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學書籍>

機能主義心理學介紹與解讀

學問君 人氣:1.81W

機能主義心理學介紹與解讀,一起來學習吧。

機能主義心理學介紹與解讀

機能主義心理學是與構造主義相對立的一個流派,它沒有明確的起始標誌和終點,是構造主義與行爲主義之間的一個過渡。作爲美國的第一個心理學流派,機能主義心理學集中在很實際的、功利主義探討有機體適應環境或心理過程完成什麼。美國機能心理學的先驅是詹姆斯。一位深受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影響的心理學家。他認爲意識是連續不斷流動的,人的心理是作爲不可分割的整體發揮作用的。他還持有實用主義觀點,強調有效用的思想就是真理。因此,心理學應該把有效用的心理過程而不是靜態的心理內容作爲研究對象。1890年,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一書中指出:“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學,研究心理生活的現象及其條件。”他還主張意識的功用是指引用機體適應環境,強調意識是流動的東西,稱爲意識流。意識流這個詞含有意識是不可分析的整體之意。他的這些主張成爲後來美國機能心理學的基本信條。但是詹姆斯本人沒有建立一個學派。機能心理學作爲一個自覺的學派創始於杜威。其他重要代表有安吉爾和卡爾。這個學派的活動中心是芝加哥大學。

機能心理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於美國的心理學派。它代表當時美國心理學的主流。這個學派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和詹姆斯實用主義思想的推動,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具有適應性的心理活動,強調意識活動在人類的需要與環境之間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歐洲機能主義心理學是機能主義在西方現代心理學史上的早期表現。在德國,布倫塔諾提出的意動心理學既是與馮特的內容心理學明確對立,又是歐洲機能主義心理學興起的重要標誌。[1]在英國,機能心理學是以沃德、司托特、麥獨孤爲代表,他們反對英國聯想主義傳統,主動接受德國意動心理學思想。[2]在法國,裏博、比納、沙可等人具有機能心理學傾向,但他們主要受本國的醫學心理學和心理病理學的影響,而受德國的影響則相對較少。

相對其他歐洲諸國而言,法國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傳統。就生理心理學來說,遠期可追溯到加爾在18世紀末宣傳的顱相學,隨後,弗盧農提出大腦機能統一說,布洛卡發現大腦的語言運動中樞,馬戎第和英國的貝爾一起發現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傳導的差異律。就醫學心理學來說,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思想家、繼承百科全書學派的重要代表卡巴尼斯是醫學心理學的重要開創者,其後的偉大實驗生理學家貝爾納則創立了實驗醫學。所以,正如法國自己的學者指出:“在法國,生理心理學憑藉其醫學心理學取向的發展,也許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會提供更多的技術和提出更多的心理學問題。”[3](p.132)正由於法國具有較爲發達的生理心理學與醫學心理學傳統,自然也導致了精神醫學和精神病學的發展。精神病學家彼爾納早在1793年就呼籲開啟鎖在精神病人身上的鐐銬,反對當時精神病學中的邪說,主張探索精神病的自然根源和物質原因,呼籲對精神病患者進行人道主義管理和心理治療。其後的埃斯基羅進一步研究心理疾病及其治療。這樣,法國早期的心理學主要是從本國的心理病理學或變態心理學入手,以機能心理學爲取向,從而成爲廣義的歐洲機能主義心理學的一部分。當時的三位主要機能心理學家裏博、沙可和比納,都以研究心理疾病和病態行爲而聞名。

一、裏博:心理病理學之父

裏博(Theodule Ribot,1839-1916)是法國心理病理學的創始人,也是法國早期機能心理學家。他深受法國文學批評家、哲學家泰納和英國進化論者斯賓塞(他曾將斯賓塞的《心理學原理》譯爲法文)的影響,在心理學的諸多領域都有涉獵和建樹,撰寫了大量著作,在他的時代影響很大。裏博一生的學術活動大致可以分爲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主要是介紹英國和德國的研究。他的《現代英國心理學》(1870)介紹了英國從哈特萊到巴萊利的聯想主義心理學,他的《現代德國心理學》(1879)則介紹了德國費希納、赫爾姆霍茨和馮特等人的實驗心理學。不過,法國心理學家對英德心理學的反應並不積極。當然,裏博在介紹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主張。例如,他堅持心理學必須獨立於哲學,特別要從“形而上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強調必須從實驗的、生物學的途徑去研究心理學,排除依賴於內省法的侷限性。[4](p.191)此外,在這個時期,裏博還撰寫了《遺傳心理學》(1873)和《叔本華哲學》(1874年)兩部著作,前者是宣傳斯賓塞的進化論和實證論思想,後者預見了他後來強調情感和本能是人格基礎的觀點。

在第二個時期,裏博主要轉向心理疾病和病態行爲的'臨牀研究。他是法國第一個提出把病理學與心理學聯繫起來的心理學家,創建了心理病理學這門學科,從事並引導法國心理學沿着這個方向發展。這一時期,他出版了《記憶疾病》(1881)、《意志疾病》(1883)、《人格疾病》(1885)三部代表作。他認爲,病態心理和紊亂行爲不是由於不完善的大腦功能造成的,不能僅僅根據其正常的生物進化來研究,而要根據其病態的消除來研究。他還認爲,不能把病態心理簡單地抽象爲“記憶”、“意志”、“自我”等概念,這種抽象方法是法國思辨心理學的一貫做法。使用這種簡單的抽象詞語掩蓋了現象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是從心理疾病中所發現的分裂所致。在記憶疾病的研究中,他發現記憶的逐步喪失是遵循着一定的規律,即從不穩定的近事記憶向穩定的遠期記憶發展。這一規律被稱爲裏博定律(the law of Ribot)。他的這一發現對心理學具有持久性的貢獻。裏博還是第一個研究人格分裂的心理學家。他認爲變態行爲就是正常的、整合的人格產生分裂所致。裏博從研究心理疾病和病態行爲中認識到,一定要把心理學研究與醫學研究結合起來。他要求其學生接受他本人所欠缺的醫學訓練。

在第三個時期,裏博試圖從心理病理學出發,達到對正常心理和行爲的理解。他特別強調心理機能中的情感和情緒因素,也強調人格發展中的動機因素。後者導致今天所說的動力心理學。此間他著有《注意心理學》(1888)、《論創造性想象》(1890)、《論熱情》(1907)、《情感心理學問題》(1910)和《無意識生活與活動》(1913)等。裏博主張意識只是一種伴隨生理過程而產生的附帶現象,他以這種副現象論批判了唯靈論,在當時起了積極作用。他進一步認爲,生理驅力激發人們基本的愉快與痛苦情感,更加複雜和發展的驅力則激發更加複雜的情緒。有機體的感受先於意識、情感先於理智。他還認爲,在病理狀態下,一旦人的情感生活被揭示出來,其經驗、習慣、習得性反應和意志都會重新回到正常狀態。可見,裏博是較早強調情感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的心理學家。裏博在其最後一部著作《無意識生活與活動》中,根據運動的活動性解釋了各種無意識活動。

總之,裏博不是一位實驗主義者,他並沒有把法國心理學很快引向馮特式的實驗心理學。他把他的發現置於臨牀觀察的基礎之上,是從生物學和心理病理學視角來研究變態或常態的心理機能活動的。因此,裏博奠定了法國早期機能心理學沿着心理病理學發展的方向,他的同時代或稍後的心理學家沙可、讓內和比納等人都研究病態心理或變態行爲問題。不過,儘管裏博在其時代對法國和其他國家的影響很大,他的許多著作也被譯成包括英語在內的其他語言出版,但在心理學史上,他並沒有像沙可和比納等人那樣給後人留下深刻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