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人力資源>

職場人士在職場中要懂得給自己充電

學問君 人氣:1.37W

輕裝上陣職場充電

職場人士在職場中要懂得給自己充電

充電是職業規劃中不可或缺的條件

衆所周知,社會競爭壓力與日俱增,職場人每天都在面對不同的壓力,我們也看過許多影視劇裏的職場人如何抗拒競爭的例子,不論劇中人物最後是成功還是失敗,你有想過爲什麼嗎?職場人,或許你有更高的學歷,或許你有強大的"靠山",或許你覺得自己的本領夠自己"吃"一輩子了。

然而,你萬萬沒想到,你大錯特錯了。要知道,如今的社會,就好比魯迅筆下的"人吃人"的社會,只有"適者生存"。若是等到你自己發覺自己"貶值"的時候,那就晚了。所以,職場人,趕緊行動起來。充電,勢在必行。

職場中如何輕鬆且高效的進行充電呢?

"8小時工作時間+N小時加班時間+X小時充電時間+5~8小時吃飯睡覺洗漱等一切全包時間=職場充電人的一天。"這是在網上對職場人一天生活狀態的描述,大概想象下,確實是無比忙!然而,真的每個人都這麼在做嗎?成效如何呢?我曾在網友看到過一篇名爲《如何在三個月內獲得三年的工作經驗》的帖子,該文章寫得非常精煉,且句句戳中職場"懶人"的要害。其實,我們生活中時時刻刻在接觸與我們工作不同的人事,而這些人事,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大到如何去流利講出幾個國家的語言,小到如何去做一道菜,這些我們都可以去學習的。且不說幾個國家語言,就單單說英語吧,是非得參加英語培訓機構嗎?這一來,職場人又會說沒那麼多時間了,那麼,你在平時影視劇上、在報紙上、在公交上等等,基本是都可以接觸到吧,輕而易舉的就獲得了知識,何樂而不爲?這是多麼輕鬆有趣的充電。

職場人必須明白,工作是我們生存的手段,充電是豐富我們生活的強心劑。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上,必須無畏各種壓力和挑戰,因爲有壓力纔會有動力,有了動力才能把我們推向更高的臺階,我們才能不被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所摒棄,我們的職場之路才能越走越遠。所以,鼓起勇氣,輕裝上陣,做一位聰明的職場人吧。

“職場跳槽”調查結果顯示,現在到年底,民營、私營企業職員中有34%的人準備跳槽。有92%的調查者表示,爲了提升自身含金量,提高跳槽命中率,他們在轉崗之前都會做準備,而“充電”成爲準備工作的中心環節。在所有“充電”內容中,又以英語、IT技能、專業證書類培訓爲多。

職場需要充電的五大信號

信號一:感覺自己的職業沒意思

如今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生存環境中,找一份比較合適的工作都很困難,找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幹一行愛一行”,儘量達到謀生與人生追求的和諧統一,否則眼高手低,可能會耽誤了一生。如果想在一個行業中深入發展下去,充電是必不可少的途徑。否則,在別人大踏步前進的時候,停滯不前的人就意味着在“貶值”。

如果你覺得目前的工作很沒意思,但一時還沒能找到合適的方向,不妨先做繼續深入的打算,利用充電的機會充實自己,同時提高未來發展的“含金量”。

信號二:工作中出現“不明飛行物”

資訊時代的知識呈膨脹性擴展趨勢,剛剛掌握的資訊,也許過兩天就已經過時了,如果不及時更新知識,很容易被淘汰。你是否經常被這種出現在工作中的“不明飛行物”弄得尷尬或緊張?是到了用學習來補充能量的時候了。特別是在終生學習的大環境下,找到工作就一勞永逸的想法早已不合時宜。

在職充電是防止人才“貶值”的一種好方法,要讓自己不貶值,就需要不斷地充電。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正如人們常說的:你永遠不能休息,否則,你就永遠休息。

信號三:處於職業停滯期

人在其職業的某個階段會出現所謂的“停滯”期:總是在做着以前做過的事情,重複多於創新,或者很難再在公司有更大的作爲……這些情況是一個信號,一旦出現說明你需要充電了。

停滯期到來也不必驚慌,重要的是擺正自己的心態,把職業過程變成一個永無止境的學習和提高的`過程。一味地用力出拳未必就是勇猛的出擊,有時候把拳頭收回來,是爲了積累更大的力量等待再次出擊。

信號四:職場之路過於順利

完全能夠勝任工作,領導也比較器重,工作順風順水……這種情況在眼下看來是再好不過,可安於現狀而放棄學習提升的機會,實在是短視的不明智之舉。

單一型人才使自己成爲“複合型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發展的大勢所趨。實施技能儲備,使價值“保鮮”是關鍵。技多不壓人,“充電”和“敬業”不該有任何衝突,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適當尋找“充電”機會,恰恰是爲了更好地“敬業”。

信號五:想跳槽之前先做好準備

本土企業的國際化及國際企業的本土化,使那些具有“一專多能”、精通一門外語、通曉國際商務規則的外向型人才備受青睞。所以,及時充電藉以增加事業打拼的資本,必須同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緊密地聯繫起來,達到學以致用。

職場充電最佳壓力釋放渠道

有句廣告語說:看準了再跳。我認爲“準備足了”再跳更準確。

七成半職場人壓力挺大

年後像蔣小姐這樣自掏腰包“充電”的職場人還真不在少數,據某網啓動的一份名爲“今年你充電了嗎?——職場人士深造及公司激勵制度調查”的調查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職場人士會自行爲培訓費用買單,而促使職場人士如此積極主動“充電”的主要原因就是來自職場的壓力。

本次面對全國職場人士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五成被調查者認爲“充電”的首要原因是爲了尋求更好的職業機會;有26%的人認爲是職場競爭壓力,不進則退;12%的職場人士是因爲本職工作需要;還有近一成的人是爲了將來創業做準備;只有3.25%的人是因爲個人興趣,樂此不疲地學習;還有0.72%是爲了出國。可見,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超過七成半的職員缺乏職業安全感,並希望透過“充電”來充實自己,釋放壓力,尋找更好的機會和平臺。

一位在日企做銷售的李小姐告訴記者,他們企業每年都會安排一定的培訓,但她還是覺得競爭壓力很大,於是自己掏錢在雙休日裏學管理學,“我也不知道學這個將來有沒有用,但我覺得只要在‘充電’心裏就踏實許多,這應該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吧。”

想“充電”的不少行動的不多不過,也並非人人都會像李小姐那樣嚴格地實行“充電”計劃。儘管調查顯示,有九成職場人意識到在工作之餘參加培訓十分必要,但真正行動起來的並非太多。從調查結果來看,實際上只有近四成的人在3年以內參加過工作以外的職場培訓,參加了3次以上的更是不到一成。

人力資源專家告訴記者,絕大多數人沒有積極行動起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式,並把“充電”與集中培訓劃上等號。其實“充電”有多種形式,自學、利用網絡學習、上培訓班和在工作中學習等都不失爲好的渠道,關鍵是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並且能夠堅持下來的方式。

“現在大多數職場人士都爲本職工作忙碌着,使得大家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學校或專業的培訓機構學習。但可以有計劃地利用空閒時間有針對性的自學,或者有意識地觀察交流積累和記錄,學會發現工作中的技巧,並注意總結別人的成功經驗,把它變爲自己的經驗和優勢,同樣能達到很好的‘充電’效果。”歐陽暉說。

大多數企業沒有充電激勵機制事實上,造成職場人“充電”行動困難,一些企業的因素同樣不可忽略。調查顯示,有73%的職場人士全部由自己來負擔充電培訓的費用,只有兩成左右的被調查者所在的公司是報銷或是跟個人共同承擔“充電”培訓費用的。受訪者所在企業中,有六成沒有建立充電培訓的激勵機制,只有15.5%有面向所有員工的學習培訓機制,有22.74%是隻有公司高層才能享受相關的制度。

所以有近四成的被訪者在調查中表示希望公司能定期提供相關的培訓,有近兩成的被訪者希望公司能承擔員工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培訓費用,15.88%的人希望能提供出國留學的機會,還有近一成半的人僅希望公司能營造一個學習氣氛或是上司的鼓勵和點撥。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人力資源專家指出,職場激勵制度是現代企業倡導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驚人,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就更高。IT、金融、製造、快速消費等企業,更需要建立合理的培訓機制,在爲員工營造活力向上的學習氛圍的同時也能爲企業提升人才的競爭力。”

近年來,在中國的一些企業中,已經出現了推廣和研究學習型組織的熱潮,但與國外一些企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據悉,美國排名前25名的企業,已有20家按照學習型組織的模式改造自己。微軟這個跨時代的著名企業的成功祕訣就是傾心建立學習型組織。這種按照學習型組織的改造方式,將來也有望成爲中國企業發展的又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