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指導>

不要把職場充電當做“緩衝劑”

學問君 人氣:4.42K

   很多人在求職途中或者是工作途中,發現自己的能力不夠,知識不夠,悔恨當初沒有努力學習。因此很多人都想重新來過,好好學習。因此很多人選擇放棄現有的工作,盲目的回到學校,最後卻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好像什麼都沒變,其實做任何是都要有自己的規劃,自己的目標,要知道充電是好事,但不是緩衝劑。

不要把職場充電當做“緩衝劑”

 例:

畢業於計算本科專業的小劉,在一家網絡公司幹了五年,覺得工作枯燥,沒有太大發展空間。想自己辦公司,又缺乏資金和勇氣;想到好一點兒的外企應聘,外語又達不到要求。最後,他選擇辭職去讀mba,認爲這樣可爲將來辦公司積累知識和人脈,同時可以提高外語水平。可是由於外語的原因,他只考上一個二流mba學校。兩年的學習長了不少見識,也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畢業後還是面臨當初同樣的問題,找工作缺乏管理經驗,開公司沒資金,彷彿一切又回到了起點。

像小劉這樣寄希望於充電解決一切問題在職場大有人在。這類人的心態通常有如下特點:

1.未來發展目標不明確、充電科目與自身強項聯繫並不緊密。以小劉爲例,學習mba的確有許多明顯的好處,但是,這些好處是否與他的個人特點和發展方向相一致,是值得思考的。如果坐車的方向與自己的目的地不一致,一切都是枉然,更何況要搭上不菲的時間和金錢。

2.現實工作中存在問題,如興趣與工作不匹配,和同事相處不和諧,薪酬不夠理想等等,想透過離職充電來回避現實中的種種矛盾,但是充電結束後,大多數人仍要面對同樣的.問題,而那時由於機會成本的增加,再做選擇只能更加困難。

3.充電後得到某些光環,暫時滿足個人對成功的嚮往,以簡單的學業成功來替代實際的成功感,是不現實的。

專家認爲,想透過離職充電開啟職場局面的想法,是不現實的。脫離了實際情況,脫離了發展方向,所有的行動都是“虛假”的行動,充電只是一種“虛假”的充電,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效益,只能稱爲“緩兵之計”,實際上拖延了獲得成功和滿足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