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疾病>

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學問君 人氣:6.2K

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煩事,很多人就會想不開,每天鬱鬱寡歡,胡思亂想,時間一長,心理健康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嚴重的可能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

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心理問題,是指人際關係、婚姻情感、或學習工作等具體的明確的因素,導致的心理的衝突、困惑及不良體驗。比如失戀、離異、失業等導致的心理困境都屬於心理問題的範圍。當事人往往會很苦惱,如果能夠改變,大多會主動求助,至少會被動求助,比如在別人的幫助下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心理因素是心理問題的原因,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而心理疾病的發生,可以有誘發因素,也可以沒有。就是說有些心理疾病的發生是完全可以沒有誘因的。比如精神分裂症,或抑鬱症。有位老年的抑鬱患者就曾經說過,我現在什麼負擔都沒有,孩子都工作了,也很孝順,退休工資也很多,我怎麼會抑鬱呢?其實,抑鬱作爲一種心理疾病,完全可以是內源性的,與外部環境無關。就是在機體內部,具體說就是腦內,某些化學物質,比如五羥色胺,它的在某個部位的濃度降低了,人的內心體驗和外在表現,就是抑鬱。至於這個濃度降低是怎麼發生的,機制還不完全清楚。可能與腦內的某些內分泌變化有關,也可能與季節氣候有關,也可能與表達了某些基因有關。但不管怎樣,就是在當下的生活環境中找不到可以解釋心理疾病的原因。有時候,也可以找到一些與心理疾病發生有關的因素,但不足以解釋爲什麼會導致心理疾病。比如,這個因素放在很多人身上,都不會導致心理疾病;或者放在以前,對當事人而言,也不會導致心理疾病。但是,此時此地,卻誘發了心理疾病。此時的心理因素,不再是心理疾病的原因,而是誘因。與心理疾病沒有因果關係。其作用就相當於點燃了的導火索,或扣動的扳機。只是誘發了心理疾病而已。

但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因果關係,即使家屬患有心理疾病了,也不願意去看病,而總是幻想透過“換個環境”,或讓患者“把憋在心裏的話說出來”,等非藥物的方法來解決心理疾病。其實,這樣反而會貽誤治療時機。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對心理疾病有用嗎?有用!但是,也是有條件的。比如首先選用藥物治療,在病情部分緩解或基本緩解的時候,進行心理治療最佳。其他時間段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作用時間短暫,療效膚淺而已。一些常規的心理支援、心理暗示,就基本滿足治療的需要了。當然,如果患者能夠喜歡並堅持做長程的精神分析治療,也是可以的。

  附:導致心理疾病的十大原因有哪些

一、超負荷的工作壓力

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症狀,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與家庭的變故

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捨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爲,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另外,對於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一項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羣中,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的約佔70%,這一羣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援與幫助。

三、對網絡的依賴心理

網絡新生代幾大病症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可能誘發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遊戲、網戀,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於虛擬狀態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

這一羣體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建築等工作不屑一顧,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 (升官、買房後易得抑鬱症)

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現實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當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於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壓,總是苛求自己,結果常常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失敗,並誘發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障礙。

六、學習任務過於繁重

高考不如意如何調整心態

學生天天面對着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複習資料,面對着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負。目前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患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考試壓力所引發的心理症狀主要有:反應遲鈍、焦躁不安、學習恐懼、抑鬱及厭學心理。

七、過分溺愛獨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種不健康心理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除了養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之外,還常常表現爲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懼甚至有暴力傾向。家長的溺愛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竈,這種潛在危機就像定時炸彈,引爆後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八、投資受損後無法承受

近年來,人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但當長期的投入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或資本嚴重虧損時,難免造成人們心理失衡。強烈的挫敗感、情緒的劇烈波動、鉅額資金的流失,極可能摧垮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輕生。

九、難以適應社會發展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面: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鬱悶、煩躁;對單位裏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爲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因信仰的蒼白而產生失落感、無歸屬感;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奈等等。上述這些可導致人們產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卻未必盡如人意。老人晚年失愛已成爲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引發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

TAGS: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