就”。比如“學生不交作業怎麼辦”,這是個“小現象”。從這一現象出發,他引導教師學會“追問”“探究”“剖析”,從而制定“小策略”。他經常耐心地勸導青年教師大膽進行教學研究,“思考,教學工作纔會越來越有味道”“搞研究,要注意走完、走好最後一步。”有一次,剛到四牌坊小學校任教的樊勤利老師爲貴州省國培班的學員執教現場研究課。活動一完,樊老師如釋重負一般認爲自己的任務就到此結束了。可xxxx卻告誡她,還有極其重要的一步沒有走完――那就是將磨課的過程好好回憶、好好總結,最後一定要物化成文字。“這是許多青年教師從事研究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前面選材、備課、試講、改課、磨課完成得又苦又累,課一上完,教本一丟,就萬事大吉,到最後卻忘了反躬自省,形成有價值的、可以留下來的東西,實在可惜。”

多年來,xxxx在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方面,堅持務實求真,所倡導的教育科研尋找問題真、研究內容真、制定策略真,把務實的科研與教學實踐真正做到鹽融於水,在發展學校、發展教師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由他主研的科研項目“示範校與兄弟學校聯動互促均衡發展”獲xxxx市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xxxx市教委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西部農村中心校英語教學環境創設研究”獲得了xxxx市教委科研成果三等獎;他參與撰寫論著、課標系列教材、教學論文多部(篇)公開出版或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