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人力資源>

吉林省經濟發展戰略中的日語人才培養現狀及方略探索的內容

學問君 人氣:1.41W

吉林省經濟發展戰略中的日語人才培養現狀及方略探索

吉林省經濟發展戰略中的日語人才培養現狀及方略探索的內容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農業資源豐富。多年來,人均糧食佔有量、糧食商品率、糧食調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培養優秀的外語人才是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必要手段。爲了滿足社會對優質外語人才的需要,對外語專業人才教育模式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一定要了解外語人才培養現狀及探索出適合吉林經濟發展的外語人才的培養策略。

一、吉林省經濟發展現狀

吉林位於中國東北地區中部,處於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的腹心地帶。北接黑龍江省,南接遼寧省,西鄰內蒙古自治區,東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以圖們江、鴨綠江爲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另外,吉林旅遊景點衆多,旅遊資源豐富。新中國成立初期設定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也為吉林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2004年以來,國際貿易逐漸放開。這樣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爲吉林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優質的外語人才變得非常受歡迎。因此,在不斷髮展吉林經濟的同時,培養優秀的外語人才顯得非常必要。

二、吉林省人才培養現狀

透過對某高校的課程配置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該學校外語專業的課程配置情況如下:以日語爲例。日語主幹課程有:基礎日語、進階日語、日語視聽說、實踐語法、概況、日本文學、電影欣賞及翻譯理論等課程。其中日語精讀、寫作、聽力、泛讀、語法、文學、語言學等側重於培養學生基礎語言能力的課程佔1700課時;而像電影欣賞、文化、旅遊日語這種實際語言應用的科目只佔174課時。透過網絡對省內22所設定日語專業高校的課程設定等也做了專項調查,透過調查發現,外語專業的本科培養模式大都偏向於培養學習型、研究型外語人才,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與社會實際應用相脫節。像精讀、語法、泛讀等課程中還是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爲主,學生邊聽邊記筆記的教學方式,嚴重存在着教學方法陳舊,教師“一言堂”的現象。

三、外語人才培養策略

1.“雙語+IT”商務日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背景。爲了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培養的人才符合社會需求,一定要重視複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優化課程設定,使課程既能滿足學習基礎知識的需要,又能對學生順利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爲了滿足這種需要,本論文提出了“雙語+IT校企合作”的商務日語人才的培養模式。以往以知識傳授爲中心的培養模式所培養的人才往往與社會所需脫節,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所以要注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就必須建立新的培養模式。透過“雙語+IT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原來單一的由學校培養人才轉變爲由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注重知識傳授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以注重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並駕齊驅的人才培養模式。

2.“雙語+IT”商務日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方案。(1)校企合作的開展。增加學生實習機會,委派學生去學校或企業進行定期實習,提高其社會實踐能力。另外,可以借鑑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模式。學生可以在企業裏接受一定課時的實踐教育,並在學校裏接受專業理論教育,二者相互結合,使得學生既在企業裏面透過實踐來理解和消化專業理論知識,又能在學校裏尋找實踐中所遇到問題的理論依據。這樣的教育模式也使得學校開設的理論課程有的放失,使學生感到了學以致用,知道自己的問題點在哪,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2)行業專家進校園。要定期邀請行業專家、企業高管來學院做報告、開講座等活動,透過活動學生能瞭解企業最新的行業動態,瞭解所學專業在未來的職業規劃中所起的作用,瞭解企業規章制度及企業文化,使學生能從不同高度、不同層次來認識外語的學習,進而對自己的外語學習產生推動。此外,還可以聘請有外貿工作經驗的教師進行指導,這對於以後去企業工作的學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最終達到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對畢業後是否就業及升學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3)專業教師走出去。聘請外語專項優秀教師開設專業選修課,使學生能接觸到除本專業以外的其他優秀教師,開拓知識面。開展留學項目,提供教師出國進修的機會,進一步提高外語水平。有條件的學校可定期派遣相關教師到社會或企業中瞭解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學習和掌握企業中的行業規範和企業管理經驗,這不僅能夠提高教師本身的社會實踐能力,還能提高教學質量,對以後教學和對學生的指導都有一定的積極推動意義。(4)學校企業聯合培養。學校教師和企業高管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和實訓由學校和企業各出專業教師聯合完成。如專業類的外語課程由學校教師完成,具有行業特色的選修類課程由企業內部人員完成。學校的專業教師也可以對企業員工進行外語培訓,減少企業的用人成本,企業的高管可以爲在校生編寫實訓校內教材,使學生在實習工作中儘快適應崗位需求。

3.教學方法的改進。(1)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語言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也是成功的關鍵所在。動機具有加強學習的作用,學習成功與否除受智力因素影響外,學習動機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學生只有想學習、要學習,教育者才能在良好的培養模式下進行教育,才能很好地發揮相應的教育機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能提高日語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優勢,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2)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是獲得知識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徑。據二語習得領域研究稱人類學習知識分爲顯性學習與隱性學習,其中最明顯的隱性學習的例子,即兒童是透過隱性學習習得的母語,可見隱性學習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成人在外語環境中要使用顯性、隱性結合的方法學習語言,其中課外閱讀就是一種最好的隱性學習方法,在閱讀中可以隱性地學習詞彙、語言規則等。在國際日語一級的過關能力測試上,閱讀理解的分值佔總分的40%。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包括對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但從精讀、泛讀的課上來看,學生的閱讀成績並不理想,需要我們平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經過長期積累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3)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語言的學習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離不開聽與說。所以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非常重要。要尊重鼓勵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產生自信和成就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優缺點,鼓勵學生在大家面前說,不要怕出錯。對敢於用外語表達的同學提出表揚,並適當地指出錯誤。著名的語言學家Krashen認爲只要語言教師和本族語者不是以快語速和複雜的語言結構與低水平的語言學習者進行會話,就能夠爲學習者提供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學習者一旦充分接觸到和使用到他們所需要的語言知識,就能自然地習得一門語言。(4)翻譯課程要與實踐結合。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可以採取理論授課和互相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教師講授完翻譯理論知識後,可以由學生朗誦一些翻譯較好的文章,然後由學生討論翻譯的優劣及其原因,再由授課教師總結翻譯技巧是如何更好地應用在翻譯實踐中的,最後教師可以拿出一篇文章,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翻譯,教師可以用一些翻譯理論和技巧去解釋和論證學生在實際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翻譯能力。

四、總結

本文首先透過分析吉林省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力求使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優化,使學習者能在畢業時成爲社會所需要的優質複合型人才。其次在有了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根據二語習得理論分析傳統的外語課所存在的問題,提出關於如何改善教學方法及優化課堂模式的方案。外語人才的培養要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要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吉林的對外經濟正處於不斷髮展之中,在經濟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語教育工作者既要了解高校的外語人才培養現狀,又要不斷探索與完善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以促進吉林經濟的貿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