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老年人羣心理健康及中醫藥防治優勢

學問君 人氣:1.88W

小編來給大家敲黑板了,你身邊有沒有老人,你有沒有關注過他們的內心呢?下面給大家介紹老年人羣心理健康及中醫藥防治優勢,一起來看看吧!

老年人羣心理健康及中醫藥防治優勢

  年齡劃分

世界衛生組織新的年齡劃分法提出:45歲以下爲青年,45—59歲爲中年,60—74爲老年前期,75—89歲爲老年,90歲以上爲長壽老人。

  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現狀

調查顯示老年人中85%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問題;27%有明顯的焦慮、抑鬱心理困憂;0.34%有精神病傾向或神經症、精神病;0.75%有不同程度的老年認知障礙,其中70~80歲者發生率約爲1/5;約5%有軀體化症狀。

  心理健康的定義

是指個體對環境的高效而滿意的適應,在這種狀態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人的潛能得到開發,人的價值能夠實現。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

有充分的安全感;有自知之明;生活目標符合實際;能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能與社會保持接觸;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情緒表達適當並能及時控制情緒;能從經驗中學習;在不違背別人的意願下,有限度地發展個性;能透過努力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健康新觀念,包含“五快三良好”

所謂健康,並不僅僅是不得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裏,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也就是說,健康是在精神上、身體上和社會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狀態。

五快:吃、拉、睡、說、走。三良好:個性、處世能力、人際關係。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什麼是“五快三良好”

吃得快:是指胃口好、不挑食、吃得迅速,表明你的內臟功能正常。注意:“吃得迅速”不是指狼吞虎嚥,是指胃口好,吃什麼都香,不感到難以下嚥,吃東西一定要細嚼慢嚥。

便得快:是指上廁所時很快排通大小便,表明你腸胃功能良好。

睡得快:是指上牀即能熟睡、深睡,醒來時精神飽滿、頭腦清晰,表明你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功能協調,且內臟不受任何病理資訊的干擾。

說得快:是指語言的表達準確、清晰流利,表明你思維清楚而敏捷,反應良好,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是指行動自如,且轉動敏捷,因爲人的疾病和衰老往往是從下肢開始的。

良好的個性:是指性格溫和,意志堅強,感情豐富,胸懷坦蕩,心境達觀,不爲煩惱、痛苦、傷感所左右。

良好的處世能力:是指沉浮自如,客觀觀察問題,具有自我控制能力,故而能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對事物的變遷保持良好的情緒,常有知足感。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指待人接物寬和,不過分計較小事,能助人爲樂、與人爲善。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1.認識能力低下: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大腦功能發生改變,中樞神經系統遞質的合成和代謝減弱,導致感覺能力降低、意識性差、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要表現兩個方面,首先是感覺遲鈍,聽力、視覺、嗅覺、面板感覺等功能減退,而致視力下降、聽力減退、靈敏度下降;再有是動作靈活性差、協調性差、反應遲緩、行動笨拙。

2.孤獨和依賴:孤獨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覺適應周圍環境,缺少或不能進行有意義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獨心理最易產生憂鬱感,長期憂鬱就會焦慮不安,心神不定。依賴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動順從,感情脆弱,猶豫不決,畏縮不前等,事事依賴別人去做,行動依靠別人決定。長期的依賴心理,就會導致情緒不穩,感覺退化。

3.易怒和恐懼:老年人情感不穩定,易傷感,易激怒,不僅對當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發對以往壓抑情緒的爆發。生氣以後又常常產生懊悔心理。恐懼也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表現爲害怕,有受驚的感覺,當恐懼感嚴重時,還會出現血壓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頻、厭食等症狀。

4.抑鬱和焦慮:抑鬱是常見的情緒表現,症狀是壓抑、沮喪、悲觀、厭世等,這與老年人腦內生物胺代謝改變有關。長期存在焦慮心理會使老年人變得心胸狹窄、吝嗇、固執、急躁,長久則會引起神經內分泌失調,促使疾病發生。

5.睡眠障礙:老年人由於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減少,睡眠淺、多夢、早醒等睡眠障礙。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聯合國衛生組織曾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一個老年人只有既在生理上健康,又在心理上健康,才能真正健康長壽。

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是心理變化的基礎

代謝與能量消耗改變 :與中年人比較,老年人大約降低10-20%。

細胞功能下降:合成與分解代謝失去平衡,引起細胞功能下降。

器官功能改變:內臟器官功能隨着年齡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內分泌功能改變:腦下垂體功能減弱,影響整個代謝。

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情緒不穩定:或煩躁而易怒,或孤僻而寡言。

老年期心理問題形成基礎的多面性

(一)退休和社會職能的`變化

(二)家庭和家庭關係

(三)衰老,疾病及其心理反應

(四)經濟問題

(五)生活事件的影響

老年人存在的心理問題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表現多種多樣,主要爲7類:

①認知問題;

②消極情緒;

③自我觀念問題;

④人格(性格)問題;

⑤人際交往問題;

⑥社會適應問題;

⑦生命發展問題。

其中悲觀心態、人格問題、被動應對、消極防禦方式較爲明顯。當前,少數老年人已發生嚴重心理和行爲問題,包括:嚴重焦慮、抑鬱、恐懼;退縮或強迫行爲;依賴性心理和行爲;失眠;自殺意念等。極少數老年人已患有心理疾病如各類神經症、老年人格障礙、老年性心理障礙等,嚴重的甚至有精神分裂與心境障礙等疾病。

  老年人常見心理疾病

(一)老年焦慮症

老年焦慮症——焦慮症爲臨牀常見疾病,是一種以缺乏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緊張不安及提心吊膽爲主的神經症。老年焦慮症主要指60歲以上老年人羣的焦慮症,包括原發性焦慮( 含青年或成年期發病,老年期復發) 和老年期的各種繼發性焦慮。

老年焦慮症的治療——發作期間,應保持安靜,避免聲光刺激,透過家人親朋好友及醫務工作者的安慰來逐步解除患者的緊張和焦慮。主要用心理治療加抗抑鬱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相對藥品劑量要足,療程要長,至少6個月以上。如果2次減量不能停藥,則長期考慮維持量治療。

老年焦慮症的預防——要樂天知命,知足常樂。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愜。” 學會自我疏導,輕微焦慮的消除,主要是依靠個人,當出現焦慮時,首先要意識到自己這是焦慮心理,要正視它。自我放鬆:想像自己喜歡的情境。

老年焦慮症的中醫認識——中醫學文獻中並老年焦慮症病名的記載,該疾病屬“鬱症、驚悸、怔忡、髒躁”等範疇。多爲情志所傷,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所致,與心肝脾三髒最爲密切。

(二)老年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主要指60歲以上老年人羣的抑鬱症,包括原發性抑鬱( 含青年或成年期發病,老年期復發) 和老年期的各種繼發性抑鬱。它以持久的抑鬱心境爲主要臨牀特徵,其主要表現爲情緒低落、焦慮、思維運動遲滯和軀體不適等,且不能歸同於軀體疾病和腦器質性病變。其患病率高達老年人口的10%——20%,但發病機制複雜,至今尚未完全闡明。

  老年抑鬱症的影響因素——

1.年齡因素:近年來調查證實,隨着年齡增加,抑鬱症狀的嚴重性顯著增加,抑鬱狀態與老化、疾病狀態相關。

2.性別因素:女性多於男性,女性的抑鬱狀態明顯重於男性。

3.疾病與營養因素:軀體疾病( 如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等) 與老年抑鬱症的發病和治療結局相關,其中軀體功能障礙和因疾病所致的殘疾與老年抑鬱症關係更爲密切。

4.人格特質:最近研究發現,人格特質影響老年抑鬱症的發生。老年人的抑鬱情緒還與消極的認知應對方式( 如自責、迴避、幻想等) 有關,積極的認知應對有利於保持身心健康。性格對早發抑鬱與晚發抑鬱有不同影響,是老年抑鬱症臨牀結局潛在有力的決定因素,由個人生活應激事件累積產生的調整可能對老年抑鬱症的結局發揮主要作用。

5.社會因素:缺少朋友和交際、孤獨、生活無意義、無事可做、缺乏家庭和社會的情感支援是老年抑鬱症的重要風險因素。負性的生活事件( 如社會地位變化、生活變遷、家庭糾紛、喪偶等) 亦會影響老年抑鬱症的產生、發展。此外,婚姻狀況、經濟狀況、醫療保健方式以及居住條件也與老年抑鬱症發病有關。

老年抑鬱症的心理治療——老年期間,一方面是對軀體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能力日趨減退,另一方面遭遇各式各樣心理刺激的機會卻越來越多,如喪偶、子女分居、地位、經濟改變、疾病纏身等,都引起或加重老年人的孤獨、寂寞、無用、無助感,成爲抑鬱根源。

有研究顯示,心理治療組患者有更好的依從性,治療老年抑鬱症時,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心理治療,可取得更好療效。

老年抑鬱症的西藥治療——藥物治療包括三環類抗抑鬱藥( TCAs)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藥( SSRIs) 和5-羥色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SNRIs) ,另外還有安非他酮以及米氮平等。抑鬱症的治療一般都主張單一用藥,只有當用兩種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治療無效時,方可考慮使用兩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抑鬱藥物聯合治療,但應密切關注這兩種藥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抑鬱症的預防——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易患抑鬱症,但給予身心指導、放鬆治療、調整認識、解決問題、溝通交流、失眠行爲控制、加強營養和鍛鍊後,其抗抑鬱症自我調整能力增強,焦慮、疼痛及失眠狀況都會有所改善。老年抑鬱症初級預防包括控制高血壓、高脂血、血漿高半胱氨酸濃度等抑鬱症患者的合併慢性病。二級預防指利用抗抑鬱藥物以及精神療法單獨或合併治療老年抑鬱症的復發。有效的關懷慰問、與人協作、家庭醫生等的對抑鬱症的檢測控制、教育以及體育鍛煉等對老年抑鬱症的控制效率要高於獨自生活的老年抑鬱症患者。三級預防主要是對抑鬱症的臨牀症狀進行控制,並減少由此產生的自殺等心理觀念。

  老年抑鬱症的中醫認識

現代醫學認爲抑鬱症的病因可能與遺傳、生理和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有關。認爲其主要發病原因是年老體弱,諸病纏身,正氣虧虛,臟腑功能低下,情志不遂,加之社會活動逐漸減少,子女“離巢”,所以倍感孤獨,情緒低落等。因此,本病的發生往往既有臟腑氣血不調的內在因素,又有情志刺激的外在原因,是生理、心理的雙重障礙。

  維護和增強老年人心理健康

1.家庭維護: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尊重老年人的地位、作用、價值、成就、榮譽等;多給老年人以愛和溫暖;理解老年人心理,客觀看待老年人的變化;實現與老年人的有效溝通;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防止老年人負擔過重;消除家中不利於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2.自我調適:引導老年人從觀念上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實施科學的自我身體保健,包括:充分而平衡的營養;良好生活習慣;適度運動,防止不運動和過度運動;防止過分勞累;注意防病治病;積極自我暗示;防止消極暗示;不盲目使用保健品;適度的老年意識(無不足與過度);善用大腦,保持正常腦功能等。

3.老年健康教育活動,瞭解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識,正確認識疾病,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增強生活的信心。

4.及時尋求心理干預:探究每個人的內在氣質、性格和環境、面臨的困難等具體的因果關係,透過引導、啓發、轉移、排解等方法達到緩解心理壓力的目的,並給予積極的治療建議。透過多種形式進行個別諮詢與輔導,提高心理干預針對性。

21世紀養生保健的主旋律是心理養生,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就應明確養生必須先養心,要注重心理養生,保持心理健康。老年人若能注重心理健康,保持一顆童心,始終保持年輕人那種雄心壯志,對未來充滿希望,就一定能夠在心理上老而不衰,健康長壽。