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學與生活>

怎樣能提高心理素質

學問君 人氣:8.75K

有一部分朋友的困惑是社交方面的溝通問題,比如在任何情形下都害怕成爲他人注意的中心,害怕當衆發言和講話;比如從來不敢和上司交流,不敢和朋友爭論,不敢和同事談工作以外的事情;比如極其不適應需要對外聯絡、加強溝通的工作等等,他們生怕自己會在他人面前丟醜出錯。在參加社交活動之前,內心非常焦慮,總是預先設想許多自己在別人面前窘迫尷尬的情形。即使在活動結束之後,他們依然難以恢復內心的平靜,一次又一次地回顧剛纔的情景,檢討自己所言所行的每一個細節,並反覆告誡自己以後應該如何做。與人接觸和交流,本應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對於具有社交恐懼傾向的朋友來說,卻成了一項勉爲其難、痛苦不堪的任務,不僅無法自如地展現個人魅力,而且經常是手足無措,緊張冒汗,滿臉通紅,口乾舌燥,心跳加快,恨不得儘快逃開人羣。

怎樣能提高心理素質

??有人認爲社交恐懼和性格有關,內向的人對社交活動恐懼,外向的人則不會。其實,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社交能力是人際交往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是我們增加才幹、增長見識、瞭解社會和豐富人生的有效途徑。同時,社交是一種生活技能,能夠使我們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和新對象,從而獲得更加有益的人生體驗和深厚的友誼。社交能力是可以後天學習培養的,它和性格的內向外向與否沒有必然聯繫。

??人的行爲習慣都是從小形成的,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但有的朋友往往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有的孩子從小懼怕生人,不合羣,在集體中不善表達自己,這些都是缺乏社交能力的表現。有的父母可能認爲這樣挺好,因爲傳統觀念認爲“好孩子”應該是安靜的,聽話的,而不是鋒芒畢露的,愛出風頭的。尤其是女孩的家長,更希望孩子文文靜靜,柔柔弱弱,時刻保持淑女狀,對女孩子正常的對外交往也過多幹涉。現在女性也要參與社會競爭,也面臨着個人的發展和挑戰,沒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便無法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如果你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懼,這裏給你幾個建議:一、做深呼吸。當內心感到緊張的時候,強迫自己做數次深長而有節奏的呼吸,能夠及時緩解內心的焦慮;還可以將兩腳站穩,慢慢提起後腳跟,堅持數秒後再輕輕放下。每次反覆做20-30次,一天2-3次,這樣可以有效地克服心神不定的感覺;二、當出席社交場合時,可以手中握住一個小東西,比如一個酒杯、筆等等,會起到穩定臨場情緒的作用;三、最後,要培養自己“外向型”的興趣愛好,有些愛好,比如書法、畫畫、看電視、看書等等,這些往往是一個人的“靜態”的興趣,我提倡大家多參加團體型的運動愛好,比如健身、打球、聊天等等,讓自己“動”起來,讓自己“敞開”。我們總是在提倡生動活潑的興趣愛好,只有在外向型的興趣交往中,一個人的社交能力纔會慢慢提高。

學會克服六種社交心理障礙

1.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人,缺乏自信,無從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他們在交往中習慣於唯唯諾諾,很少直抒胸臆、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心理如不克服,久而久之,就會逐漸磨損一個人的膽識、魄力和特徵。

2.猜忌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喜歡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別人和看待外界事物。比如,看到其他同志私下議論,就以爲在講自己的壞話;獎金被扣除幾元,就認定是某某人從中作梗…猜忌成癖的人,捕風捉影,節外生枝,結果只能自尋煩惱,製造隔閡。

3.怯懦心理:涉世未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容易產生這種心理。他們在話鋒閃爍的論辯中,由於怯懦,不敢發表深思熟慮後的真知灼見;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由於怯懦,醞釀已久的大膽計劃設想不能實 怯懦心理,是束縛人們思想行爲的一根繩索,應決斷而棄之。

4.排他心理: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創造,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表現爲抱殘守缺,不去延伸認識的觸角、拓寬思維領域,只能促使人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裏兜圈子。

5.逆反心理:求異思維並不等於標新立異與專唱反調。有些人認識不到這一點,於是就產生這種現象:你說某種錯誤觀點站不住腳,他就偏要挖空心思爲其辯護;你指東,他偏要向西。這種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其消極作用顯而易見。

6.冷漠心理:有人認爲,言詞尖刻、態度孤傲、表情冷峻,就是“有個性”,於是崇尚冷漠成爲一種時髦。其實,這是一種病態,它會使年輕人孤芳自賞、活潑浪漫的天性萎縮,從而步入寡合的死衚衕。因而,也是一種應該堅決克服的心理現象。

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自我的發展、心理的調適、資訊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人際關係的協調,都離不開人際交往。每一個人都希望善於交往,都希望透過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關係、親屬關係、鄰里關係、朋友關係、同學、同事關係..而這些良好的社會關係可以使個人在溫馨怡人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但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影響了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際交往中頗受好評,很得“人緣”的人一般有以下特點:樂觀、聰明、有個性、獨立性強、坦誠、幽默感、能爲他人着想、充滿活力等等,當然,不是說這些特點都具備纔能有好的人際交往。而那些在人際交往中不太受歡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自私、心眼小、斤斤計較、孤傲、依賴性、自我中心、虛僞自卑、沒有個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參照標準,大家都可以對照自己,揚長避短。當然,在人際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不能喪失掉自我,阿諛奉承、隨聲附和並不能換來良好的人際交往。

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估價自己和別人,古語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何爲“貴”,爲何“貴”,貴,說明其難,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的確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錯誤的自我估價中,對交往妨礙最大的,莫過於自卑和自傲。

自卑,即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才華等作出過低的估價,進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雖有良好的願望,但是總是怕別人的輕視和拒絕,因而對自己沒有信心,很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別人的不快歸爲自己的不當。有自卑感的人往往過分地自尊,爲了保護自己,常表現得非常強硬,難以讓人接近,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格格不入。

自卑心理源於心理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學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處的社會地位等因素無關,而僅僅是對“自己不如他人”的確信。所以,要克服和預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對於一些不可改變的事實,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別處的輝煌來彌補,大可不必自慚形穢。發現他人的長處,這本身不是壞事,可是他老是用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比,不是激發起奮起直追的勇氣,而是越比越泄氣,從而貶低、否定自己,以偏蓋全。事實上,人各有所長,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強於別人,反過來也一樣。見賢思齊應當鼓勵,這其中還有一個量力而行的問題,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還要注意不可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在選擇目標時除考慮其價值和自身的願望外,還要考慮其實現的可能性。與其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還不如設立一些較爲現實的目標,採用“小步子”原則,不斷地使自己得到鼓勵。最後一點,要鍛鍊 自己的心 理承受能力,不要因爲一次失敗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過失而全盤否定自己。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斷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進步,而否定的最終目的是爲了向肯定方向發展,自我肯定,保持堅定的信念,往往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2.拋棄自卑。 自卑需要三個條件: 一是缺乏成功的體驗; 二是缺乏客觀公正的評估; 三是自我評估偏頗。要拋棄自卑,首先要戰勝自我,爲自己樹立一個目標,要有適當的動機,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時要對自己有一個科學的評估。 3.增強自信。 (1)關注自己的優點。在紙上列下十個優點,不論是哪方面(細心、眼睛好看等等,多多益善),在從事各種活動時,想想這些優點,並告訴自己有什麼優點。這樣有助你提升從事這些活動的自信,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應”。這一效應對提升自信效果很好。 (2)與自信的人多接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點對增強自信同樣有效。 (3)自我心理暗示,不斷對自己進行正面心理強化,避免對自己進行負面強化。一旦自己有所進步(不論多小)就對自己說:“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等等,這將不斷提升自己的信心。 (4)樹立自信的外部形象。首先,保持整潔、得體的儀表,有利於增強一個人的自信;其次,舉止自信,如行路目視前方等,剛開始可能不習慣,但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有發自內心的自信;另外,注意鍛鍊、保持健美的體形對增強自信也很有幫助。 (5)不可謙虛過度。謙虛是必要的,但不可過度,過分貶低自己對自信心的培養是極爲不利的。 (6)學會微笑。微笑會增加幸福感,進而增強自信。 (7)揚長避短。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抓住機會展現自己的優勢、特長,同時注意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進步,肯定能增強自信。 4. 心理調節和情緒調節。(穩定情緒、學會控制情緒)

1.遇到事情首先不要給自己定下苛刻的目標,不然自己無法達到要求。

2.把注意力放在做事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上。

只要你做這件事是盡力的,不論結果如何你都沒有必要懊惱,畢竟你不是超人。

3.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天生的,遇到壓力不要逃避,迫使自己去解決所面對的問題。

4.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是越高越好

5.在大事發生時要表現出臉不變色心不跳,不驚慌失措,想好解決問題的方法。

心理承受能力太低叫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太高叫麻木。

TAGS: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