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大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什麼意義?

學問君 人氣:5.37K

隨着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的同時,也關注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爲等。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心理健康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大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什麼意義?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驚歎皇帝女兒亦愁嫁。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鍊自己的社會交流能力、使自己在變幻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爲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理上和行爲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爲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爲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領導者和建設者,他們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未來社會的走向和發展狀況,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否,不僅影響着他們的學習和健康成才,而且對整個社會都至關重要。因此,重視和探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引導大學生排解心理障礙,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1,加強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首先,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教育應針對大學生活人際交往的不良心理和情緒,及時加以耐心引導和幫助,使他們以良好的`心理態勢去面對新的人際交往和複雜的人際環境,既客觀熟悉自己,又客觀熟悉他人。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學生加強人際交往的品德修養,教育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應學會信任、尊重、寬容,以誠相待,用真誠去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獲得真誠的友誼。學校可以經常組織一些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參和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培養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於那些性格非凡內向、不善交際以及患有社交懼怕症的學生,更要關愛有加,耐心引導,鼓勵爲主,使這部分學生慢慢的擺脫心理障礙,最終走出自我,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中。

2,採取各種途徑,磨練大學生意志,提高情緒的調適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磨練意志,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解決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徑。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實踐,從中接受鍛鍊,磨練意志,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挫折,面對困境積極尋求解脫的途徑並總結教訓;指導學生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把握和調節,豁達大度、遇事冷靜,要能做到自我正確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對待自己的各種需要。培養對挫折的承受力。同時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將隨之而增長,感情沉穩,自制力增強,在很多情況下都能自己擺脫心理負擔,除掉精神障礙。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一直以來,學習、讀書被賦予很高的價值,大學生對學業的關注是和對自我關注緊密聯繫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幫助大學生客觀地熟悉評價自己,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根據客觀現實條件來調整個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於自己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造成心理上的焦慮不安或鬆懈情緒。同時,要讓學生熟悉到,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困難和挫折,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把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個體能夠適應發展着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爲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