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三字經>

讀後感《三字經》

學問君 人氣:3.16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後感《三字經》,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後感《三字經》

讀後感《三字經》1

從小爺爺就交我背誦《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的知識;

這本書裏有原文欣賞、精彩解說、舉例講故事。例如第一句說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別不多。但是隨着年齡的長大,每個人受所處環境的不同影響,接受教育的不同程度,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之分,形成了有善有惡的分別。就如孟母三遷的道理是一樣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學下葬祭祀人的樣子,孟母就把家搬到了街市旁,可孟子又學小商販的叫賣聲,孟母又把家搬到校舍旁,孟子這纔開始認真學習了。

《三字經》這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讀後感《三字經》2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親子閱讀了《三字經》裏面的內容:“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還一起閱讀了《黃香溫席》和《藥聖孫思邈》這兩個故事,《三字經》我很早就會背誦裏面的內容,但並沒有理解裏面的意思,這次閱讀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人非常重視孝道,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的事情,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還能幹成什麼事情呢?

我一定要學習他們,孝敬我的父母,和弟弟友愛相處,我原來有的時候會不聽父母的話,讓他們生氣,還經常和弟弟發生爭執,不懂得讓着他,我覺得這樣很不應該,我要改正過來,做一個尊老愛幼,懂得孝順的好孩子。

讀後感《三字經》3

《三字經》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在我人生中必須懂得的道理。區區三個字,就向我們清楚的闡明瞭那些淺而易懂的水處理。

《三字經》被人稱作爲“千古一奇書”的著作是由南宋慶元的王應麟寫的。三字經自從傳入宋代以後,就被百家稱爲“袖裏通鑑綱目”……的奇書。

三字經這本書主要寫了一些爲人處事和一些歷史等等。先說爲人處事吧:“香九齡,能溫度。孝於親,所當執”》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順父母,替父親扇草蓆暖被告窩,而這些都是每個孝順父母的子女應該做的。看到這裏,我覺得挺沒面子的,他這麼水上就很懂事。而我呢,都這麼大了,還這麼不懂事。

這本書讓我悟出許多道理,聯合了我的生活,我有時候挺不理解我的父母,一直以爲爸媽給我報的那些補習班,直到我看完這本書後,讓我懂得:爸媽這樣做是爲了讓我以後可以多方面發展。在此,我想對你們說一聲:對不起。

讀後感《三字經》4

自從上學期以來,我校開展了《三字經》朗誦活動。從中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青赤黃,乃黑白,此五色,目所識。酸苦甘,及辛鹹,此五位,口所含。羶焦香,及腥嗅。這段話使我感受十分強烈。

這段《三字經》是教育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尤其是讀了相關的故事。我思緒萬千。

陳遺是個小官他十分珍惜糧食,每天把鍋巴收集起來,在一次打仗時,他們的糧食吃完了沒有陳遺突然想起了鍋巴,他拿出鍋巴分給戰士們吃,解了燃眉之急。

透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用汗水換來的。想到這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了我每天吃飯的樣子,要是吃米飯,我的嘴像是個漏勺一樣,漏了一桌子,而且我還挑食,奶奶說我,我還跟奶奶頂嘴。想到這兒,我感到非常慚愧,爲以前的所作所爲感到深深的自責。我從今以後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並且告訴我身邊的朋友也要珍惜糧食。

讀後感《三字經》5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透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讀後感《三字經》6

透過讀《三字經》這本書,我瞭解到了很多知識,也爲以後的生活學習有了打算。

從這本書,我懂得了從小要養成好習慣,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我還懂得了:年少時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不會有作爲。我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如何待人的禮儀和做人的原則。看了黃香和孔融的故事,我非常的感動,我要向他們學習孝順長輩敬愛兄長。在這裏我還了解了一些神話故事,比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我還了解了一些歷史故事。我以後要向祖逖那樣勤奮學習。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啓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讀後感《三字經》7

《三字經》是關於歷史、天文、地理、倫理、教育和道德多方面知識、道理的一本三字一句、琅琅上口的教育類的優品好書。

《三字經》中每句經典背後,都有一個講給孩子的故事,或凝練、或哀傷、或生動、或有趣的經典千字書。

《三字經》中有一些教育人們要好好學習的話語。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說的是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爲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也不會懂得禮儀。做子女的應該從小知道親近老師和朋友,從他們那裏學習禮儀知識。它教育人們應該小時候就知道親近老師和朋友,從他們那裏學習禮儀知識。

看完了《三字經》,我開始了對知識海洋的攻打。

讀後感《三字經》8

每次當我讀《三字經》的時候,我總想起以前的子女是那麼孝順、善良。想到現在的子女小時候那樣的幸福,長大出國留學,在國外生活,卻對自己家鄉的親人不理不睬。

看看現代的人和古代的人差別怎麼這麼大呢?以前大多數的人對兄弟姐妹都很好,《三字經》裏提到的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學會了有好的東西要讓給弟弟。雖然有時候不是很懂他們的做法,但也會細心地觀察。還有最讓我崇拜的是裏面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爲了小孩子的學習環境不怕麻煩,不怕辛苦,搬了三次家,直到最後搬到適合她小孩學習的地方,才安心居住下來。她的用心實在偉大!

《三字經》教會我們一些爲人處世的道理,透過不斷的學習獲得知識,才能出人投地。想想他們,我感覺我們真幸福,有這麼好的條件來學習。

讀後感《三字經》9

《三字經〉把許多故事和知識編成三個字的形式,教給我們許多道理,有關於學習的.。還有關於做做人的,做事的。這些故事講了好多的道理,對我們很有幫助。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段話是說黃香九歲時就懂鍀孝順父坶,在冬天嚴寒時把被窩睡熱後再請父母睡;在夏日炎炎時,爲父母扇涼驅蚊。

孔融四歲時,他等哥哥們都挑走了大個梨,自己只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我覺得應該向黃香學習,多爲父母做家務活,好好學習,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小孩子還應該尊敬姐姐哥哥,要友愛慊讓。

這本書有很多故事,讓我讀了十分受啓發,對我幫助很大。

讀後感《三字經》10

在我升入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讀過許多三字經,其中最難忘的是“孟母三遷”的那一段。

內容是這樣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她告訴我們的是,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孟子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第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來教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關於這樣的事情。比如,每天下午爸爸陪我練字,爸爸幫我檢查作業。爲了我能有個好的學習氛圍,他們每天都不看電視,陪我學習,也從不像有些父母那樣,不顧影響孩子學習,去嘩啦嘩啦玩麻將……

爸爸說:“我也要學習孟子的母親,好好教你知識。”而我,也要向孟子學習,勤奮努力,不斷進步,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才。

讀後感《三字經》11

我對《三字經》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也蘊涵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用文字精闢地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受益匪淺。

讀後感《三字經》12

國學《三字經》中內含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適宜什麼是不適宜。

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個性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透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讀後感《三字經》13

寒假裏,我認認真真地看完了國學叢書之一的《三字經》,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歷史人物生活和學習的典故,這些故事都用三字詩歌編成,讀起來琅琅上口,也便於我們記憶。

書中介紹有孟母三遷、孔融讓梨、四面楚歌等故事,我最爲感動的幾句是:”批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它講的是西漢路溫舒刻苦學習的故事。他家裏很窮,買不起書,常常借別人的書來讀,一天,路溫舒在放羊的時候看到蒲草的葉子很寬大,就想到要用蒲草的葉子來編成席子,在上面抄書、寫字,於是他就趁放羊的時候到處割草、編席,然後再把借來的書抄在上面,他就是透過這種方法讀了很多的書,成爲一名大文學家。

看了這個故事我很有啓發,首先就是做事情要有毅力,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獲得成功。其次,做事情要突破現有條件的束縛,自己去創造機會。最後,和路溫舒當時相比,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真是好太多了,我們更要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讀後感《三字經》14

暑假裏,我做了一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再做愚蠢的事情。一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麼用呀?能讓我學到什麼呀?”看了之後,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麼用呢?從那以後,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說:“一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後悔,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讀後感《三字經》15

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讀了《三字經》了。當時,我讀來讀去就只爲了一個目的:好玩。現在到了小學,我們學到了國學,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經》來……

其實許多人說《三字經》是很無聊的,我剛開始也這麼認爲,可到了今天,我認真的讀了讀《三字經》,發現了裏面許多的知識。

我最喜歡裏面的一句:“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因爲這句話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雞在早晨叫醒人們,人如果不學習,怎麼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學習,就連一個做人的資格也沒有,何談在社會上發展呢?

接下來的這句,是上一句話的後面一句:“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的意思也讓我深受感染:“蠶會吐絲,蜜蜂會製造蜂蜜,人不學習的話,還不如這些動物。”是呀,許多動物會爲人類製造東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會上的廢物。還不如這些辛勤勞動的動物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