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學書籍>

《投資心理學》讀書筆記

學問君 人氣:6.86K

投資心理學》介紹了一些在投資過程中的心理,身爲投資者的你可以看一下哦。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投資心理學》讀書筆記,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投資心理學》讀書筆記

  

編者簡介:

本文爲紅與綠.讀享會投資專欄文章,作者紫衣-紫衣,某民營龍頭企業股權投資公司高管,紅與綠羣友之一。自3月份紅與綠.讀享會成立以來,發表了數十篇原創文章,均爲羣友們多年點滴積累的經驗與感悟,深受投資者認同。我們堅信:唯有多閱讀、勤思考,才能不斷髮掘機會,靜心投資。此心可安住,紅綠任逍遙。今天將羣友紫衣-紫衣這篇《<投資心理學>讀書筆記》分享給大家,歡迎留言。

華爾街經常用“恐懼與貪婪”等金錢永不眠的說法來描述資本市場的興與衰。然而,人類的思想與情緒非常複雜,投資決策過程中的心理也難以捉摸,傳統金融學很少涉及投資過程中人類心理情況的描述。《投資心理學》這本書描述了很多心理偏差,如果我們希望增加自己的財富,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我相信讀讀這本書,避免這些心理偏差將不無裨益。

心理偏差之一:避免過分自信

過分自信會導致人們高估自己的知識、低估風險和誇大自己控制事情的能力。投資是一項困難的工作,它需要收集、分析資訊,並在這些資訊基礎上做出決策,過分自信的心理因素,通常會使得我們錯誤判斷我們所承擔風險的水平,影響投資決策。想起去年牛市的時候,很多年輕的基金經理認爲自己是市場絕對的掌控者,具備戰勝市場的充分能力,把自己的倉位集中在高估值/高成長的小票上,然而市場終究給了他們一記重重的教訓,讓他們瞭解到過分自信的惡果。

過分自信來源於哪裏? 部分來源於知識幻覺。知識幻覺指的是人們通常會相信,隨着資訊量的增加,他們預測的準確度也會增加,也就是說更多的資訊增加了他們對某種事物的知識從而改進他們的決策。另一個重要心理因素爲控制幻覺。人們經常會相信他們對某件無法控制的事情有影響力,造成這種幻覺的主要因素包括選擇性、過去的結果、任務熟悉程度、資訊和積極參與。

過分自信往往由於過去的成功造成的。如果一項決策是正確的,就會被歸因於個人的技巧和能力;如果一項決策是錯誤的,就會被歸因於運氣不佳。人們越成功,他們就越可能將之歸因爲自己的能力,即使很多時候是因爲運氣,這種情形在牛市中經常出現。

心理偏差之二:自豪和遺憾

投資者如果想要在市場中賺到更多的錢,必須要了解自豪和遺憾這兩種心理偏差,控制自己的行爲來儘量避免。對遺憾的恐懼和對自豪的追求會從兩個方面損害投資者的財富。

通常,害怕遺憾和尋求自豪這兩種傾向性效應,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傾向於過早賣出盈利的股票,而長時間持有虧損的股票。統計數據證明,通常盈利的股票有高的成交量,虧損的股票有低的成交量,通常散戶在股票虧損時就會裝死,傾向於臥倒成爲“股東”,股票盈利時傾向於賣掉落袋爲安。

一項投資虧損時,如虧損歸因爲自己決定造成的,投資者會感受到更強烈的遺憾;如虧損歸因爲控制範圍之外的其他原因,投資者遺憾的程度急劇下降。普通投資者假如在去年5月股市最瘋狂的時候進入股市,他購買了兩個基金,一個基金虧損50%,一個基金盈利5%,投資者通常會贖回盈利5%的基金,而另一隻虧損50%的基金,投資者則會長期持有,期待其返本。

心理偏差之三:眷戀過去

我相信所有學過經濟學的同學都記得“沉沒成本”的概念,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然而實際投資過程中,人們心理上往往傾向於眷戀過去,過去會強烈影響人們對市場的看法,人們傾向於將過去的結果作爲評估一項風險決策的考慮因素。也就是說:人們在盈利之後(尤其是獲得意外之財之後)更願意冒風險,而在虧損之後則不願意冒風險。

通常市場瘋狂的時候,也是所有人都盈利之後,判斷的標準通常是:連跳廣場舞和家裏負責買菜做飯的大媽都成爲股神的`時候,這時候市場的風險偏好達到了極致,“賭場的錢”效應導致的尋求搞風險(或忽視風險)的心理偏差會造成市場的泡沫。

泡沫破裂後,繼之而來的是“蛇咬效應---風險厭惡效應”,所有的人都對市場極度悲觀和失望,所有人集中迴避風險的心理偏差會造成市場泡沫破滅之後股價的持續下跌,而這時候很多優質的股票被錯殺。如果投資者能夠避免這兩種心理效應,通常會取得戰勝市場的投資業績。

心理偏差之四:心理會計

人們使用財務預算來跟蹤和控制他們的支出,而人的大腦會透過使用心理預算來使每一個心理帳戶的成本與消費收益對應,心理預算就是將情感上的痛苦與情感上的樂趣相聯繫。

沉澱成本效應是人們在對未來的事情做決策時,通常都會考慮過去的歷史成本和無法收回的成本。沉澱成本效應反映的是,人們一旦已經對某件事情付出了時間、金錢和精力,他們會傾向於繼續對這件事情進行投入。

回想起週末去居然之家購買傢俱的路上,玉泉營橋超級堵車,15分鐘以後,仍然不想放棄購買傢俱的我們臨時決定把車停在路邊,走5分鐘路過去,做了這個決策以後,路過橋下水泄不通的車流,突然心裏頭充滿了滿足感。原來這就是心理帳戶效應,付出更少的時間滿足了原本的需求,超出預期後我們的心理上獲得了極大的滿足。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該通盤考慮,而不是人爲割裂使得自己每項決策成爲一個獨立的心理帳戶,構建一個大的投資組合,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