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資訊>

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的總結

學問君 人氣:7.71K

第一章 基礎心理學知識

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的總結

第一節 緒論

1、簡述心理現象的分類。心理現象可分爲兩大類:心理過程和人格。

2、簡述人的心理的本質。 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沒有腦的心理是不存在的。正常發育的大腦爲心理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但客觀現實才是心理的源泉和內容。離開客觀現實來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變成了無源之水。所以,心理也是社會的產物。 也就是說,心理現象既是腦的機能,又受社會的制約,是自然和社會相結合的產物。只有從自然和社會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才能揭 示心理的實質和規律。

3、當代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麼? 人們認識到,很難用一個完善的理論模式概況出心理現象的本質,從而在 20 世紀 30 年代開始,逐漸把主意精力轉移到對心理現象規 律的探討上,結束了學派之爭,卻爲心理學研究的發展開闢了更廣闊的天地。二戰之後,一些新的心理學思想相繼產生,它們以新的思潮 或發展發現影響着心理學的各個研究領域,從而加強了心理學研究的整合趨勢。

4、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產生在 20 世紀 50~60 年代,代表人物是羅傑斯和馬斯洛。主要特點在於:強調心理學家應該關心人的價值與尊嚴,研究對人類進步 富有意義的問題,反對貶低人性的生物還原論和機械決定論。認爲人又自我的純主觀意識,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人就 會努力去實現自我,完善自我,最終達到自我實現。即人本主義重視人自身的價值,提倡充分發揮人的潛能。

5、認知心理學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認知心理學是 20 世紀 60 年代發展起來的。它把人看作是一個類似於計算機的資訊加工系統,並以資訊加工的觀點,即從資訊的輸入、 編碼、轉換、儲存和提取等的加工過程來研究人的認知活動。用模擬計算機的程序來建立人的認知模型,並以此作爲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 律的途徑。

第二節 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

1、簡述神經系統的主要結構。 組成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叫神經元。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由細胞體、樹突、軸突三部分組成。神經元分 爲感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和中間神經元三種。

2、簡述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自主神經又叫植物神經,是支配內臟器官運動的纖維。根據植物神經的中樞部位和形態特點,可將其分爲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 者的活動具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經的功能在於喚醒有機體,調動有機體的能量;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在於使有機體恢復或維持安靜狀態,是 有機體儲備能量,維持有機體的機能平衡。自主神經一般不受意識支配,經特殊訓練,意識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自主神經的活動。 人在情緒狀態下會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因此,自主神經的活動與情緒有密切的關係。

3、簡述大腦的主要結構。 大腦也叫端腦,覆蓋於腦幹、間腦和小腦之上。大腦中間的裂縫叫縱裂,縱裂把大腦分爲左右兩個半球。縱裂的底上有個大的橫行 纖維束胼胝體,把大腦兩個半球連接起來。大腦外層是密集的神經細胞體,叫大腦灰質或大腦皮質或大腦皮層;大腦的內部是髓鞘化了的 神經纖維,叫大腦白質;白質內有灰質核團,叫基底核。大腦半球的外側面以外側裂、中央溝等爲界線分爲四個葉:額葉、頂葉、枕葉、 顳葉。

4、簡述腦幹網狀結構的作用。 腦幹網狀結構有許多散在於縱橫交錯的神經網中的大小不等、類型不同的神經元構成,貫穿於腦幹的大部分區域。其神經纖維彌散 性的投射,調節着腦結構的興奮性水平,是睡眠與覺醒的神經結構。它使有機體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喚醒水平和清醒狀態,維 持注意並激活情緒。

5、簡述大腦兩半球功能的不對稱性。 大腦兩半球的解剖結構基本上是對稱的,但其功能是不對稱的,這種功能的不對稱性叫做“單側化” 。 大腦兩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習慣有關,慣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語功能佔優勢,和言語有關的,像概念形成、邏輯推理、數 學運算這些活動,左半球也佔優勢;右半球佔優勢的功能是不需要語言參加的空間知覺和形象思維活動,像音樂、美術能力,情緒的表達 和識別能力。左利手的人,有的和右利手的人相反,有的則沒有單側化的現象。左右手的分工形成之後,右利手的人如果左半球受損傷, 言語功能便會發生障礙,而且難以在右半球再建立起言語的中樞。

6、簡述布洛卡的發現。 1860 年,法國外科醫生布洛卡發現,大腦左半球額葉受損傷導致了運動性失語症,即患者雖然發音器官沒有毛病,卻失去了說話的 能力。但患者保留了聽懂別人說話,以及寫字和閱讀的能力。這個發現證明了左半球的言語優勢。所以左半球主管言語的區域被叫做布洛 卡區。

7、簡述 Spery,R.W 的割裂腦實驗。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神經心理學家羅傑·斯佩裏做了“割裂腦”的實驗。即切斷病人聯結左右兩個半球的神經纖維束----胼胝體, 把兩個半球分裂開來。兩個病人都是右利手,手術前都能用左手和右手寫字和畫畫,但手術後,他們只保留了右手寫字,左手畫畫的能力。 因此這時右手只受左半球支配,左手只受右半球支配。該結果進一步證明,對右利手的人來說,左半球言語功能佔優勢,右半球空間知覺 和形象思維佔優勢。

8、巴浦洛夫發現的進階神經活動的幾個基本規律是什麼? (1)條件反射的抑制 條件反射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出現的,有時條件反射也會受到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或保護性 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等。 (2)擴散和集中 神經過程在大腦皮層上運動的基本形式。 (3) 相互誘導 興奮和抑制兩種神經過程是相互聯繫、 相互作用的。 一種神經過程進行的時候, 可以引起另一種神經過程的出現。 正誘導、負誘導;同時性誘導、相繼性誘導。 (4)動力定型 大腦皮層對刺激的定型系統所形成的反應定型系統叫做動力定型。

第三節 感覺和知覺

1、簡述感受性和感覺閾限。 感受性是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 感覺閾限是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是用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閾限值低感受性高。

2、簡述韋伯定律。 差別閾限不是固定不變的,隨着原來刺激強度的變化而變化,但,差別閾限和原來刺激強度的比例是一個常數。即ΔI/I=K。韋伯定 律只適用於中等的刺激強度,在下限附近韋伯分數增高;在上限附近韋伯分數下降。

3、簡述費希納定律。 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之間並不是一對一的關係,不是刺激的物理量增加一個單位的時候,它所引起的心理強度也增加一個單位。 費希納認爲可以用差別閾限作爲感覺的單位,一個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強度可以用這個刺激所包含的差別閾限值來表示。S=KlgR。S 代表心 理量,R 代表物理量,K 是一個常數。感覺的強度與刺激強度的對數成正比,刺激強度按對數級數增長,它所引起的心理強度卻只按算術 級數增長,這就是費希納定律。也只適用於中等強度的刺激。

4、簡述視覺的適應。 視覺的適宜刺激是波長在 380~780nm 之間的可見光。視覺適應中最典型的是暗適應。所謂暗適應是指由於長時間在暗環境下工作而 使得視覺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暗適應一般要 30~40 分鐘,光適應只要一兩分鐘就能完成。暗適應後不小心受了光刺激,暗適應就被破 壞。光適應的過程就是在光的作用下,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分解的過程;暗適應就是視紫紅質重新合成的過程。

5、簡述色覺異常及其成因。 有些人分辨顏色有困難,甚至分辨不了顏色,這就是色覺異常。分爲: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覺異常絕大多數是遺傳的原因 造成的。遺傳途徑:男孩的外祖父透過媽媽傳給自己,只有當父母都是色盲時,女兒纔會是色盲。所以男性色盲遠遠多於女性色盲。

6、簡述人類聽覺感受性的特點。 聽覺的適宜刺激是 16~20000Hz,在聽閾範圍內,人們對 1000~4000Hz 的聲音最敏感,對這一範圍內聲音的耐受性也比較高。人類 聽覺的感受性和年齡有關,20 歲以前隨年齡的增長感受性逐漸提高;60 歲以後隨年齡的增長感受性逐漸降低。但老年人聽覺感受性降低的 特點是,首先喪失的是對高頻聲音的聽覺,隨着年齡的增長聽覺喪失的範圍逐漸向低頻方向發展,當擴展到中頻範圍時就影響到了言語的聽覺。聽覺感受性可以分爲聽覺適應和聽覺疲勞。

7、簡述生理零度的含義。 面板表面的溫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溫度刺激面板,不會引起熱和冷的感覺。身體各部分面板的生理零度不同,同一皮 膚表面的生理零度也會發生變化。

8、簡述內臟感覺的主要內容。 內臟感覺又叫機體覺,包括飢餓、飽脹和渴的感覺,窒息的感覺,疲勞的感覺,便意,性以及痛的感覺等等。當各種內在器官的工 作處於正常狀態時,引不起內臟的感覺。而且內臟活動有一定的節律,變化比較少,所以內臟器官向大腦輸送的資訊比較少,也比較弱。 只有某個內臟器官發生異常或病變的時候,纔會引起明顯的內臟感覺。

9、簡述痛覺的生物學意義。 痛覺對機體具有保護的作用。痛覺的產生告訴我們身體的某個部位受到了傷害,發生了病變,給我們一個信號,讓我們加以保護。 即痛覺具有生物學的意義。所以,痛覺是最難於適應的。沒有痛覺是很危險的。

10、簡述知覺的基本特性。 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物體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其基本特性有:整體性、選擇性、恆常性、理解性。

11、簡述雙眼視差的概念。 兩眼視網膜上形成的兩個略有差異的視像叫做雙眼視差。是形成深度知覺的最主要的線索。

12、簡述似動現象的概念。 物體在空間中沒有發生位移,而被知覺爲運動的現象叫做似動現象,又叫動景現象、 現象。

13、簡述錯覺的種類。 錯覺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對客觀事物的歪曲知覺。有橫豎錯覺、繆勒-萊爾錯覺、線條方向錯覺、面積錯覺、形重錯覺、視聽錯覺等。

第四節 記憶

1、記憶過程的基本環節是什麼? 識記、保持、回憶,再認。

2、簡述遺忘進程的規律。 根據艾賓浩斯的實驗,遺忘進程具有如下規律: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後慢的。即在識記後的最初階段裏遺忘的速度很快,但隨着時間 的推移,遺忘的速度越來越慢,甚至一兩天以後,儲存量的變化就不大了。

3、簡述三個記憶系統的特點。 (1)瞬時記憶特點:編碼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容量很大,但儲存時間很短;如果對瞬時記憶中的資訊加以注意,資訊就被轉 入短時記憶。 (2)短時記憶特點:容量有限(5-9) ;語言文字材料多爲聽覺編碼,非語言文字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記憶;短時記憶中的資訊是當前 正在加工的資訊,因而是可以被意識到的;短時記憶的資訊經過複述,可能轉入長時記憶系統。 (3)長時記憶特點:容量是無限的;編碼有語義編碼和形象編碼;如果不是有意回憶,長時記憶中的資訊不會被意識到;長時記憶 的遺忘或因自然衰退,或因干擾造成。

第五節 思維、言語及想象

1、簡述思維及其特點。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的認識,作爲一種反映形式,其最主要的特徵是間接性和概括性。

2、簡述語言和言語的區別和聯繫。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隨着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語言是正常成人思維活動和相互間思想交流得以實現 的工具。但它是社會現象,是語言學研究的對象。 言語是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是人的心理活動,依附於個體而不是整個社會。是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言語離不開語言,只有藉助於語言才能實現人們之間的思想交流。語言是人們在相互交際的社會生活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語言也 只有發揮它的交際工具的功能採用存在的價值,纔是活的語言,離開了人們的交際活動,語言也就變成了死的語言。所以語言也離不開言 語。

3、簡述言語中樞及各言語中樞的功能。 言語活動是大腦皮層各個部位共同活動的結果,但皮質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對的機能分工。言語活動包括說、聽、寫、讀等幾種不同 的形式,因此,在大腦皮層上也分別有參與這些語言活動形式的皮質部位,就是言語中樞。主要包括: 言語運動中樞(布洛卡中樞) : 主管說話機能,受到損傷後,會出現表達性失語症。 言語聽覺中樞(威爾尼克中樞) :主管聽力機能,受到損傷後,出現接受性失語症。 視覺性言語中樞:主管閱讀,受到損傷後,出現失讀症。 書寫性言語中樞:主管書寫功能,受損後,出現失寫症。

4、簡述想象及其與表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想象就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 想象以表象的內容爲素材,來源於表象,但卻和表象有本質的差別。表象是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的再現,沒有創造出新 的形象,是一種形象記憶的過程,屬於記憶的範疇;想象則是對錶象的加工和改造,創造出了新的形象,具有創造性,屬於思維的範疇。

第六節 意識與注意

1、意識的定義是什麼? 意識是在覺醒狀態下的覺知,既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覺知;也包括對自身內部狀態的覺知;既涉及覺知時刻的各種直接經驗,如知覺、 思維、情感和慾望;也包括對這些內容和自身行爲的評價。意識具有重要的心理機能,對人的身心繫統起着統合、管理和調節的作用。

2、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出現於睡眠的四個階段完成之後,這一階段,頻率更低、波幅更高的 ? 波消失,類似於清醒狀態下的高頻低幅腦 電波出現,眼球開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動,夢境開始出現,這一階段持續大約 5~10 分鐘。下一次出現的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會比第一次長。

3、注意的特徵是什麼? 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其特徵包括:注意廣度、注意穩定性、注意轉移、注意分配。

4、注意轉移和注意分散的區別是什麼?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的對象吸引。 (被動) 注意轉移是由於任務的變化,注意由一種對象轉移到另一種對象上去的現象。 (主動)

第七節 需要與動機

1、動機和行爲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動機和行爲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同一行爲可以由不同的動機引起;不同的活動也可以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動機引起。一個人的活動 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有些起主導作用,有些處於從屬地位。動機是行爲的前提,行爲是動機的效果。一般來講,動機和效果之間是一致的, 即良好的動機產生積極的效果。但在實際生活中,也可能出現不一致的情況。

2、簡述定勢的概念。 所謂定勢是指人的一種心理活動的預先準備狀態,對人的知覺、記憶、思維、行爲和態度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既可以由人的知識 經驗引起,也可以由剛剛發生的事情引起。

3、簡述缺失性需要和生長需要的特點。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缺失性需要指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低層次的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它們的滿足與否直接關係的個體的生存,因此被稱爲 缺失性需要。 生長需要時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高層次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有益於健康、 長壽和精力的旺盛,因此被稱爲生長需要。生長需要時在低層次需要滿足之後出現的。

第八節 情緒、情感和意志

1、表情的性質是什麼? 表情就是情緒變化的外部表現模式。

2、簡述情緒和情感的區別和聯繫。 情緒和情感指的是同一過程和同一現象,只是分別強調了同一心理現象的兩個不同的方面。情緒指的是感情反映的過程,也就是腦 的活動過程。情感則常被用來描述具有深刻而穩定的社會意義的感情。所以,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內容,即感情的體驗和感受;情緒代表 的是感情的反映過程。情感透過情緒來表現,離開了情緒,情感就無法表達。和情緒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穩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所 以,情緒和情感既有區別又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3、湯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緒動機-分化理論的要點是什麼? 情緒不是伴隨其他心理活動產生的一種副現象,而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情緒有其獨特的機制,並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適應環 境的獨特作用。

4、簡述情緒情感變化的維度。 情緒情感變化的維度有四個:動力性有增力和減力的兩極;激動度有激動和平靜的兩極;強度有強和弱的兩極;緊張度有緊張和輕 鬆的兩極。

5、簡述情緒狀態的分類。 按情緒狀態,即情緒發生的速度、強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可以把情緒劃分爲: 心境:一種微弱、持久而又具有瀰漫性的情緒體驗狀態,通常叫做心情。心境是以同樣的態度對待所有的事情。 激情: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持續時間較短的情緒狀態,具有明顯的生理反應和外部行爲表現。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來的事件 或激烈的意向衝突引起。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 應激:出現意外 事件或遇到危險情景時出現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

6、意志行動的基本階段是什麼? 意志行動的基本階段包括:準備階段,即分析行動目的和行動計劃的確立;執行決定階段,即採取行動實現目的。

7、動機衝突的主要形式是什麼? (1)雙趨式衝突:兩個具有同樣吸引力的目標,兩個動機同樣強烈,但不能同時獲得時所遇到的衝突。 (2)雙避式衝突:兩個目標都想避開,但只能避開一個目標的時候,產生的衝突。 (3)趨避式衝突:想獲得的目標既有利又有弊時所遇到的矛盾心情。 (4)雙重趨避式衝突:有多個目標,每個目標都有利有弊,而產生的衝突。

8、簡述意志的品質。 意志品質包括:自覺性(對行動目的有深刻認識,能自覺支配自覺的行動,使之服從於活動目的的品質) ;果斷性(迅速地、不失時機 地採取決定的品質) ;堅韌性(堅持不懈,永不退縮的品質,又叫毅力或頑強性) ;自制性(善於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緒和行動的能力) 。

第九節 人格

1、簡述人格及其特徵。 人格是各種心理特性的總和,也是各種心理特性的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都影響着一個人的思想、情感 和行爲,使他區別於他人的、獨特的心理品質。 其特徵有:獨特性、整體性、穩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2、人格的結構是什麼? 人格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包含着各種成分。主要的是人格的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徵兩個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動力,後者是 指個體之間的差異。

3、簡述能力及其和知識、技能的關係。 能力是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是人格的一種心理特徵。 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 技能是透過練習而獲得和鞏固下來的,完成活動的動作方式和動作系統。 能力不是知識和技能,但和知識、技能有密不可分的聯繫。能力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前提,沒有某種能力難於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能力決定着掌握知識技能的方向、速度、鞏固的程度和所能達到的水平。但不能簡單地用知識技能當作標準來比較人們的能力高低。而在 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也會促進相應能力的發展。

4、個體能力發展差異的表現是什麼?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發展水平的差異、類型的差異;發展早晚的差異。

5、簡述影響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 (1)遺傳因素:指一個人的素質或叫天賦,即一個人生來具有的解剖生理特點。素質是能力發展的自然基礎和前提。 (2)環境和教育因素:遺傳決定了能力發展可能的範圍或限度,環境則決定了在遺傳決定的範圍內能力發展的具體程度。環境包括 兒童正常發育的條件,兒童的家庭、兒童所在的學習,以及他所處的生活環境。發達的社會經濟條件,豐富的社會文化生活是能力發展的 肥沃土壤,和諧的家庭氛圍是能力發展的基石,教育則是能力發展的關鍵。

6、氣質類型的學說主要有哪些? 古希臘哲學家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說,20 世紀 20 年代德國精神病醫生克雷奇米爾的體型說,日本古川竹二的血型說,美國心理學家 伯曼的激素說。

7、簡述性格及其結構。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爲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 一般來說,可以從性格的組成部分來分解性格,這是性格的靜態結構;還可以從性格結構的幾個方面的聯繫上,從不同的生活情景 中來考察性格,這是性格的動態特徵。 性格的靜態特徵包括:態度特徵(如何處理社會各方面關係的性格特徵) 、意志特徵(對自己行爲自覺進行調節的特徵) 、情緒特徵 (情緒對活動的影響,及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 、理智特徵(在認知活動中的性格特徵) 。 性格的動態結構:靜態特徵的幾個方面並不是相互分離的,而是彼此關聯,相互制約,有機地組成一個整體的。一般來說,性格的 態度特徵是性格的核心,而對社會、對集體的態度又是最爲重要的,因爲態度直接表現出了一個人對事物所特有的、比較恆常的傾向,同 時也決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徵。所以在分析一個人的性格時,一定要抓住主要特徵,由此可以預見到其他的性格特徵。另外,性格的各種特 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機械組合,常常在不同的場合下會顯露出一個人性格的不同側面。

8、簡述榮格的人格結構的類型理論。 人格類型理論是按照某些標準或特性,將人劃分成幾種不同的類型,每一種類型的人有相似的人格特徵,不同類型的人的人格特徵 是有差異的。瑞士新精神分析學家榮格將人格類型分內向和外向兩種。榮格根據一個人的興趣和關注指向內部還是外部將人格分爲內向型 和外向 型。內向型人格特點是心理活動常指向自己的內心世界,好沉思,謹慎、多慮,愛獨處,交際面較窄,有時難於適應環境的變化。 外向型的人格特點是關心外部事物,活潑開朗,不拘小節,善交際,情感外露,獨立、果斷,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極端內向或外向的人 很少,多爲中間型的。榮格的人格類型學說雖然過於簡單,但比較切合實際,也容易瞭解使用,所以流傳廣泛,影響較大。

9、簡述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是人格特質理論的創始人。他認爲特質構成人格的基本元素,是人以一種特殊方式做出反應的傾向,它以人 的“神經心理系統”爲基礎,雖然不能直接觀察到,但可以透過人的行爲加以證實。特質之間具有相對

TAGS:心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