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紹興名人故事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48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紹興名人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紹興名人故事讀後感

紹興名人故事讀後感1

在《紹興名人故事》當中,共記敘了八十三位名人。在八十三位名人中,有的是做大官的,有的是有名的將軍,有的是詩人,有的是畫家,有的是書法家……他們擎起了紹興歷史和文化的豐碑,他們不僅是紹興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我剛纔說的都是大人物,但我今天要寫的卻是小人物,她既不是什麼官,也不是什麼“家”,她是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她就是曹娥。曹娥是浙江上虞人,她的父親在一次活動中不幸落水,曹娥拿來香瓜,借了一隻船向江中游去。她把香瓜拋向江水中,她說:“只要香瓜沉下去了,就說明父親在下面。”第七日,她發現有香瓜沉下去了,就趕緊撲進江中。三日後,曹娥把父親帶回來了,可她自己也死了。

曹娥是爲了找父親而死的,所以她是個孝順的孩子。

我們讀這則故事,就是要向曹娥學習,做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怎樣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呢?如在平時,多幫助父母幹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有好吃的,要留給父母吃。不要只顧自己,要多關愛別人。有一位猶太老人說得好:“愛你的父親和母親,有一天你的孩子也會像愛你的父母親一樣愛你、尊敬你。”

大家都來關愛家人,孝敬父母,做個有用的人。

紹興名人故事讀後感2

《紹興名人故事》這本書,匯聚了許許多多的紹興名人和他們的事蹟。有歐冶子鑄劍、范蠡伐吳五諫、蔡邕的.柯亭晚笛、王思仁的不降……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孫瀧的《讓他四尺又何妨》。

這個故事講的是:孫府要新建,可是新建的圍牆與趙家的圍牆相貼,兩家都開不了旁門。趙家人有了意見,兩家人於是發生了爭吵。趙家人一氣之下,把孫家的圍牆統統都推倒了。孫夫人馬上寫信向在京城做大官的孫瀧求告。孫瀧馬上回了信:“千里修書只爲牆,讓他四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孫夫人立即把地基縮回四尺,趙家人受到了感動,也縮回了四尺地。中間就出現了一條八尺寬的“太平弄”,至今猶在。

看完這則故事,我不由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件事:川流不息的大街上,兩輛自行車撞在了一起,兩人爭吵不休,誰都不肯讓步,各自訴說着自己的有理。旁邊的人有的站着,漠然地看着他們的爭吵,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有的則埋怨着,責怪他們堵塞了交通,影響了自己的上班。同樣一件小事,這就是差距。

前些日子發生的一件交通事故,就是大家都不肯謙讓的緣故。事故發生在一所學校門口,當時小朋友要過馬路,學校指揮交通的老師站在馬路中央,示意前面的汽車停下來;可那司機不肯停留,依舊把車開得飛快,以爲老師會讓開。結果大家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眼看要撞上了,司機才急忙轉向,結果撞了另一位老師。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如今還有幾個人能像孫瀧一樣謙讓呢?別說是重建圍牆了,就算是你踩了我一腳,我碰了你一下這種芝麻爛穀子的小事也要你爭我討地爭論個半天。鄰里間你家雞吃了我家穀子,我家貓吃了你家的魚,大家就都說自己有理,爭吵打架,鬧得不可開交。這樣的例子實在是時屢見不鮮。試想,假如當時孫瀧沒有“讓他四尺”,而是也推倒他們牆的話,後果一定不堪設想,有可能衝動之下,還會鬧出人命呢!

再看看自己,我有時也不夠謙讓,同學之間有時你碰我一下,誰沒打招呼用了我東西,我有時也會大吵大鬧。

社會上的人如果習慣了爭吵,習慣了處處斤斤計較。“習慣成自然” 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啊。古人尚且能做到讓他四尺又何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爲什麼會做不到呢?我想以後做什麼事我們都得向孫瀧學習。但願像孫瀧一樣謙讓、善解人意的人能在我們這個社會上越來越多。

紹興名人故事讀後感3

紹興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稽山,泱泱鑑水,註定了這是一方物華天寶、鍾靈毓秀的好地方。幾千年來,在這裏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英雄豪傑。毛澤東同志曾賦詩讚譽紹興是“名士鄉”。的確,從虞舜夏禹、越國君臣到近代辛亥羣雄、現代文化精英、當代開國總理,他們的出現,如同煜煜星辰,輝耀了中國歷史的長空,他們不僅是紹興的光榮和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在這83位名人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馬寅初了,關於他的“不讀書,寧願死”的故事豪言令我感動。當馬寅初的父親讓馬寅初去做帳房先生時,馬寅初毫不猶豫地回答:“我不想做生意,我要到外面讀書。” 從話中我深深體會到 馬寅初回答的語氣是那麼的堅決、果斷。每次不願子女讀書,只求發財的父親和馬寅初談崩這件事後,脾氣暴烈的父親總會鞭打馬寅初,但父親的所作所爲始終不能動搖馬寅初的求學之心,哪怕被打得傷痕累累。後來,因爲好心的張老闆支付馬寅初的所有費用,他如願考入了天津北洋大學,之後,去美國留學,終於成爲了著名的經濟學家。啊,多麼偉大的求學精神呀!多麼艱難的求學夢呀!馬寅初那“不讀書,寧願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名人榜樣,弘揚名人精神,讓名人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名人精神成爲我們奮力前行的精神功能。

紹興名人故事讀後感4

今天,我看了《紹興名人故事》,其中的一篇“看白書”,讓我看了以後很有感觸。

“看白書”講的是古代王充十八歲那年到洛陽求學時,看到了講授經文的班彪知識淵博,講學時廣徵博引,思想開闊,常常令自己感到才疏學淺,所以下決心以苦讀來充實自己。因爲家境貧寒,沒錢買書,於是他每天去書鋪“看白書”。後來被店主感動,有了好書主動向他介紹,偌大京城,儼然成了王充免費的圖書館。後來王充用畢生的精力,寫就了鉅著《論衡》一書。

看完這個故事讓我感到很慚愧,想想自己,只要我想學習,媽媽哪本書不會給我買?而我呢,多餘的時間總是出去玩,不肯多學點知識,總讓媽媽生氣。而王充在“看白書”的情況下,卻成爲了古代唯物主義思想家。如果不是靠他的刻苦努力,勤奮好學,哪來這樣的成就呢!!!我生長在這樣的好時代,如果現在還不好好學習,那麼長大後就可能成爲一個對社會沒有用的人。所以我一定要有所改進了

紹興名人故事讀後感5

當嶄新的《紹興名人故事》發到我的手上時,那充滿詩意的封面就吸引了我。我隨意地翻開書本,那潔白的書頁,彩色有趣的插圖,整齊可愛的排版,讓我愛不釋手。但是,更吸引我的是那一篇篇生動流暢的文章,那一個個精煉動人的故事。《紹興名人故事》把那麼古老的人物活生生地展現在我的眼前,把他們的精神傳送給我,就像一盞溫暖的燈,在我幼小的心中點亮,陪伴我成長。

我迫不及待地看完了全書,認識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紹興名人,熟悉了名人的一些經歷。其中,句踐的故事就深深感動了我。越國被吳國戰敗後,越王句踐忍辱求和,在吳國當了三年奴僕,受盡了折磨與屈辱。回國後,他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終於在十年以後,句踐率兵攻破吳國,滅吳雪恥。句踐這種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的精神就成爲我們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徵。

我是一個膽小而又沒有恆心的女孩,遇到挫折我總會選擇逃避,失敗的時候我也不能勇敢面對。考試考得不好,我會覺得自己不聰明;跑步跑得慢,我從不想追上別人;學自行車摔跤了,我就再也不肯去學了;學葫蘆絲受到老師批評,就想不去上課了……而句踐在受了這麼大的屈辱,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都沒有灰心,沒有放棄。我,雖然不能像句踐那樣成爲一代名人,但是要學習句踐的精神,學習他不怕困難,不怕失敗。

從此以後,這種精神就像一盞溫暖的燈,當我灰心的時候,當我沮喪的瞬間,就在我的心中點亮,指引着我健康而又堅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