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人力資源>

鋼鐵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紀實工作心得

學問君 人氣:4.72K

鋼鐵企業的合併重組,是相關企業間實現優勢資源共享、規避同業競爭、擴大規模效益的大趨勢,同時也是梳理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企業利益與相關方利益的重大難題。

鋼鐵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紀實工作心得

在本鋼與北鋼合併重組之初的日子裏,新本鋼集團面對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鋼鐵困局。很多人對這樣的重組能否獲得成功提出了質疑。

兩年多後的今天,當本鋼集團在行業整體虧損中依然保持盈利時,當本鋼集團連續3年保持全國出口第一時,業界人士不禁產生了新的疑問:本鋼是如何從困境中脫穎而出的?

“打造軟實力,以企業文化力量推動企業提升競爭力。”這是本鋼人的回答。

促進人心融合

本鋼與北鋼合併伊始,本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張曉芳就帶領全體班子成員和各級幹部職工迅速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關注眼前,實現關鍵板塊快速對接,達到管理流程的迅速統一,透過建立採購、銷售和財務三大統一平臺,向北鋼公司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援等具體措施,實現合併重組的快速平穩過渡。二是立足長遠,成立了管理創新項目部,抽調集團內各個專業的管理精英組成項目團隊,在國際知名管理諮詢公司的指導下爲新本鋼未來的發展制定科學的戰略規劃與有效的管控基礎。一近一遠,勾畫出了新本鋼未來發展的完整佈局。

本鋼集團管理創新項目部成立之始,就創立了兩鋼文化融合推進組。用張曉芳的話說:“只有人心融合了,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合併重組。”

一般說來,企業合併重組中的企業文化整合路徑應根據合併重組雙方的歷史背景、經營特色、文化差異程度等情況進行選擇。本鋼與北鋼雖然同爲國企、同處一市,但由於成長環境的不同,兩鋼有着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對此,本鋼集團客觀總結了兩鋼企業文化的歷程與現狀,明確各自文化的核心內涵,並把雙方價值觀、企業精神等作爲研究、設計新本鋼精神文化的重要理論基礎與來源,並在此基礎上,對兩鋼企業文化優缺點進行了評價分析,全面把握了兩鋼文化的核心特徵。同時,本鋼還與韓國浦項等進行了文化對標,從企業文化的凝聚、導向、激勵、約束等功能層面與浦項文化進行比較分析,找準了自身的企業文化定位和努力方向。

爲了瞭解和把握幹部員工對企業文化的理解、認知、價值取向等,本鋼集團還開展了專題座談、代表性人物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活動。在對收回的近千份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後,本鋼得出了基本結論:兩鋼職工對企業均有較強的歸屬感,尤其是對核心價值觀內涵的提煉,價值取向基本一致,對前三位價值觀念的選擇達成了共識,分別是以人爲本、團隊建設和不斷創新,這爲整合核心價值觀指明瞭方向。

20__年1月4日,張曉芳在《本鋼日報》上發表題爲《萬衆一心,共同打造世界強企》的署名文章,首次向公衆和本鋼全體員工推出了新本鋼的核心價值觀———“人本、人和、至精、至強”,闡述了本鋼集團“堅持以人爲本,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圍繞全體員工;全面建設和諧企業;致力於精品鋼材基地的建設;昂首世界500強”等價值體系。至此,新本鋼企業文化建設全面展開。

秉承“人和”理念

20__年上半年,本鋼集團企業文化體系初步形成並開始試執行。

在本鋼企業文化體系中,對其核心價值觀“人和”進行了如下解釋:“‘人和’致力於和諧企業建設,其包括廣義的人際關係和諧、員工身心和諧、和而不同的工作狀態和企業與自然生態相和諧等四個方面。”而廣義的人際關係和諧就包括了企業與員工、企業與社會、企業與利益相關方等多方面關係的和諧。

對於這個理念的理解,本鋼國際貿易公司的'一位產品營銷負責人講述了這樣一個事例。20__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由於鋼材市場的低迷,許多鋼材經銷商或轉行或跑路,使得許多鋼企出現了合同不飽滿的情況,而本鋼集團卻一直保持着百分之百按合同組織生產的良好態勢。其原因就是幾年來本鋼集團一直把供應商和經銷商作爲自己的戰略合作伙伴,在對方有困難的時候能夠主動伸出援手,所以,當鋼材市場出現困難的時候,所有合作商都沒有離開本鋼。張曉芳在與記者交流時說:“現今市場的競爭已經不是一個企業對一個企業的競爭,而是價值鏈的競爭,當你的供應商、你的用戶與你一道面對市場時,你的競爭力就會相當可觀了。”

這就是“人和”。

同樣是一個關於“人和”的故事:20__年,本鋼集團在經營工作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依然投入近3億元用於遼河流域治理中。到20__年10月26日,本鋼全面完成了43項污水零排放系列工程,徹底實現污水“零排放”,爲還“母親河”的“清河碧水”率先交上了一份優秀答卷。

堅持求真務實

翻開《本鋼集團企業文化宣傳手冊》,記者看到一條管理理念———始於精,行於嚴,重於效。本鋼人是這樣解釋的:任何工作在計劃與決策時要“精細、精準、精湛”;在各項管理工作的執行過程中,必須堅持“嚴格、嚴肅、嚴厲”的原則;考覈管理工作是否成功只看四個字:效率、效果。本鋼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讓每一噸鐵水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這是在本鋼集團鋼鐵主業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對於這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張曉芳解釋了它的內涵:“一噸鐵水如果在後面工序中生產出的是附加值低的大路貨產品,投入到市場每噸就要虧損300元,如果生產出高等級汽車面板等優質產品,則可盈利800元,這一反一正的差距就是1100元,這就是企業的效益。”

在本鋼,這樣樸實的理念還有很多,比如在原料使用上要“吃幹榨淨”;在市場競爭中要做到“同樣產品比成本,同樣成本比效益”;“智慧在基層”反映出各級領導對基層員工能力與貢獻的肯定等等。

大實話孕育着大道理,大實話發揮出大作用,這就是本鋼文化的特色。

作爲本鋼“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鋼企業文化“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以強大的新本鋼文化力促進企業凝聚力、競爭力的全面提升,爲本鋼建成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備受尊重的世界500強優秀企業提供全方位文化支撐”的具體工作目標。

爲實現這一目標,本鋼計劃將“十二五”期間的5年,分別定爲“企業文化整合宣貫年、企業文化全面推進年、企業文化深化實施年、企業文化提升進步年和企業文化創新發展年”。在這5年中,本鋼在企業內部建設中要實現“員工更加優秀,管理更加有效,人心更加凝聚,企業更加和諧”的目標;在企業外部拓展過程中則要實現“形象上有鮮明的影響力,經營上有廣泛的競爭力,合作上有共贏的親和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