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治癒心理傷害讓自己迴歸大自然

學問君 人氣:7.5K

大自然給我們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和物質生活,同時,大自然也是治癒我們心靈傷痛的好方法,在喧囂的都市裏,忙碌和疲憊是很多都市中人的身心感受,如果我們真的累了,真的壓力很大,不如讓自己迴歸大自然吧。

治癒心理傷害讓自己迴歸大自然

研究者發現,如果人的休閒活動更多地在自然環境中進行,那麼他們的注意功能將得到較好的保護。從“個人”到“人與人之間”,科學家發現綠色環境與人際關係也存在聯繫。如果在社區的公共空間多種些樹或其他綠色植被,有利於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研究也表明:綠色環境對人的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雖然我們也能適應沒有綠化的環境,但是綠化無疑讓人多了一道心理防線。

近年來,我國多地遭遇霧霾天氣,很多城市都被捲入了黑色的污染之中。一時間,人們對於綠色環境的需求大增,在選擇住所或出遊時,大多首選提供綠色空間的地方。也許,滿眼的綠色會讓人把空氣中的、心中的陰霾都拋到腦後。

靠近綠色空間真的會讓人更加幸福、健康嗎?我們是否值得爲綠色付出更多的居住成本?綠色環境與心理的研究或許可以爲以上問題提供答案。

綠色環境與人的認知

說到綠色環境對人的認知的影響,我們必須提及注意恢復理論。人們在從事了很長時間的腦力勞動之後會感到累,無法集中注意力在某些事情上,尤其是那些需要高度智力活動的事情,例如下圍棋、看專業書籍。但是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注意到其他事情,比如窗外的小鳥和牆壁上的一幅山水畫。這是因爲我們有兩種不同的注意系統:一種叫做有意注意,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去注意某些東西,這種注意是會使人疲憊的;另一種叫作無意注意,即環境中有些東西不需要我們的意志主動去注意,就可以吸引我們,比如陌生的、運動中的、耀眼的、漂亮的東西。

當人們使用無意注意系統時,有意注意系統就能夠得到休息。該理論認爲,自然環境可以幫助我們的注意力功能良好地運轉,因爲它可以激活我們的無意注意系統,從而讓有意注意系統有時問得到恢復。而自然環境在很多研究中被定義爲擁有綠色植物的空間。

研究者發現,如果人的休閒活動更多地在自然環境中進行,那麼他們的注意功能將得到較好的保護。從事與自然環境有關的活動能促進注意功能的健康,而看電視和購物等休閒活動則對注意功能沒有很大幫助。因此,多置身於自然環境更能放鬆自己。

另外,綠色環境還能增強我們的記憶力。在一個研究中,研究者將實驗參與者隨機分配成兩組。兩組人都要完成一個記憶任務:以倒序來複述研究者提供的一串隨機數字,以複述出的數字長度來衡量短時記憶容量,這是以倒序方法進行的數字廣度測驗。完成這個任務後,兩組人要出去散步,一組去植物園,一組去繁華的商業街。這兩組人都由GPS定位,以確保他們所走的路線符合要求。散步完後,所有人都要再次接受之前的記憶廣度任務測試。結果發現,到植物園散步的人短時記憶容量提升了20%。

研究者認爲,綠色的自然環境具有類似於冥想的效果,能夠讓我們的認知能力得到休息恢復,因而讓我們在認知方面表現得更出色。

綠色環境與人際關係

從“個人”到“人與人之間”,科學家發現綠色環境與人際關係也存在聯繫。如果在社區的公共空間多種些樹或其他綠色植被,有利於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

在美國芝加哥的公共住宅區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隨着樹木和草地的增多,居民對自己鄰居的熟悉程度、與鄰居來往的頻率有所提升,而且對社區的認同感更強,感到更加安全和舒適。這項研究促使當地政府在爲這些低收入者設立住宅區時也要考慮綠地的面積。這方面的投入其實減少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投入,比如治安。

另外,研究者還回顧了芝加哥地區的犯罪統計記錄。他們發現,綠化程度差的區域犯罪率也更高。

也許你會質疑,綠化程度高的地區或許恰好是教育和經濟水平較高的人居住的區域,因而綠化程度並不是主要因素。但事實上這個結果已經排除了包括教育和經濟水平在內的'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影響。在其他因素都一樣的情況下,樹木和草地較多的地方發生犯罪事件的可能性更低。研究者認爲,大約7%的犯罪率地方性差異可歸因於各地區在樹木數量上的不同。

綠色環境與心靈健康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萬名英國城市居民18年間的檔案數據,以探求幸福感和綠色環境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每年都調查這些居民的幸福感數據,一方面調查他們對自己生活的總體滿意度,作爲幸福感的正面指標;另一方面則調查他們的抑鬱、焦慮等心理症狀,作爲負面指標。

那麼,每個人所處的綠化環境的程度如何計算呢?這是根據每個人所住的地方的綠化空間的大小來決定的。據此,研究人員就可以計算出這些居民的幸福感和綠化空間之間的關係。

爲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影響,他們將收入水平、工作和婚姻狀態、健康狀況、住宅等個人資訊進行了統計上的平衡。結果顯示,住在綠化空間多的地方會讓人的生活滿意度升高,而心理困擾減少。

最新的一項綠色環境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同樣來自埃克塞特大學。這次他們主要想解決的一個問題是:綠色環境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否具有長期效應。這次他們分析了超過1000位英國居民在5年時間裏的數據,在5年時間裏無論這些人遷徙到哪裏,他們都將每年接受調查。

這個分析圍繞兩類人進行,一類人移居到綠化程度較好的城市區域,另一類人則移居到綠化較差的地區。這項研究發現,遷徙到綠化較好的地區居住不僅會立即提升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這個良好的效應還會在這些人遷徙出這些區域後,繼續發揮作用,至少可持續3年。而那些移居到人爲建築面積更多而綠化較少的區域的人在心理健康得分上會降低。不過,隨着這些人逐漸自我調整,降低的得分會慢慢恢復到移居前的水平。

這表明,綠色環境對人的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雖然我們也能適應沒有綠化的環境,但是綠化無疑讓人多了一道心理防線。

隨着城市化的進程加劇,人口逐漸聚集到城市裏面,離大自然越來越遠。城市公共綠地成爲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大自然的主要途徑,城市規劃者和社區設計者應該考慮爲城市居民提供足夠的綠地。而城市居民也可在休息時間裏,讓自己的休閒活動更加貼近綠色的自然環境,也許這片綠色正是驅散心中陰霾的良藥。

綠色健康的自然環境,不止可以治癒我們心理的痛,還能幫助我們治療身體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