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資訊>

解讀不愛說話的心理機制

學問君 人氣:5.26K

解讀不愛說話的心理機制:

解讀不愛說話的心理機制

通常,我們說一個人不愛說話,常與性格內向有關,又或者更嚴重的說,這個人可能有自閉症。可再想一想,又不盡然,特別是網絡流行的今天,“不愛說話”這個現象也是更爲普遍的。那麼,說話時幹什麼的呢?它是表達內心的想法、感受和情感的,是完成內心思維意識化的一個工具,也是完成人際交流和溝通的手段。而不愛說話的人,難道就是不需要表達?沒有內心想法、感受和情感的嗎?當然不是,說話作爲一種社會交往的手段,有時候“說”是一種交往,“不說”也是一種交往方式。只是有些時候說話是有益的,有些時候不說話同樣是有益的,反之亦然。

那麼,從心理的角度來說,“不愛說話”都有哪些心理機制呢?心理專家許浩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剖析:

 1、不愛說話源自於性格。

性格這個名詞很古怪,因爲太多人把這個心理學名詞當做家常的談資,所以變得很不嚴肅。性格是在變化的,而人們喜歡用性格把一個人限定住。往往內向的'人不愛說話,其實不然,內向的人遇到知音同樣滔滔不絕。只是大部分內向的人,在大部分場合不愛說話。這種情景的養成與人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原生家庭,也就是在最早的生活環境中養成的應對機制有關。比如,孩子再小的時候都是熱愛表達的,餓了就哭,渴了就喊,後來難過了傷心就說出來,但是家庭的規矩是,不能哭,不能喊,不能說,漸漸地就養成了不愛說話,不愛表達的“內向”性格。性格是不愛說話的普遍原因。

 2、不愛說話源自於社會常模。

社會常模是指社會上人們通常贊同的那些行爲模式,對於說話來說,社會常模有那些呢?沉默是金屬於社會常模。男人沉默,因爲他們覺得要獲得社會地位,顯得自己很高深,必須得少說話,一說話,必須語出驚人。說話算話屬於社會常模。做人要言而有信,要說到做到。既然說到要做到,那麼少說豈不是可以少做些了,所謂言多必失也是類似的一種社會常模。所以有些人,尤其是男人,他們爲了更好的承擔社會責任,會選擇少說話,尤其在考量權力和金錢的時候,更是如此。

3、不愛說話源自於性別特徵。

大家知道兩性很多顯著的特徵,比如,女人愛說話,男人愛沉默。男人不愛說話就是一種性別特徵導致的現象。男性不愛說話,選擇沉默其實是一種逃避的表現,尤其是遇到壓力和困難的時候,爲了思考解決問題。他們會選擇找一個安全的角落,安靜不說話,腦子裏卻是轉個不停。其實,那個時候的確無話可說,心中在積蓄力量,等待爆發的一天。

 4、不愛說話源自於表達能力。

有些人想說話的,甚至由於急於表達還有口吃的現象發生,最後選擇沉默的原因在於表達能力的欠缺,他們害怕被嘲笑,當然跟第一點中講到的過往受嘲笑的經歷有關,不知道如何表達,又怕被嘲笑,最後就選擇了沉默。長此以往,這種不愛說話的情況,就會漸漸轉變成自卑,只要遇到說話,表達個人主張就會選擇退縮。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告訴你要說話的對象,告訴他或者他們,你不善於表達,有表達失誤的地方請多多見諒,千萬不要嘲笑你,否則你會更加緊張不愛說話,但是你會努力把意思說清楚,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鼓勵與支援。這樣的心理暗示不僅能建立很好的信心,也能形成良好的談話氛圍,不妨一試。

5、不愛說話源自於共同語言。

我們可以很多有趣的現象,孩子在家跟父母無話可說,跟同學跟閨蜜秉燭夜談;員工在公司話很少,跟朋友們一起的時候相談甚歡。那就是共同語言,也可以總結成興趣愛好,志願和理想的契合。人們總是喜歡跟思想相近的人走到一起,因爲相近的思維想法,在溝通上會更加容易達成結果。由此可以看到那些到哪裏都受到歡迎的人,其實他對於事物的看法與認識也是全面綜合的,不偏不倚,能夠與大部分人達成共識。可見擁有一個豁達寬廣的胸懷對於不愛說話也有療愈作用哦。

6、不愛說話源自於“需要”。

言下之意,當下是不需要說話的。而時刻不需要說話的又代表什麼呢?代表不說話,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換句話說,不需要說話去解決,或者在生活中解決的問題很少。記得看過這麼一個報道,說是愛因斯坦在6歲的時候纔開口,因爲他太聰明瞭,不用說話家長就知道他需要什麼,所以他開口很晚;我們看到老年人在一起說話很少,也許只是靜靜的坐着,所謂安享晚年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的;在看那些得道高僧,除了唸經誦佛之外,平時也就是沒有言語了。我問過一位禪師,答曰,“內心已經足夠喜悅,何須開口?”原來還有種不愛說話源自於不需要啊。

結語:有些人說不愛說話不好,也有人說喋喋不休不好。反觀這些不說話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原因存在着,既然說存在就是合理的,就讓那些不愛說話的人自己覺察吧,我們看看自己屬於怎樣的“話者”,不用先說,先從瞭解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